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单之蔷:植树造林是一个童话

单之蔷:植树造林是一个童话  

2012-07-15 18:02:09|  分类: 政史摘 |字号 订阅

来源:中国教师报 作者:单之蔷 添加时间:2008-4-7 20:40:00
3月12日,植树节。国家林业局新闻发言人曹清尧倡议国人每人捐赠20元钱,用于植树造林。
曹先生的文章标题是:如果您每年缴纳20元履行植树义务您有意见吗?这个问句逼你思考和回答。我被迫思考了这个问题,结论令我不安。我发现,植树造林是个童话。
说还是不说,我犹豫不决,最后我还是决定做一回“皇帝的新装”中的那个小孩。
有个段子:植树节到了,下级请示领导:今年植树去哪里?领导神秘地一笑:还是老地方。
年年种树只见“数”,岁岁造林仍是“零”。这是有人对植树造林的评价。
为何植树造林的口碑这么差?古时可不是这样的,有传颂至今的佳话为证。晋代陶渊明在宅边种柳树五棵,自称“五柳先生”。诗人柳宗元,柳州做刺史时,有诗句自况:“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苏轼任杭州刺史时,于西湖堤上大植其树,为我们留下了“苏堤春晓”的著名景观……
古人植树深得人心,今日植树却问题重重,为什么?请看古与今植树的区别:古人大多是在房前屋后、道边堤旁植树,这种植树有点像园艺。今天的植树造林是指到野外去造林,目标是绿化祖国,改善生态环境。古人植树大多是在湿润地区植树,不是在干旱半干旱区。今天的植树造林主要的目标在干旱区,为的是让那些没有树的地方生出树林来。比如规模宏大的“三北防护林工程”,就是要在西北、华北、东北干旱半干旱区造林。
今日植树的问题就出在我们与古人造林的这些差异中。
西北干旱区,约占国土的三分之一。在这里除了山地和河流附近,基本上没有树,除了草原和灌丛,更大的区域是沙漠、戈壁或裸露的大地。到大西北植树,潜台词是这里的生态环境不好,应改变,要让这里的荒山秃岭绿化成林地。
这个目的本身就有问题。
在自然界,无论是沙漠、荒山秃岭,还是草地和灌丛,都是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有着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譬如,西部的沙漠、戈壁、裸地(通称荒漠)就是中国大的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没有了西北的大尺度、大面积的荒漠,我国夏季的东南季风就会减弱。季风是靠内陆和海洋的气压差来驱动的。夏季陆地升温快,地表空气受热上升,成为低压区;海洋则相反,因为海水升温比陆地慢,海洋上空的空气下沉,造成高压,因此海洋上空的空气向大陆中心流动,形成季风。如果西北的大面积的荒漠变成了绿色的林地,地表的温度就会大大降低。那么季风肯定会受到影响。这季风是中国的命根,因为从海洋吹向大陆的季风能带来降雨。地球纬度23°附近的其它地方,大多是沙漠,唯独中国的东南沿海一带,不是沙漠,就因为有了这季风。这是环环相扣的生态系统,改变其中一部分,就会影响到整体。假如西北荒漠真的被绿化了,变成秀美的山川了,东南沿海就可能变黄了,变成劣地了。
植被与气候是相对应的。西北地区(新疆、内蒙、甘肃、宁夏)的沙漠、戈壁、沙地、草地,是由气候造成的。因为这里远离海洋,夏季从东部海洋吹来的饱含水汽的季风吹不到这里。因此这里降水量低,不能达到树木生长所需。年均降水量400毫米是森林生长的底限,低于这个值,树木就不能生长了。大兴安岭——太行山一线以西,降水量小于此值,所以很少有森林存在。如果年平均降水量低于200毫米,就连草也无法生长,只能是荒漠了。宁夏贺兰山以西就是如此。
在年降水量低于400毫米的地方植树造林,需引水浇灌。我将这句话称之为植树造林第一定律。
植树造林有一个不言自明的前提:造林不能靠浇灌维持树的生长。因为这是得不偿失的,但在干旱区造林要想成活,就必须不断地浇灌。这就产生一个悖论:不想也不可能浇灌与必须浇灌。这个悖论并没解决,但植树却进行了几十年。
