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淋巴瘤基础知识(4)
userphoto

2024.03.13 浙江

关注

□ 张福志 山东日照岚山区人民医院



淋巴滤泡

淋巴滤泡分为初级滤泡和次级滤泡。初级滤泡由小而深染的淋巴样细胞聚集而成,当生发中心形成 后,称为次级滤泡。套区围绕滤泡中心是初级滤泡和次级滤泡所共有的特征,套区外层的细胞排列较内层 要疏松一些,有时称之为边缘区,其得名源于此区与脾脏边缘区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以及边缘区淋巴瘤常位于滤泡周围,但在淋巴结内,边缘区很难识别,除非出现良性或淋巴瘤性增生。

滤泡中心所发生的免疫反应称为滤泡中心细胞反 应,需要滤泡树突状细胞、淋巴样细胞及易染体巨噬 细胞(TBM )的协同作用。

通过滤泡中心细胞反应,可产生对抗原最有亲和 力的B细胞(即分泌对抗原最适合的抗体),后者可 作为产生抗体的浆细胞的直接前体细胞,或作为(长 效)记忆细胞。

滤泡树突状细胞

以前称为树突网状细胞,可将抗原捕获于其表 面,并呈递给B细胞,由于滤泡树突状细胞可将抗原保存于其表面,因此有观点认为其对抗原具有长效免疫反应,并在免疫记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问, 但这一观点尚有争议,有部分人认为滤泡树突状细胞还有其他一些功能。光镜下很难识别滤泡树突状细胞,相关描述最初来自电镜观察,其后逐渐出现酶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的报道。滤泡树突状细胞核大,但并不明显,具有呈空泡状的染色质和单个小核仁。双核滤泡树突状细胞并不少见,即两个细胞核挤在一起。滤泡树突状细胞的细胞质在光镜下很难分辨,但超薄切片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滤泡树突状细胞具有许多细长的细胞质突起,细胞间突起以(半)桥粒连接,形成指纹状的圆形网络状结构,此结构也决定了滤泡的外形。滤泡树突状细胞的起源尚有争议,可能来自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刖,或血管周围间质内来源于血液循环内的间质干细胞。

淋巴样细胞

分布于初级滤泡和套区的淋巴样细胞细胞核小, 外形稍不规则,染色质浓缩深染,细胞质少,排列紧 密。套区外层(相当于边缘区)细胞稍大,排列稍疏 松,但核深染与内层相同。这些细胞为B细胞,表达CD20CD22CD24和转录因子Pax5,细胞表面表达IgM,套细胞同时表达IgD,生发中心内具有特征性的B细胞如下:

①中心母细胞:核大,空泡状,可见数个小而明显的核仁,靠近核膜分布。当细胞为圆形时,可见少量环状分布的嗜碱性细胞质,此特征在细胞学制 片中特别显著。中心母细胞为滤泡内的增生细胞,当其数量显著时,滤泡内核分裂象非常容易见到。由于细胞质嗜碱性,以中心母细胞为主的区域着色深(暗区)。

②增生期后,细胞体积变小,细胞核更加不规 则,最终核仁消失,染色质致密,此时细胞形态与套 细胞不能区分,表现为细胞小而不规则,核深染,无明显细胞质。这些细胞排列稍疏松,以这些细胞为主的区域着色比暗区浅,称为亮区。自然条件下,从大圆细胞到小而不规则细胞的转化过程频繁发生,从而形成淋巴滤泡内细胞的多样性:大、中、小型细胞,圆形或不规则形,染色质空泡状或致密。

③淋巴母细胞:数量较少,细胞中等或较大, 染色质细腻,核仁不明显,细胞质量少,强嗜碱性。

④其他B淋巴样细胞,包括偶见的浆细胞和 “免疫母细胞”,后者表现为体积大,细胞核大,泡状核,有一个中央核仁。

⑤还有不同数量的小而深染的淋巴细胞(体积 稍小于滤泡中心细胞),可能为T淋巴细胞,这些细胞同时表达CD4PD-1,其功能包括调节淋巴滤泡形成,以及引导B细胞完成其在生发中心的发育过程等。这些不同类型细胞的数量变化很大,浆细胞偶可非常多,有时滤泡内T淋巴细胞数量甚至可超过B细胞。这些淋巴样细胞也是B细胞,表达与套细胞和边缘区细胞相同的标记(除IgD),此外,还表达滤泡中心细胞性标记CD10Bcl-6

