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资治通鉴》376:多大的人情,多好的关系,才能让人家冒着生命危险来回报你呢?
学习内容:
【原文】
帝帅诸军出屯南皇堂。癸酉夜,募壮士,遣将军段秀、中军司马曹浑等帅甲卒千人渡水,掩其未备。平旦,战于越城,大破之,斩其前锋将何康。秀,匹磾之弟也。
敦闻含败,大怒曰:“我兄,老婢耳!门户衰,世事去矣!”
顾谓参军吕宝曰:“我当力行。”
因作势而起,困乏,复卧,乃谓其舅少府羊鉴及王应曰:“我死,应便即位,先立朝廷百官,然后营葬事。”
敦寻卒,应秘不发丧,裹尸以席,蜡涂其外,埋于厅事中,与诸葛瑶等日夜纵酒淫乐。
帝使吴兴沈桢说沈充,许以为司空。充曰:“三司具瞻之重,岂吾所任!币厚言甘,古人所畏也。且丈夫共事,终始当同,岂可中道改易,人谁容我乎!”遂举兵趣建康。
宗正卿虞潭以疾归会稽,闻之,起兵余姚以讨充。帝以潭领会稽内史。前安东将军刘超、宣城内史钟雅皆起兵以讨充。义兴人周蹇杀王敦所署太守刘芳,平西将军祖约逐敦所署淮南太守任台。
沈充帅众万余人与王含军合,司马顾飏说充曰:“今举大事,而天子已扼其咽喉,锋摧气沮,相持日久,必致祸败。今若决破栅塘,因湖水以灌京邑,乘水势,纵舟师以攻之,此上策也;藉初至之锐,并东、西军之力,十道俱进,众寡过倍,理必摧陷,中策也;转祸为福,召钱凤计事,因斩之以降,下策也。”充皆不能用,飏逃归于吴。
丁亥,刘遐、苏峻等帅精卒万人至,帝夜见,劳之,赐将士各有差。
沈充、钱凤欲因北军初到疲困击之,乙未夜,充、凤从竹格渚渡淮,护军将军应詹、建威将军赵胤等拒战,不利,充、凤至宣阳门,拔栅,将战,刘遐、苏峻自南塘横击,大破之,赴水死者三千人。又破沈充于青溪。
寻阳太守周光闻敦举兵,帅千余人来赴。既至,求见敦。王应辞以疾。
光退曰:“今我远来而不得见,公其死乎!”遽见其兄抚曰:“王公已死,兄何为与钱凤作贼!”众皆愕然。
丙申,王含等烧营夜遁。丁酉,帝还宫,大赦,惟敦党不原。命庾亮督苏峻等追沈充于吴兴,温峤督刘遐等追王含、钱凤于江宁,分命诸将追其党与。
刘遐军人颇纵虏掠,峤责之曰:“天道助顺,故王含剿绝,岂可因乱为乱也!”遐惶恐拜谢。
王含欲奔荆州,王应曰:“不如江州。”
含曰:“大将军平素与江州云何,而欲归之?”
应曰:“此乃所以宜归也。江州当人强盛时,能立同异,此非常人所及;今睹困厄,必有愍恻之心。荆州守文,岂能意外行事邪!”含不从,遂奔荆州。
王舒遣军迎之,沉含父子于江。王彬闻应当来,密具舟以待之;不至,深以为恨。
钱凤走至阖庐洲,周光斩之,诣阙自赎。沈充走失道,误入故将吴儒家。儒诱充内重壁中,因笑谓充曰:“三千户侯矣!”
充曰:“尔以义存我,我家必厚报汝。若以利杀我,我死,汝族灭矣。”
儒遂杀之,传首建康。敦党悉平。充子劲当坐诛,乡人钱举匿之,得免。其后,劲竟灭吴氏。
有司发王敦瘗,出尸,焚其衣冠,跽而斩之,与沈充首同悬于南桁。
郗鉴言于帝曰:“前朝诛杨骏等,皆先极官刑,后听私殡。臣以为王诛加于上,私义行于下,宜听敦家收葬,于义为弘。”帝许之。
司徒导等皆以讨敦功受封赏。
周抚与邓岳俱亡,周光欲资给其兄而取岳。抚怒曰:“我与伯山同亡,何不先斩我!”
会岳至,抚出门遥谓之曰:“何不速去!今骨肉尚欲相危,况他人乎!”
