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宁纵勿枉_死刑证据规定_使所有公民受益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 年/8 月/10 日/第 010 版 法学宁纵勿枉:《死刑证据规定》使所有公民受益李昌盛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所有的刑事判决都应准确无误,做到“不枉不纵” 。这是一个伟大而崇高的理想,而不是冷 峻的现实。司法实践一再昭示,正如人类的所有认识活动都无法避免失误一样,错案总是难免的。 我们所能做的,无非是最大限度地降低错误裁判的概率,而不是绝对消灭错案。错案包括两种: “纵”和“枉” 。要同时最大化地降低这两种错案几乎不可能:要想使有罪者受到惩罚的几率最大 化,必须要降低侦查权、公诉权和审判权的运作障碍,增加受追诉者在诉讼中应尽的义务,但同 时也增加了无辜者遭受惩罚的风险;要想使无罪者免受刑罚的几率最大化,必须要走完全相反的 道路,但同时也增加了有罪者逃脱惩罚的风险。 选择“宁纵勿枉” 李久明、杜培武、佘祥林等案件告诉我们,我们曾选择了一条使无辜者定罪风险加大的诉讼 程序。在这些可能“掉脑袋”的案件中,无辜者定罪风险增加的诉讼程序是无法令人满意的,因 为这种诉讼程序可能会危及到所有的守法公民。死刑是最严厉的刑罚。它“合法地”剥夺了一个 人生存于世的资格,一旦出现误判,其造成的错误将无法弥补。死刑的严厉性和不可弥补性更是 要求我们必须最大化地防止冤案。换言之,在死刑案件“不纵”与“不枉”不可兼得的情形下, 我们应当选择“宁纵勿枉” 。 但是,刑事证据制度的滞后严重削弱了我国刑事诉讼对冤案的防范能力,赵作海案件把刑事 证据制度的缺陷暴露无遗。正是在这种背景下, “两高”“三部” 、 《死刑证据规定》出台,整部规 定渗透着这样的理念:对于死刑,哪怕是可能放纵罪犯,也不可冤枉无辜。 最严格的定罪标准 我国刑事案件的定罪标准法定表述为“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 。理论上而言,这 一标准并不低于大陆法系“内心确信”或英美法系“排除任何合理怀疑”的定罪标准。不过,这 个标准具有可操作性差、各地执行不统一的弊端,为人为降低标准埋下了隐患。 《死刑证据规定》 对“证据确实、充分”作了明确、具体的解释,要求由证据所认定的犯罪事实为唯一结论,即“唯 一性”标准。换言之,只要有其他合理解释的可能性或无法排除案件中合理的矛盾、疑点,那么 就不得定罪处罚。这也是人类的认识可以达到的最高标准。如此高规格的定罪标准,可能会使部 分案件因缺乏证据或无法排除部分疑点而无法定罪,但却极大地防止了冤案的发生。 量刑证据也要“确实、充分” 定罪和量刑紧密相连,前者解决被告人是否构成犯罪的问题,后者解决被告人是否判处刑罚 和判处何种刑罚的问题。一般来说,定罪实行严格证明,量刑实行自由证明。为了准确地量刑, 裁判者必须要获得尽可能全面的量刑事实。如果量刑事实也实行过于严格的标准,有时可能因量 刑信息缺乏无法判处合理的刑罚。死刑案件与普通案件的最大区别恰恰就在于,死刑案件的刑罚 要比其他任何案件都更为严厉。几乎相同的犯罪事实,一个被判处了死刑,另一个被判处了无期 徒刑。原因何在?量刑事实不同。如果死刑案件的量刑事实也实行自由证明,将无法避免错杀无 辜者。 《死刑案件证据规定》首次对量刑事实提出了明确的证明要求,对于可能影响量刑的各种 情节、被告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和作用、对被告人从重处罚的事实等量刑事实也要求达到“确 实、充分”的程度,与定罪标准统一。这可能会减少死刑的适用,但同样能够防止错杀的概率。 非法证据应予以排除 依照我国证据学的通说,证据必须具备“三性”:客观性、相关性和合法性。司法实践向来不第1页 共2页 重视对证据合法性的审查, 哪怕是使用暴力手段所获得的口供、 证人证言也可以作为定案的根据。 从被媒体披露的冤案来看,几乎每一起冤案都有刑讯逼供的“魅影”相随,没有排除刑讯等暴力 手段所获得的言词证据,尤其是没有排除口供,成为冤案发生的罪魁祸首。刑讯等暴力取证方式 考验的不是真相,而是意志。正所谓:能忍痛者不吐实,不能忍痛者吐不实。刑讯所获得的口供具 有极大的虚假可能性, “捶楚之下,何求而不得”?《死刑证据规定》 ,连同《排除非法证据规定》 向非法证据“开炮” ,根据非法证据的类型确立了不同的排除规则:采用刑讯逼供、暴力、威胁方 法取得的非法言词证据“绝对排除” ;物证、书证的取得违反法定程序、影响公正审判的,法官 可以“裁量排除” ;对于一些技术性的违法取证,侦查人员应当补正,否则也将排除。 《排除非法 证据规定》还首次明确规定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启动程序、证明标准、调查程序、救济方式, 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顺利运行提供了程序保障。严格执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会使一部分真凶逃 脱惩罚,但同时也降低了冤案发生的可能性。 完善重要证据规则 除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完善以外, 《死刑证据规定》还确立了一些非常重要的证据规则, 如原始证据规则、意见证据规则、传闻证据规则和有利于未成年被告人的年龄推定规则等。原始 证据规则原则上要求所有的物证、书证应当提交原物、原件,禁止以照片、录像、复制品或复印 件作为定案根据;意见证据规则原则上要求证人只能就其感知的“事实”提供证言,猜测性、评 论性、推断性的证言,不能作为证据使用;传闻证据规则原则上要求不出庭作证证人的书面证言, 不能作为证据使用;有利于未成年被告人的年龄推定规则要求,未排除证据之间的矛盾,无充分 证据证明被告人实施被指控的犯罪时已满 18 周岁且确实无法查明的,不能认定其已满 18 周岁。 这些证据规则无一例外地宣示,死刑案件应当使用高质量的证据,才能避免出现误判。 总之, 《死刑证据规定》通过设置严格的证据准入资格保证了定案证据的可靠性,通过严格 证明标准保证了事实认定的准确性。高质量的证据和高规格的标准为认定是否应当判处死刑设置 了“双高”障碍,可以充分地过滤掉无辜的公民,从而使所有公民受益。第2页 共2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两个证据规定的律司座谈”-北京刑事律师网
陈瑞华称“两个规定”抬高证据法庭准入资格
大力夯实刑事案件审理的证据基础
这54种非法证据应当排除(2017最新实务操作表)
非法证据排除一览表
适用“绝对排除原则”的31种非法证据一览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