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概念理论新说

概念理论新说

 

概念是人类思维活动的运行方式,什么是概念呢?概念是一种怎样的构造?又是一种怎样的运行架构呢?许多重要的理论学术著作多有谈及,但可惜的是由于共同的原因,人类智慧至今为止在这方面并没有多大的进展和突破。

本文从传统见解的评说着手,力求从历史进程和逻辑必然的统一中,深入阐述符号的原理、抽象的原理、指称的原理、定义的原理、统摄的原理、概念的由来、概念的构造、概念的类型、概念的逻辑架构、概念运动的语言方式、概念的虚构能力、概念的实践制导、概念之物的创造、电子概念智能的实现方式,等等,给出一个新的概念理论的创立。

 

什么是概念?

黑格尔逻辑学对概念作了阐述,认为概念是绝对理念的运作方式,是一种世界精神的创造力量,是一切事物规定和联系的根本所在和全体所在,是事物的本质所在,即一切事物都是概念的创造和概念的建构

    在百度上查询:

概念(IdeaNotionConcept)是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人类在认识过程中,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表达概念的语言形式是词或词组。概念都有内涵和外延,即其涵义和适用范围。概念随着社会历史和人类认识的发展而变化。

黑格尔的阐述和百度收集的解说都有可取之处,但都有很大的谬误,都没有把概念讲清、讲准、讲透。

    黑格尔的可取之处是,人类的大脑总在以概念方式名称事物、定义事物、统摄事物、建构事物、认识事物和创造事物,概念涵盖一切,在这个意义上,概念确确实实是一切事物规定和联系的根本所在和全体所在,是事物的本质所在

    黑格尔的谬误是,不了解概念是一种意识方式,这种意识方式起源于人类的符号指称文化。黑格尔的逻辑学离开了概念生成和由来的历史进程,错误地为,概念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外在的,创造一切的“绝对理念”的运动方式;概念是先于一切的,是不能讨论它的身世和由来的。在黑格尔那里中,概念扮演的是上帝的脚色,永远处在“我是我所是”的先验的迷雾中。

百度解说的可取之处是认为,概念是一种思维形式,语言是概念的表达方式,概念随着社会历史发展而变化。

至于概念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思维形式?概念是一种怎样的构造?概念在人类的大脑中是怎样生成的?语言为何概念的表达方式?什么是抽象?人类的大脑是凭什么来抽象的?抽象是怎么能够从一群事物中提取它们共同本质特性?对象的本质属性究竟来自哪里,是一种怎样的构建?什么是感性认识?什么是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是何以能够上升理性认识的?等等,等等,在百度上是得不到透彻的说明的   

何谓对象的本质属性和事物的共同本质特性。

    如,一个被称之为“金子”的对象,它的本质属性,也就是它的终极属性是什么呢?是金属呢?还是财富呢?

又如,一根金链、一只钻戒、一条中华烟、一箱茅台酒,用来消费,它们是“消费品”;用来买卖,它们是商品;用来送礼,它们是“礼品”;纳入产,它们是“财富”,等等。在这样的不同关系中,它们终极的、绝对的、共同的本质特性究竟是什么呢?是消费品、商品或礼品呢?还是财富呢?

这就带来了本质属性,共同的本质特性究竟是什么的问题和迷雾。深入地勘察,对象的本质属性、事物的共同本质特性等等,其实并不是它们的自身本有,在它们的自身本有中是不存在的。所谓对象的本质属性和事物的共同本质特性,人类意识结构中的概念方式造就和赋予

如,当我们用“消费品”这个概念方式的集合指称和定义规定来统摄金链、钻戒、中华烟、茅台酒等等时,它们的本质属性和共同本质特性就是“消费品”;当我们用“商品”这个概念方式的集合指称和定义规定来统摄金链、钻戒、中华烟、茅台酒时,它们的本质属性和共同本质特性就是“商品”;当我们用“礼品”这个概念方式的集合指称和定义规定来统摄金链、钻戒、中华烟、茅台酒时,它们的本质属性和共同本质特性就是“礼品”;当我们用“财富”这个概念方式的集合指称和定义规定来统摄金链、钻戒、高级烟、茅台酒时,它们的本质属性和共同本质特性就是“财富”。当我们用“物质”这个概念方式的集合指称和定义规定来统摄金链、钻戒、高级烟、茅台酒时,它们的本质属性和共同本质特性就是物质

    可见,对象的本质属性,事物的共同本质特性,实际上是一种概念方式集合指称和定义规定的统摄构造。正是这种概念方式的集合指称和定义规定统摄构造,在我们的大脑生成了各种各样的对象本质属性和事物共同本质特性。

    由此,说概念是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抽象,或者说概念是用抽象的方式在一群事物中提取它们的共同本质属性的说法,都是全然错误的和根本站不住脚的。这样的说法实际地认为,对象的本质属性和事物的共同本质特性是对象和事物的自身本有,客观本来在我们头脑中的反映好比是物体在镜子中的形象是物体本有的映照,是和镜子的性状,和我们头脑的制作架构无关的。而问题的核心恰恰在于,如果没有我们头脑的自身方式的主体架构,即人类意识结构中的概念方式的指称和定义的规定和抽象构造,以及概念方式统摄的共性构建,所谓的对象本质属性,事物的共同本质特性都是无法在我们的头脑中生成的。对于自然状态中的动物来说,它们的头脑是没有概念方式的加入的,它们的意识活动是始终不会产生对象的本质属性和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特征的。对象的本质属性,事物的共同本质特性究竟是对象本有的反映呢?还是人类意识结构中的概念方式制作呢?这是当代认识论的发展和新的概念理论的创立必须要搞清的。

说到事物的本质属性,必然关切到事物的另一方面,即事物的现象属性如果说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那么,反映事物现象属性的思维方式是什么呢?反映事物现象属性的思维方式同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方式是不是一样的呢?如果是一样的,那么本质和现象不都是概念的制作?!如果不是一样的,那么反映对象现象属性的思维方式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思维方式呢?!这不就意味了人类的意识结构中有着两种不同的意识方式?!

当然学者们可以用传统的见解回答,在人类的意识结构中有感性的意识方式和理性的意识方式,这种回答并不错,但进一步的问题是,什么是感性的意识方式,感性的意识方式是通过怎样的实在途径发生的?!什么是理性的意识方式,理性的意识方式又是通过怎样的实在途径发生的?!感性又是通过怎样的实在途径上升为理性的?!等等。把问题一层一层地追问下去,传统的见解就会陷于一片茫然而无以自拔。

本质缘于共性。那么共性又是什么呢?共性又是一种怎样的实在建构呢?当我们用一个概念集合指称和定义规定统摄一切可以被它所统摄的对象时,对于一切可以被它所统摄的对象来说,这个概念集合指称和定义规定就成为了它们的共性所在或共相所在,这就是共性和共相的基本原理。在超市的货架上,有各种各样的物品,它们的共性或共相就商品,之所以这样在于,这些物品都处在市场买卖关系中,被我们意识结构中的概念方式赋予了“商品”的集合指称和定义规定,并为“商品”这个概念抽象所统摄,获得了它们都是“商品”的对象本质属性和事物的共同本质特性。

    一切概念指称和定义规定都具有抽象统摄的功能和。概念何以具有抽象统摄的功能和能动?其道理是,概念是符号为中介的,符号指称的使用,在指称和对象的联结中,生成了有一种以符号为标识的抽象,这种符号为标识的抽象是可以容纳一切可以被它所标识的对象的,由此赋予了概念抽象统摄的功能和能动

我们头脑中的任何一个概念的指称和定义都是凭籍符号使用来实现的。人类的意识活动的一个特点是,用符号为标识地指称和定义对象,在指称和对象的联结中,使对象获得名称、定义和统摄的抽象构造,即概念的构造,从而把直观的经验对象转换为抽象的概念事物。

符号的特点是:

第一,具有指称对象的功能,造就指称和对象的联结;

第二,具有抽象统摄一切可以被它所统摄的对象的功能;

第三,以概念的构造把直观的经验对象转换为抽象的概念事物。

如,我们以“山”这样一个语词符号的标识指称对象,生成一种指称和对象的联结,以及指称和定义的概念构造,并以此统摄一切可以被它所统摄的对象,这样的抽象构造和统摄,就在我们的头脑中把直观感知的对象转换为了一种具有抽象构造和统摄能动的概念事物。

概念方式的指称和定义的抽象构造在概念方式的抽象统摄能动中就会逻辑必然地在我们的头脑中造就种种共性的和共相的事物观念并不自不觉地以为在这个世界上既有各种各样的具体的、个别的对象的存在又有各种被称之为共性的或共相的事物的存在。如,当我们的头脑以“山”的概念构造,抽象地统摄一切可以被称之为“山”和定义为“山”具体的、个别的对象时,我们的头脑就会不知不觉地以为,在这些具体的、个别的对象背后存在着一共性的和共相“山”的事物本质;当我们的头脑以“桌子”这样一个概念构造,抽象地统摄一切可以被称之为“桌子”的具体的、个别的对象时,我们的头脑就会不知不觉地以为,在这些具体的、个别的对象背后存在着一共性的和共相“桌子”的事物本质;当我们的头脑以“商品”这样一个概念构造,抽象地统摄一切可以被称之为“商品”的具体的、个别的对象时,我们的头脑就会不知不觉地以为,在这些具体的、个别的对象背后存在着一个的共性的和共相“商品”的事物本质;当我们头脑以物质“存在”的语词符号指称统摄一切可以被称之为物质“存在”的具体的、个别的对象时,我们的头脑就会不知不觉地以为,在这些具体的、个别的对象背后存在着一个共性的和共相的物质“存在”事物本质。这种共性的和共相的事物本质,在古希腊柏拉图的哲学中就是一种被称之为“式”的东西。如此等等,有多少个概念指称和定义的构造,多少个概念的抽象统摄,就有多少个事物的共性和共相,以及事物的本质