易染体巨噬细胞

易染体巨噬细胞(TBM)胞体大,细胞质丰富淡染,细胞质内可见吞噬的细胞碎片和凋亡小体,这些吞噬物来自滤泡内选择过程中死亡的淋巴细胞。TBM细胞核大,染色质分布均匀,因为其细胞核大小恒定,所以可作为内对照,以判断周围淋巴细胞细胞核的大小变化,这一特征在淋巴瘤的诊断过程中非常有用(细胞核大小接近或超过TBM者为大细胞淋巴瘤)。TBM吞噬作用强,细胞质透明,使其所处区域发白,形成所谓的“星空”现象。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常被用来鉴别良恶性病变的现象,其实是固定过程造成的假象,原因在于采用福尔马林固定时,由于组织收缩,细胞质内的吞噬体人为放大。冰冻切片中,或当采用其他一些固定液如纯化甲醛或B5时,则看不到星空现象,或星空现象不明显。

滤泡结构的变异

典型的滤泡形态学特征为:近圆形或卵圆形, 外周深染(套区),中央区域着色稍淡,呈斑驳状, 高倍镜下细胞形态多样,可见许多分裂象,有时可见分带现象,暗区指向内侧(淋巴结门部),明区多指向被膜侧。由于切面的关系,这种现象并不是总能见到。

滤泡的外形和细胞构成可发生变化,时间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滤泡是逐渐形成的,最初主要由母细胞构成,滤泡中心细胞反应开始后,逐渐出现小的滤泡中心细胞。

在反应性淋巴结内,滤泡可以变得很大并相互融合,HIV淋巴结病是最好的例子。滤泡的组成也可发生变化,与恶性病变相关的变化。

滤泡复旧时,可发生透明变性和萎缩,或出现大量T淋巴细胞(见于生发中心进行性转化)。此时滤泡很难识别,唯一有助于确定其滤泡本质的特征为尚残留的圆形轮廓(滤泡树突状细胞特殊染色可清楚显示)。幸运的是,这些令人担忧的特征一般仅累及少数滤泡,观察到附近有正常表现的 滤泡可辅助诊断。

髓索

髓索位于淋巴结门部与淋巴窦之间,细胞组成。

淋巴样细胞

小淋巴细胞为髓索的主要组成部分,细胞小, 核近圆形,细胞质少或中等量。部分细胞核染色质呈团块状分布于核周,类似于浆细胞核,细胞核核虽缺 乏典型浆细胞样的钟面状形态,但此种细胞往往有更多的细胞质,有时甚至可见核旁凹陷,显示其具有浆样分化的特征,因此称为淋巴浆样细胞或淋巴浆细胞,这些细胞表达CD20CD79a (强于CD20),有时细胞质还表达IgM和轻链。位于髓索内的许多胞质少、核不规则的淋巴样细胞为T淋巴细胞(CD2 CD3 CD5 CD7 ),这些细胞对于调节或驱动髓索内抗体分泌进程是必需的,髓索内免疫母细胞数量少,但在此进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免疫母细胞核大,空泡状,单个中位大核仁,细胞质丰富,嗜碱性。髓索内还可见多少不等的浆细胞,核小圆形,团块状染色质沿核膜分布,似钟表盘,形成特有的钟面状形态。细胞核在细胞质内呈偏位分布,可见核旁凹陷(小的核周细胞质透明区域),细胞质呈环形,强嗜碱性,有时细胞质内有免疫球蛋白聚集,形成所谓的拉塞尔小体(Russell小体),拉塞尔小体为PAS染色阳性的球状结构,如果体积足够大,还可将细胞核挤压成锯齿形。浆细胞表达CD79a,但不表达CD20,细胞质表达免疫球蛋白和CD138

巨噬细胞

髓索内罕见巨噬细胞,核大至中等,核形不 规则,细胞质丰富,其吞噬能力不如滤泡中心的 TBM,可能因为其功能更倾向于捕获和呈递抗原, 而非吞噬作用。

其他类型细胞

除前述提到的T细胞外,髓索内还可见到肥大 细胞,吉姆萨染色可将其清楚地显示出来,其细胞质 内可见特征性的紫色颗粒,这些颗粒使细胞核看起来很模糊。

预售链接:https://www.yuque.com/andidadi

即将发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指突状树突细胞肉瘤-2023年第5版WHO淋巴造血肿瘤分类学习笔记
淋巴结组织学结构-学习笔记
经典病例|(右前上纵隔)精原细胞瘤
关于高中生物细胞基本结构知识总结大全-天天高中学习网
细胞图片分享(47)
高中生物:细胞核知识点及简单拓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