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在汉阳,有全球同纬度最大的天然莲花湖,能宽慰李白失意的心吗?

郎官爱此水

因号郎官湖

公元758年,大诗人李白,路过汉阳。

故地重游,风景依旧,李白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因为,此时的他,已被命运扼住了咽喉。

任他有如椽大笔,任他有生花妙论,任他去拼命解释,却是欲喊无声。

因为,真正能主宰他命运的人,并没有心思去听他的解释。

故事要从3年前说起,这一年,中国封建史上最富盛名的大唐王朝,爆发了血雨腥风的“安史之乱”。

与此同时,李唐王室内部也爆发了“永王李璘案”。

而此时的李白,正是李璘的幕僚。

开局很荒唐,结果很狗血。同室操戈,兄弟相残的结果是:李璘兵败被杀,李白长流夜郎。

所谓“长流”,也叫“长流参军”,是古代的一种刑狱处罚。顾名思义,就是“远途发配,长期流放”。

穿越连绵大山,前往苦寒之地,这对于时年58岁,风烛残年的李白来说,等同于一去不返了。

对此,李白心知肚明,还特意给妻子留下一首名为《南流夜郎寄内》的诗。

“夜郎万里道,西上令人老”。自此之后,夫妻永别,天人永隔。

这是李白流放夜郎的大致路线图,山水阻隔,路途艰险。

美人迟暮,英雄末路,自古就是引人同情的。

可对于李白的这一段故事,我们好像都很陌生。

因为我们只愿意读李白那些意气风发、朗朗上口的诗句,却不愿意去读他那悲苦泣血、失意无助的人生。

大概人们都只当这个真实的诗人,没了人生中的最后5年。

就算有,也是声名败坏的5年,狗尾续貂的5年。

而这个大诗人,自从在寻阳登上了永王的楼船,一生抱负,满腹才华,还没来得及施展,就被匆匆燃尽。

这个过程,用时不到3个月;这个行为,也成了“文人没头脑”的反面教材。

就这样,余生的李白,抱着一堆灰烬,四顾茫然。

这就是李白这次到汉阳的背景——流放夜郎的路线,正好路过汉阳。

在汉阳,李白遇到了恰好出使夏口的老友——张谓。

张谓是谁?我们可能不太熟悉,但对于他的一首《题长安壁主人》的诗,或许听过只言片语:“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纵令然诺暂相许,终是悠悠行路心。”对当时人心的洞察,可谓透彻。

他乡遇故知,本是人生一大快事。而在这样的场景下相遇,却让两人不得不感叹命运的捉弄。

此时的李白,是认罪服法的刑徒;此时的张谓,是大唐的尚书郎,是天子的使臣。

面对李白这通天的罪责,张谓也是爱莫能助。不过,乱世重逢,请李白喝一杯小酒,似乎还是可以的。

于是,就由张谓作东,在沔州杜太守和汉阳王县令的陪同下,一同来到汉阳城外的南湖上,聚会宴饮。

酒过三巡,菜上五味之后,张谓对李白说:“你看,这个南湖,水光如练,景色优美,虽然历来不乏名人来往,但却没有佳句流传,以至寂寂无名,真是辜负了良辰美景。今天机会难得,你不妨为他起个好名字,说不定,多年以后,又可以引为一段佳话!”

李白酒兴正浓,正好诗兴大发,也就不加推辞,提笔写下了《泛沔州城南郎官湖》一诗:

“张公多逸兴,共泛沔城隅。当时秋月好,不减武昌都。四坐醉清光,为欢古来无。郎官爱此水,因号郎官湖。风流若未减,名与此山俱”。

这首小诗及其小序描述了作者与朋友张谓等人游沔州城南莲花湖的经过与感受,并交代了为莲花湖改名的因由。诗句看似平淡无奇,但内涵深广,格调高阔,显示出诗人傲岸的个性。

上面这句评语,非常专业,一看就不是我能说出来的。不错,这是古往今来的文人所留下来的评论,他们看到的是李白在这样的境遇下,仍然能够放下心中郁闷,开怀畅饮,享受短暂的人生欢愉。

但实话说,这首小诗风格简约,意思直白,远没有李白早年那种豪情万丈的意境了。

看来,岁月催人老,是不会饶过任何人的。

自李白命名以后,南湖就此改名为“郎官湖”,大概意思是“尚书郎喜欢的湖泊”吧。

有人问了,既然叫了“郎官湖”,那“莲花湖”又从何说起呢?

这个道理很简单,因为李白比尚书郎的名气大多了,老百姓还是习惯于用李白的名字来叫它,而李白号“青莲居士”,所以,“连花湖”的名声也逐渐流传开来。

李白的高洁气质和无常命运,给莲花湖带来了巨大的名气。而莲花湖,也终于没有辜负李白。

在李白离开之后,为了让名实相符,莲花湖的莲花得到了人们的精心呵护,生长越发旺盛,特别是在清朝时期,今天的莲花湖,虽然有所缩小,但仍能在全球排上名号。

据有关资料显示:今天的莲花湖,湖区总面积仍有73公顷,有花面积30.5公顷,现有莲花约五百多万株,是同纬度面积最大、有莲花最多的一处天然莲花湖。每逢夏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或许,这也算是对李白高洁品质的另一种继承吧,如果李白泉下有知,不知是否会因此而感到些许宽慰?