于是在我们的大脑中发生了两种东西,一种是具体的、个别的对象,另一种是共性的、共相的事物。我们的头脑相信这两种东西都是实际存在的,前者是直观感知的,后者是理性认知的。而各种各样的概念抽象和概念方式的共性和共相的造就,就成为了我们头脑中的对象的本质属性和事物的共同本质特性,这就是对象本质属性和事物共同本质特性在我们头脑中的生成原理。一切对象的本质属性和事物的共同本质特性,归根到底都是人类意识结构中的概念方式的制作,是概念方式的指称和定义的抽象构造,概念方式的抽象统摄的造就。

    谈到抽象,我们的大脑,人类的意识结构凭借着什么来获得抽象和进行抽象的呢?这个问题在哲学上至今没有回答,也找不到答案,似乎压根儿不是一个问题。一些学者则认为,抽象是人类大脑或人类意识结构的先天能力,以此含糊了事。但这恰恰是一个需要加以深入澄清的问题。

人类的大脑并不凭空抽象。人类的大脑是凭籍符号为标识的指称而获得抽象能力和进行抽象的。

抽象的原理抽象起源于符号为标识的指称,这样的指称通过指称和对象的联结把直观感知的对象转变为一种声音的和图画的符号标识,由此生成一种符号标识抽象。例如,当我们用“牛”这样一个语词符号或图形符号指称一个直观感知的对象时,这样的符号指称就把这个直观感知的对象转化为了一种声符的和图符的抽象,即“牛”的符号标识的抽象。抽象的本质是指称和对象联结的符号标识,没有符号标识的指称和对象的联结,我们的大脑是无以进行抽象和获得抽象的能力的。

抽象的发生和获得使得人类的意识结构获得了概念能动:

一是获得抽象构造的能动,把直观感知的对象转化为具有指称和定义构造的概念事物;

二是获得抽象统摄的能动。即以概念的抽象构造为规定,统摄一切可

三是获得概念抽象建构的能动。即把不同的丰富多样的概念单元抽象运作地组合起来,生成各种抽象的概念建构和虚构的概念图像。

四是获得概念反馈制导的能动。即把头脑造就的抽象概念建构和虚构概念图像反馈于经验实证的求取,在抽象和经验的统一中,造就人类的概念制导的实践活动和实践创造。

本质和现象,都是概念方式的制作。当我们用一个抽象的概念构造统摄一切可以被它所统摄的对象时,就生成一种统摄和被统摄的关系,这种统摄和被统摄的关系,就会在人类的头脑中生成以统摄为共性和共相的本质,以及被统摄个别和具体的现象。这是本质和现象生成的原理。本质和现象的划分,说到底是人类意识结构运作中的概念方式制作。

 

符号是概念的开端。人类的大脑通过符号为标识的指称,联结外部对象和内感对象,使它们获得名称和定义的构造,以及抽象统摄的能动,从而使人类的意识活动从身体方式的直观感知上升到了概念方式的抽象认知,进而形成了身体方式和概念方式联结的意识结构,驱动了人类的符号文化创造。

    谈论符号必然涉及到卡西尔的符号学。德国人类文化学家卡西尔认为,人是符号的动物,人的本质就是发明和运用各种符号创造出一个“符号宇宙”,在此过程中,建立起了人之为人的“主体性”。语言、神话、宗教、艺术、科学和历史都是符号活动的组成和生成,卡西尔由此把他的哲学称之为符号形式的哲学。

    在符号问题上,卡西尔有许多深邃的见解,但是从总体上看,卡西尔的符号学还是显得不少理论上的不透彻和不完全。

首先,在符号的来源上,用卡西尔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我们不能不认定,人的意识结构中有一种自然的符号系统。卡西尔在语言符号系统的阐述中,举例了儿童从第二十三个月开始,就表现出给事物命名的狂热,而这样的狂热在卡西尔那里被认为是一种先天的能力。卡西尔的符号学实际主张了在人类的意识结构中有一种先验的符号构造能力,在这点上他和西方许多哲学家,特别是许多主要的德国哲学家一样怀抱着一种先验的哲学传统,认为人的世界是由一种先验的构造所创造的,无论康德的心灵方式,黑格尔的绝对理念等等都是先验的。现代西方哲学的分析哲学,现象学、存在主义等等都是主张种种先验的主体方式架构的。

先验论哲学在西方哲学发展史上是占有主导地位的。先验论哲学的根本缺陷是,始终没有从更高的视野上勘察和看清,一切先验的主体架构都是经验历史的铸就,是先验和经验的统一。人类的心灵方式,人类的意识结构,包括生物性和文化性的本能激发机制等等,都不是从天降落的和纯粹先验的,而是在经验历史的进程中,在生物性进化和文化性进化的经验历史积累中产生和发展出来的。

    符号不是人类意识结构中的先验系统和先验能力。符号的制作和使用起源于远古时期人种动物或智人群体狩猎、采集的食物分享生活,这种食物分享生活实际地、生活地发生了分配指称的需要,即对食物品种、食物份额、分享成员,以及相关用具的指称需要。分配指称的需要实际地、群体地、经验地、历史地使得我们的远古祖先用喉咙里发出的声音和肢体的比划和图画指称所经验到的各种对象,使人种动物或智人的意识活动逐渐地走向了声音的、比划的和图画的标志,即用符号的标识来指称对象,生成以符号为标识的指称和对象联结,以此凡物皆应有名称,使符号为标识的指称成为了一种普遍适应的意识活动和意识构造。

符号标识的指称,使得人种动物或智人喉咙里发出的声音成为了声符,人类肢体的图画和比划成为了符图和物符,并由此使得声符、图符和物符成为了头脑的认知工具。使得大脑的意识活动由身体方式的直观感知走向了符号方式的抽象认知。使自然生活的人种动物或智人最终成为了文化创造的人类。

按照卡西尔的见解,符号的制作和使用具有多样性的特质,从总体上看,人类使用的符号系统主要是三类,一类是声符系统,一类是图符(包括字符)系统,再一类是物符系统(包括物象符号、肢体符号等等)。之所以这样在于,符号既需要能够为主体所制作,又能够为主体所感知,这种制作和感知的联结和统一,是符号指称的特别要求,是和人类的身体方式的器官直接相关的。

    第一,人类有制作声音的器官,即喉咙里的声带;有可以感知声音的器官,即耳朵。这两个器官使得人类既能制作声音又能感知声音,使得声音成为了符号指称的首选。

    第二,人类的肢体能够制作各种图画和物象,人类的双眼可以感知各种图形和物象,使得图形和物象成为了符号指称的二选。

    人类的身体具有感知气味和味觉的器官,但可惜的是人类的身体没有专门制作气味和味道的器官。这就使得人类不能用气味和味道制作符号指称缘由。由此可见,符号指称的选用是必须满足主体器官既能制作和又能感知的双重要求。

    其次,卡西尔把语言分为两类:一类是最为原初的情感语言,这样的语言在动物世界是普遍具有的。如黑猩猩可以用这种方式轻而易举地表达愤怒、恐惧、绝望、悲伤、恳求、愿望、玩笑和喜悦等情感;另一类是理论语言,这类语言是有客观指称意义的,而这样的语言则是动物世界不具有的。

    情感语言和理论语言的划分的不彻底性在于,这样的划分仍然会不可避免地混淆动物世界的生物性叫唤和人类世界的指称性声符的本质区别。动物世界普遍存在着警示的、呼唤的、情感的生物性叫唤,这样的生物性叫唤因不具有客观指称的功能是不能称之为语言的。语言的本质则在于,语言从一开始就是建立在具有客观指称功能的声符基础上的。人类的身上也有生物性叫唤,如病疼时的呻吟,恐惧时的尖叫,激奋时的狂叫、喜悦时的柔声等等,但自从我们的远古祖先在群体食物分享的分配指称中学会了声符的制作和使用,喉咙里发出的声音就在生物性叫唤的基础上,发展出了一种具有客观指称意义的指称性声符。开始是一些不多的、少量的单音节和双音节的指称性发音,在缓慢的符号指称使用的历史过程中,随着喉咙音室在文化性进化中逐渐扩大和能够制作更多的音节分明的不同声音,以及各种音节分明的声音的组合使用,使声符走向了部落口语的产生。更进一步的是随着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需要,特别是部落联盟和国家的出现,一种专用的和语言配套的文字系统的出现,使得人类语言的发展从部落口语走向了国家的文字语言。综观历史,人类语言在数十万年仍至数百万年时间的缓慢发展中,经历了声符到部落口语进而到文字语言的社会历史进程。

