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琴思随笔(一)

     2020年春节的假期因疫情而充值了两次,长达18天,在闭关锁门的日子里,自学了一首《渔樵问答》,谱子还顺得结结巴巴时,又逢琴友凤栖梧学习《欸乃》,一向喜欢凑热闹的我,马不停蹄的又跟她一起顺了《欸乃》,两首八级曲子犹如两座大山般沉重,大概因为挫败而兴趣渐失,这一年多以来,练古琴就象和尚撞钟般敷衍,再也找不到当初“意气风发”的劲头了。但古琴于我,乍醒还梦,若即还离,此生注定还是有缘份的。

     虽然疏于练习琴技,但今年似乎对有关古琴的书籍有了些许兴趣,买了几本相关的床头书,偶尔翻翻,且上下班途中听听古琴相关的音频。都说古琴是一种有文化的乐器,所以学习并了解一些相关的文化与历史知识,也算是爱它的一种方式吧。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往往一目十行看过的,或者半梦半醒听过的,当时脑海象是记住了,但不出三日便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所以,我决定用闲暇功夫,把自己读的、听的、想的,稍作整理,记录于此。一来在整理过程中,势必会逼迫自己细读细听,二来日后可随时翻阅、回味、求证、纠错等等。

     因特别喜欢一些抚琴听琴的古画儿,所以整理过程中,作为插图,本人的小小公众号,关注者也不过几十人,所以也就顾不得版权问题了。

      据说现有唐诗有48900首,但数字是有争议的,因为随着古籍的不断发现,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姑且就算是5万首左右吧。但提及古琴的就有1070首。我们小时候背诗不过是课本上学的那些,哪象现在的小学生,课外也会要求背很多诗的。所以,对于能背得出来的诗,我是不及小学生的。

      首先来学习一首唐代韩愈的《听颖师弹琴》,诗句如下: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韩愈是人尽皆知的大诗人,读这首诗肯定好奇的颖师是谁呀?我也母鸡啊,度娘上一搜,唐代一位技艺高超的琴师,但是在古琴界的传说里真没有听过此人,他就这样在大诗人的笔下出名了。李贺曾经也为他写过诗一首《听颖师琴歌》,诗如下:

别浦云归桂花渚,蜀国弦中双凤语。

芙蓉叶落秋鸾离,越王夜起游天姥。

暗佩清臣敲水玉,渡海娥眉牵白鹿。

谁看挟剑赴长桥?谁看浸发题春竹?

竺僧前立当吾门,梵宫真相眉棱尊。

古琴大轸长八尺,峄阳老树非桐孙。

凉馆闻弦惊病客,药囊暂别龙须席。

请歌直请卿相歌,奉礼官卑复何益?

      从李贺的诗里可以看到,颖师是一位天竺的僧人,有着梵僧标志性的长相:眉毛很长,长得都拖到桌子上了。还有一张长八尺的琴,用的是峄阳百年老树制作的,他弹的琴声,让病人也被迷住了,连吃药都给忘记了。极尽夸张啊,学琴之人都知道那叮叮当当的声音,哪来这么大的魔力。

     韩愈(768年-824年),河南河阳人,今河南省孟州。李贺(790年~816年),河南府福昌县昌谷乡人,今河南省宜阳县。

     韩愈与李贺同为河南人,百度地图一查,孟州与宜阳相距94公里,二人相差22岁,同是颖师的好友,两位大诗人疯狂为颖师打call,写的诗名都雷同。(以下胡编乱诌),说不定当时颖师坐东,邀请两位好友前来喝酒,酒酣兴发,来来来,我弹琴,你们现场为我作诗哈,写不好,嘿嘿,罚酒三杯,于是乎,留下两篇让现代琴人津津乐道的诗句,诗歌传誉千古,也令颖师不朽啊。

      再扯回韩愈的那首《听颖师弹琴》,我来添油加醋的翻译下:琴声就象是一对小儿女在低声交谈,说一些我爱你,我恨你啊,我不喜欢你了呀。突然就换了场景,琴声变得高昻雄壮,就象是勇士骑马杀敌。一会儿又由刚变柔,就象天上的浮云,地下的柳絮一样,飘飘扬扬的。突然,琴声又象是一百只小鸟站在电线杆上开会,叽叽啾啾的,又看见一只孤孤单单的凤凰飞过。我感觉我听到的琴声就象骑自行车上一个大坡,好几千米,怎么也骑不上去了,后来下坡时一落千丈。听得我的心忽上忽下的,我惭愧啊,光有两只耳朵,但我却无法理解琴声真正的意境。我赶紧推推颖师,停停停、你别弹了,求你了,我听不懂,我蓝瘦、我香茹,我眼泪都啪啪的往下掉,把衣服都哭湿了。颖师啊,你是一个有才能的人,但是你这样不是把我放在冰上冻,火里烤吗?

