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苏联飞行员劫机到中国避难,被判刑8年,出狱后发现:祖国解体了

1985年12月19日,一架苏联客机未经任何通报,突然闯进我国边境,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的一个农场上迫降。

边防雷达站发现这架来历不明的飞机后,心下一惊,立刻联系当地警方封锁现场,并将该消息层层上报到了中央。

这架不请自来的飞机,有何目的?

在飞机迫降之后,一个蓄有大胡子的苏联人主动走出飞机。

他向正在警戒的我国公安人员,表明了来意:这架苏联客机,是被他劫持到这里的;机上现有38名乘客、5名机组人员。

他本人名叫阿里穆多拉夫,曾是苏联的一名飞行员。之所以劫持客机到这里,是因为他要到中国避难。

而对于我国而言,这不是一次普通的劫机事件,而是事关中苏两国关系的外交事件。

阿里穆多拉夫为何要冒着巨大的风险,劫持客机来我国避难?考虑到中苏关系,我国又如何解决这件事情呢?

一个被迫得了“精神病”的苏联飞行员

阿里穆多拉夫,出生在阿塞拜疆。那时苏联还没解体,阿塞拜疆是苏联的15个加盟共和国之一,所以他应该算是苏联人。

关于阿里穆多拉夫劫机的原因,众说纷纭。根据他自己的说法以及后来媒体曝出的消息,大概可以理出一条其生平脉络。

阿里穆多拉夫从小品学兼优,考上了苏联飞行员之后,进入苏联民航局工作。

因为这份工作,他需要经常飞行。

但阿里穆多拉夫深陷爱河后,这样的生活便出现了问题——他不能忍受与妻子长期分隔两地。

于是他向上司申请,希望能把自己调到空管岗位,稳定下来。

然而他的单位存在着严重的腐败现象。他没有背景,又没向领导行贿,被调到了西伯利亚某个机场的空管岗位。

苏联的经济核心地带在东欧,西伯利亚算是偏僻之地。也就是说,阿里穆多拉夫等于是被流放了。

本就心怀不满的阿里穆多拉夫,带着满腹委屈来到西伯利亚,成为了一个基层的工作人员。

工作地点虽然变了,但工作的环境和氛围还是老样子。

彼时的苏联,内部腐败堕落,行贿受贿几乎成了常态。

阿里穆多拉夫没有背景,又不肯行贿,兢兢业业地工作了许多年,却一直得不到提拔任用。这让他非常苦恼。

同事看不过去,告诉他:你去找领导的时候,得带一瓶好酒,才能获得升迁。

阿里穆多拉夫抱着尝试的心态,高价购买了两瓶好酒,找到领导请求升迁。

谁想到一直对他不假辞色的上司,竟然真的态度大变,热情得不行。

而且很快就让他升迁了。

事情到这里本来应该结束了,然而阿里穆多拉夫这人有点轴。

他想不明白为何自己兢兢业业几十年,还比上向上司行贿一瓶好酒。

于是开始长期地向上举报,希望苏联纪检部门,能处理受贿的上司,还他一个公道。

结果可想而知,当时苏联内部,腐败的官员又何止一个西伯利亚机场的领导?

官官相护之下,受贿的领导没事,阿里穆多拉夫却被一再降职,又回到了曾经最基层的岗位上。

更关键的是,这种变故不但让他在工作之中备受排挤,曾经爱他的妻子也开始态度大变,时常提及要跟他离婚。

甚至因为经常向上举报,还被强行判定精神有问题。

从一个前途光明的飞行员,到被迫成为“精神病”,阿里穆多拉夫想不明白自己错在哪。

人微言轻,他没办法改变当时苏联的腐败现象。这种心里矛盾带来的窒息感,让他萌生了逃离苏联的想法,并最终导致了劫机事件的爆发。

阿里穆多拉夫人生的不幸只是时代背景下,苏联很多普通人一生的剪影。

但由他劫机事件带来的波折,直接影响到了中苏两个大国的外交关系。

那么,这件事最终是怎么处理的呢?

一件不幸的劫机事件,最后却变成中苏关系改善的契机

抛开阿里穆多拉夫这个人,站在中国和苏联两个国家的背景下,这次劫机事件对双方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彼时,中苏关系正存在着考验。对苏联来说,一名“背叛”了苏联的飞行员劫持苏联客机飞往中国领土,是一件在国际上非常掉面子的事情。

