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乳腺浸润癌)取材-诊断-报告
userphoto

2023.06.04 浙江

关注

乳腺定位

①左?右?
②确定肿物象限及点位,查找肿物
单纯切除?改良根治?
单纯切除术标本,需外科医师标记定位;改良根治术标本,根据外上腋窝组织定位。
注:乳腺切除标本上带梭形皮肤有斜梭形和横梭形。

大体描述

(X侧乳腺)乳腺癌改良根治切除标本一件,大小约cm。上带梭形皮肤面积约cm,未见异常;乳头直径约cm,高出皮面约cm,未见明显异常/乳头凹陷。于X象限X点钟方向,距乳头约cm,距皮面约cm,距基底切缘约cm,可见一大小约cm的肿物;肿物切面灰白灰黄、质硬,呈粉刺样,界不清;余乳腺组织切面均灰白灰黄,质软到韧。

注:若为局切后标本(挖空区),则描述手术残腔大小及有无残留病灶,测量残腔距离最近表面切缘及基底切缘的距离。

取材要点

取材部位
块数
备注
肿物
4
包括与周围交界处及正常乳腺组织
象限
3
除肿物所在象限外每象限选一块
肿物上方皮肤(手术切口处皮肤)
1

底切缘
1
肿物下方底切缘
乳头+乳晕
1
取全

组织诊断

一、组织类型

浸润癌,非特殊类型(浸润性导管癌)

  1. 1.      最常见,占浸润性乳腺癌70%-80%

  2. 2.      导管样结构

  3. 3.      多种形态模式和变异形式:伴有破骨巨细胞、多形性、具有绒癌特征、具黑色素特征;具有髓样特征的癌(推挤性边界,丰富的浸润性淋巴细胞,细胞合体样);具有神经内分泌分化的癌罕见变异(皮脂腺型、嗜酸细胞型、富于糖原透明细胞型、富于脂质型)

  4. 4.      若特殊类型占肿瘤10%-90%,则诊断为浸润性癌(NST 特殊类型的混合型癌。

微浸润性乳腺癌(早期浸润癌) 

癌细胞突破导管/小叶原位癌的基膜,于间质内形成单个或多个显微镜下的浸润灶,浸润灶的最大直径≤0.1cm(多灶性浸润,以最大病灶为准)

浸润癌,特殊类型(特殊类型占比>90%

浸润性小叶癌(经典)

  1. 1.      占浸润性乳腺癌的10-15%

  2. 2.      多中心、双侧

  3. 3.      多种变异:①经典ILC:分散的或线性的非粘附细胞组成,低至中核级,核分裂少见;ER表达高,HER2阴性/未扩增。E-cadherind丢失有助于诊断。②多形性ILC:中-高或高核级,多形性。

浸润性小管癌

浸润性筛状癌

粘液癌ER/PR阳性、HER2阴性,低-中级别核)

粘液性囊腺癌(三阴性免疫表型)

浸润性微乳头状癌

大汗腺分化的癌ER-PR-AR GCDFP15

化生性癌(低级别腺鳞癌、纤维腺瘤样化生性癌、梭形细胞癌、鳞状细胞癌、具有异源成分)

预后较好的特殊类型癌:小管癌,浸润性筛状癌,黏液癌,腺样囊性癌。

乳头状癌

包裹性乳头状癌(膨胀性圆滑结节,即使没有肌上皮)

实性浸润性乳头状癌(圆形结节周围伴有粘液癌,浸润性导管癌或筛状癌等浸润成分)

浸润性乳头状癌(锯齿状/地图样结节,周边缺乏肌上皮)

二、组织学分级

所有导管癌(NOS)都应分级;一些人提倡小叶癌也应分级;其他(小管癌、髓样癌)以组织学类型代替分级。


腺管结构





​核多形性、核分裂





分裂象比例取决于选择的视野。以直径0.33mm的40倍物镜(面积0.152mm²)记数每10个视野的分裂象数:0~5个为1分,6~10个为2分,大于11个为3分。应根据所用显微镜视野大小相应调整上述数值。