    把动物世界的生物性叫唤和人类世界的指称性语言严格地区分开来,哲学才能深入地揭示人类语言的起源,通达人类语言的本质所在,以及人类语言发展的社会历史进程。

再次,卡西尔的学说始终停留在符号的框架内,没有进一步从符号指称的勘察深入到概念构造的勘察,从更高的视野上看清符号之河的流向。

符号的本质是指称。当我们用一个语词符号指称一个对象时,我们的头脑就在符号和对象的指称联结中,发生了一种符号标识的抽象,造就了一种指称性的认知,即凡物都要给它取一个名称。进一步,这样的指称认知会要求一种定义认知,即赋予一个有名称的对象“它是什么”的性状规定。如,当我们用“牛”这样一个语词指称一个对象时,就会进一步要求对这个被称之为“牛”的对象给出“牛是什么”的性状规定,这样的性状规定就是“牛”的定义。一般来说定义是用一组语词指称的组合来实现的。定义的意义在于它从性状的规定上,使得我们的头脑对对象由指称的认知进一步扩展到定义的认知。而当我们对一个对象有了它的指称认知和定义认知时,我们的头脑就会以这样的指称规定和定义规定,生成一种抽象的指称和定义的构造,即概念的构造,并以这样的抽象的概念构造统摄一切可以被它所统摄的对象,如以“牛”的概念构造统摄一切可以被称之为“牛”的对象,进一步扩展到了“牛”的概念构造的统摄认知。由此,从符号为标识的指称开始,我们的头脑就会逻辑地、必然地在自己的头脑中生成种种以符号为标识的,指称和对象联结的,指称和定义构造的,具有统摄功能和能动的概念和概念认知。

    从符号到概念的突出贡献是,这个过程造就了一种新的意识方式,即概念意识方式。概念和概念意识方式在人类头脑中的发生和加入,使得远古祖先的意识活动发生了一种根本性的变化,造就了一种身体方式和概念方式联结的人类意识结构,以及人类意识结构的运动。

动物世界的意识活动是纯身体方式的,这种纯身体方式的意识活动是以感官、神经、大脑和运动肢体组成的知觉系统为基础的,是始终局限于知觉和对象经验联结的直观感知和直观判断上的。人类的意识活动则在概念方式的生成和加入中,发展出了一种概念方式的能动,即以概念方式的抽象运作把种种概念组合起来,生成复合的和复合之复合的概念建构和虚构图像。

种种复合的和复合之复合的概念建构和虚构图像,一方面,会在人类的头脑中生成种种概念方式的个别事物和共相事物,以及实体事物、摹状事物和关系事物,造就观念的、思想的、想象的、知识的和自我意识的精神世界;另一方面,则会反馈于经验实证的求取,在抽象和经验的统一中,生成人类概念制导的实践活动,造就工具、艺术、音乐、建筑、交通、农业、工业、科技、企业、社会、宗教等等的概念之物创造,使人类的智慧逐渐地从自然之物的利用跨向了概念之物的创造。

卡西尔的符号学对于我们了解符号和符号指称文化对于造就人类和人类世界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他对符号客观指称功能的阐述,符号与信号区别的阐述,以及符号系统的对语言、神话、宗教、艺术、历史和科学的造就的深入阐述,都是非常值得我们重视和汲取的。但我们亦需要从更高的视野上,从先验和经验的统一中,从符号到概念的历史流向中,从概念和概念认知的由来上,从人类意识结构生成和运作的深入勘察和透彻理解上,克服卡西尔符号文化哲学的缺陷,推动哲学和概念论的新发展。

 

    对概念的勘察,我们应当比前人有更高的视野和新的理论学说的创立。

对此,要从地球生命意识生成、进化和发展的历史演变中生命意识的生物性进化和文化性进化考察中深入了解不同的生命意识的方式,揭示人类意识结构中的概念方式的生成和加入,概念抽象运作的架构方式。

传统哲学之所以在概念问题上始终未能突破,一个共同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进入生命意识形态演化的历史进程,从生命意识形态演化的历史进程中,把握人类意识结构的生成和构造,把握概念意识方式的身世和由来。

在人类的大脑里了两种不同的意识方式,一种是身体方式意识活动,一种是概念方式意识活动这也就是所谓感性和理性的本质所在,即感性是直观的身体方式的意识活动造就,理性是抽象的概念方式的意识活动的造就。这是感性和理性的实在基础。

身体方式的直观感知是生物性进化的造就,概念方式的抽象认知是文化性进化的造就两者的关系是,身体方式的感知是概念认知根基,它为概念方式的抽象构造提供指称和对象联结的材料。概念方式的认知是身体方式感知发展到一定高度后的文化性进化生成,它使人类的意识活动从感知上升到了认知,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身体方式的经验活动上升到概念方式的实践活动,由此造就了人类独有的身体方式和概念方式联结,直观和抽象联结、感知和认知联结,经验和实践联结的意识结构和意识运动。

按照上世纪中叶美国学者的意见,概念认知最有可能产生于人种动物或智人的群体狩猎、采集的食物分享生活,这种食物分享生活实际地产生了分配指称的驱动,驱动人种动物或智人用喉咙里发出的叽里咕噜的声音进行食物分配的指称,生成指称和对象联结的意识活动,赋予对象名称的认知。分配指称出现的重大意义是,它使人种动物或智人喉咙里发出的声音由生物性叫唤转移到了一个新的领域,即用来食物分配对象的指称进而逐渐扩展到了食物分配外的一切对象的指称,当这样的指称成为一种习惯时,就使得喉咙里发出的声音愈益成为了一种具有指称功能和指称意义的声符。声符的出现和使用,使人种动物或智人的意识活动发生了重大的改变,进入了一个以符号指称构造为标志的人类文化进化的历史进程。这样的历史进程:

第一,生了概念认知。当人种动物或智人,用喉咙里发出的“鹿”的声音,即“鹿”的声符指称一个被称之为鹿的对象时,这样的指称就生成了一个指称和对象的联结,在这样的指称和对象的联结中:

1)生成对象的名称认知,使对象有了“鹿”的名称规定和名称认知。

2)生成对象的定义认知。所谓定义就是把有关对象形象的、体能的、行为的若干指称组合为对象的性状规定。由此生成对象的定义规定和定义认知。对象的名称规定和定义规定,都是指称的造就,前者是专名的指称,后者是性状的指称。

3)生成对象的统摄认知。如用“鹿”的指称和定义的抽象构造统摄一切可以被称之为“鹿”对象生成一种概念方式的抽象统摄和统摄认知。

以符号为中介的指称和对象的联结,通过名称认知、定义认知和统摄认知的抽象构造,在我们的头脑中造就了最为基本的、原初的概念单元和概念认知,使人类的意识活动中出现了概念方式的加入和运作。

第二,生成了抽象的概念建构越来越多的概念单元的涌现,使得人种动物或智人的大脑发生以概念为单元和概念为对象的抽象运作概念能动,如,把“风”的概念和“方向”的概念抽象运作地组合起来,生成“风向”的概念建构“马”的概念和“翅膀”的概念抽象运作地组合起来,生成“飞马”的概念图像;把鹿、牛、马、羊、猪等等的概念抽象运作地集合起来,生成“动物”的集合指称和集合进阶的概念建构,等等。

概念的抽象运作和抽象建构使得人种动物或智人的头脑产生了一种概念方式的虚构图像,即以概念方式的抽象建构在自己的头脑中产生自然世界所没有的虚构图像,使头脑在抽象的概念建构和虚构的概念图像中,发展出了一种想象的能力。

第三,生成了概念反馈制导的能力。即能动地把头脑中的的抽象概念建构和虚构概念图像反馈于经验实证的求取,在抽象和经验的统一中,生成人类概念制导的实践活动和概念之物的创造。一方面,使得人类的概念认知从名称认知、定义认知、统摄认知扩展到了实践认知;另一方面使得人种动物或智人的生存方式从自然之物的利用转向了概念之物的创造,从自然生存的适应转向了文化世界的创造。

生成了语言。当人种动物或智人喉咙里发出的声音由生物性叫唤嬗变文化性声符,这种喉咙里发出的声音就不可遏制地从简单的声符走向了声符的组合和部落口语,进而在社会历史的发展中从部落口语走向了国家的文字语言。语言的出现,使人种动物或智人拥有了用语言来想和思,用语言来沟通,用语言来操控行为的心灵。

,生成了人类意识结构和人类意识结构运动。身体方式和概念方式联结、感知和认知联结、直观和抽象联结的意识结构,以及不断地由直观上升到抽象,抽象反馈于直观,求取抽象和经验统一的人类意识结构的运动。

符号为中介的指称标识,指称和对象的联结,名称、定义和统摄构造的概念抽象;抽象运作的概念建构和虚构概念图像;概念制导的实践活动;概念认知和语言能力的获得;身体方式和概念方式联结的意识结构生成;最终把我们的远古祖先,人种动物或智人从动物世界中提升了出来,成为了具有文化创造和文化建构能力的人类,由生物性进化的跨向了文化性进化。

 

在哲学上有两种不同的认识论:

一种是客体反映认识论。客体反映认识论认为,认知是客体本来性状在我们头脑中的反映,好比镜子中的形象是客观本来的形象。客观反映认识论强调格物致知,从格物致知中获得符合客观本来性状的认知。

一种是主体制作认识论。认为认识是主体的制作。没有主体的制作,一切感知和认知都会消失。在《坛经》中,风动、旗动是因为心动,是心动的制作。没有心动的制作就没有风动和旗动。主体制作认识论把认识归结于主体的制作,聚焦于主体制作的架构方式,探求人类是以怎样的主体架构方式是制作认知、制作存在的。现代西方语言分析学、现象学、存在主义等等的主体论哲学,都是以人类主体架构的制作为本而绽出认知和存在的,认为认知和存在都是人类主体架构的制作。这样的主体架构方式,在语言分析那里是“语言”,在现象学那里是“纯意识”,在存在主义那里是“此在”。

