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瓷器上的刀马人物图,看着太惊艳了!
刀马人图,是瓷器的一种装饰纹样,主要描绘战争或习武场面的人物、坐骑、弓刀,故名。“刀马人图”源于元代,兴于明末清初,盛于康熙时期,至雍正、乾降时衰落。“刀马人图”瓷器画面充实、饱满、鲜艳,极富生动性,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和收藏投资价值。

“刀马人图”常常以戏曲小说和历史战争故事作为题材,如《隋唐演义》《杨家将》《岳屹传》《三国演义》《水浒传》等。这些战争故事情节成为瓷器“刀马人图”的主要装饰画面。


清康熙 墨地素三彩刀马人物纹凤尾尊
高 H 60cm   直径 D 24cm
格古博物馆 藏
Susancai knife horse character pattern Fengwei Zun Qing Dynasty Kangxi period(1662-1722)    H 60cm  D 24cm   Now collection the Museum of Gegu


“刀马人图”分为两种基本类型。第一类“刀马人图”的画面是直接绘制战争的场面,有敌我双方交战、打斗、拼杀的情节。第二类“刀马人图”并不直接描绘战争的场景和打斗的情节,但画面依然表现出雄健刚强的风格。因为在这类“刀马人图”中的人物形象不是身着戎装的军人,就是孔武有力、手持兵器的武士。

受到儒家传统文化所追求“温润如玉”的审美影响,刀马人图大多采用形式优美、寓意吉祥的画面作为题材,并且以温婉阴柔的画面风格为主体。到了康熙朝时,社会风尚一反常态,“尚武精神”俨然成为康熙时代典型的社会风俗。“刀马人图”的出现或多或少体现了一种时代需求的尚武精神,故而具有尚武精神的“刀马人图”在康熙瓷器彩绘装饰的题材中非常盛行。


清康熙 青花刀马婴戏诗文图花觚
高 H 42cm
格古博物馆 藏
Blue and white “yingxishiwen' Huagu   Qing Dynasty Kangxi period(1662-1722)   H 42cm    Now collection the Museum of Gegu



清末学者许之衡曾在《饮流斋说瓷》中对康熙瓷器“刀马人图”的类型有过划分,即“绘战争故事者,谓之刀马人,无论明清瓷品,皆极为西人所嗜。至挂刀骑马而非战争者亦准于刀马人之列也。康窑大盘有两阵战争过百人者,尤为奇伟可喜。又有青花加紫,其皿绝大,而仅一人一马者,笔端恣昦,亦非恒品。”

《陶雅》有载:“康窑青花人物,以身段较巨,恢诡尚武者为可喜”。康熙民间窑厂瓷器上出现大量“刀马人图”正是民间社会风俗中“尚武精神”的反映。康熙民窑生产的瓷器器形厚重大气,所绘制的“刀马人图”更是生机勃勃,充满阳刚之气。如果与历代柔和的瓷器画而装饰相比,康熙瓷器“刀马人图”的确给人精神振奋、耳目一新的感觉,体现出整个社会崇尚武力的时代精神。

清康熙 青花人物图长方瓷板
长27.2厘米  宽17厘米  高4.2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瓷板四面均有长方形插孔。瓷板一面以青花双线为四周边框,框内以青花饰渔家乐图,一轮红日挂在天空,宝塔、青山清晰可见,远山近水之间,渔民们有的撒网,有的用鱼篓,一片繁忙景象。瓷板另一面,以四面锦纹为边框,内绘战争场面:山间小路上,两员大将骑于战马之上,一人拿枪,一人持双剑撕杀在一起。

青花瓷器自元代以来一直作为彩瓷的主要品种,发展迅速,到清康熙朝达到顶峰。康熙青花用云南珠明料烧制出翠毛蓝色调,其绘画采用分水皴技法,直接绘在瓷坯上,画面具有浓淡深浅的层次感,犹如水墨画一般。

“刀马人图”兴盛于明末清初是有原因的,这些瓷器不但在国内受到社会各阶层的喜爱,而且此类战争题材装饰的瓷器在国外市场也非常受青睐。康熙时期外销瓷的利润远比国内销售的瓷器高。为迎合西方对“刀马人图”瓷器的市场需求,这类绘制“刀马人图”的外销瓷自然也被大量生产并销售海外西方市场。其实,早在明代成化、万历时期,装饰有武士、英雄、战争题材的“刀马人图”的瓷器就深受西方人欢迎。

