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革命之路》从婚姻中瞥见个人之路


在看电影之前,我看到过网上的段子,说《革命之路》真正可以说是续演了杰克与露丝的前缘——如果说《泰坦尼克号》是一出来浪漫的爱情童话,那《革命之路》便是
童话照进现实后的一地鸡毛。

某种意义上,我认为大多数人应该都会有观影同感,哪怕并非踏入婚姻,甚至母胎solo也可以理解,因为根本意义上的矛盾,可能并非局限于想爱的两人,而是每个从不甘平庸最终或有或无走向平庸的个体。

这也是我今天更想通过这部影片表达的,不是关于爱情或婚姻,而是个人的价值诉求。



April和Frank是街坊邻居眼里的完美璧人,他们相爱,且对生活充满激情,但似乎也有些与众不同——因为怀孕搬到小镇的惠勒夫妇,从来没有真正融入到小镇的环境。

网上有句很动人的话可以完美诠释这种关系:大城市容不下肉身,小城市装不下灵魂。惠勒夫妇显然就是如此,他们向往着诗和远方,却和所有人一样被困死在这该死的现实里。

如果说April代表着一个不甘平庸的人心里勇敢的进取的想要改变的那一面,那么Frank就是那个得过且过,曾经自命不凡但是如今被现实磨平疲于挣扎的一面,而那位房产经纪人有些疯病的儿子John,则成为最清晰的,同时也最冷血无情的隔岸观火的戳穿者。



一个人的生活状态往往取决于April和Frank东风压倒了西风或是西风压倒了东风,或者说谁妥协更多。April屈服于Frank,于是他们继续过着不喜欢的,但是无法逃离的生活,做一个忍者。

很容易理解为什么April想要改变现状,这是我们每个人都想要做的,她是积极主义者,除去抱怨和相互折磨,April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搬到巴黎,一个让Frank魂牵梦绕的地方,一个传说中让人激情澎湃的地方,在那里的生活才是生活。

Frank有些犹豫,但是很快便被这个主意打动,April听说欧洲政府部门秘书工资很高,她愿意出去工作,Frank可以什么都不做,重新思考人生的意义,找寻自己心之所向。



同时意外发生了,April怀孕,Frank想要被炒鱿鱼的一通作死操作,竟然意外被领导相中,面临升职加薪的选择。于是故事发生了分歧,April执着得想要去巴黎,哪怕是堕胎,他们的两个孩子,一个是因为怀孕了搬过来,另一个则是为证明前一个诞生不是错误,似乎他们并没有真正做好准备迎接孩子的到来。Frank本身就不想走,原本想要秀一把找一个离开借口的操作,反倒意外给了自己留下来的契机。

最最不可调和的是,夫妇两人看似作为不同个体,却和我们没太大的不同,Frank甘于平凡却不时追求生活的刺激,哪怕他深爱April也曾“为了证明什么”而出轨,April似乎已经不再对身边这个和当年陷入爱河时完全不同的伴侣有爱意,哪怕生活理念已经南辕北辙,他们好像离不开对方。

如同Frank嘴上说的,他不相信April不爱他了,哪怕她对他出轨的坦诚毫无痛感,于是他愤怒,口不择言,哪怕希望她离开他。可当她真的崩溃尖叫摔门而出,他慌张得像个孩子,没有选择余地得追出门去,他不能没有她。

两个人给了彼此时间冷静和考虑。第二天,妻子表现一切正常。丈夫很开心,他想要的生活终于来了。丈夫欢喜地上班,上车前回过身对妻子招手,一切看起来都是最美好的样子,多么幸福美满的一家。

他没看到她眼角噙的泪水,没注意她的笑容有多勉强。

她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堕胎神器,冷静得在地上铺好毛巾,拖着滴着血的身子打电话求助。

我一直在猜测,April是想自杀么?她整理好家,电话托人给孩子带好,一切都是准备好离开的模样,直到她拿出堕胎器,我才知道,她是在为自己寻求新生。

只是这条路太难走。


剩下的Frank成了别人口中的谈资,在女邻居眼里,他是个标准的模范丈夫,亡妻故后单身带着孩子,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工作,有空就陪孩子。男邻居则不想再将他们挂在嘴边。

