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连读||第58章 方而不割,直而不肆

《道德经》第58章 方而不割,直而不肆

【经文】其政闷闷①,其民淳淳②;其政察察③,其民缺缺④。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⑤!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⑥,廉而不刿(guì)⑦,直而不肆,光而不耀⑧。

【考注】①闷闷:沉默不出声或声音不响,形容昏昧愚钝的样子,有宽厚之意。 ②淳淳:淳朴厚道。③察察:明察秋毫的样子,比喻严厉、苛刻。④缺缺:疏薄诈伪貌,与“淳淳”对,狡黠、小聪明的意思。如柳宗元《桐叶封弟辨》:“是直小丈夫缺缺者之事,非周公所宜用。”《唐故尚书库部郎中荥阳郑公墓志铭》:“众人缺缺,郑公见朴;众人昭昭,郑公若浊。”又河南土话,'缺'代表骗的意思。⑤其无正也:福祸变幻无常,没有定数。正,法度、标准。⑥正复为奇,善复为妖:正的变为邪的,善的变成恶的。正,方正、端正;奇,反常、邪;善,善良;妖,邪恶。⑦方而不割:有原则而不生硬刻板。方,整齐而有规则。割,泛指用刀截断。⑧廉而不刿:廉,通“镰”,比喻锐利;刿,割伤。此句意为:锐利而不伤害人。⑨直而不肆:正义、有理而不以理犯人。直,正义、有理; 肆,侵犯;冲突。⑩光而不耀:光彩照人而不炫耀,比喻低调。光,光彩,荣誉;耀,炫耀,使人目眩。

【考译】治理天下以宽大为怀,百姓就会忠厚淳朴;治理天下过于严苛,百姓就学会狡诈。

灾祸啊,幸福就倚傍在它里面;幸福啊,灾祸就潜藏在其中。这种祸福转化,谁知其中究竟?它没有定数啊!好比正变为邪,善变为恶,世人看不懂其中奥妙,被它迷惑的时间已经太久了。

因此,圣人之治,有原则而不生硬刻板,虽然锋利却不会伤人,正义而不以理犯人,光彩照人而自己不炫耀。

【导读】本章老子还是强调他的“守道无为”理念。

“闷闷”是“无为”,“察察”是“有为”,两种不同的治理理念,两种截然不同的治理效果——“淳淳”“缺缺”。“无为”反而有为,“有为”反而无为,人们看不到这种矛盾现象,正如看不懂祸福之相依、正奇之转化,但圣人明白其中奥妙,所以“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即抱一、守正、持中。

【辨读】“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貌似昏昧的统治,反而会产生好的治理效果;明察秋毫的政治,反而会出刁民。“闷闷”与“察察”之间,老子的取向显然是“闷闷”,这颇有郑板桥“难得糊涂”的意味。

东汉建安五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展开激战。两军实力相差悬殊,袁军数倍于曹军,曹操部将大多认为袁军不可战胜。但曹操最终以少胜多,大败袁军。袁绍弃军逃跑,全部的辎重物资、图册兵藏被曹军缴获。

在清点战利品时,曹操的一名心腹发现了许多书信。都是在许都的官员和曹操军中的部将写给袁绍的,其中不乏示好投诚之语。

曹操命人当众把信件全部焚烧。那些私通袁绍的部将,原本惊慌不定,见曹操此举,惭愧不已,同时也愈加感激,军中士气更盛。曹操趁势进击,冀州各郡纷纷献城投降。曹操实力大为增强,为此后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矛盾现象?或者说事情为什么总是“反”着呢?下面老子接着说: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老子进一步分析说,祸福相依、正奇转化也是这样的矛盾现象,老子指出,世人不懂这种转化的奥妙,是一个一直困扰人们的谜题。“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是老子也不懂吗?非也,这是老子叹世人不知。不仅是懂,在22章老子早已阐明了这个道理:“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概而言之便是“反者道之动”(40章)。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成语故事妇孺皆知。老子认为,矛盾双方的转化是普遍规律,即对立统一、相反相成,福与祸、正与奇、有为与无为,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都是这一规律起作用的结果。

