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省识”读音的探讨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一诗第三联“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关于“省”的读音和意义,历来众说纷纭。

“省”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两个读音,读shěng时,义项有五:俭省,节约;免掉,减去;(词语)省略。行政区划单位,直属中央;省会。读xǐng,义项有三:检查自己的思想行为;探望,问候;醒悟,明白。

“省”在《古代汉语词典》(曾林编,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版)中,同样是这两个读音,读shěng时,义项有四:减少;节省,节约;宫禁(宫中禁地);元以后行政区域。读xǐng,义项有三:察看,检查;明白;记,记忆。并专门列了“省识”一词,注为“察看,认识”,并举杜诗“画图省识春风面”为例。

据2003年12月份的《语文月刊》刊登了一篇题为《〈杜甫律诗五首〉注释辨误》的文章,作者岳泽和指出,对杜甫《咏怀古迹》的“画图省识春风面”,教材注释为“从画像上可以约略看到她的青春容貌。……省识,不识”欠妥。他认为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把它注为“省,察。省识,等于说辨认。……大意是说,由于元帝只凭借画像辨认美人的容貌,因而使王昭君远嫁匈奴,只有死后的魂灵在月夜归来”才算正确。很明显,岳泽和先生主张按王力的观点,释为“察看”,读为xǐng。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的课下注释为“曾经”,可能让很多语文老师“疑惑不解”,因为古今汉语词典里,的确没有这一义项。而释为“曾经”是不是无中生有呢?有人说,在唐代,“未省”是常用的口语,当时无论是诗歌还是小说,作家均有以“未省、不省”代替“未曾、不曾”的用法。张相先生所著的《诗词曲语辞汇释》在第572页也明确提到对这首诗的理解:省,犹言曾也。兹以唐诗为例,先举省与曾对举者。除上文所举几例后,还有贾岛《寄贺兰朋吉》诗:“会宿曾论道,登高省议文。”再如元稹《有鸟》诗:“有鸟有鸟名燕子,口中未曾无泥滓。”……复次,杜甫《咏怀古迹》诗,其《明妃村》云:“画图省识东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此省识字,解者多从省之本义而作略识解,然上句云省识,下句云空归,句法开合相应,故此省识字以作“曾识”解为对仗。周邦彦《拜星月慢》词云:“画图中旧识春风面,谁知道自到瑶台畔。”周词脱胎杜诗,旧识正曾识也。

如果从律诗用典、借代、对仗等角度看,画图和环珮相对,并且都是以物代人,前言画工,后言明妃。据课下注释的昭君故事,“画工”的确是“曾经识得”昭君美貌的,因此“省”解为“曾经”,也合情合理。如果理解为“察看”,与“识别”意义相近,省与识则为近义动词,与对句“空归”对仗不工,而就短小的诗词来说,作者会尽量避免重复,高明的作家往往不会这样近义连用。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从工对的角度来否定此句中“省”的动词用法,因为杜诗也并非全是工对,比如“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咏怀古迹(其二)》)“翠华想像空山外,玉殿虚无野寺中”(《咏怀古迹(其四)》)“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咏怀古迹(其四)》)都是宽对。

诗无达诂,力求美解。因此,我认为,如果从工对的角度,将“省”读为xǐng释为“察看”并不很好。因为一字之用,关乎全篇。咏古诗多借古伤今,作者借昭君之怨传自己之恨。昭君怨什么呢?如果仅仅是自己的美貌被画工“丑画”,就其刚直的个性,绝不会在乎这等小事。从“魂归月夜”来看,她不仅生前爱着汉元帝,死后依然希望回归故国,能与心爱的人相聚。虽然这不一定符合历史人物的真实心理,但杜甫这样写,是为了表达自己对君主的忠诚,对故国的牵挂。因此,在他笔下的昭君,不仅是一个貌落飞雁的女子,更是一个执着爱情的烈妇,“身在塞外心在汉”。因此她最怨恨的不是画工丑其貌,而是怨恨元帝不识情。当然,直接造成这种情感隔膜和爱情悲剧的,正是那贪婪可恶的画工。所以,昭君貌似怨画工之误,实则怨君王不察。照这样理解,“画图省识”,则意为“识画而不识人”,而不是“曾识”。那么,造成这种不识的,正是画工从中作梗,该画出的美不画出来;也是元帝的失误,该察人而识画。杜甫是不是也在借此表达对君王不察、奸小作乱、报国无门的怨恨呢?这种情怀在《秋兴》诸诗中,是索之有据的。

所以我认为“省”释为“减省”“免去”等,引申为“虚/无/不”等否定意。此等美貌,如此真情,应该识而“未识”,纵然归而“空归”,是何等悲怨、遗憾而无奈。据此,我认为“省”读为shěng,可能更有利于理解此诗的旨意。

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2011年2月26日晨于食鼠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画图省识春风面”中“省”读音辨
“画图省识春风面”的“省”字应是婉词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三·群山万壑赴荆门》赏析
杜甫诗三首咏怀解释省
“省识”释义之我见
咏怀古迹 · 其三 · 杜甫 | 拼音 · 翻译 |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 王昭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