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内气血津液病——内伤发热

思维导图的说明:

中内思维导图内的证型与方剂皆参考自中医学10版教材,对于其他版本的一些经典方会做部分参考,咱们现在考研的主要参考教材也为中医学10版教材。

思维导图内疾病证型对应的临床表现,小编多有整理删减,以“主病+主证”的结构呈现给大家,力求用最精简的词句描述疾病和证型的特点,能力有限,如有疏漏,还望斧正。

一.气血津液病——内伤发热


1
思维导图



2
补充


(1)变证
素体阴虚+肝郁发热→滋水清肝饮

(2)古文拓展
《医学心悟》
外邪引起发热=贼火,“贼可驱而不可留”;
内伤引起发热=子火,“子可养而不可害”。

(3)甘温除热法拓展
由李东垣所创,专治气虚发热之法,代表方为补中益气汤


①补中益气汤与当归补血汤——《中医辞典》(节选)
用甘温药治疗因虚而身大热的方法。如气虚发热,症见身大热有汗、渴欲热饮、少气懒言,舌嫩色淡,脉虚大者,用补中益气汤。产后或劳倦内伤发热,症见肌热面赤、烦渴欲饮,舌淡红,脉洪大而虚,用当归补血汤。 

②甘温除热法治嗳气吞酸妙法——《冯氏锦囊秘录》(节选)
1.吞酸的病机所在:
吞酸者,木气郁而不伸,痰饮因而阻塞,湿热郁积于肝而出,伏于肺胃之间,患者必戒忿怒,粝食蔬菜,以自养为妙,盖莫不由中官清气郁滞,败痰停饮宿食,酝造而成也。

2.吞酸的本质是什么?
凡中脘有饮,则嘈有宿垢则酸,然吐酸《素问》为热,东垣又言为寒,何也?盖吐酸与吞酸不同,吐酸是吐出酸水,吞酸乃平时津液随上升之气,郁积而成,郁积之久,湿中生热,故从木化,遂作酸味,非热而何?其有积之既久,不能自涌而出,伏于肺胃之间,咯不得上,咽不得下,肌表得寒,则内热愈郁,而酸味刺心,肌表温暖,腠理开发,或得香热汤丸,津液得行,亦得暂解,非寒而何?言热者,言其本,言寒者,言其未也,凡病属热,有用寒药,独酸症,当兼热药以从治。喻嘉言曰:甘温除热泻火之法,施于作酸者,其酸转增,用必无功,故驱其酸,而返其甘,惟有用刚药一法,刚药者,气味俱雄之药,能变胃而不受胃变者也。

3.嗳气又是什么,如何诊治?

  嗳气者,即噫气也。胃中有郁火,膈上有稠痰,皆脾不运,浊气阻塞也。又云:噫气吞酸,此系食郁有热火,气冲上,宜黄芩为君,南星、半夏、陈皮为佐。




END

今天的分享就到此为止了,我是小胡,未来的我们,无论走向何方,终会感谢现在这段称之为努力的时光。

文章内容来自文献古籍与中医学教材,涉及图文部分源自网图,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删除。

关注我,了解更多考研基础备考知识

图片制作不易,还希望感兴趣的看官姥爷们点赞支持,感谢感谢!


雷哥故事

您点的每个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外感、内伤之别首列“辨脉”
庞博-谈胃病辩治
中医治疗脾胃病的体会
八珍加麦门冬五味子汤
认识中医人生47:气血津液4
17.12.01【中医流派】丨丹溪杂病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