近代哲学史上康德的学说揭示了,认识是心灵方式对经验材料的制作。康德认为,心灵方式以其自身带有的两种先验架构,即知性的时空架构和理性的判断架构制作经验材料,使得一切经验材料普遍必然地获得了时空的认知样式和判断的认知样式,这是认识的本质所在和界限所在。也就是说,认识的本质和界限有两条,第一,认识是心灵方式对经验材料的制作,这样的制作是普遍必然地涵盖一切经验材料的;第二,我们关于事物的认识样式,归根到底不外乎就是时空的样式和判断的样式的。康德的认识论主张了认识是心灵方式对经验对象的制作,这是知识的普遍必然的绝对基础。康德的见解有其极为深刻的精华,为认识论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发展领域。至于康德把认识的普遍必然地归结为知性的时空样式和理性的判断样式则是需要存疑的。

在概念理论新说的阐述中,认知的原理是:

1)认知是一种概念方式的制作,这种制作是建立在符号为标识的指称和对象联结的基础上的,这样的制作既包含了主体架构的特性,又包含了对象的性状。

2)认知由指称认知、定义认知、统摄认知和实践认知组成。它们都是建立在指称和对象联结的基础上的。也就是发生在主体和客体的互为关系中的。

3)认知自始至终发生于主体和客体的互为关系中。其中,指称认知、定义认知和统摄认知着重于主体的概念方式对客体的对象的制作;实践认知则着重于把主体制作的概念建构和概念图像反馈于经验实证的客体求取,在抽象和经验的统一中,生成概念制导的人类实践和实践创造。

4)客观反映认识论和主体制作认识论都有其合理的一面,但都没有能够完整地揭示认识是一种主客关系的制作。其共同的原因是,两者都不了解认识是一种概念方式的制作,这种概念方式的制作是建立在以符号为标识的指称和对象联结上的,没有指称和对象的联结,一切概念方式的制作,一切概念方式的认知,概念方式的建构和概念方式的创造都是无从凭空发生的。

 

    进入概念,我们来到了丰富多彩和日益繁浩的概念世界。

    概念有不同的类型,对概念分类,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把握不同的概念类型,以及它们的意义。

    概念的分类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概念的类型大体可以分为四组:

    1直观概念和非直观概念

    2个别概念、特殊概念、一般概念和根本概念

    3实体概念、摹状概念和关系概念

    4语词概念、语句概念和语篇概念。

    一、直观概念和非直观概念。

    1、直观概念。

    直观概念是面对直观感知对象的生成的概念抽象。如:“牛”这个概念源自于一种被称之为“牛”的直观感知对象的抽象;“树”这个概念源自于一种被称之为“树”的直观感知对象的抽象;“火”这个概念源自于一种被称之为“火”的直观感知对象的抽象。直观概念的重要特征是,它是面对直观感知对象的抽象。

    2、非直观概念。

    非直观概念和直观概念的界别是,直观概念是面对直感知对象的抽象,非直观概念是面对非直观感知对象的抽象。

    什么是非直观感知对象呢?

直观对象指的是为我们的身体方式的感觉器官所直观感知的对象,而非直观对象指的是不能为我们身体方式的感觉器官所直观感知的对象。如,被指称为“牛”的对象是一个可为我们的身体方式的感觉器官所直观感知的对象;被指称为“上帝”的对象,则是一个不能为我们的身体方式的感觉器官所直观感知的对象。

非直观对象在概念世界中,实际上就是种种抽象之抽象的概念。如“动物”、“生物”、“物质”、“实在”、“自由”、“必然”等等都是抽象之抽象的概念。它们是没有自身独立的直观形态的,在概念世界的抽象运作是,是种种非直观感知对象的概念抽象。

    二、个别概念、特殊概念、一般概念根本概念。

    概念的集合进阶生成不同的概念阶乘。从概念阶乘上勘察,概念可划分为四个阶乘,即个别阶乘的概念、特殊阶乘的概念、一般阶乘阶乘的概念和根本阶乘的概念

    当我们考察概念时,概念是有不同阶乘的。

   1个别概念个别概念是初次抽象的生成。个别概念的特点是:

    第一,它是面对直观感知对象的概念抽象;

    第二,它是初次概念抽象;

第三,它是可以被它所统摄的一切直观感知对象的共性所在。

2特殊概念。特殊概念是个别概念为对象的集合进阶和集合指称的生成

    特殊概念的特点是:

    第一,它是个别概念的集合进阶;

    第二,它是以个别概念为对象的复次概念抽象;

    第三,它在概念阶乘上高于个别概念;

    第四,它是可以被它所统摄的个别概念的共性所在或共相所在

    3、一般概念。一般概念是特殊概念为对象的集合进阶和集合指称的生成

    一般概念的特点是:

    第一,它是特殊概念的集合进阶

第二,它是特殊概念为对象的更为复次的概念抽象;

    第三,它在概念阶乘上高于特殊概念。

    第四,它是可以被它所统摄的个别概念和特殊概念的共性所在和共相所在

     4、根本概念。根本概念是一般概念的倒置并通过这样的倒置扩展为可以统摄一切概念对象的嬗变。

    根本概念的特点是:

    第一,它是一般概念的嬗变;

第二,它是概念的至高阶乘

第三,在概念的至高阶乘上统摄一切

    第四,它是一切被它所统摄的概念对象的共性所在和共相所在

    第五,它是多元发生的。不同关系集合进阶和集合指称,造就各种不同的根本概念。如,自由、必然、理念、精神、物质、存在、实在、上帝等等的不同根本概念。人类思维以根本概念为至高和绝对,生成和发展出统摄一切的哲学思维。根本概念的多元性,决定了人类思维会从不同的根本概念的统摄一切中,进行哲学的思考和追求。

    第六,它是互为统摄的。各根本概念都在统摄一切中,以自身为聚焦而互为统摄。

    对个别概念、特殊概念、一般概念和根本概念的讨论和分析,引出若干重要之处

    第一,一切概念都处在不同的概念阶乘有的处在个别概念阶乘上,有的处在特殊概念阶乘上,有的处在一般概念阶乘上,有的处在根本概念阶乘

    第二,在概念方式的阶乘中,根本概念高于一般概念、一般概念高于特殊概念、特殊概念高于个别概念。

    第三,概念在各自阶乘上统摄一切,生成了不同阶层的概念共性抽象和共性统摄。如,个别概念阶乘的共性抽象和共性统摄,特殊概念阶乘的共性抽象和共性统摄,一般概念阶乘的共性抽象和共性统摄,根本概念阶乘的共性抽象和共性统摄。当我们谈论事物共性抽象时,它们是有不同阶乘的层次范围的

第四,概念的集合进阶绽出不同的概念阶乘的集合指称,如“牛”是个别阶乘的集合指称,“动物”是特殊阶乘的集合指称、“物质”是一般的或根本阶乘的集合指称“实在”是根本阶乘的集合指称。

    三、实体概念、摹状概念和关系概念。

    一切概念都是指称和对象联结的抽象构造。这里涉及到对象的存在方式。勘察对象的存在方式大体有三种:即,实体对象的存在方式、摹状对象的存在方式和关系对象的存在方式

    1实体对象实体对象比较好理解,例如,太阳、星星、月亮、银河;牛、羊、马、石块、河流、山、树;汽车、飞机、轮船、机器、电脑等等都是实体对象。

    2摹状对象。哲学家罗素提出“摹状词”的见解,即“金山”不是专名而是摹状词,它可以转写为“一个具有‘金’和 ‘山’两种属性的X ”。在这里,“金”和 “山”组成一个摹状词,“金”对于“山”具有摹状的意义和功用。在概念世界中,摹状亦是一种对象,它在事物关系中具有摹状的意义和功用。如在“阳光灿烂”中,“灿烂”是一种摹状,相对于“阳光”这个实体对象来说,它是一个摹状对象,具有摹状的意义和功用。摹状对象和实体对象一样,都是实在的。如,在“漂亮姑娘”中,“姑娘”是实在的,“漂亮”亦是实在的。在“我很喜欢”中,“我”是实在的,“很喜欢”亦是实在的。其区别只是在于,在概念方式中,前者是一种实体对象的实在,后者是一种摹状对象的实在。

    3关系对象。罗素在他的《哲学研究》中,提出了关系是不依赖我们的思考而存在的,它属于思想能够理解而不能创造的那个独立世界。也就是说,对于种种关系来说,它们既非物质,也非精神,然而,它们却是某种实在。在概念世界中有各种各样的关系对象。如在物理学中有“力”、“惯性”等等的概念,它们都是关系对象,需要用关系对象的方式来理解它们。

    这样,从对象的实在方式上划分,就有了实体概念、摹状概念和关系概念,以及它们的概念意义和功用。

    四、语词概念、语句概念和语篇概念。

    语词、语句、语篇是概念运动的造就。概念以语词为载体生成语词概念,以语句为载体生成语句概念,以语篇为载体生成语篇概念。

    1语词概念。语词概念是概念运动语言方式开端。有学者认为,不是所有的语词都是有概念意义的,实词有概念意义,虚词没有概念意义。那么,虚词有没有概念意义呢?虚词是可以划归于摹状词或关系词的。在实体对象、摹状对象、关系对象的分析中,实体词、摹状词和关系词都是具有指称和对象联结的实在意义的,是具有它们各自的概念意义和功用的。因此,虚词无论在摹状意义上还是关系意义上,都是有它们的概念意义的。认为虚词没有概念意义的见解是不切实际的,是缺乏对概念世界的深入理解和思考的。