和Frank相比,男邻居显然更理解April。决定留下后,女邻居和Frank都很开心,他们在舞池里跳舞,女邻居说,April一定能走出来的,需要时间。男邻居则向Frank坦言,他去过巴黎,其实巴黎也没什么,April说,她只想要换个地方重新开始。男邻居说,你想要out,April说不,我想要in。因为无法融入,所以只能选择离开。

我认为此刻的男邻居是动容的,在舞池里,April忘情得扭动,仿佛把所有的求之不得在这一瞬间发泄出来,那时候我不知道男邻居的眼神是心疼还是心动。甚至某种程度上,邻居一家和惠勒夫妇是反着来的,只是男邻居多了责任,主动权在自己手上,理所应当放弃了诗与远方。也因此听到惠勒一家出逃巴黎的计划后,男邻居沉默许久后向妻子坦承,这个计划好像不太成熟,妻子如释重负到放声痛哭,男邻居心里还是有理想主义的火焰的,只是习惯性浇灭。


如果说邻居一家更像是心安理得屈服于现实的我们,那么房产经纪人一家,则是彻头彻尾的适应者,死水一潭没有波动那种。老夫妻的儿子倒是生的清醒,可是他的定位是疯子

这世上哪有什么众人皆醉我独醒,只有与众不同的怪人,没有情绪感知力,所以一针见血地戳破所有伪装,搞得所有人下不来台面,导演生怕观众看不懂惠勒夫妇的问题,于是找一个疯子讲疯话,时不时提点一下大家。

最讽刺的是,老太太在房子转手后,对原本看好的惠勒夫妇一通马后炮,之前当April面说认为她与众不同,现在倒是为做了铺垫,老头就更有意思了,在老太婆的抱怨声中,镜头逐渐推进,老太太说话背景音淡出,老头终于死了。

以老太太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者,即便偶尔能被火花击中,最终还是焚灭于灰烬。老头的死就是那最后一丝鲜活的气息被抽尽的显示。疯病的儿子,也终究只是一个不为世人哪怕自己父母认可的遗忘者,局外人。

导演倒是大大讽刺了一把吃瓜群众,因而大可不必在乎别人的想法,一如惠勒夫妇本来也不在意于革命之路的在地化实践,无谓活成别人口中什么模样,无论好坏都(被导演处理得)很逗人发笑。

大约每个人的生活构成都是理性(脚踏实地)和感性(仰望星空)的组合体,诗人和艺术家们更是绝对得将浪漫的因子发扬光大,大众则更多站在其对立面,哪有什么梦想和远方,我只要眼前的一亩三分田。

整个观影过程中,我一直将April看作理想主义者的化身,将其看过生命过程中些灵光乍现的、锐意进取的精神和日子,而Frank则更像是给自己的咸鱼行动做的最佳注解,这两者交替出现在我的生命里,控制着不同时期的生命走向。

这样一想,人生中最难度过的时候,既不是理想主义占主导的时期,也并非现实主义占高地,反而是犹犹豫豫,对远方心向往之而力有不逮怀疑自身之时,说白了就是Frank和April纠结斗争的样子。

或许Frank和April谁离开了谁,和更适合他们生活理念的另一位伴侣生活在一起,都会活得更加幸福,只是这该死的爱情和羁绊阻挡了一切发生的可能。你看各种不同类型的邻居家,不就是很好的例子?



放在个人身上,就是你很难抉择两种思维谁占高低,踯躅和犹豫导致惆怅和抑郁。

活在理想中的人过得很开心,没心没肺的人也过得很开心,实力跟不上野心的人最痛苦,在最没能力的时候碰上最爱的人亦如是。

影片的悲剧结局或许暗示了另一种解脱,两人最终挣脱对方的风筝线,一个向天追求理想,一个入地直面实,或许这才是他们真正活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样子,对于个人亦如是,看到了摇摆的下场,于我很有启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生活在别处
萤火之光,可以撩人~
穿过窄门,走向那条阴郁而悠长的革命之路
《革命之路》:女人因痛苦在婚姻内觉醒的三次契机
绝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平静的绝望之中,你呢?
革命失败的婚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