岳回舟而走,与抚共入西阳蛮中。明年,诏原敦党,抚、岳出首,得免死禁锢。
故吴内史张茂妻陆氏,倾家产,帅茂部曲为先登以讨沈充,报其夫仇。充败,陆氏诣阙上书,为茂谢不克之责;诏赠茂太仆。
有司奏:“王彬等敦之亲族,皆当除名。”
诏曰:“司徒导以大义灭亲,犹将百世宥之,况彬等皆公之近亲乎!”悉无所问。
有诏:“王敦纲纪除名,参佐禁锢。”
温峤上疏曰:
“王敦刚愎不仁,忍行杀戮,朝廷所不能制,骨肉所不能谏。处其朝者,恒惧危亡,故人士结舌,道路以目,诚贤人君子道穷数尽,遵养时晦之辰也。原其私心,岂遑晏处!
如陆玩、刘胤、郭璞之徒常与臣言,备知之矣。必其赞导凶悖,自当正以典刑;如其枉陷奸党,谓宜施之宽贷。臣以玩等之诚,闻于圣听,当受同贼之责;苟默而不言,实负其心。惟陛下仁圣裁之!”
郗鉴以为先王立君臣之教,贵于伏节死义。王敦佐吏,虽多逼迫,然进不能止其逆谋,退不能脱身远遁,准之前训,宜加义责。帝卒从峤议。
【原文华译】
1 皇帝亲率诸军出屯南皇堂。七月初三夜,招募壮士,派将军段秀、中军司马曹浑等率甲卒一千人渡过秦淮河,乘叛军未备,发动突袭。此日黎明,在越城交战,大破叛军,斩其前锋将领何康。段秀,是段匹磾的弟弟。
王敦听说王含战败,大怒道:“我这哥哥,简直像个糟老太婆!家门衰落,大势已去矣!”
转头对参军吕宝说:“我应该亲自去。”
于是作势而起,但困乏难支,又躺下来,对他的舅舅、少府羊鉴及王应说:“我死之后,王应即刻即位,先立朝廷百官,然后再安排丧事。”
王敦寻即去世,王应秘不发丧,用席子裹起尸体,外面涂蜡,埋在议事厅中,与诸葛瑶等日夜纵酒淫乐。
皇帝派吴兴人沈桢去游说沈充,许诺他为司空。沈充说:“三司是国家瞻望的重臣,岂是我能担任的!贿赂太厚,说话太甜,这是古人所畏惧的。况且大丈夫与人共事,应该始终如一,岂可中途改变,那谁还能容我呢!”遂举兵向建康进发。
宗正卿虞潭因病回会稽休养,听到消息,在余姚起兵,讨伐沈充,皇帝任命虞潭兼任会稽内史。前安东将军刘超、宣城内史钟雅也起兵讨伐沈充。义兴人周蹇杀王敦所任命的太守刘芳,平西将军祖约驱逐王敦所任命的淮南太守任台。
沈充率众一万多人与王含会师,司马顾飏对沈充说:“如今举大事,而天子已扼其咽喉,我军兵锋被摧,士气沮丧,相持日久,必致祸败。今若将栅塘决堤,引湖水以灌京邑,乘着水势,以水师进攻,这是上策;凭借大军初至之锐气,并东、西两军之力,十道并进,我军兵力是朝廷两倍还多,按理必能摧陷他们,这是中策;转祸为福,召钱凤来开会商议,乘机将他斩杀,献出他的首级投降,这是下策。”沈充上中下三策都不能用,顾飏逃回吴国。
七月十七日,兖州刺史刘遐、临淮太守苏峻等率精卒一万人抵达,皇帝当夜接见,劳军,赏赐将士各有等次。沈充、钱凤想要乘北军初到疲困,即刻发动攻击。二十五日夜,沈充、钱凤从竹格渚渡过秦淮河。护军将军应詹、建威将军赵胤等迎战,不利,沈充、钱凤到了宣阳门,拔掉栅栏,准备进攻,刘遐、苏峻自南塘横击,大破叛军,赴水淹死者三千人。刘遐乘胜追击,又在青溪击破沈充。
寻阳太守周光听闻王敦举兵,率领一千多人来追随。抵达之后,求见王敦。王应推辞说王敦生病。
周光退下后说:“我远来却不得见,王公是不是已经死了!”
立即找到他的哥哥周抚说:“王公已死,兄长为何与钱凤作贼!”众皆愕然。
七月二十六日,王含等烧毁大营,趁夜逃走。
七月二十七日,皇帝还宫,大赦,唯独王敦党羽不在赦免之列。命庾亮督苏峻等追沈充于吴兴,温峤督刘遐等追王含、钱凤于江宁,分命诸将追捕其党羽。
刘遐的士兵颇为放纵抢掠,温峤责骂他说:“天道助顺,所以王含被剿绝,岂可乘乱作乱!”刘遐惶恐,下拜谢罪。
王含想要逃亡荆州,王应说:“不如江州。”
王含说:“大将军平素与江州刺史王彬关系怎么样呢,你想去投奔他?”
