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些生命规律要能够了解,否则人生就会充满迷惑和困顿(三)
  • 人的生命中有诸多规律,我们华夏古圣先贤对此有过许多的论述。譬如周易、论语、道德经、黄帝内经等。
  • 孔子曾经说过这样的话语:“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这句话的大意是说,如果五十岁能够学习易经,人生可以不会的大的过错。
  • 这表明,周易等经典中包含着人的生命规律,学习和了解这些规律,对于认识天、地、人,对于走顺人生的过程,意义特别重大。

上文二节说到的生命规律,主要讲述的是第一个内容,即:周易的“乾卦”的六爻,对人生阶段的揭示。今天,讲述生命规律的第二个内容:

孔子对生命阶段的剖析

孔子在论语的《为政》篇中曾经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这段话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揭示了每个人一般生命过程的觉醒规律。所以,不急不躁,努力自己,把握好这一人生觉醒规律非常重要。

1.十有五而志于学

每个人在进入到15岁左右的时候,都对知识和技能充满着学习的渴望。因此,能够坚持学习和提高自己,是这个阶段的人生重点。孔子对于这当中包含的一些方法也有过具体的描述:

  •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不善者而改之。”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 三十而立

通过前面阶段的有志于学,到了三十岁时,就会水到渠成,就能够立身心、立事业、立家庭。从此起步,我们的人生才会顺畅,事业也有可能风生水起。

那么如何三十而立,孔子也道出了方法,这就是:

  •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秦伯》)
  • “不学礼,无以立”(《季氏》)
  • “不知礼,无所立也。”《尧日》

3. 四十而不惑

儒家有这样一个说法,即“一事不知,儒者之耻。”说的就是这个时期的人生。意思就是说,人到了四十岁的时候,已经没什么疑惑了,大多数问题都能搞清楚、看明白了。

我们看孔子对于何为迷惑还做了基本的界定:“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如果忍不住一时的气愤,忘了自己的生命安危,甚至也牵连到自己的亲人,这不是糊涂吗?

4. 五十而知天命

孔子讲的天命有两个层次:一是随着人性而来的天命,或称普遍的天命;二是个人后天努力改进和完善自己所形成的运。这两种因素是互相联系和互相影响的。

真正的能够知天命,是需要前面人生阶段的有序展开,进而自然形成的。

  • 《论语》的最后一句话甚至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信,无以知人也。”
  • “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宪问》)
  •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季氏》)

5. 六十而耳顺

就是说,人生六十就会顺其天命了。最简单讲,就是能够接受现实,不去分辨,知足常乐。

  • 我们看孔子,周游列国,历时十余年,行程数千里,历经艰难险阻,四处碰壁,可他依然自信极坚,毫不动摇。
  • 他们被围于匡,弟子焦急, 他说:“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之人不得闻于斯文;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6.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是孔子所描述的最高的人生境界。即人的种种欲望与现实人生达到了完全的契合。既能够随心所欲,又不损害社会、他人和自己。

孔子为什么能够做到呢,这就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他时时牢记天道,保持天赋的使命感, 依照仁者爱人的准则,游心于六艺之间的结果。

#今日头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是一种醒悟了的存在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之真意
从“知命顺天”到“恪命守道”的升华
论语启示录145:学易为啥无大过
感悟《论语》专栏 | 1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读这三本书,养大格局,成大境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