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应用现状
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应用现状

发表日期:2006年2月3日        已经有601位读者读过此文

 

     英国赫尔大学Mortimer对新型抗精神病药物近年来的临床应用现状进行综合分析,他们发现,虽然新型抗精神病药较为安全,但并不是所有的患者均应接受此种治疗,新型抗精神病药尚有很多重要问题亟待解决。Eur Psychiatry 2003,18∶209 

     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在治疗剂量范围内一般不会引起锥体外系副反应(EPS),很少或者不会改变泌乳素分泌。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新型精神病药主要包括:氯氮平、利培酮、奥氮平、奎硫平、左替平和氨磺必利等

     多数传统抗精神病药会引起患者典型的EPS,并且,传统抗精神病药对30%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无效。传统的抗精神病药均为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因此,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传统药物疗效均无显著差异。

     新型抗精神病药物与5-HT2A受体的亲和力大于与D2受体的亲和力(氨磺必利除外)。但是,最新研究结果表明,药物与D2受体的解离时间可能是判断新型抗精神病药物的最佳指标。所有的抗精神病药物均能与D2受体结合,但各种药物和D2受体的解离时间不同,新型抗精神病药物与D2受体的解离较快。

     由于抗精神病药在皮层边缘系统的结合位点比纹状体要多,D2受体解离假说可能可以解释药物在皮层边缘系统的选择性现象。

     在抗精神病治疗中,新型药物的独到之处是①能明显降低复发率;②快速控制兴奋,但不引起心脏等不良反应,患者的耐受性好;③合并1种与其他受体有亲和力的药物可以取得较好疗效;④氯氮平是唯一被批准为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药物。

     新型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也带来了一些相关的新问题,例如患者体重增加、糖尿病危险增加以及QTc间期延长等。

     目前,一些权威机构的治疗指导方案逐渐倾向使用新型抗精神病药物,但有人对此持有异议,尤其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上有很大争议。在新型抗精神病药的应用上,有大剂量和联合用药的趋势,但这种用法可使药物间的相互作用更加复杂,明显增加实际用药的总剂量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因而不主张该种用药方法。

     美国国立临床治疗优化研究所(NICE)建议:①在选择药物治疗时最好和患者(如果可能的话)及其家属一起商议治疗方案,告之可能的疗效与不良反应;②采取综合治疗措施,能够满足患者临床、感情以及社会需求,监测服药后病情改善情况;③对于首发、复发和不能耐受传统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新型药物可作为一线药物;④氯氮平是难治性病人的首选药物;⑤除必须短期联合用药外,不主张传统药物和新型药物联合使用。

     抗精神病药物的不断发展,使得临床医师有了更多的选择。但是应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既往用药情况和个体化的药物不良反应等情况,慎重选择药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陈根:致幻剂做药,治疗抑郁更安全?
新型抗精神病药-帕利哌酮控释片(芮达)
精神病药物有哪些
原发性失眠
阿立哌唑
专家建议:抗精神病药该如何减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