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散文】把校园劳动教育归还于课堂/沈学印(黑龙江)







 

把校园劳动教育归还于课堂

文/沈学印(黑龙江)

       

          

 

       我不知道,现在还谈劳动教育的价值问题过不过时?

       但我还是想说一说!

       这些年来,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已经很少有人看到或听说过哪个学校搞过校园劳动教育、校园劳动活动和校园卫生大扫除等,以至于在中小学生群体中(大中院校也是如此)出现劳动意识淡漠和轻视劳动、忽略劳动、鄙视劳动的“怪圈”,使得劳动的育人价值在一定范围内被曲解、被嘲讽、被歧视,劳动光荣的传统教育被“重智轻劳”的现实教育挤压的无从谈起,更无从立足。究其这种“怪圈”的根本原因,主要是一些学校对校园劳动教育不重视、不落实、不担当,甚至在不作为中打出安全掩盖现实的幌子,采取以课代劳、以教代劳、以家长事事包揽、处处代劳等奇奇怪怪的不可思议的现象,让校园劳动教育走上“歧途”和不断陷入“说起来重要、动起来次要、干起来不要”的处境。

       记得我上学的时候,学校的那个班级都有卫生大扫除日和学生之间轮流值日等必备的常设课程,哪个学生一旦轮流当上值日生,高兴的了不得,那份荣誉感如同老师给了一百分一样,其认真负责的劲那叫一百个全心全意,黑板擦得干干净净,教室门窗和座椅地面,都是窗明几净,难找丝毫纸削,有时老师给奖励个劳动小红花,或在墙上学习园地给插上一面流动小红旗,那就更是美滋滋喜洋洋,那份最初的荣誉感溢于言表,深藏心中。其实,教育部门对优秀学生的评比早有必备的条件,其一就是热爱集体劳动,积极参加清扫和文体活动,保持健康体魄和锻炼身体好,这一规定已成为学生普遍追求的学习目标和至高荣誉,并且也成为社会和学校塑造“好孩子、好学生”的同义词。

       不久前,纸媒发起的一项关于“教室卫生该由谁来打扫”的小调查,引发网友一番热议。老师、学生、家长,各持一词,看法各异。但我却以为,校园劳动和打扫教室卫生是我学生时代的最鲜活记忆。对于在校学生来说,经常参加校园劳动和集体大扫除活动,既是学生应尽的热爱劳动的本能,也是学生关心集体的责任与荣誉的初心体现。

       应当看到,也必须认识到,今天的学生成长环境愈加优越,培养其热爱劳动、吃苦耐劳、关心集体、艰苦奋斗的精神,就愈显重要。在“双减”落地,把节假日还给孩子的同时,我们是否也要把校园劳动教育的“日常课程”归还于课堂,尽快扭转校园长期存在的“重智轻劳”的做法,学校更要在开设、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的同时,不妨多在校园内增设劳动课,创造劳动契机,关注劳动教育,注重劳动结果及重视全过程,让学生在自我实践、动手实践、创新实践中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学得技能、增强才智,为明天积蓄能量,为未来储存美好。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劳动形态如何变化,劳动的精神内涵永不改变,劳动教育的价值永不过时。

       为此,愚呼吁——把校园劳动教育归还于课堂,势在必行,行当时下。

作家档案

沈学印 曾供职电视媒体,现退休。已有4000余篇(首)文学作品在国内外百余家报纸杂志发表;出书30余部、编书20余部、创办民刊80余期、获奖30余次。系中国散文诗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黑龙江省分会会员等。现为《乌苏里江》《知青文学》主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香山评论] 中小学木工课堂何以成“网红”?
在校园里感受田园乐
大学生扫地咋就不是学习?
校园空中农场这个创意妙
挥向教育乱象的利剑
教育莫非是一场巨大的“浪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