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神农尝百草,究竟怎样尝——中医象思维(四)

导读:神农尝百草,日中七十二毒——语出《淮南子》。

中药的起源来自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在古时候,由于生产力低下,生活环境恶劣,缺医少药,人们饱受困惫艰辛,甚至朝不保夕。有一位圣贤名叫神农,他感慨于生民多艰,愿拯救黎庶之苦,于是以己身为实验对象,口尝身受各种植物,各种动物,甚至包括江河湖海等不同水质以及各类矿物等等,来考察它们的药性。在这个过程中,神农多次中毒,然后自救,继续尝试,最终,神农掌握了多种药物的功效,并指导人们使用这些药物战胜了各类疾病。于是神农便成了中药的鼻祖。他的故事流芳百代,传颂不衰。

相信每一个临证历练有得的大夫,都会惊叹于中医各种草药的疗效惊人。就是一些植物的根,或是茎与叶,却能治疗各类疾病,解决很多西医都棘手的问题。古人是怎么从难以计数的植物中发现这些各具神奇的本草药物呢?仅仅是对各类植物逐一试探吗?类似穷举法一样,对所有可能接触到的植物都尝试一遍,感受它们的药性。先不说这个工作量与风险之巨大。这个方法究竟能否行得通,就需要打问号。另一方面,世界上的几大古老文明,唯有我中华文明诞生了中医药,其他古老文明也有一些植物药物使用经验,但零散没有体系,简单缺乏实效,与中医药体系之庞大,品类之丰富,疗效之明确相比,相差甚远。我们的先贤尝百草,其他文明的先贤也尝百草,唯独我们尝出来了,而人家却没有。差距有这么大吗?还是我们的先贤有奉献精神,愿意进行人体试验,而人家的祖先比较娇气,不敢做人体试验呢?仔细思考就会发现:神农尝百草的神话传说整体或许属实,但是其中没有细节,很多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也许就隐藏在这些细节中。

 神农尝百草肯定是存在的,因为没有实践尝试就不可能掌握药性,但究竟怎样尝呢?这其中有两个难点,其一,如何在千千万万植物中缩小范围,选出可能具有药性的植物。其二,药物的作用是复杂多变的,发汗解肌,攻下泻泄,化痰理气,活血化瘀等等,但是得出这些功效的难度并不一致。比如发汗和泻下,口尝服用后人体变化明显,功效就容易被发现。而活血化瘀,化痰理气等等,刚开始服用,可能就没什么感觉,需要一个观察周期,才能发现它们的功效。显然这又增加了口尝药物实践的难度。这么多不可控因素加在一起,真是难以想象如果仅仅凭借“匹夫之勇”去一一尝试各类植物,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古人必然另有高明的策略。

其实古人面对纷繁复杂的各类植物,不必一上来就急不可耐的往自己的嘴里面塞,也不可能这样,风险实在太大呀!古人必然先观察,从形态上尽可能的发觉这种植物的特性,然后根据经验,甚至是直觉,提前评估出其潜在的药用价值或是毒副作用,才会进一步考虑口尝身受的问题。虽然我们无法再现当时的场景,但这个逻辑绝对是成立的。正因为面对未知事物的风险,只有尽可能预先评估,才可能将选择范围缩小,将风险降到最低。那么如何预先评估呢?答案是象思维。

   举几个例子。中药中能疏风散寒的常用药物有:羌活、独活、柴胡、白芷、当归等,它们都属于伞形科。伞形科通常为茎部中空的芳香植物,都是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伞形科植物最大的特点就是茎部比较长,花和叶的位置比较高,中间的茎只有少量的分支。古人将其描述为“一茎直上”。下面分别是羌活,白芷,柴胡的图片。其中羌活和白芷“一茎直上”的特点最为明显。古人称呼羌活为“独摇草”,意思是在没风的时候,其枝轻微摇摆,但在有风的时候,其又不动。这正是因为其花叶较高,微风时会随风起伏,但风力增大,其枝受力偏向一侧,反而不再摆动。

羌活(别名“独摇草”)

白芷(可做香料)

柴胡(又名“地熏”)

伞形科植物的第二个特点就是伴有芳香性。柴胡最初的名字叫做“地熏”,显然古人是从其芳香特点来命名的。白芷今天还可以用作香料。“一茎直上”意味着这种植物有很好的升散作用,芳香具有挥发性,更加佐证了升散的功效。通过这些外在特证,提前预估出这些植物可能的“作用方向”,然后再口尝身受,才能有的放矢。

   再比如我们都熟悉不过的药物菊花。菊花能疏风清热,明目清头风。百花多盛开在三春。《内经》上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兴,万物以荣”。百花凭借天地温和的生发之力,在三春绽放。而到了秋天,天地气机开始收敛,多风多燥,大多植物会叶落枝枯,唯独菊花展其妍媸于金秋时节。古人说菊秉天地肃杀之气而生。因花叶气味轻扬,所以菊花的作用能上升到头面,又因为它具有敛降的特点,所以能清热疏风。事实上,清凉明目这种感觉是一种比较幽微的变化,如果不仔细体会,粗心人即使口尝再多菊花,也会忽略这些细小变化。如果没有预先的评估,知道药物的大概走向,纯粹茫然的尝试,这些药物功效就会被忽略掉。

金秋时节菊满园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历代本草的学问,乃至今天研究中药,始终有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法象药理”。所谓“法象药理”就是观形察象,得象尽意。通过感知外在特证,而把握其内涵。其实,上古时期,不论哪个古老文明,人们都可能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是凭着盲目的寻找,不断的尝试来发现药物的。事实上,在春秋时期,我们的本草积累还是相当有限的。中药本草的发现高峰是从战国到两汉时期。今天最重要的药物大部分是这个时期发现的。为何是这个时代呢?因为从战国开始,历史上出现了方士这个群体。这些人追求长生,向往神仙之道。并且游走于战国各大诸侯国之间,企图寻找长生不老药,这些人往往精通阴阳五行术数学问,最擅长观形察象,很多药物的发现和这些方士的活动都有关系,正是这批精通阴阳五行,擅长运用象思维的方士活动频繁,才发现积累了大量的本草药物。从此以后,中华民族就和其他古老民族分道扬镳,我们不再是对所有植物一一试药,而是有选择有针对,在充分预估了功效后,才口尝身受来验证。于是大量重要的药物被发现,中医方剂开始建立,才有了后来中医的繁荣昌盛。

神农尝百草,日中七十二毒。这种穷举法是不可能成功的,象思维的运用才是中药发现的关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寻回中医失落的元神”系列之二
【中医验方】顽固性头痛方
灵速散治一切头痛立愈
《诗经》里的植物辨识(六)“堇荼如饴”说的是什么野菜(下)
学好中医,才能用好本草:从神农谈起
颜陵君话中医——白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