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康熙年间,为什么会爆发三藩之乱?

爱新觉罗·玄烨,清朝第四位皇帝,年号康熙。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有学者尊之为“千古一帝”。康熙十二年三月,朝堂爆发了是否撤藩的激烈争论,最后康熙帝认为“藩镇久握重兵,势成尾大,非国家利”,决定下令“撤藩”,引发三藩之乱,但三藩之乱的隐患由来已久,据小编分析,主要有两个原因。

首先,三藩各拥重兵,久据数省三藩指清初吴三桂、耿精忠、三位藩王所辖藩镇。清朝初年,由于清朝统治者力量尚不足以直接控制南方各省,因此将汉人降将有功者分封管理在一些南方省份:吴三桂封平西王,镇守云南,兼辖贵州;尚可喜封平南王,镇守广东;耿仲明封靖南王,死后,其子耿继茂袭封,镇守福建。上述三方势力合称三藩。三藩在所镇守的省份权力甚大,远超过当地地方官员,并可掌控当地军队、税赋等。平南、靖南二藩各有兵力十五佐领,绿营兵各六七千,丁口各两万。平西王所属兵力五十三佐领,绿营兵一万二千,丁口数万。吴三桂功高兵强,四方精兵猛将多归其部下。清廷又擢升其部将王辅臣为陕西提督,李本深为贵州提督,吴之茂为四川总兵,马宝、王屏藩和王绪等十人为云南总兵,三藩各据一方,互通声气,广布党羽,实际上已成为割据势力。

其次,康熙帝决定裁撤三藩,引起藩王不满。康熙帝亲政数年,深知朝廷中外之利害和前代藩镇之得失,清初吴三桂、耿精忠和尚可喜三位藩王所辖藩镇,在所镇守的省份权力甚大,远超过当地地方官员,并可掌控当地军队和税赋等大权,不利于维护清朝对地方的统治。康熙六年,吴三桂以目疾请解除总管云贵两省事务,以相试探。康熙帝命吴三桂将所管各项事务交出,责令云贵两省督抚管理。云贵总督卞三元、提督张国柱、李本深合词请命平西王仍总管滇黔事务。康熙帝以照顾吴三桂身体为理由,予以拒绝。康熙十二年,康熙帝命议政王贝勒大臣及九卿科道会同确议,画一具奏。诸王以下所见不一,仍持两议。康熙帝考虑到藩镇久握重兵,势成尾大,非国家之利,又认为吴三桂之子,耿精忠诸弟都宿卫京师,谅吴、耿二人不能发动变乱,遂下令三藩俱撤还山海关外。吴三桂希冀朝廷慰留,如明代沐英世守云南之先例。吴三桂、耿精忠疏请移藩,实迫于形势,并非本意。吴希冀朝廷慰留,如明代沐英世守云南之先例。等到撤藩命下,吴三桂愕然失望,遂与其心腹聚谋,暗中部署兵马,禁遏邮传,只许入而不许出,并勾结他省旧部,又与耿精忠联络应和,准备叛乱。

最后,清政权统一大陆后,社会矛盾突出。清政权统一大陆后,民族矛盾在全国范围内依然普遍存在,阶级矛盾这时已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也继续存在。因此,当吴三桂刚一举起反清旗帜,明皇室以及郑经集团、部分汉宫、汉兵和少数民族上层人士,一些地区的农民、奴仆都迅速做出反应。此外,三藩举起反清旗帜后,四川的几个土司、苗民、察哈尔蒙古布尔尼、青海墨尔根台吉等少数民族也相继响应。三藩叛乱得到各方响应,叛乱势力增大,吴三桂等人发动的起事,打出了“兴明讨虏”的旗号,赢得了不少汉人和对满清朝廷心怀不满的人支持,得以在短短的时间内席卷长江以南地区,但由于他曾经亲手引清军入关,亲手杀害永历帝,实乃无以自圆,所以并未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三藩在变乱后发布的檄文中,指斥清朝统治者“窃我先朝神器,变中国冠裳”,声称要“共奉大明之文物,悉还中夏之乾坤”,这正是利用了当时的社会形势,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

由于康熙帝盲目的做法把吴三桂逼上了绝路,而被逼上了绝路的吴三桂自然绝对不会束手就擒,历时八年的“三藩之乱”由此开始了,所以说,康熙皇帝“撤藩”的做法是错误的。其实,不仅如此,如果从中国历代强盛王朝撤藩的历史来看,康熙此举是十分冒险的。如果康熙皇帝多读一些历史书,他就会发现,大清以前的历代强盛王朝,其实都存在着如何撤藩的问题。武力撤藩,都会给国家带来重大的损失,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藩之乱
三藩各据一方,互通声气广布党羽,实际上已成为割据势力
吴三桂拥有几十万大军,为何最后还是败给了康熙?有三个关键点
平南王尚可喜请求归老辽东,康熙帝决定撤销广东藩镇
三藩之乱丨削藩or反削藩,吴三桂与康熙的博弈
曹雪芹家族参与了擒鳌拜?(顺治-康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