组织学分级取决于以上得分总和:I级,3~5分;Ⅱ级,6~7分;Ⅲ级8~9分。

三、原位癌成分

应记录是否有原位癌成分。如果原位癌成分是导管内癌,在肿瘤主体内占优势,瘤体外也存在,或肿瘤主要为导管内癌仅有局部浸润,则认为是“广泛性”导管内原位癌,如果患者未行全乳腺切除治疗,建议应在报告中予以记录。当存在导管原位癌时,即使同时存在浸润性癌,原位癌与最近切缘逐渐过渡移行的现象应记录为肿瘤位于切缘上或详细记录两者之间的距离。小叶原位癌常为多灶性,因此推荐对小叶原位癌累及切缘不用详细说明。





四、微钙化

如果乳腺X线片显示有钙化灶,应在病理切片上仔细寻找并说明钙化灶是否存在及位置(确保没有漏检)。

五、其他有意义的病变

不典型增生,乳头状瘤,乳头佩吉特病,活检部位的改变等。

六、肿瘤大小

虽然在大体描述中已记录了肿瘤大小,建议在诊断中应予以再次报告,因这项指标有重要的预后意义。


七、标本切

目前还不清楚阳性切缘与临床的关联性,而且也没有阳性或阴性切缘的标准定义。但许多临床医生在确定治疗方案时都参考标本切缘受累情况。在报告切缘时应说明:取材方向与手术切缘平行或垂直,切缘上是否有肿瘤,如与手术切缘平行取材或墨汁标记的切缘上未见肿瘤,则应详细说明肿瘤距切缘的距离。

八、淋巴结

注明转移性淋巴结数量和淋巴结的总数。小于2mm的转移灶和大于2cm的结节都应记录。记录是否有淋巴结旁肿瘤浸润至腋窝脂肪的现象。如淋巴结相互或与其他组织融合,应记录。不赞成使用免疫化学的方法发现微转移灶。

九、肿瘤旁脉管浸润

不管肿瘤细胞是否累及瘤旁血管腔,都应详细记录。如果皮肤血管腔受累,也应记录。从预后角度看,区分淋巴管和血管没有必要。不赞成常规使用免疫组化染色发现血管内浸润。

十、临床分期和病理分期

肿瘤分期包括了肿瘤的大小、累及范围(皮肤和胸壁受累情况)、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情况。

病理报告

(X侧乳房)非特殊型浸润癌Ⅰ、Ⅱ、Ⅲ级( = 分),肿物大小 * * cm,未见明确脉管内癌栓及神经侵犯;乳头、皮肤切缘、基底、缺损区周围及各象限未见癌,清扫淋巴结未见癌转移​   /​   (腋窝​   /​   ,肌间​   /​   ,腋尖​   /​   )。

免疫组化

pTNM分期:pT​    pN​   M​   

注:

①仅送检前哨淋巴结

(X侧腋下前哨淋巴结)未见癌转移​   /​   

pTNM分期:pT​    p(sn)N​    M​   

 ②伴导管原位癌

非特殊型浸润癌Ⅰ、Ⅱ、Ⅲ级( = 分)伴导管原位癌(原位癌占比约​   %),最大径约​   mm,其中浸润灶直径约​   mm。

距切缘较近

距最近皮肤切缘约​   mm。

参考资料:

1.《罗塞和阿克曼外科病理学》(第十版,译者:郑杰、沈丹华、薛卫成等)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乳腺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J].中国合理用药探索,2022(10):1-26.

3.(美)斯图特尔·J·施尼特等编著,李国霞主译.《乳腺病理活检解读》(第三版).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8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病理科唐峰主任:乳腺乳头状肿瘤的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
【M151】乳腺导管原位癌
乳腺良性肿瘤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治共识
关于第5版WHO乳腺癌分类的病理诊断难点学习总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