处理不好的话,很可能引发双方新的外交冲突。

但在全球的注视下,中国既没有把从苏联“叛逃”的阿里穆多拉夫当成“英雄”,在舆论上攻击苏联;也没有在被挟持的那几十名苏联乘客上面做文章。

相反,事情发生以后,中国先是妥善地安置了被挟持在飞机上的苏联“人质”。

中方给他们提供保暖用的羽绒服,妥善安置在旅馆中,尽可能满足他们生活所需。甚至连给小朋友的玩具都准备好了。

另一边,尽快联系了苏联方面,请他们来接走这些被劫机事件无辜牵连的人。

苏联方面接到消息以后,派出民航局的局长亲自来中国,带着这些苏联人返回了祖国。

这种良性互动,为妥善解决这次劫机事件,开了一个好头。

剩下的部分,也是最关键的,就是对阿里穆多拉夫的处理问题。

按照苏联的想法,当然是要把他引渡回苏联判刑。

但如果真这样做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肯定要受损。

这就形成了一个冲突,苏联想要回阿里穆多拉夫,而中国又不能移交案件。

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就成了双方能否妥善解决这次劫机事件的关键。

最终,在经过几次接触之后,中国给出了解决方案。

那就是阿里穆多拉夫既然劫机到了中国,那么就应该按照中国的法律来处理。

他劫持的飞机和人质,虽然是苏联的。但最后迫降在中国,却危害到了中国的公共安全,应该先在中国接受惩罚。

于是,哈尔滨中级人民法院,根据《东京公约》、《海牙公约》、《蒙特利尔公约》等3个国际反劫持民用航空器活动公约,以及中国国内法律,判处阿里穆拉多夫有期徒刑8年,在中国服刑完之后,再将其遣送回苏联。

苏联要求将阿里穆拉多夫送回去,一方面是因为这事丢面子,一方面是害怕其他人有样学样。

中国按照国际公约和国内法律,判处了阿里穆拉多夫8年有期徒刑,也算是保全了苏联的面子。

但谁也没想到的是,这起事件最后竟成了中苏双方关系改善的一个契机。

那么,这又是为什么呢?

国际时局的变化,让中苏都想要与对方改善关系,劫机事件为双方提供了一个“搭话”的契机

一起可能引发中苏外交冲突的劫机事件,就这样解决了。

但谁也没想到的是,它反而成了中苏双方关系改善的契机。

那么一次恶性的劫机事件,为何会有这么大的威力呢?

这就得从当时的国际环境说起。

苏联在1985年已经走到了后期,在冷战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

尤其重要的是,阿富汗战争就像一个在流血的伤口,不断透支着苏联本就虚弱的国力。

这种背景之下,苏联内部对中国的态度,实际上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

归根到底,中国还是社会主义国家,与苏联没有本质的矛盾。

对中国来说,并不希望看到苏联解体。

事实表明,苏联解体后,美国将中国这个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当做了假想敌。

93年“银河号”商船事件,94年中国核潜艇在自家门口,被美国模拟攻击事件,96年台海危机,99年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等等,种种迹象都佐证了苏联解体以后,美国视中国为最大的障碍,想要荼毒中国的野心。

这个时候劫机事件的发生,虽然本身是一件坏事,但给了中苏双方搭话的契机。

而中国方面在这次事件之中的表现,让苏联上层感受到了中方的诚意。

直白一点说,苏联政府内部和苏联人民之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对中国保持着善意的。

有了这个前提,双方关系的改善,就顺理成章了。

劫机事件处理结束之后,苏联官方媒体斯塔社发消息称:

“苏联方面对中国当局在这种情况下表现出的睦邻合作精神表示感谢。”

善意换来善意。有了这种心照不宣的默契,从此之后,中苏关系果然逐渐开始回暖。

结语

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发生的这起劫机事件,就像是一面镜子。

以阿里穆拉多夫为代表的苏联普通人民,在那场巨大的社会变革前所面临的种种困局,被这面镜子映射出来。

这也成了苏联这个曾经庞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留给历史的一抹剪影。

透过它,能够窥见部分苏联之所以会走向解体的原因。

而站在更宏大的视角上,从这次劫机事件中,也能发现一些大国博弈的蛛丝马迹。

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兴衰、时代的变迁和历史的沿革,就这样以一种匪夷所思的方式,结合在了一起。

6年以后,当阿里穆拉多夫走出监狱时,那个曾让他感觉到知悉的苏联,却已经不存在了。

但与此同时,他自己也成了一个没有归属的人,最终只能被遣送回俄罗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85年苏联飞行员叛逃中国,被中国判了8年,出狱后笑着感谢中国
苏联飞行员劫机跑到中国,刑满释放后,竟发现自己的国家不见了
劫机来中国避难,结果被判8年,出狱后发现自己的国家没了!
上世纪80年代,前苏联飞行员阿里穆拉多,劫持飞机到我国避难
1985年12月19日,一个苏联飞行员劫持了一架客机,来我国避难,结果被判刑8年。等到他刑满释放出来...
1985年,苏联飞行员劫机叛逃到中国,他是咋想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