一般植树活动的典型过程是这样的:春天——树木复苏的季节。一些人坐着汽车,带着树苗,来到某个没有树的地方,挖出一个个坑来把树苗一颗颗栽上,培土、浇水、压实,然后走人。
哲学中有句话:潜台词比台词更重要。从上面的植树活动看,植树造林的潜台词是这样的:一个地方没有树,不是别的原因,只是因为没有树种或树苗出现在这里。可谓万事俱备,只欠树苗。所以需要人来把树苗植在这里。因为植树造林做的就是这件事。
其实不是这样:一个地方没有树,不是因为没有树种和树苗出现过,而是因为气候、土壤等条件不适合树木生长。植物也是长脚的。它们有无数传播自己种子的方式。比如风、流水还有鸟和动物都可以传播植物的种子,风也吹来无数的树的种子,动物也曾运输过树的种子,它们都无意识地做过植树者,但它们都失败了。人如果与它们一样,只是把树苗种在这里,那结果也不会两样。
蝙蝠划过夜空,它发现夜空是一个生存竞争的空档。大自然中,凡是适合动植物生存的生态位,都已经被占据了,已无空座。偶尔出现了空位,自然也会迅速填补。植树造林的思想暗示大自然中,每年都有数以亿计的能够长树的“生态位”空在那里,等待人们去填空。这可能吗?
在没有树的地方植树,结果还是没树。我将这句话称之为植树造林第二定律。
在干旱的西北地区的植树造林,不可能成功,那么在湿润的东南地区植树造林会怎样?这里有植树造林第三定律:凡是能长树的地方,树都会自己长出来。
这样说源自一个叫做“顶级群落”概念。这是美国生态学者克罗门茨(Clements)提出的。说的是一个地方的植物群落,是各种植物组成的有机体,这个有机体是不断地向上演替的。所谓演替,就是说植被中的各种植物的组合不断变化,旧的被淘汰了,新的出现了,最后变化趋于稳定,这个稳定的植物组合被称为“顶级群落”。为什么稳定了,是因为被称为“顶级群落”的植物组合最充分地利用了当地的自然资源(光、热、水、土),没有剩余。顶级群落也意味着,即使人类把一个地方的植物群落全部铲除,经过一段时间,大自然还会重新造出与原来相同的“顶级群落”。比如一片森林,被人类砍伐了,只要给予足够长的时间,这片森林还会恢复成原来的样子。
举例:印尼的喀拉喀托岛,1983年火山爆发,大部分植物都消失了。但仅仅过了四年,植物就恢复到64种。用不了百年,森林就会再现。
不是否定人的作用。造林可以省略植被演替的中间环节,加速得到特定的森林。出于商业的目的这是可以的,但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就没必要了。因为植物群落演替的每一个阶段都有生态价值,不必省略。而且人造的森林生态功能低下。因为它树种单一,层次简单,稳定性差。大部分人造森林只有一个乔木层,而天然林,有乔木、灌木、草本等至少三个层次,每层中还有不同种类的动物与之适应,这是人造的树林无法相比的。
因此,为了生态的目的,最好不要去造林,还是等一等,只要能长树的地方,上帝一定会造出一个“顶级的森林”。我们不可能比上帝还高明。
综上所述,结论是:任何大型的植树造林工程都是可疑的。任何提高森林覆盖率的指标都是给神的。祖国是不需绿化的。祖国是要爱护的。最好的植树造林,就是不植树造林。
回到文前,回答曹先生的问题:我不同意捐20元钱用于植树造林,每年植树3-5棵的义务我也做不到。如果我的房前屋后能植树的话,我倒很愿意。岂止种3-5棵,多多益善,最好是造林。遗憾的是,我住在高楼上……
(作者简介:单之蔷,现任《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执行总编,本文是作者为《中国国家地理》2008年第四期所作的卷首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于我国沿海城市热墙的威胁
大地是不需要人工来绿化的
1936年,红二、六军团进入中甸西藏的前前后后(四十一)
关于植树的这些小知识,你知道多少?
3.12植树节 如何科学的种一棵树
植树节祝福语大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