    语词概念的特点是:

    第一,语词概念以语词为载体和表达方式;

    第二,语词概念是概念运动语言方式开端;

    第三,一切语词都具有概念意义和功用。

    2语句概念。

    语句是语词的组合。当若干语词概念在概念运动中组合为语句概念时,这样的组合体现的是概念从语词方式到语句方式的运动。例如,“金山”这个语句概念是由“金”和“山”这两个语词概念组合的,“世界是平的”这个语句概念是由“世界” 、“是” 、“平” 、“的”语词概念所组合的;“我们热爱自由和生命”,这个语句概念是由“我们”、“热爱”、“自由”、“和”、“生命”语词概念所组合的。

    语词概念到语句概念的组合运动生成句法。英国剑桥分析哲学运认为语词的概念意义是由句法赋予的,句法生成概念。这样的见解是完全错误的,任何一个语词都有它们的概念意义,这种概念意义生成于符号为中介的指称,以及指称和对象的联结,具有名称、定义和统摄的抽象构造,这样的抽象构造是和句法无关的。是语词概念到语句概念的运动生成了句法,而不是句法生成语词概念到语句概念的运动。句法的功用在于,它能够规范语词的使用,但这样的规范是没有绝对标准的,是由不同的使用习惯和历史沿革

    语句概念的出现:

    第一,在人类心灵中,造就了概念的组合能力和联系能力

    第二,造就了定义生成,即通过一组语词概念指称的聚合,从实指定义跨向了词组定义。如,对“石头”的定义,从用被称之为“石头”的对象来进行实指定义,跨向了用一组语词概念的组合,即语句概念的方式生成定义。词组定义高于实指定义,实指定义是直观指向的,词组定义是性状描述的。如,“石头” 的词组定义是:“大岩体遇外力而脱落下来的小型岩体,多依附于大岩体表面,一般成块状或椭圆形,外表有的粗糙,有的光滑,质地坚固、脆硬。可用来制造石器、采集石矿”。这样的词组定义是句式的,是一组语词概念的抽象聚合所建构的。

    语句概念的特点是:

    第一,语句概念是语词概念的组合联系

    第二,语句概念提供了概念的词组定义;

    第三,语词概念到语句概念的运动生成句法。

   3语篇概念。语篇概念是语句概念以文本方式的组合联系生成

    语篇概念的意义和功用是:

    第一,它以文本方式联结语句语词,确定语句和语词在文本中的概念意义和功用;

    第二,它是人类观念、思想、知识、想象和自我意识的语言平台表达方式。一篇文章、一篇报道、一首诗歌、一专著,所涌现的是种种以语篇方式表达的观念、思想、知识、想象和自我意识的思维运动和思维成果

    语篇概念的特点:

    第一,语篇概念是语句概念的组合联系

    第二,语篇概念以文本方式确定语词概念和语句概念在文本中的概念意义和功用。

    第三,语篇概念是观念、思想、知识、想象和自我意识的建构平台和表达方式。

    第四,语篇概念生成文本格式和文本规范,如,报告、总结、新闻、论文、散文、小说、诗歌、史志等等的文本格式和文本规范

以上概念分类,即:直观概念和非直观概念;个别概念、特殊概念、一般概念和根本概念;实体概念、摹状概念和关系概念;语词概念、语句概念和语篇概念的分类,表明了概念具有不同的类型,对概念类型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类,是进入概念世界勘察一项基础性工作。

 

    概念一经生成和涌现,即在人类意识结构运动中,生成它抽象运作的概念架构,这种抽象运作的概念架构就是概念逻辑。勘察概念逻辑的架构,是透析人类概念能动和概念智能的必途径。

    何谓概念逻辑?

概念逻辑是概念运作的架构方式。即概念是以怎样的架构方式进行运作,制作身体方式提供的感知材料,进行认知的、推导的、想象的、实践的制作和创造的,以及是如何生成人类的自我意识的。

概念逻辑有三个基本架构:即概念生成的架构;概念建构架构;概念制导的架构

    1、概念生成的架构。

概念生成的架构是:

   1符号标识的指称架构;

   2)指称和对象的联结架构;

   3)指称和定义的规定架构

   4)抽象和统摄的能动架构

    在这样的过程中,身体方式直观感知提供的经验材料,被赋予了以符号为标识的指称、定义和统摄的抽象构造,由此在人类的头脑中生成概念的抽象和概念认知。  

    概念的本质是,概念起源于人类符号指称文化,是一种以符号为标识的指称、定义和统摄的抽象构造,是一种意识单元和意识方式。概念在人类心灵中的出现,使人类的意识方式和意识活动由身体方式的直观感知走向了概念方式的抽象认知,以及概念方式的抽象运作和实践制导,生成了一种身体方式和概念方式联结的意识结构。

2、概念建构的架构有:

   1组合联系的运作架构;

   2集合进阶的运作架构;

   3)必然推导的运作架构;

   4对称配置的运作架构;

   5自我意识的运作架构

    组合联系的运作架构 —— 各种概念单元通过组合和组合之组合的方式联系起来生成复合之复合的概念。如“金”和“山”两个概念单元的组合联系,生成“金山”的复合概念;“大”和“海”两个概念单元的联系组合,生成“大海”的复合概念;“枪杆子里出政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人生而平等”、“知识就是力量”、“发展是硬道理”等等的概念,是复合之复合的概念。组合联系为人类的大脑带来了种种复合的和复合之复合的概念建构和概念图像,带来了组合联系的事物观念,带来了从语词概念到语句概念到语篇概念的语言发展。

    集合进阶的运作架构 —— 通过集合进阶的运作,造就个别概念特殊概念,特殊概念到一般概念,一般概念根本概念的进阶生成概念的集合指称和概念方式的事物共性和共相如,“牛”是一个个别概念,“动物”是一个特殊概念;“生物”是一个更大范围的特殊概念,“实在”是一个一般概念或根本概念等等,等等。   

    必然推导的运作架构 —— 包括形式逻辑的必然推导,辩证逻辑的必然推导,数理逻辑的必然推导,集合逻辑的必然推导,等等。必然推导的运作架构使得人类的心灵获得了由此及彼的、因果联系的、数据运算的抽象运作的逻辑判断能力。一切必然推导都是概念方式的抽象运作,是抽象运作的逻辑必然而不是实在的现实必然,需要在抽象和经验统一的实证求取和实证证明中,获得它们的实在性、现实性、真确性和有效性。

    对称配置的运作架构 —— 在对称配置的抽象运作中,任何一个概念都会生成自我和非我的抽象对称配置。康德举出了四组抽象的对称配置,即有限和无限、单一和复合、自由和法则、必然和偶然的二律背反;黑格尔则认为,有多少个概念,就有多少个二律背反。对称配置的概念运作,绽出了任何一个概念都具有它的内在的自我和非我的对立统一,以及对立统一更高进阶。如,“正题”和“反题”的对立统一,以及走向更高进阶的“合题”,等等

自我意识的运作架构 —— 人类的意识结构以符号为中介,进行自身为对象的指称、定义和统摄的抽象构造时,就会生成一种自我抽象、自我认知和自我意识,进而展开我的人生、我的家庭、我的财产、我的事业、我的追求、我的目标,等等的自我意识的概念运作。当我们谈论自我意识时,它是一种概念方式的自我意识,一种概念方式的造就。

概念的组合联系、概念的集合进阶、概念的必然推导、概念的对称配置和概念的自我意识的运作架构,不是各自孤立的,在概念的抽运作的建构中是互为交集、互为联系和共同作用的

3、概念的制导架构包括:

1)反馈经验实证的求取;

2)抽象和经验的统一;

3)概念之物的创造。

人类的意识结构以身体方式直观感知实在性、现实性、真确性和有效性。如,对一棵直观感知的树、一条直观感知的河、一座直观感知的山,一头直观感知的狮,人类的意识结构从根基上是不会质疑它们的实在性、现实性真确性和有效性的。

概念抽象运作在人类大脑中生成种种概念建构概念图像,一方面,它们是抽象运作的造就;另一方面,它们在人类意识结构运作的根基性要求中,会能动地反馈于经验实证的求取和验证,获得一种既高于直观又高于抽象的,具有抽象和经验统一的更高的实在性、现实性、真确性和有效性。并由此生成人类的概念制导的实践活动、实践认知和实践创造。

 

 

    语言概念运动中介、载体和表达。概念运动以语言方式造就语词概念、语句概念和语篇概念,绽出观念、思想、知识、想象、虚构和自我意识的思维运动和精神建构,以及语言方式的沟通和对实践行为的制导。对概念运动的勘察需要深入到概念运动的语言方式。

    人类的概念意识活动,首先是通过语词为中介的指称,赋予对象名称,使得凡物皆有名称。如用 “黄河”这个语词,指称被称之为黄河的对象,赋予它“黄河”的名称;以“泰山”这个语词,指称被称之为泰山的对象,赋予它“泰山”的名称;用“桃树”这个语词,指称被称之为桃树的对象,赋予它“桃树”的名称;以“秦始皇”这个语词,指称被称之为秦始皇的人,赋予他“秦始皇”的名称,等等。

    进一步通过指称、定义和统摄的抽象构造,使语词获得它的概念意义,成为语词概念。语词概念的特点是:

    1、语词概念是概念运动的语言方式开端,语词概念既是概念的基元,亦是语言的基元。

    2、在概念世界中,语词既指称实体对象,亦指称摹状对象和关系对象;既指称直观的经验对象,又指称抽象的概念对象。如,“山”、“水”、“阳光”等等的语词,指称的直观经验对象“自由”、“幸福”、“必然、“至善”等等的语词,指称的是概念对象,是抽象之抽象的指称

    3、语词概念处在不同的概念阶乘。有个别阶乘的语词概念、特殊阶乘的语词概念、一般阶乘的语词概念和根本阶乘的语词概念。如是一个处于个别概念阶乘的语词概念;“动物”是一个处于特殊概念阶乘的语词概念;物质”是一个处于一般概念阶乘的语词概念”是一个处于根本概念阶乘的语词概念。一个语词概念究竟处在怎样的概念阶乘上,是要根据它具体处在怎样的事物概念关系中来辨析的。

4、语词概念是一种指称和定义的构造。定义有两种不同的方式。一是实指定义,二是词组定义。

实指定义是指称和对象联结的倒置。当我们用一个语词指称一种对象时,反过来这种对象就成为这个对象指称的实指定义。如,当我们用“牛”这个语词符号指称一个对象时,在这样的指称和对象的联结中,这个被指称的对象就反过来成为了“牛”这个对象指称的实指定义,即“牛”这个对象指称的直观规定。

词组定义是一组性状描述的语词指称集合生成。如,“牛”是一种哺乳动物,趾端有蹄,头上长一对角,是反刍类动物,力量很大,能耕田拉车,肉和奶可食,角、皮、骨可作器物”,就是一组关于“牛”的性状的语词指称组合描述生成的“牛”这个对象指称的词组定义。

定义的产生,同指称一起造就了概念的抽象构造,它使身体方式感知的直观对象成为了大脑意识活动中的具有概念抽象构造的概念事物。

    词组定义和实指定义各有优点。实指定义给出了对象指称的直观规定,词组定义给出对象指称的性状描述。一般而言,实指定义是以直观为规定的,是不会产生“指鹿为马”的混淆的。词组定义则往往会因使用不同的语词组合描述,对同一对象指称产生不同的定义规定,生成不同的概念意义。如对于“时空”的对象指称,在牛顿那里,时空是万物运动的场所;在康德那里,时空是一种心灵架构;在马赫那里,时空是一种感觉要素组合;在爱因斯坦那里,时空具有物理的性状,等等。我们看到不同的词组构成和描述会产生不同定义规定和对象指称的概念意义。

上世纪初,英国分析哲学运动试图通过语言分析和治疗,通过标准语言公式的创立,让所有的命题在输入标准语言公式的运算中获得逻辑必然的、唯一绝对的概念意义,由此消除因语言使用不当而产生的歧义。分析哲学的想法看似很有道理,实际却走向了误区。分析哲学的毛病在于,这一学派没有深入地勘察概念生成概念建构的原理以及概念意义的多样性、历史性和更高综合的发生;不了解不同的语词组合性状描述会产生不同的词组定义,不同的概念意义是概念抽象运作的逻辑必然和概念世界的特点

    辩证地理解,不同的词组定义产生不同的概念意义,虽然会带来不同的分歧。但这样的“缺陷”并不是缺陷:第一,它扬弃了唯一绝对的形而上学;第二,正是不同的概念意义和分歧,反映了事物的方方面面,使思想活动可以历史进程的变动中,概念抽象的新的涌现中,事物性状的历史变动中,驱动认识获得更高综合的视野和高度,生成更高层次的概念抽象概念建构、概念意义、概念认知和概念实践

    5、语词概念以其抽象统摄生成事物的共性和共相。也就是说当我们的心灵,用一个语词概念抽象统摄一切可以被这个语词概念所统摄的对象时,就生成了一种共性的和共相的事物概念,以为这种共性的和共相的事物概念世界的本有本质所在。

谈到语词概念,不少学者,如金岳霖主编的《形式逻辑》认为,不是所有的语词都是具有概念意义的,实词是表达概念的,而虚词一般不表达。金岳霖的这个见解是不对的。在概念抽象中,无论实词和虚词都是具有概念意义的。例如,“动物”是一个实词,它指称、定义和统摄一切被称之为“动物”的对象,是具有概念意义的;“的”、“在”是虚词,它们指称、定义和统摄一切被称之为“的”、“在”的对象,同样是具有概念意义的。如,“的”用在定语后表示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的领属关系。中国的水稻生活水平的提高,等等,都显现了“的”这个语词所关系到的对象指称的性状的定义所在,显示了“的”这个语词的概念意义。

在语句概念中,虚词概念和实词概念一样重要,没有虚词概念,人类的意识活动就无以进行概念方式的组合联结,获得比语词概念更为高级的语句概念。如在“我的书包”这个语句概念中,正是有了“的”这样一个被称之为助词的虚词概念,才能把“我”和“书包”这两个实词概念抽象运作地组合联系了起来,造就比语词概念更为高级的语句概念,使概念抽象运作从语词概念走向语句概念。   

    在语法中,实词包含了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等,虚词包含了介词、连词、助词、象声词、叹词等。这样的界分并不是绝对的。哲学家罗素曾对语词进行了专名词和摹状词的界分,按照罗素的界分,实词所包含的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以及虚词中的介词、连词、助词、象声词、叹词等等,都是可以归入摹状词的,是以各种各样的摹状对象为指称、定义和统摄的。如,喜欢、高兴、怎样、因为、所以、哗哗、唉、哼,等等都是摹状词,是有它们各自的摹状对象的指称、定义和统摄的。

    一般说来,我们可以把语词概念界分为三类:

    1实体词概念;

    2摹状词概念;

    3关系词概念。

    于是就有了实体对象、摹状对象和关系对象。金岳霖认为虚词没有概念意义,其原因在于他不了解概念的本质在于,概念是一种以符号为标识的指称、定义和统摄的抽象构造。所谓对象在概念世界中,既可以是实体对象,也可以是摹状对象和关系对象;既可以是直观经验材料的对象,也可以是抽象的概念单元的对象;既可以是实词对象也可以是虚词对象。好比虚数和实数,在数理世界中都是有它们的概念意义的。

    概念运动的语言方式的进一步是从语词概念走向语句概念,语句概念是比语词概念更高的概念方式,它是语词概念的组合。

    一般而言,“牛”、“山”、“水”等等是语词概念,“这是一群纯种的奶牛”、“这是一座雄伟的高山”、“这里的水势浩大”等是语句概念,语句概念是语词概念的组合。

    从语词概念走向语句概念,对于人类的意识活动来说是迈出了抽象运作的更重要的一步。

    语句概念的特点是:

    1、语句概念是语词概念的组合。

    2、语句概念是语词概念到语句概念的抽象运作。

    3、语句概念提供了事物性状描述和性状规定的词组定义,它使概念的定义,由实指定义扩展向了词组定义。

    4、从语词概念到语句概念的运动产生句法。如,在中文语法中有“联合关系”、“偏正关系”、“动宾关系 ”、“补充关系”、“主谓关系”等句法结构,以及各种句式类型。

    在概念和句法的关系上,分析哲学认为句法造就了概念。然而分析哲学没有搞清:

    第一,概念是一种以符号为标识的,指称和对象联结,具有指称定义规定,以及统摄功能的抽象构造,而不是句法的构造。

    第二,句法是概念运动的产物。是概念从语词概念到语句概念的运动生成句法,而不是句法生成概念。好比在游泳中,是游泳生成规则而不是规则生成游泳。

    第三,句法不是先验的和自我绝对的,它是在语言使用的社会历史过程中习成的。中国学者石毓智在《汉语语法化的历程》中指出,在汉语语法化的历程中,先秦汉语没有判断词“是”,唐代以前不存在“把”的字句,宋代以前缺乏标记系统 “了、着、过”,元明以前不见动词拷贝结构。汉语的语法化历程说明,句法并不是先验的和自我绝对的,句法在本质上是概念运动的产物,它的各种结构方式受到各民族不同环境、历史事件和习俗的影响。

第四,一个对象的概念意义取决于它的定义。在实指定义中,它的概念意义是直观的和当下的;在词组定义中,它的概念意义是由所处场合关系决定的。不同的词组定义产生不同的概念意义如:“国家”的概念意义因其所处不同关系的,它的词组定义显现了多样性“国家是一个阶级统治另一个阶级的工具”,“国家是一个暴力机关”,“国家是一个地区独立的政治和经济组织”“国家是一种公共管理机构”等等,这些不同的词组定义,使“国家”有了不同的概念意义。又如“人性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性是自然方式的”,“人性具有阶级性”等等,使“人性”有了不同的概念意义。此外,一旦新的语词概念涌现和加入词组定义,就会使得一个指称对象的概念意义有了新的性状描述的加入和补充,使得对象的概念意义发生了社会历史的进动,获得更为丰富的概念内涵和概念意义。

由此,当分析哲学以为,通过一种标准的句法公式的设立,就可以使得任何一个命题达到绝对必然的唯一的概念意义,是完全不切实际的,也是违背概念生成和构造的多样性、丰富性、创造性和历史性的。

    概念运动的语言方式的更进一步是从语句概念走向语篇概念。语篇是文本形态的概念构造这样的构造:

    第一,它是语句概念的联缀,在语言方式上内含语词概念到语句概念进而到语篇概念的运动。

    第二,它使语词概念和语句概念在不同的文本形态中,显现它们文本情境的概念意义。

    第三,它以文本方式生成更为复杂的概念构造,绽出观念、思想、知识、、想象、虚构、自我意识和实践制导等等的思维运作和精神建构。

第四,它以文本为平台,生成语篇概念的文本结构和文本体裁,如论文、记叙文、说明文、散文、诗歌、辞赋、小说,画册,以及法律、合同、契约等等的文本结构和文本体裁。

第五,在文本的平台上,把各种直观的图示,即图符指称和图符实指定义嵌入语篇概念,使得语篇概念获得了文字和图像结合,实指定义和词组定义的结合,是语篇概念的独特优势。

    语篇概念的特点是:

    1、文本性。

语篇概念以语词概念为单元,语句概念为联缀,文本为平台,生成语篇概念的思维活动和精神建构。

第一,它以文本的方式营造文本情境,使语词和语句在文本情景中获得它们的概念意义。一个语词语句在A文本情景中的概念意义,与在B文本情景中的概念意义是会有不同的,是有指称和对象联结的不同和抽象构造的不同的。

    第二,它以文本的方式,绽出观念、思想、知识、想象、虚构、自我意识和实践制导各种命题和概念建构。如关于国家、关于本质、关于心灵、关于宇宙、关于上帝、关于自我,关于实践等等的命题和概念建构。

    2情境性。

    关于境有种种理解,我比较赞成波兰人类学家B.Malinowski所提出的两类境,即“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 。任一语篇概念构造和概念意义,都包含了话语所发的情性状和文化背景。对同一对象和事件,相同的情性状和文化背景,往往会产生共同的概念意义的理解和赞成;不同的情性状和文化背景,则会发生不同的概念意义的理解和争辩。如对于“儒学”,有历代统治者奉之为教化的圭臬,有五四运动打到孔家店的扫有于丹讲座“心灵鸡汤”的灌输和赞美,等等。这里就有人们所处不同性状和文化背景,以及利益关系的不同和选择

    语篇的境性告诉我们,语篇的概念意义是同文本情境密切相关的。我们对语篇概念意义的把握,应当深入地勘察其境所在和文化背景,才能获得较为真切的认知。

    3、文法性。

    句法是语词概念组合为语句概念的规范,文法则是语句概念组合为语篇概念的规范。在一般的理解中,文法包含了句法。这里我把文法和句法相区别,主要是从语篇概念和语句概念的划分上说的。语篇概念是文本的,语句概念是句式的。

    语篇有不同的文本类型、结构方式和书写规则。如诗歌文本的结构方式和书写规则,新闻文本的结构方式和书写规则,法律文本的结构方式和书写规则,合同文本的结构方式和书写规则,产品说明文本的结构方式和书写规则,画册文本的结构方式和编排方式,等等。各种文本类型,以及它们的结构方式书写规则和编排方式,都不是先验的、绝对的,而是在语篇的生成和使用的历史经验中逐渐习成和形成各自风格的。

    4、载体性。

    文本的载体有纸张、印刷、刻板、书本、报纸等等。产生了书本、图纸、地图、报刊、信件、画刊,以及刻本等等的文本方式。在电子技术发展的今天,文本的方式进一步通过电子屏幕,获得了文字、音频和视频结合的新的文本形态的发展。

 

何谓实践是一个始终缺乏透彻解说的困惑。

什么是实践?把实践放入人类意识结构和人类意识结构运动中考察,实践是概念制导的求取经验实证的活动,这种概念制导的求取经验实证的活动,就是把头脑中的各种抽象的、想象的、虚构的概念建构和概念图像反馈于经验实证的求取,在抽象和经验统一中展开概念之物的创造。概念制导的实践使得生命意识的行为模式,从“刺激反应”的行为模式、“知性判断”的行为模式,走向了“概念创造”的行为模式。

   “刺激反应”的行为模式是建立在低等生物感觉细胞层次上的,如,草履虫在水中摄取营养质的“刺激反应”行为,猪笼草捕获昆虫的“刺激反应”行为,蜘蛛在蛛网上捕获猎物的“刺激反应”行为,等等。

   “知性判断”的行为模式是建立在动物世界多元感官、神经回路、大脑中枢运动肢体组成的知觉系统基础上。如,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体觉、性觉等等的多元感官组合和神经联系,以及知觉和记忆的合成等,在大脑中枢生成的知性判断的操控运动肢体的主体行为。

   “概念创造”的行为模式是建立在概念方式加入和制导的基础上。它通过概念方式的加入和制导,使人类的主体行为,从自然之物的利用走向概念之物的创造。

    自然之物利用和概念之物创造的区别是:

    在动物世界我们看到许多动物,在长期生存适应的经验积累历史中,以各自的本能利用大自然提供的自然之物,获得生存和繁殖的本领。如,不少动物能够利用泥土、石块、树枝、树叶等建造巢穴,聪明的猩猩会利用石块砸碎坚果取食,利用树枝取食深藏洞里的蚂蚁,涉水时利用树枝探测水深等。这样的自然之物利用能力,我们还可以在植物世界中看到,如不少具有攀援能力的植物会利用大树和其他可以攀附的自然之物,攀爬到高处,获得更多的阳光。不少寄生动物会利用宿主为营养来源,繁殖和培育后代。自然之物的利用,是生命体以其身体方式的感知适应自然生存环境的生物性进化成果。

    概念之物的创造则不同于自然之物的利用。以工具为例进行分析。

在人类和动物界分上,传统见解往往以能否制作工具和使用工具为标志,这样的界分对不对呢?我以为是对的。问题在于工具的本质是什么呢?人类是何以获得制作工具和使用工具的能力的呢?

    较为普遍认为,工具是劳动的创造可是令人困惑的是,不少动物也会劳动,如,生活在坦桑尼亚冈贝河国家公园的黑猩猩会摘掉嫩枝上的叶子,而后将嫩枝插进白蚁巢穴把白蚁粘出来;在动物世界中,动物学家拍摄了猩猩利用合适的石块砸碎坚硬果壳,取食里面的果肉。既然猩猩能够利用树枝、石块,并有着和人相像的躯体形状,为何它们的劳动未能在世世代代经验积累的进化中,由简单到复杂、低级到高级地发展出人类那样的工具文明呢?

    个中的原因是什么呢?这里关键是要区分自然之物的利用和概念之物的创造,两者是迥然不同的。自然之物利用是身体方式经验意识活动所能达到的水平,概念之物创造则是概念方式加入和制导的能动。人类工具文明是头脑中的概念建构和概念图像反馈于经验实证求取的结果,是一种概念制导的抽象和经验统一概念之物创造。

    人类通过符号为标识的指称,指称和对象的联结,以及名称、定义和统摄的抽象构造,获得事物的概念认知。在这样的过程中,人类头脑概念方式会进一步把各种单一的概念认知组合为复合的概念认知,从而使人类的头脑有了一种想象的虚构的能力,生成各种概念建构和概念图像。当人类的头脑把各种想象的虚构的概念建构和概念图像反馈于经验实证的求取时,就产生了一种概念制导的人类实践活动,即从自然之物利用走向概念之物创造的劳动。

    人类早期的工具文明,如弓箭、长矛、陶罐等等,它们不是石块、树枝、泥土等自然之物的利用,而是概念之物的创造。这种概念之物创造的过程在于,人类在进行弓箭、长矛、陶罐的制作时,头脑已经从感知材料的名称和性状的认知中,进行了一些极为简单的想象的和虚构的概念轮廓的建构在反馈于经验实证的求取时,就会以这些概念轮廓为制导,操控人类的肢体运用自然之物进行制作在一次又一次的制作中,以及失败到成功的过程中,通过对头脑中的概念建构的不断调整和改进,以及再反馈,获取合适的、有用的概念之物的创造。人类工具文明的特质,它是概念之物的创造。人类劳动的本质是,它是概念制导的求取经验实证的实践活动和实践创造。

    人类源于动物世界,是从动物世界中进化出来的。当人类还处在人种动物时代时,同猩猩以及那些极为聪明的动物一样,达到了动物世界所能达到的自然之物利用的高度。这样的自然之物利用智能,要经过概念方式的加入和制导,才能走向概念之物创造的智能

    在自然世界中,蜂窝或鸟窝无论制作的多么精细可叹,它们始终是自然方式劳动的本能而不是概念方式制导的劳动创造,是自然之物的利用而不是概念之物的创造。蜂窝的制作和鸟窝的制作,对于蜂和鸟来说,是世世代代经验历史积累铸就的本能,这种世世代代经验历史积累铸就的本能是没有概念方式的加入和制导的。

    由此,我们不能笼统地说劳动创造了工具,以及劳动创造了人,而应当深入地分清身体方式劳动和概念方式实践的界别。搞清不是自然方式的劳动创造了工具和人,而是概念方式的实践创造了工具和人。

概念创造,包括了精神文化的创造、物质文化的创造和社会历史文化的创造,这些文化创造之间又是互为交集的。

 

 造就具有人类智能机器人,是当代电子技术的追求和向往。这样的追求和向往,不仅关乎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更关乎人类未来命运的走向。

能不能造就具有人类智能的机器人?对此,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见解:

一种见解认为,人类可以通过电子技术和数理逻辑的结合,模仿大脑的神经活动,造就人类智能的机器人。英国理论物理学家霍金认为,“某些人说电脑永远不能显示真正的智慧,不管这智慧是指何而言。但我似乎觉得,如果非常复杂的化学分子能在人体运行使他们具有智慧,那么同等复杂的电子线路也能使电脑以一种智慧的方式行为。”霍金由此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即电子生命和电子智能的概念。智能机器人的制作使不少学者担心,人类将在不远的将来制造出比人类智能更为强大的具有电子生命和电子意识的机器人,进而被这样的机器人所取代和接替,并深深忧虑:“我们是在制造上帝,还是在制造我们潜在的终结者”。

另一种见解认为,算法和思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人类智能是巨量神经元的极为复杂的化学活动,这种复杂的化学活动不是算法,不是数学,不是数据流。人类智能是大自然的造化,是上帝的赋予,人类永远也无法依据自己的能力造就具有人类智能的机器人。

人类能否制作具有人类智能和超越人类智能的机器人呢?

