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书连读·中西哲学别论4

饺子、英特尔、中西哲学大区别 ——《三书连读·中西哲学别论4》

尘归尘,土归土。

入土为安。

这两句话,道出中西方哲学的一个根本区别。

区别1:西方人主分;中国人主和。

西方人喜欢把什么都细分。钻牛角尖的结果,真的能把事情做到极致,例如苹果手机。但是也容易把自己逼上绝路,例如苹果手机走的下坡路。曾经风光无限的产品,5G来了,与它没什么事了。

中国人更喜欢的是难得糊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睁着的那只,能把工艺做到故宫里的古董那么高级。

闭上另一只,凡事别走极端,见好就收,差不多就得了。给自己留后手,给他人留条路。例如华为5G。

更高明者,还可能故意卖个破绽,例如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曹、刘两位智者。

是《易经》。

中国人有它做世界观,从无极到太极,从阴阳到八卦,从八卦到六十四卦……

如同老子在《道德经》所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数……

太极:预留了串口,做成了系统,展开了空间,空窗了世界。

例如饺子。

把皮和馅都包在一起。

把尘、土看成一体。

那个饺子馅,是秘密武器。肉+的菜馅,可以无所不包,五花八门,五颜六色,变化多端。

更绝的,是用调料调味。油盐酱醋、花椒大料、鲜香浓郁、多汁多味,产生了令人惊叹的中餐精髓:复合味。

但是最绝的,是只有中国人才玩得起的哲学:包饺子。

把好吃的都包在里面,不显摆,不暴露,不嘚瑟:包子有肉不在褶上。

中国人请外国有人来家吃饭,做了满满一大桌子菜,个个都是美食。开场白则是,把大家请来,没啥好吃的……请慢用。

呵呵弄得老外一脸懵逼:没啥好吃的,让我干嘛来?

因为轮到他们请吃饭,一直不停的墨迹:全是好吃的,把最好的全拿出来了,一点也没剩啊……呵呵

区别2:就像饺子和披萨。比基尼和泳衣。含蓄与暴露。暴躁与怀柔。极端与温良恭俭让。

《论语》里的“有教无类”,体现了孔子作为教育家的伟大,因此成为中国教育哲学的经典。

人与人有差别,事与事有区别,本与末不一样,天与地不相同……但是,教育能把这一切搞定。

就像饺子馅一样的切碎、糅合、搅拌均匀,其香无比。

教育是消弭差别,打破区划,冲破阶层的最好利器。

教育:一是一切。

在《道德经》里,惜墨如金的老子,则不厌其烦的把难与易、美与丑、优与劣、生于死、贫与富……多个哲学范畴拿出来,领我们大家讨论,然后经多方论证,反复强调“圣人抱一而天下式”——

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样东西是多余的,是必须弄死的,是不能留存的,应该顺其自然的“处理”,不能人为的“战胜”——因为:一切是一。

包括饺子与披萨、西方与东方、唯物与唯心、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细分的工业制造与粗放的农耕经济、肤色不同、语言不同、意识形态差异、价值观冲突……

一切是一。

一是一切。

即使是吃不到中国饺子的柏拉图,也是中国哲学这个思想的拥趸。他写了本书叫《理想国》,与莫尔的《乌托邦》相似,和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一样的重要。

《理想国》就是西方的《论语》。也是对话录,通篇探讨的是教育、特别是对统治阶级的教育、社会的改良、和向善的综合治理。

在世间一切事物中,有一个起到统领一切的“理念”(绝对精神)。因此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

说白了呢,饺子的理念(吃饺子的欲望、包饺子的动机、操作方法、工艺流程、目标结果)决定了饺子,吃呢?吃呢?还是吃呢?呵呵

因此,“理想国”就是人们对于国家未来的真实诉求,但是所有现实都是不真实的。都没有头脑里的国家、观念中的理想更清晰、更实在、更客观。

有些女孩子谈男朋友,用一个理念去套,最后把自己套成剩女,用的就是柏拉图的世界观。

柏拉图回答了哲学第一个基本问题。物质与意识,谁先谁后? 观念第一、理想第一、精神先于物质。

柏先生直言不讳:是人的头脑里有一个“理想饺子”,所以就吃上了饺子。

有道理呀。西方人脑袋里装的是披萨,所有吃不上真实的真正的饺子啊。

于是,到了哲学第二个基本问题。怎么答:思维能否认识存在?

通俗的举例子说明,是会包饺子的、学会了做披萨的方法、技术、要领的人,能不能把饺子、披萨认出来,挑出来,并且做出来?

看来,全部哲学的分歧,在第一点。

思维与存在,好比一对双胞胎,谁先从娘肚子里生出来的?

《易经》的回答:无极生太极;

《道德经》:有无相生;

《论语》:有教无类。

伏羲强调的是,自然第一,“无”生的有。

老子和孔子,则把“有”放在了前面。

其中,老子的“有”,是道(道生一、生有)。因为道法“自然”,和伏羲观点一致,可以凭着国际歌那样熟悉的熟悉的声音找到自己的战友和同志了。呵呵

孔子的“有”,主观色彩相当浓厚,强调作为师者的功能“传道、授业、解惑”的一种什么力量,十分接近柏拉图的“绝对精神”。

区别3:柏拉图的“精神第一”成为西方宗教至上的理论基础;孔子的“有教无类”,是单指的教育。

作为老师,敬业爱岗,情有独钟,卖啥吆喝啥,说了句过头话,情有可原。因为老夫子在别的问题上,不仅唯物主义,还把辩证法玩得很溜呢。

说到吃饭,中餐讲究复合味,西餐强调单纯味。一块牛肉,他们拿去烤牛排,我们拿来包饺子。

中国哲学强调多元化,西方主张一元论。

一个是楞头青毛头小伙子,一个心眼钻牛角尖,非鱼死网破不行。动点脑筋耍小聪明,极容易被看出来。

藏不住、坐不稳、搞不定、瞎折腾、做一天和尚乱撞一天钟……

一个是老死机,特早熟,啥都明白啥都懂。但看破不说破,欲擒故纵,欲说还休。永远不满足,但是总是不做满,留后手,找余缝,降调门,装傻子。

笃定、坚韧、灵活、机动……多么对立的都统一,怎么难受的都舒服,深不可测,细思极恐……呵呵

为什么这么大的区别?

包饺子的十三香,产自东方

西方美女臭胳肢窝的很多,但是苦于没有什么东西能把不好的味道粘贴覆盖。

所以,麦哲伦航海的真正目的,是要在全时间把花椒大料桂皮等香料找出来,回去做雪花膏抹狐臭的。

西方缺少可耕地。物产匮乏。古希腊除了石头就是沙子。

想包饺子,想复合味、想多元化、想丰富多彩、五花八门……只能是想想《理想国》,还有“绝对精神”,因为现实太不真实,想要的没有,要啥没啥,缺啥不来啥,单纯、单一、单元……

不钻牛角尖的极端,咋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方哲学家:老子是国际标准的顶级哲学家,东方智慧将照耀世界
柏拉图与老子,理念本体论与元气本体论,中西智慧的巅峰对决?!
熊春锦:道解中医(四)——以道体悟中医
老子和孔子,谁在西方国家更有影响力?
与孔子和柏拉图共进晚餐
“情之和”与“思之美”:中西和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