      这诗写的,你说绝不绝?

      韩愈在诗中只字未提琴曲,颖师弹的是什么曲子呢?宋代古琴家认为颖师弹的必然是《广陵散》,是关于聂政剌韩王的故事(也有一说是剌韩相)。现代古琴大师李祥霆在《唐代古琴演奏美学及音乐思想研究附录》中称《听颖师弹琴》所描写的音乐"情绪大起大落,忽婉转,忽雄奇。其变态之强烈,令听者感到内心冰炭交加,升天坠地。其为音乐艺术,信可如此,而今曰之琴曲,唯《广陵散》可当之。王世襄先生则认为不可确认,但也有道理,符合曲情。

      对于颖师弹的是不是广陵散,三两好友在私密会所里弹琴喝酒,当时又没发朋友圈,没有记载,永远是个揭不开的谜。

      对于这首诗学术界还有一个争议,颖师当时弹的是古琴还是琵琶?之所以后世有争议,因为辩方是大名鼎鼎的欧阳修和苏轼。欧阳修曾提出质疑,说韩愈听的是琵琶诗。欧阳修有一次问苏轼:“琴诗何者最善?”  苏轼回答:韩退之听颖师琴诗最善。(韩愈,字退之),欧阳修说:“此诗最奇丽,然非听琴,乃听琵琶也。” 苏轼表示赞同。

      苏轼的朋友章质夫家里有善于弹奏琵琶的人,有次向苏轼讨要歌词,苏轼想起了之前和欧阳修的对话,想到韩愈的诗《听颖师弹琴》,便改编创作了一首琵琶词,就是《水调歌头》:

昵昵儿女语,灯火夜微明。恩怨尔汝来去,弹指泪和声。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

众禽里,真彩凤,独不鸣。跻攀寸步千险,一落百寻轻。烦子指间风雨,置我肠中冰炭,起坐不能平。推手从归去,无泪与君倾。

     南宋诗人楼钥曾写过一首诗,《谢文思许尚之石函广陵散谱》,诗中有一句:谓此琵琶诗,欧苏俱过矣。大胆地反驳欧苏两位大伽,强烈的表明了自己的观点,认定颖师弹的是古琴,且是《广陵散》,对,就酱紫,不服来战。

     后世人的眼里,欧阳修的质疑,再加之苏轼的附和,两位不世天才都这样说,争辩的声音也就一直没有停止过,都已经成为论文的题材了,当然大部分人还是认为弹的古琴,毕竟也有李贺的诗佐证呢。

     不管颖师弹的是古琴还是琵琶?弹的广陵散还是其他。总之,听琴人韩愈在诗中并没有听出古琴曲叙事的意境来。如果说弹的是《广陵散》,是一首叙事极强的曲子,但韩愈听到的却是儿女情话、将士杀敌、柳絮飘飘、小鸟鸣叫等等的意象。说明琴曲的意境往往只是弹琴人的附会而已,听琴的人,听到的就是单纯的声音以及对声音的猜测判断,是人类最原始的本能。就象我们听到厨房一声响,在奔过去的同时,头脑里开始预判是菜刀掉地上了呢?还是盘子掉地上了呢?

      后人认为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李贺的《李凭箜篌引》,这三首是描写音乐的千古绝唱,颠峰之作。《琵琶行》想必中学时都被逼背过的。《李凭箜篌引》,其中有两句描写声音的相当喜欢,“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意思是乐声清脆动听得就像昆仑山美玉击碎,象凤凰在鸣叫;一会儿使芙蓉在露水中饮泣,一会儿使香兰开怀欢笑。

    古代的箜篌已经失传,现代的音乐大师和乐器制作大师从古书籍中、古壁画中研究,设计了现代的箜篌,全国能演奏的人屈指可数,外行,不扯了。

文字:木兮

图片:百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乐声与心声
韩愈《听颖师谈琴》,欧阳修和苏轼:他听的是琵琶!
韩老师 下次写诗要把新闻事实写清楚哦
苏轼将韩愈的一首诗改成词,果然是才子才能玩的游戏
古琴:文人雅士精神生活的弦歌
韩愈《听颖师弹琴》,唐诗中最优秀的一首琴诗,音乐诗的巅峰,千百年来无人能够超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