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涎腺导管癌(salivary duct carcinoma,SDC)临床病理特征

    涎腺导管癌(salivary duct carcinoma,SDC)属于罕见的侵袭性恶性肿瘤,起源于涎腺导管上皮,与乳腺高级别导管癌相似,占涎腺恶性肿瘤的1%-3%。涎腺导管癌主要发生于腮腺,其次是颌下腺。最早由Kleinsser于1968年首次报道,在1991年WHO涎腺肿瘤分类中将其列为一种独立肿瘤。

        ICD-O编码:8500/3

        临床病理特点:SDC中老年男性多见,好发于60-70岁。一般表现为快速增长的肿瘤,通常有面神经麻痹,疼痛和颈淋巴结肿大。部分癌在多形性腺瘤中(约占SDC的1/3),可表现出长期存在的肿块,大小突然迅速增加,此时常出现PLAG1和/或HMGA2重排。有文献报道B超或CT发现腮腺肿瘤内多发钙化灶,对SDC诊断有提示作用。

        肿瘤大体表现:大体呈圆形或卵圆形,结节状,分叶状及不规则形,肿瘤平均直径约为3.0cm,肿瘤切面多为实性,灰白及灰褐色,质地硬或脆,可有砂砾感,在肿瘤内可有坏死区域,有时在肿瘤内可有“珍珠样”结晶形成。少数病例肿瘤有包膜,多见于癌在多形性腺瘤中,大部分肿瘤周围无包膜,常浸润性生长,与周围组织界不清。

        肿瘤组织形态学特点:与乳腺高级别导管癌相似,呈管状、筛孔状、乳头状、条索状及实性片状排列,部分导管中心有导管原位癌的粉刺样坏死,肿瘤团片或条索周围常存在纤维组织增生和玻璃样变。肿瘤细胞较大,异型性明显,呈圆形,卵圆形及多边形,特征是胞质丰富,嗜酸性,少数情况下瘤细胞具有顶浆分泌现象。瘤细胞核大多形,染色质较粗,核仁较明显。在肿瘤内偶尔可见砂粒体及鳞状上皮化生。但横纹肌样和破骨细胞样巨细胞很少见。并可见较多的淋巴细胞浸润,肿瘤常浸润周围涎腺组织、血管及神经等。

图1:肿瘤细胞呈条索状、巢状,局部呈腺样及实性排列,间质玻璃样变性。

图2:肿瘤细胞核大小不一,多形,胞质略嗜酸性,可见局灶坏死,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及玻璃样变性。

图3:肿瘤细胞呈实性巢状,间质明显玻璃样变性。

图4:可见肿瘤细胞侵犯神经,似沿神经浸润的特点。

        SDC有肉瘤样型、富于黏液型、微乳头型等几个病理学亚型,因含有典型的SDC成分而诊断上一般不困难,至少含有灶性SDC成分。肉瘤样型肿瘤中混有肉瘤样成分,肉瘤样成分由间变性梭形细胞、类似骨巨细胞瘤的多核巨细胞,偶尔为横纹肌样细胞或骨肉瘤成分,有学者认为其为去分化表现;富于黏液型是出现黏液腺癌的区域,肿瘤细胞簇、团巢或单个肿瘤细胞漂浮在细胞外黏液湖或黏液池中,间质纤维间隔,类似于乳腺粘液癌,肿瘤细胞内可含黏液或不含黏液;微乳头型为无纤维血管轴的乳头样结构,周围有透明的空隙、类似于乳腺或卵巢的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但细胞核为中至高级别表现、核仁明显,胞质嗜酸性,预后较差,常有远隔转移和淋巴结转移,死亡率高。

        免疫组化及分子改变:肿瘤细胞一般常表达CK广、CK7、GATA3和GCDFP-15,雄激素受体AR(约70%)、HER2扩增(约30%),以及HRAS、AKTl、PIK3CA和NRAS突变(22%),大约1/3病例有PLAG1和/或HMGA2重排。肿瘤细胞一般不表达SMA、S-100、ER和PR等。

图5:AR部分阳性。

图6:GATA3阳性表达。

图7:Her-2阳性,3+改变。

图8:P63显示肿瘤细胞巢周围局部肌上皮表达,类似于乳腺导管内癌。 

        治疗与预后:涎腺导管癌是涎腺高度恶性肿瘤,目前治疗方式主要是手术切除治疗和术后放疗,但疗效欠佳,易发生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5年无病生存率约为36%。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22年第五版WHO涎腺肿瘤的组织学分类||头颈部病变(最新版)
外科病理学实践:诊断过程的初学者指南 | 第10章 胰
典型病例分享及解析-肺细支气管腺瘤及涎腺导管癌临床病理特征。
读文献,学病理——涎腺病理免疫组化概述(一)
胰腺癌有哪些类型
涎腺超声 | 涎腺恶性肿瘤——涎腺导管癌,很多人想不到的一个诊断,来了解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