关于莲花湖,演变脉络清晰。据考证,莲花湖古称“南湖”,因位于龟山以南而得名。当时的南湖比今天的莲花湖可大多了,据说今天的莲花湖只是古南湖的一个小角落。

在《元史·地理志》中,也有明确记载:元朝时候,长江东岸为“武昌路”,长江西岸为“汉阳府”;在“汉阳府”城南有“大别”、“小别”二山,也就是今天的龟山,龟山南麓有一片波光粼粼的水面,这就是著名的“莲花湖”。

今天在莲花湖公园里,还有太白楼、李白举杯邀明月的塑像。实话说,这樽塑像做得还是不错的,颇有诗仙那仙风道骨的气质,也很符合李白那“但愿长醉不复醒”饮者形象。

在太白楼的背后,也还有几块刻有“郎官湖”字样的石碑,立于清朝的宣统二年。历经百年风雨洗礼,文字仍然能够辨认出来。

小桥流水,湖光山色,自古就是江南味道。

没错,莲花湖上也有一座桥,名叫迎春桥。

关于迎春桥的桥名,来源于桥头的“迎春”二字,据说是由宋朝大儒亲手书写的。

迎春桥,是古时连通汉阳凤凰山、龟山和月湖通道上的一座人行桥;有记载的历史是说,这座桥可能建于北宋大观初年,也就是公元1107年,是武汉有记载的、最早的跨水桥梁之一。

很明显,这个时间比李白要晚得多,那么当时李白是否走过这里,则没有明确的文字记载。不过,按常理推测,当时从汉阳古城出来,是需要过桥,才能进入莲花湖的。即使不是走迎春桥,也可能会过别的桥梁。否则,就只能乘船了。

莲花湖盛名在外,迎春桥自然也是热闹非凡。据说,每年春天,迎春桥两侧桃红柳绿,莺歌燕舞,春游踏春者络绎不绝,引来无数文人吟诗作赋。

明代诗人赵弼有一首诗,就是写迎春桥的:“谁人垒石架长虹,江水流来汇泽通。绿野年年二三月,野花芳草总春风。”

对此,清朝《大别山志》中,也有记载:莲花湖“有石桥,左右二渠,皆种荷花。”

莲花湖与迎春桥,后来的后来,命运如何?

后来,由于河道淤塞,莲花湖缩小了很多,迎春桥也毁于清末,今天的我们,已经看不到了。

我们在1931年的武汉地图上,还能找到莲花湖的影子。

根据这个地图,我们也去原址进行了寻访,可是不见踪迹。现场的场景是这样的。

不过,在莲花湖公园内,倒是新建了一座小桥,遗憾的是,却没有用“迎春桥”这个名字,而是命名为“小南桥”。

好在上个世纪50年代,在莲花湖上建了三座湖心亭,分别以九曲桥相连,这些桥,既有拱桥的曲线之优美,又有吊桥的结构之精巧,秀丽古粹,精美之极,我们仍能从中领略到历史的味道。

据说,这些曲拱木桥是专门参考了《清明上河图》中,河南开封汴水的虹桥结构而仿造的。

看不到迎春桥,能看到这些用心建设的复古小桥,也是对我们探索之旅的一种鼓励,对古人的一种怀念,对今人的一种召唤吧?

今天的莲花湖,虽然比古郎官湖小了很多,但主体景致仍然得到了保留,颇有江南小镇的园林风格,也有千年历史的厚重古韵。

时过千年,我们今天无法知道更多当时李白与张谓的聚会细节,但可以想象的是,莲花湖见证了诗仙人生中的最后片段,朋友们在这里温暖了李白愤懑失意的内心,这也会为他将来走出夜郎增添了动力。

感谢莲花湖,她让我们看到了大诗人李白的另一面,看到了他和普通人一样,也是被命运碾碎的可怜人。

在这样的境遇中,他也并未放弃奋斗,终于熬到天下大赦的时候。虽然年纪老迈,但他仍有顽强意志,支持着他走出了大山,走出了夜郎,重返了金陵,他这是在向世人告示,李白,可以老去,却从未放弃!

现在的武汉人知道莲花湖,更多可能主要还是因为上个世纪90年代,在这里建起了著名的莲花湖水上世界乐园,这是武汉最早也最大的水上乐园。每到夏季,无数孩子就会跑到这里来撒欢,挥洒着他们的快乐童年。

往事越千年,换了人间。无论世事如何变幻,莲花湖仍然静卧于大桥桥头,龟山南麓和长江西畔。

因为没有高楼遮挡,所以景致非常纯粹,确实值得一游,若有闲暇,朋友们可以来走走,定会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1.[宋]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华书局,2009年。

2.张冬云:《论李白的精神困境及其成因》,《杜甫研究学刊》,2018年第3期。

3.邓小军:《永王李璘案真相——并释李白<永王东巡歌十一首>》,《文学遗产》,2010年第5期。

策划:大海 菲哥

摄影:泽群 老华 高沣

制图:秋雁 雅楠

审稿:奇奇 玮爷

出品:起哥 张洁 叶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观郎官湖夜景 到汉阳朗星巷觅李白遗踪
3次到汉阳,写下16首诗,李白与汉阳的故事不可不说!
『古诗词欣赏』泛沔州城南郎官湖 ▏李白
【原创】南湖印象
莲花湖公园
【原创】武汉的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