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心性偏激便为祸,修得中和之道,才为生命之福

道德经:抛开偏激戾气,修得中和之道,才是生命之福。

01

古人常说这样一句话:峣峣者易折,皎皎者易污

在这个世界上,活得最糟糕的只有一种人,那就是偏激之人。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因自己的主观思维将一件事情过度极端化,偏激的心思,也只会让自己的人生越来越糟糕。

而相反,一个人处事之中,懂得根据外界环境和条件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并且任何事情都不会因自己的主观心思而失去适度,遵循着中庸之道,便是一种不偏不倚,最后才能收获一个良好的人生。

郭子仪是唐代名将,也是当朝重臣,平定安史之乱有功,被朝廷封为汾阳王,后来他的儿子郭暧被代宗招为驸马,也是权倾朝野,显赫一时。

过了一段时间,有一天郭子仪过大寿,在家办了一场生日party,家人朋友都来给他祝贺,唯有他的儿媳妇升平公主仗着自己是公主,一身的公主病,不肯给公公拜寿。

郭暧这个时候脸上挂不住呀,自己媳妇儿不听话,这还得了,上来就给了公主一个耳光。

盛怒之下,指着公主就说:“你这么无礼,不就是仗着你父亲是皇上吗,我的父亲还功高盖世呢,但是他不愿意当皇上。”

盛气凌人的郭暧,哪里知道这一句话可能会招致灭门之祸,年轻人毕竟气盛。

可是升平公主是唐代宗的掌上明珠,本来就是当惯了大小姐的人,怎么能受得了这样的气,立马跑到自己娘家跟皇上告状,说自己老公打自己了,而且还把郭暧说的不敬之言,一五一十的告诉了自己的爸爸代宗。

而唐代宗听了女儿的哭诉之后,却和气的说:“你老公说的话不是你能懂的,他父亲就是不想做天子,否则天下也不会归我们家了。”

当这件事情被郭子仪知道之后,则是大惊失色,赶紧把自己的儿子郭暧囚禁了起来,并且赶紧跑到皇宫,向皇上请罪,唐代宗对郭子仪哈哈一笑就说:“俗话说‘不痴不聋,不做家翁’,小两口吵架说的气话怎么能当真呢?你不要小题大做了。”

就这样,一件灭门之灾的祸事,被唐太宗的“哈哈一笑”轻易化解,这就是得饶人处且饶人的最好例证,这也是抛开偏激,以和气处事的最佳状态。

在生活中,有太多的人总是百般计较,一旦与人有一些纠葛和矛盾,不但不懂得大事化小的智慧,反而以自己的偏激之心,过度夸大了事情的影响,让本来的琐碎小事,真正成了祸害的根源,这都是因内心戾气而生的祸患。

在生活中,很多大动干戈,殃及人命的事情,其实并不是多么大的仇恨,大多都是一些琐碎的小事,只是因为双方控制不了情绪,被自己的极端情绪占据了心智,才酿出祸端。

02

《菜根谭》之中说:

云止水中动寂适宜好动者,云电风灯;嗜寂者,死灰槁木。须定云止水中,有鸢飞鱼跃气象,才是有道的心体。

人有好动之心,也有喜静之情。

动时如闪电,飘忽不定,如风中餐烛忽明忽暗;静时又如毫无生机的枯木,这都不合乎中庸之道。

应该像在静止的云中飞翔的鸟儿一样,在不动的水中跳跃的鱼一样,用这种心态对待万事万物,才是符合了理想境界。

性情中有动也有静,动与静,刚与柔,都是两种极端。

然而人的智慧和修养就是在这两种极端之中取得中和,找寻和气,调和阴阳平衡,让自己柔情的去处理,凡事不可极端,这才是合乎自然之道的修行法则。

《道德经》中有这样一段话: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阴阳两气统一是和气,了解和气就是明,有益生命,向心中使气叫做强,事情过分强壮就会走向衰老,这都是违反了道的法则,不遵守常道,就会很快的消亡。

世间万物有阴阳,任何事情都有相反的两面,懂得让阴阳两面同时调和,找到一种中庸之气,这个也是和气,这对于生命来说才是真正有益的感悟。

文|国学书舍

看了这一篇章的智慧,您有什么不一样的感悟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德经三百问》:201. “和”、“常”、“明”与道有什么关系?
道如何生成万物?老子说:道经过一、二、三生成万事万物
修道养德,要善于纳气、养气、蓄气(连载133)
道德经:人生祸患,皆源于心性的偏激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怎样理解“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