王应说:“这正是应该投奔他的原因。王彬在大将军强盛时,能表示不同意见,此不是常人所能赶得上的,如今看到我们困厄,必有同情之心。而荆州刺史王舒小心谨慎,岂能有出人意料的担当呢!”
王含不听,于是奔荆州。王舒派军迎接,将王含父子投入长江淹死。王彬听说王应要来,秘密准备舟船迎接,结果没来,王彬深感遗憾。
钱凤逃到阖庐洲,周光将他斩杀,到宫门前赎罪。
沈充迷路,误入老部下吴儒家。吴儒引诱沈充藏进夹墙中,笑眯眯地对沈充说:“三千户侯,我到手了!”
沈充说:“你以大义保全我,我家必定厚厚报答你。你如果为利杀我,我死之后,你就会被灭族。”
吴儒杀沈充,将首级送到建康。王敦一党全部平定。沈充的儿子沈劲也应当被连坐处死,乡人钱举将他窝藏起来,得以逃生。后来沈劲报仇,将吴儒灭族。
有司挖出王敦尸体,焚烧其衣冠,让尸体下跪,斩首。与沈充的人头一起悬挂于南桁。
郗鉴对皇帝说:“前朝诛杨骏等,都是先接受国家法律制裁,然后允许家人安葬。臣以为,王诛加于上,私义行于下,应该允许王敦家收葬,这才是大义。”皇帝批准。
司徒王导等都因讨伐王敦的功劳受封赏。
周抚与邓岳一起逃亡,周光想要帮助哥哥,取邓岳人头。周抚怒道:“我与伯山(邓岳字伯山)同亡,何不先斩我!”
正好邓岳来,周抚出门,远远地对他呼喊说:“何不速去!如今骨肉之亲,尚且互相残杀,何况他人!”
邓岳回舟而走,与周抚一起进入西阳蛮中。第二年,朝廷下诏赦免王敦党羽,周抚、邓岳出来自首,得以免死,但被终身禁锢。
前吴国内史张茂的妻子陆氏,倾尽家产,率张茂部曲,率先起兵以讨伐沈充,报其夫仇。沈充败亡,陆氏到宫门前上书,为张茂不能克制叛逆请罪;皇帝下诏,追赠张茂为太仆。
有司上奏:“王彬等人是王敦亲族,都应当罢黜。”
皇帝下诏说:“司徒王导以大义灭亲,就算是再过一百世,也应当宽恕,更何况王彬等,都是王导的近亲呢!”一概不问。
皇帝下诏:“王敦的重要党羽,全部罢黜,帐下参佐,禁锢不用。”
温峤上疏说:
“王敦刚愎不仁,残忍凶暴,随意杀戮,朝廷不能制服他,骨肉亲人不能谏止他;在他的统治下,都陷于死亡恐惧,所以人们不敢开口讲话,道路上遇见熟人,都只能目视而过,就是贤人君子,也陷入穷途末路,束手无策,只能遵循韬光养晦之道,假装糊涂。探究他们的本心,岂是愿意这样吗?
比如陆玩、刘胤、郭璞等人,时常与臣说到他们的痛苦,所以我非常了解。如果说他们是王敦的帮凶,自当明正典刑;如果只是身不由己,陷身于奸党,那就应该宽大处理。我认为,像陆玩等人那样的忠诚,陛下自己也知道,却要他们承担逆贼的责任。如果我默而不言,不替他们说话,实在是辜负了他们的忠心,希望陛下以仁圣裁决!”
郗鉴认为,先王立君臣之教,贵在伏节死义。王敦的佐吏,虽然都是被逼,但是,进不能止其逆谋,退不能脱身远遁,按照古训,也应受到大义责备。皇帝最终听了温峤的意见。


【学以致用】
这一段,有个很重要的情形,值得我们深思
王含欲奔荆州,王应曰:“不如江州。”
含曰:“大将军平素与江州云何,而欲归之?”
应曰:“此乃所以宜归也。江州当人强盛时,能立同异,此非常人所及;今睹困厄,必有愍恻之心。荆州守文,岂能意外行事邪!”含不从,遂奔荆州。
王舒遣军迎之,沉含父子于江。王彬闻应当来,密具舟以待之;不至,深以为恨。
危难时刻该投奔谁?
关系要好到什么程度,别人才能够冒着杀头(或倾家荡产)的危险来保护你呢?

01,多大的人情,多好的关系,才能让人家冒着生命危险来回报你呢?
多大的人情,多好的关系都没用
因为,很难有好到那种地步!