西方人非常喜欢“刀马人”这种瓷器,原因有两点。一是题材的认知。整个欧洲在16世纪到17世纪处于一个战争时期,骑马打仗形态延续了上千年,当时的欧洲人跟我们一样,也有这样一段历史,所以很容易理解和沟通。二是工艺的认知。当时瓷器的纹饰绘画受徽派版画的影响,画得非常精致。瓷器表面的纹饰明明没画几个人,但场面却非常宏大,笔法潇洒生动,令人叹为观止。基于以上这两点原因,西方人非常重视这类瓷器。目前已知的重要的康熙“刀马人”瓷器国外特别多,国内反而很少。因为在近一百多年来,它不停地流向西方。

清康熙 青花山水人物棒槌瓶
故宫博物院藏

青花山水人物棒槌瓶,清康熙,景德镇制。瓶盘口,束颈,丰肩,长直腹,圈足。颈部以青花绘如意纹、回纹、圈点纹,腹部绘人物故事,取自《三国演义》二十四卷“铜雀台比武”。

建安十五年,曹操在邺城建铜雀台,设宴庆贺,观武官比试弓箭,命侍从将西川红锦战袍挂于垂杨枝上,下设一箭垛,以百步为界。将武官分为两队,各带雕弓长箭,跨鞍勒马,听候指挥。曹操传令,如能射中箭垛红心则赐锦袍。

瓶胎体洁白致密,青花发色艳丽,深浅对比鲜明,似水墨画风格,是康熙时期青花瓷器上乘之作。


康雍乾瓷器是中国古代瓷器发展史最后一次高峰。康熙朝后,在雍正、乾隆瓷器上表现的人物题材逐渐减少,而表现尚武精神的“刀马人图”更为少见。与康熙采用外松内紧的笼络政策不同,雍正、乾隆时期社会政治日趋严酷、专制,对民众思想的控制更加严酷。由于人物画易于表现不同的象征意义和政治倾向,人物画家们为避祸都转向不涉及人事的花鸟画与山水画。

从明末清初瓷器“刀马人图”的兴起,到康熙瓷器“刀马人图”的盛行,再到雍正瓷器难见“刀马人图”,既反映了风俗流变对瓷器画面装饰题材的影响,也再一次印证了“盖瓷虽小道,而于国运世变亦隐隐相关焉”。刀马人图瓷器凝聚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呈现出了极高的收藏投资价值,深受国内外藏家青睐,市场行情非常明朗。

清康熙 五彩攻城图长方瓷板
长25厘米  宽19.2厘米  厚3.5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瓷板长方形,中空,侧面有插孔。两面均以绿地点纹地上饰等距朵花为边饰。瓷板一面以五彩绘攻城图,城门前两军将领身披盔甲,手拿大刀、长戟,骑在战马上迎面而战,两军士兵手持长枪、盾牌紧随其后。画面以黑彩勾勒人物、马匹、山石、屋顶、战旗轮廓,用平涂技法敷以红、绿、紫、黄、金等色彩,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瓷板另一面以五彩绘博古图。

康熙朝瓷器中有许多表现战争场面(俗称刀马人)的绘画,其流行与康熙帝倡导习武,“以不忘江山来之不易”的训导有关,画面上刻画两军酣战、人马奔腾的紧张场面。这些图案大多出现于民窑器物上,文献中有“一般戏曲故事,民窑为多”的记载。人物形象受明末清初人物画家陈老莲画派的影响,神态夸张,个性鲜明。


清康熙 五彩人物图瓶
高45.1厘米  口径11.9厘米  足径12.8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瓶盘口、直颈、斜肩、直腹、圈足。内外壁均施白釉,外壁五彩装饰。口沿饰红彩,颈部绘两组竹石花卉,肩部分布斜方锦地并四组开光,开光内分别绘山村草舍。腹壁主题图案表现的是《隋唐演义》中的战争场面——秦叔宝策马迎战尉迟恭,唐王李世民和徐茂公临城观战。这种图案俗称“刀马人”,清代康熙时期经常用在陶瓷的装饰画面中。外底施白釉,无款识。


清康熙 青花刀马人物图花觚
故宫博物院藏


来源:格古博物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瓷器上的刀光剑影——康熙“刀马人”瓷器赏析
瓷器刀马人纹饰 充满力量之美
瓷器上的刀光剑影:青花刀马人物凤尾尊
康熙时期瓷器人物纹饰特点
青花刀马尊 尽显前清韵
与康熙青花艺术息息相关的那些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