那么,这个转化的秘密在哪里呢?答案是在“度”,即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事物内部矛盾双方既统一又斗争达到一定程度,矛盾双方地位发生根本改变,事物就向它的相反方向转化了。物极必反,这个“极”就是“度”,就是转化的临界点。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所以圣人施政总让百姓容易接受:讲原则而不失灵活与变通,保有威严而不伤人,主持正义而不以理犯人,光彩照人但不炫耀。

“苛政猛于虎”,厚德载物,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老子讲的这些近于孔子的“仁政”啊!当然,老子并不喜欢“仁”,这在第18章等都有体现,老子的“无为”是更高的境界。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5章)。圣人懂得对立统一的道理,所以做事讲分寸,不执一端,不走极端,守道抱一,守正持中。

“方”“廉”“直”“光”言其自身,“不割”“不刿”“不肆”“不耀”言其待人。

前文难解,本句更是难解,当然也成为争议较为集中的地方。

首先,不能把这段话简单地向个体人格方面解读,因为这里的“圣人”是指统治者,这段话评价的是圣人之治理。

其次,要澄清对“割”“廉”“直”“光”四字的认识。

“方而不割”。不少研究者简单地、字面性地解释为“割伤”,其实,这里的“割”是切割的意思,是制作工艺的一道工序,“方而不割”即内方而外圆,意思是讲原则又不生硬刻板搞一刀切,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比如对任何人不论亲疏一律都按规则办事,但是也要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而不是死搬规则,一幅不食人间烟火的面孔,若如此,政令再好必难落实。

“廉而不刿”。不少研究者简单地、字面性地解释为“廉洁”,这就与“不刿”不搭了。“廉”通“镰”,比喻锋利、锐利;“刿”是刺伤、割伤。意思是统治要讲规则、讲秩序、有威严,但不轻易伤人。

“直而不肆”。直,不能释为直率,直率是就个体人格而言的。古文里,“直”亦多义,但与本章思想最接近的是“有理、正义”。“直而不肆”意思是说,统治者要主持正义,但也不能毫无节制地肆意任为,要以理服人,而不以理犯人。还要适可而止,宽容、包容,不能得理不饶人。为人处事,内方而外圆,低调而平易近人;理直不必气壮,心平气和更能服人。

“光而不耀”。光,光彩,荣誉;耀,炫耀,使人目眩。“光而不耀”意思是光彩照人,但自己不炫耀,与“和其光”近义,比喻收敛节制,低调、处弱,“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22、24章)。统治者有政绩、有荣誉是应该的,有政绩百姓自然感受得到,不值得炫耀,即“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2章)。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9章),越是地位显赫越要保持低调,因为“物壮……早已”(33章)。三国杨修就是显摆聪明死的,东晋石崇就是与人斗富嘚瑟死的,还累及全家15口。

【今鉴】难得糊涂

难得糊涂”字幅是清朝乾隆十六年郑板桥所题,字幅下,郑板桥又题有一行款跋:“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这该是郑板桥对“难得糊涂”的解释了,即对自己处世哲学的一种解释。

“难得糊涂”于书法、哲学都堪称经典

人为什么糊涂一点好?

第一,“糊涂”多友。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与人相处,不计较,不算计,糊涂一点就是宽容,别人跟你一起不会累。俗话说“亲兄弟明算账”“账目清好弟兄”,但俗话又说“不聋不瞎,不配当家“。如果过于计较,心就远了,情就没了,甚至会反目成仇。糊涂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保温层,都糊涂一点,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第二,“糊涂”多福。

有时候,真相会降低我们的幸福指数。

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玛蒂尔德是一位漂亮的女子,丈夫是一个普通的小职员。虽然地位低下,她却迷恋豪华的贵族生活,为了出席一次盛大的晚会,她用丈夫积攒下的400法郎做了一件礼服,还从好友那里借来一串美丽的项链。晚会上,玛蒂尔德以她超群的风姿出尽了风头,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可她竟然把借来的项链丢了,只好举债凑够三万六千法郎买来新的钻石项链赔给人家。从此,夫妇俩度过了10年辛苦劳作、节衣缩食的偿债生活。十年艰辛,玛蒂尔德的手变粗糙了,容颜也衰老了。后来,玛蒂尔德在公园偶遇好友,并告诉了好友丢失项链后买新项链奉还的事情,不料,好友却吃惊地告诉她,她丢失的那条项链不过是一条价格低廉的人造钻石项链……

我的可怜的玛蒂尔德……

《项链》的故事告诉我们,知道真相有时候是很残酷的!