有些人不在你落难的时候帮着落井下石就已经很不错了
凡是经历过大起大落的人都可能体会过
曾经你帮助过的人,只是你还记得帮助过他罢了,他可不一定会记得,或者他觉得自己早就已经抵清了
而帮助过你的人,他一定记得,可能还会继续帮助你。
这是人性的特征,全世界各地的人都是一样的规律
所以,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应该明白去向谁请求帮助会有用
但是,除了这条人性规律之外,还有个重要特征值得我们思考
凡是能够冒着杀头(或倾家荡产)的危险来保护你的人,凭“关系”是不管用的,凭的是一个人的“人格特色”
王含、王应父子的对话,王应认为应该投奔王彬,这一点证明他是有一定见识的。
我开始进入自学阶段的时候,我们曾经的老大有句话我始终记得:人的基因只有一种,他在做某个事情的行为特色是怎样的,那么,换了一个情形,换作其他地方,他还会是这样的。
就像王彬这样的人
之前他敢昂起脑袋顶撞王敦,王敦威胁要杀他,他还能骂回去(见371篇),之后他也能反过来保护王敦的人
这一点跟“关系”没有半毛钱的关系,跟性格有关
王彬这种人,行得正,有浩然之气,有自己的良知与正义,敢自己做主
这种人敞亮,并且他之前对王敦的态度,朝廷也知道,朝廷还可能也会因此容忍他对王应王含等人的保护。
朝廷能容忍王导的大义灭亲,当然也能容忍王彬的大义行为
那么,我们再想想王舒呢?
你觉得他与你关系好,那么,涉及到生死,涉及到一家子的性命,涉及到他的“关系”当中,比起你还要好的人,那么你会排在第几等?


02,把自己活简单,活透明,活坦荡是一种智慧,
透明,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
很多人没用好这一点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博弈,不管是政治斗争,还是江湖往来,还是商业合作
像王彬这样的人,你愿意与他交往吗?
我相信很多人愿意的
因为这样的人,大家都知道他的心,都看得明白,所以王彬这样的人反而让人放心,他反而很安全
我们中国人有句话,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
为什么这样?
本质上也是猜不准对方到底是怎么个想法,到时候会怎么做,所以,为了自己的安全就另可错杀,实行“一刀切”


03,坦荡与透明,是一种重要的修行法则
有些人可能要经历一些事情,比如过了40岁之后,会逐渐的把自己很多的行为方式变得简单
比如讲真实的话,讲真实的话有个好处,就是不管过多少时间,别人都可以一一验证,如果是假话,那么后边就会跟着很多个谎言,还得谨慎小心不要与前面的相冲突,心不得安
比如,在业务方面, 以前可能会琢磨很多技巧,套路,博弈啊等等,后面呢,就变得简单的了, 想买就直接下单,不想买就直接拒绝,不想与对方拉扯太多的东西,聚焦更多的精力去做其他重要事情
比如,男人嘛,贪财好色很正常,只不过是贪财有道,好色(美好的人、物)也有道,坦坦荡荡,家里的对象都知道,自己有道,有界限,有透明,有这个“一”在,对方都不用眼睛看到你,都知道你哪些会碰,哪些过界了就不会去碰...,你的本色,你的坦荡,你的原则让对方放心,她还会闹、还是无名的焦虑吗?敞开来讲言行一致...
再比如,公司的机制,股权激励机制,分钱、晋升、评估、学习成长等等都是公开的,你行你上,不行就下,下次又行了再上,不是不给你机会,也不搞什么特殊,就看你能不能把握机会....你说,假如你是员工,你会不会觉得相对安心很多?
心定,才能步履从容,才能在前方开疆拓土的过程中不用担心用人整幺蛾子....
当然,要做到以上,是很不容易的
也是需要付出很多代价的,要放弃一些东西的
就像我那个朋友导入股权激励之后说的,以前我用什么钱,都是我说了算,该怎么调用就怎么调用,我是100%股权,是老板,一个人说了算的
但是现在呢,只要公司出一笔钱,既有财务盯着,又有股东盯着,也有项目部负责人盯着,你看,这就是代价,这就是导入现代化企业治理机制后的代价,但好处也更多,有更多的人操心公司...
所以,你的坦荡,你的透明,慢慢地变成了你的原则,并且大家都欣赏与信任你的原则,那么遇到事情,大家就想按照你的原则来办,
以前讲过,公司里面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杆秤来衡量利益,那么以谁的为标准呢?
你越透明,越值得信任,大家就自然以你的为准
这不仅是口服,心也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激荡四百年修订版(65)王敦覆灭(附音频)
《五胡乱华》之十二:王敦谋篡取灭亡
王敦树倒猢狲散之王应(资治通鉴卷九十三之六)
宋纪十二 太宗明皇帝上之上泰始元年(乙巳、465)
沈攸之传
一片污浊中,难得的良将│630西晋时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