要回答这样的问题,首先需要了解何谓人类智能,人类智能是一种怎样的构成,人类智能是怎样生成和发展出来的,只有搞清了这些,思想才能获得穿透,作出前瞻性的预见。

在概念理论的深入探讨中所获得的见解是

1人类的智能是概念智能,这种概念智能不是天赋的和先验即有的,也不是在创生时刻上帝置入的,人类的概念智能是有它的生成、进化和发展的历史进程的,是有它的构造方式和构造原理的

2、人类的智能发自于人类的意识结构,是身体方式感知和概念方式认知的联结。这样的联结,一方面,造就了生物智能和文化智能的联结;另一方面,造就了人类的概念智能,概念制导的认知的和实践的智能

智能不是神秘的。地球生命意识的发展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智能,即身体方式的智能和概念方式的智能。

一、身体方式的智能。

身体方式的智能,以直观感知为机理有两种基本方式。

    一是专项单一触觉的刺激反应。这是智能的最为原始的雏形。专项单一触觉能够区分和择取外部对象的刺激,生成刺激反应的主体行为。如种子对温度的刺激反应行为,根系对养料和水分的刺激反应行为,向日葵对阳光的刺激反应行为,含羞草对触动的刺激反应行为,细菌和病毒对受体的刺激反应行为、蜘蛛对蛛网振动的刺激反应行为,等等。

二是知觉系统的知性判断智能身体方式的知觉系统由多元感觉器官、神经回路、大脑中枢和运动肢体组成。许许多多动物通过这种身体方式的知觉系统获得各种内感的和外感的知性判断,生成知性判断的意识行为和智能。如采集和狩猎的智能,躲避敌害和寻求安全的智能,记忆调配的智能,利用环境、风向、它物等自然之物的智能,求偶的智能等等。人类同动物一样拥有多元感觉器官、神经回路、大脑中枢和运动肢体组成的知觉系统,因而和动物一样具有身体方式的知性判断智能。

电子智能制作的第一步是要破解身体方式的智能,造就刺激反应和知性判断的智能行为。电子智能的发展,目前在工业生产、深海作业和宇航探测中已经达到了各种专项刺激反应水平,但还远远没有达到知性判断水平。而要达到知性判断的智能,对于电子智能来说,最为困难的是如何把各种感觉元件的感知信息摄入,转变和合成为对象的知性样式,并由此生成操控机体的自主判断行为

电子智能技术在这里存在着许多重大的困难。

第一是对象样式的生成。如,一般以为,视图样式是眼球晶体和视网膜的成像,是眼球的功能,大脑通过眼球成像而看见物体。然而,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一个普遍的事实是,当我们做梦时,梦是以视图方式呈现的,在做梦时,并没有来自眼球和视网膜的成像,在这样的情况下,大脑是如何呈现梦的视图的呢?当然,人们可以说梦的视图来自之前眼球和视网膜成像的记忆存储,但问题是,眼球成像在大脑中是以怎样的方式存储的呢?大脑又是如何能够离开眼球和视网膜而生成梦的视图的呢?梦的视图在大脑做梦时的呈现,似乎是没有也不需要显示膜和显示屏的。那么,大脑究竟是怎样呈现梦的视图的呢?这些问题很少有人琢磨。究竟是眼球和视网膜成像,还是大脑成像呢?这是一个迷。

第二是行为的自主择取。动物的各种自主行为是和身体方式的本能激发机制直接相关的。自然世界中的动物有着它们各自的本能激发机制,这种本能激发机制是在先验和经验统一的历史积累的过程中形成的。对于电子智能技术的发展来说,就需要深入地搞清动物,包括人类的身体方式行为的激发机制,以及已有行为的细分和综合,并把它转化为程序的自主操控。

霍金《果壳中的宇宙》中认为,“电脑在现时具有速度的优势,但它们毫无智慧的迹象。这并不奇怪,因为我们现有的电脑比一根蚯蚓的大脑还简单。蚯蚓是一种智力微不足道的物种。” 怎样来理解霍金的这种见解呢?!

二、概念方式的智能。

概念方式的智能以概念方式加入和制导为机理,是概念方式的生成。

概念方式智能的特点是:

   1它以身体方式的感知为基础

   2它以符号指称的方式,联结身体方式的感知对象,把身体方式的感知对象转化为具有名称和定义构造的概念事物和具有统摄功能的概念认知

   3它以概念方式的抽象运作,生成各种复合的、想象的、虚构的概念建构和概念图像;

   4它以概念建构和概念图像的反馈和制导,生成人类智能的实践创造。

搞清概念运作的架构和机理,把概念运作的架构和机理转换为电子程序的操控,电子智能走向人类智能的必然取向。然而,概念方式,对概念方式的生成和由来,对概念方式的构造,对概念方式的加入和制导的透彻论述,至今未见任何中外专著的论述。而问题的根本在于,没有新的概念理论的创立和运用电子智能技术是无以走向人类的概念智能的。

这里所要提出了一个问题是,我们能否越过身体方式的感知和判断,直接地以电子技术的概念方式运作制作电子仪器的感知材料,生成和人类一样的概念智能呢?这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

    人类的概念方式是以身体方式的感知材料位对象的,那么可以设想这样的感知材料也可以通过电子方式来获得。例如,通过各种电子仪器来获得视觉的、听觉的、嗅觉的、味觉的、体觉的,以及电磁的、红外的、量子的、微分子的,等等身体方式感官所不能感知的感知材料为对象,通过电子技术的概念方式运作将种种电子感知材料的对象转化为抽象的概念构造,进而展开概念的构造,概念的建构,概念的制导,使电子智能获得人类概念智能能力,即概念智能的认知能力、创造能力和自我意识能力。这就是绕过肉体生命的感知材料和行为方式,直接地运用电子生命的感知材料,以电子技术的概念方式生成人类那样的概念智能。

    美国学者凯文·凯利《科技想要什么》一书中谈到了生命定义,有一段很重要的话:“科学家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无论生命的定义是什么,其本质都不在于DNA、机体组织或肉体这样的物质,而在于看不见的能量分配和物质形式中包含的信息。同样,随着科技的物质面罩被揭开,我们可以看到,它的内核是观念和信息。生命和科技似乎都是以非物质的信息流为基础的。”

    实现电子技术的概念智能,对于人类来说具有极为重大和深远的意义,它的重要性在于,它会以其必然的方式,再一次地改变人类的命运和生存方式。一方面,人类将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出一个非肉体生命智能物种。这个非肉体生命智能物种,即电子生命智能的物种将会具有超越肉体生命智能物种的极大优势。如,科幻电影《侠盗一号》中的智能机器人所说,它可以在深空中生存。既不受食物、水、空气、温度、压力、重力等肉体生存条件的局限;也没有短暂的肉体寿命的制约。

第一步,这个新的电子生命智能物种,将进入人类生产、科技和生活服务,为人类的生存提供助,把人类从繁重、艰苦、危险的工作和繁琐劳累的家务中解放出来,为失去自理能力的老弱病残者提供不知劳累的家政服务,为孤独者提供情感的,甚至性满足服务。可以预期,下一个大规模进入家庭和极富产业利润的家用电器必然具有家政服务伴侣功能的电子智能机器人。

第二步,人类在创造电子生命智能机器人的过程中,将力求和这个新的物种融合,把个体的观念、思想、知识和自我意识,以数据的方式输入电子智能的数据库,把个人的观念、思想、知识和自我意识的灵魂从肉体生命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从短暂的生存走向长远的生存

第三步,火箭和宇宙空间的先驱者齐奥尔科夫斯基曾这样说过:“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永远不会生活在摇篮里”。人类肉体生命智能同电子生命智能的结合,将会更有力地推动和实现人类走向遥远的宇宙星际开拓、殖民、生存和发展,使人类在浩瀚的宇宙获得无限广大的生存之地,甚至可以从一个宇宙世界跨向另一个宇宙世界,从一个行将灭亡的宇宙跨入一个新生的宇宙。

人们担心,电子生命智能研制和开发,会制造出比人类更为强大的物种,这个物种完全有可能反过来终结人类。这样的担心不无道理。但是,正如人类发明了长矛、枪支、蒸汽机、内燃机、汽车、轮船、飞机、宇航器、核能等等,它们给人类带来了种种难以避免的局部灾难、事故和风险中,给人类带来了整体的巨大文明进步和命运福祉。

    一方面,宇宙的浩瀚和无限广大容得下所有生命物种的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人类在电子生命智能的创造中,会以创造者的更高智慧和风险防范,健全人类和电子生命智能的协同和融合,使自己成为未来世界的超人,走向更为高级的、充满新的挑战和希望的人类文明和文化的发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概念论要义
哲学百论-论概念逻辑
概念论之三:概念的组合和定义
戴维森的实在论语言哲学(一)
概念及其特征
论词项逻辑学——研读形式逻辑学笔记(4)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