当你正甜甜地啃着一只苹果,有人告诉你有虫子,半条虫子,你什么感受?想象一下,假如没人告诉你,你把虫子合吞下去又能咋的?

这也是人们为什么会向病人隐瞒病情的原因了。

所以,做人吧,糊涂一点不错,想太多,容易情绪郁结;在乎太多,常会敏感多疑;纠结太多,容易焦虑崩溃。所以,傻一点才幸福,太聪明会很累甚至是痛苦。

第三,“糊涂”是真智慧。

“糊涂”一点,让别人对你放心,其实是真聪明。

竞争对手面前,聪明会引起对手警惕,而糊涂则起到麻痹对手的效果。《三国演义》里“煮酒论英雄”,刘备装糊涂躲过一劫,周瑜的装醉也成功地使自作聪明的蒋干中计,掉进专为他量身订做的坑里。杨修也聪明反被聪明误,为曹操所不容,丢了性命。你不是聪明吗?拿命来!

煮酒论英雄

职场上,武大郎开店的情况也不在少数,许多领导真的并不高明,可人家掌握着你的命运,你若不“糊涂”一点,处处比领导高明,你怎么在职场混下去?

有时候,知道真相甚至会给我们带来麻烦。比如我们看过不少影视剧,知情人会被灭口。

第四,“糊涂”一点,保持对真相的神秘感,才有前进的动力。

有时候,知道真相就没动力了。据说有经验的车夫都会用杆挑一把嫩草在牛马面前,在刚好够不着的距离,为了吃到嫩草,牛马便一直努力往前走。等到了目的地,车夫才把嫩草撕下来扔给牲口。假如牛马有知,牠恐怕是不会往前的。

人也是。管理者总给我们一个目标,于是,我们便一直努力“跷起脚来摘桃子”,努力到最后却发现,除了一堆证书、荣誉,其实什么都没有,就象悬在牲口面前的那把嫩草,而诱惑面前,我们也丝毫没比牛马聪明。于是我们感慨不值,早知如此就不会当初!

糊涂为啥难得?

第一,求知欲。

人总是不甘寂寞,不论贤愚,总怀有好奇心,喜欢听小道消息,打探各种所谓“内幕”,由于饭后茶余的八卦,然后你传我我传你,最后可能形成谣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困扰。所以,做人求知欲不要太强,知道的少一点有时对自己反而是一种保护。颜渊问仁。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这告诉我们,该知道的知道,不该知道的不要知道,知道了也要装作不知道。

第二,虚荣心。

谁都希望自己表现得比别人聪明,这恰恰是做人之大忌。记住,人群里,最忙碌的往往只是服务者,而最有实力的却往往是那个最沉默的人。

第三,小聪明。

“糊涂”一点好,可我是真聪明,怎么办?

低调!

如果天下人都知道你聪明,你就危险了,因为天下人都会防着你。谁都知道你聪明,这也足以说明你不是真正的聪明,说明你做人有问题,不厚道,你就有必要装起来了。装糊涂,这好吗?好!装聪明不可取,装糊涂那叫为人低调,怎么不好?

旁敲侧击,跟你借钱,你就装作听不出来,急死他;比鸡骂狗埋汰你,你就装作听不懂,气死他![捂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五十八章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普通百姓理解的《道德经》其政闷闷与其政察察,当代社会应选哪种
了空居士道德经讲义(第五十八章)
58z
雷峥嵘详解道德经|第五十八章 德蓄的辩证法----从为政的两面看辩证灰度思维
第五十七课:警惕时间的力量——潜移默化最能迷惑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