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地是不需要人工来绿化的

                                                   大地是不需要人工来绿化的

                                                                                                                                                                                    文 / 单之蔷 2012年03月12日

 

任何大型的植树造林工程都是可疑的。任何提高森林覆盖率的指标都是给神的。祖国是不需人工来绿化的。祖国是要爱护的。




植树造林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因为我发现这是一个童话。

1979年设立“植树节”,迄今已经30多年了。效果如何?有官方数据:2007年,义务植树5亿人次,植树22.7亿株。据此大概估算,30年应植树 658.3亿株了。若每株树占地5平方米,这些树将铺满3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林业系统的植树总量应该比这多。但事实并非如此,显然大部分树都没有成活。

有个段子:植树节到了,下级请示领导:今年植树去哪里?领导神秘地一笑:还是老地方。

年年种树只见“数”,岁岁造林仍是“零”。古时候可不是这样的。

古人大多是在房前屋后、道边堤旁植树,这种植树有点像园艺。今天的植树造林是到野外去造林,目标是绿化祖国,改善生态环境。

古人植树大多是在湿润地区,不是在干旱半干旱区。今天的植树造林主要的目标在干旱区,为的是让那些没有树的地方长起树林来。

今日植树的问题就出在我们与古人的这些差异中。

西北干旱区,约占国土的三分之一。在这里除了山地和河流附近,基本没有树,除了草原和灌木丛,更大的区域是沙漠、戈壁或裸露的大地。到大西北植树,是要让这里的荒山秃岭绿化成林地。这个目的本身就有问题。

在自然界,无论是沙漠、荒山秃岭,还是草地和灌木丛,都是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有着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植被与气候是相对应的。西北地区之所以是沙漠、戈壁、沙地、草地,这是由气候造成的。这里远离海洋,夏季从东部海洋吹来的饱含水汽的季风吹不到这里。因 此,这里降水量低,不能满足树木生长所需。年均降水量400毫米是森林生长的底线,低于这个值,树木就不能生长了。大兴安岭——太行山一线以西,降水量小 于此值,所以很少有森林存在,山地除外。如果平均年降水量低于200毫米,就连草也无法生长,只能是荒漠了。宁夏的贺兰山以西就是如此。

在年降水量低于400毫米的地方植树造林,需引水浇灌。这我称之为造林第一定律。

但植树造林有一个不言自明的前提:造林不能靠浇灌维持树的生长,因为这是得不偿失的。我们都参加过植树,一般植树活动的典型过程是这样的:春天——树木复 苏的季节,一些人坐着汽车,带着树苗,来到某个没有树的地方,挖出一个个坑来把树苗一棵棵栽上,培土、浇水、压实,然后走人。植树造林的潜台词是:一个地 方没有树,不是别的原因,只是因为没有树种或树苗出现在这里。

其实不是这样:一个地方没有树,不是因为没有树种和树苗出现过,而是因为气候、土壤等条件不适合树木生长。

那么在湿润的东南地区植树造林会怎样?

这里有植树造林第二定律:凡是能长树的地方,树都会自己长出来。

这样说源自一个概念——“顶级群落”。顶级群落也意味着,即使人类把一个地方的植物群落全部铲除,经过一段时间,大自然还会重新造出与原来相同的群落。比如一片森林,被人类砍伐了,只要给予足够长的时间,这片森林还会恢复成原来的样子。

不是否定人的作用。造林可以省略植被演替的中间环节,加速得到特定的森林。出于商业目的这是可以的,但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就没必要了。因为人工林生态功能低 下,它树种单一,层次简单,稳定性差。大部分人工林只有一个乔木层,有人称之为“绿色沙漠”;而天然林,有乔木、灌木、草本等至少三个层次,每层中还有不 同种类的动物与之适应,这是人工林无法相比的。

因此,为了生态的目的,最好不要去造林,还是等一等,只要能长树的地方,上帝一定会造出一个“顶级的森林”。我们不可能比上帝还高明。

最后,我想说的是:

任何大型的植树造林工程都是可疑的。

任何提高森林覆盖率的指标都是给神的。

祖国是不需人工来绿化的。

祖国是要爱护的。

摘自《中国景色》,九州出版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单之蔷:植树造林是一个童话
3.12植树节 如何科学的种一棵树
每棵树都有身份证、健康证!雄安新区“大数据”造林这么干
1936年,红二、六军团进入中甸西藏的前前后后(四十一)
国际森林日:听说多种树不一定就能减碳哦!
树木正在集体“搬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