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画图省识春风面”的“省”字应是婉词

画图省识春风面字应是婉词

                        ——“省识”是“不识”的委婉表达

                                         画图省识春风面,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③《〈咏怀古迹〉其三》一诗中,课文注释23字解释为曾经;而旧版人教社教材(1)解释整句为“从画像上可以约略看到她的青春容貌”,解释“省识”为“不识”;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把它注为察”(2),即把“省识”解释为“辨认”之意。究竟字如何理解呢?
    按“字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本人认为清代学者朱鹤龄的解释最符合杜甫咏昭君的动机。朱鹤龄认为:画图之面,本非真容,不曰不识,而曰省识,盖婉词3)。“省(读xǐng)识”即“不识”的委婉表达。也就是说旧版教材字解释得很好,只是对句意的意译不好理解。

   一、“字不离句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这两句有内在的因果关系:因为汉元帝昏庸,案图召幸,画工有机可乘,所以不能辨识出王昭君美貌,使她遗恨终身。从这种关系理解,解释为“不”(不能、没有),“识”解释“辨识”。“省识”解释为“不能辨识出”。

    如按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解释为察”则是同义连用,“省识”的“省”是动词;这与下句“空归”的空”是副词无法相对。杜甫是擅长写律诗的高手,对颔联必然会在对仗工整上下工夫,即对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上下句中相同位置的词语不仅要意义相对,而且要词性相同。因此把解释为察”不妥。

    如按课文注释把字解释为曾经 “省识”解释该是“曾经认得”了。那么谁“曾经认得”?也就是说“画图”借代什么?下联的“环佩”是以妇女戴的佩玉借指王昭君,从对仗工整角度上看,上联“画图”也应是借指人才成佳对。“画图”借指人的情况不外三种:1、以所画的美人图指代作画的“画工”,2、“案图召幸”的汉元帝,3、作者等后人。作者等后人不可能“曾经认得”王昭君,汉元帝也不可能“曾经认得”。那“画图”只能借代“画工”,将诗句理解为:如“画工曾经描绘过美人的美丽容颜,却由于一己私欲,致使昭君远嫁,只有死后的魂灵在月夜归来。”(4)很明显这样理解欠妥有二:一该作者认为杜甫写作目的就是把帐算在佞臣小人身上了,这与整篇意义和杜甫咏昭君的动机不符;二作者为了把“省”解释成“曾经”却忽略了“识”在诗中意义。我个人认为,课文注释把“省”字解释为“曾经”很不妥。尽管该作者引用了很多“省”可以解释为“曾经”的例子,但却违反了“字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新版高中课本为什么将“省”的解释改成“曾经”?根据什么?更让人不解的是课文注释改了,而两套教参(5)对“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的鉴赏解说却仍然采用旧版教参引用《唐诗鉴赏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版)——“省识,是略识之意。说元帝从图里略识昭君,实际上就是根本不识昭君,所以就造成了昭君葬身塞外的悲剧。”这样的课本注释与教参解说叫中学教师依从哪一种?

    二、“句不离篇

  旧版教参()关于画图省识”介绍了葛洪《西京杂记》的记载: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案图召幸之。诸宫人皆贿画工,多者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匈奴入朝求美人为阏氏。于是上案图,以昭君行。及去,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善应对(),举止闲雅。帝悔之,而名籍已定,帝重信于外国,故不复更人,乃穷案其事。画工皆弃市,籍其家,资巨万。”这段记载矛头直指汉元帝, 大胆揭露史家(如班固)因“为尊者避讳”而隐去的事实。杜甫的诗歌有“诗史”之称,直面史实是他创作的风格;但杜甫受儒家思想影响至深,在处理“忠君”与个人际遇矛盾时,采取委婉表达是多么合情合理啊!

    杜甫胸怀安邦之才,身兼济世之志。青壮年时窃比稷与契)立下 致君尧舜上”(9) 的人生理想,然而却郁郁不得志,流离失所。作此诗时作者为避蜀地战乱,出蜀寄居夔州船上,期间有上京谋职却遭君王的厌弃的经历。诗题为《咏怀古迹》,王昭君的遭遇与他类似,显然他写昭君的怨恨之情时,寄托了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情。他不宜像葛洪那样直接揭露统治者,只以“省识春风面”五字带过,但含蓄批评汉元帝的昏庸也很明显。这两句“省识”与空归彼此映衬写得委婉含蓄,将讽情贬意隐含其中;春风面月夜魂 彼此对照写得肝肠寸断,把万千遗恨诉诸笔端。所以将“省识”解释为“不识”的委婉表达十分合理,旧版教材对句意的理解虽不完美,但若按假设去理解——“假使汉元帝能从画图上约略看出昭君的美貌,就不会有魂魄空归的遗恨了”,因为汉元帝没能从画图看出王昭君的美貌,这样假设“看出”就不会“魂魄空归”也显得委婉含蓄,这样意译诗句也不能视为有失偏颇,旧版教材好啊!

    总之,对画图省识春风面的“省识”解释,本人赞成旧版人教社教材解释为“不识”,而且不再将“省识”拆成“省”和“识”去理解,因为它是婉词。

 

注释与参考文献:

1)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实验修订本·必修)语文第五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年版

2)参见《古代汉语》第四册  王力主编  中华书局1964年版

(3)中华书局1979年版的《杜诗详注》中的引用朱鹤龄的话

4)引自《画图省识春风面字什么意思?》作者不清

网址: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147221.html

(5)普通高中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③必修《教师教学用书》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年6月版与2007年4月第二版两种教参

(6)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实验修订本·必修)语文第五册《教师教学用书》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年版

(7)教参为“善应付”据其它资料改

(8)出自《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作于天宝五载 (公元746年)  杜甫35虚岁。

)出自《奉赠韦丞丈二十二韵》    作于天宝七载(公元748年)前后   杜甫约37虚岁

10)补注:“环佩空归夜月魂有的版本作“环佩空归月夜魂”因涉及引用不同版本,本文无法统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试析“画图省识春风面”之“省”
杜甫诗三首咏怀解释省
关于“省识”读音的探讨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杜甫-学习网
历代咏王昭君的诗歌
杜甫七律《咏怀古迹五首其三》读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