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十大元帅九人是他部下,他是现代版的徐庶,身在蒋营心在毛

1960年1月17日,一代虎将卫立煌在北京逝世,享年64岁。

早在去世前,卫立煌就向几位开国元帅袒露了自己的心声,他认为他一生中风光的时刻就两次,一次是在抗日战争时期,自己指挥远征军收复了失地,打通了国际通道滇缅公路,上了美国的时代周刊;

另一次是1955年回国,毛主席、周总理、朱德元帅及其他八位元帅一起宴请自己,他认为就算是美国、苏联这样的大国元首都没自己的规格高,因此他感到无比自豪。

卫立煌

其实卫立煌的人生可以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未接触毛主席之前的阶段,小客戏称为前半生;第二阶段是接触毛主席之后的阶段,小客戏称为后半生;为什么这样说呢?请跟随小客接着往下看:

首先、我们先来看他的前半生,卫立煌是安徽合肥人,8岁时父亲因瘟疫去世,后跟随大哥生活。

大哥为了让卫立煌有个好的前途,还是供他上了私塾,这也为卫立煌日后成为将军打下基础,毕竟哪有将军不识字的。

辛亥革命后,卫立煌就参了军,参加了二次革命,后加入粤军,之后又成为孙中山先生的贴身警卫,在遇到孙中山先生之后,受孙中山先生的感染,革命热情和爱国热情高涨。

之前,陈炯明一直站在孙中山先生这一派,卫立煌也跟随粤军南征北战,立下军功,他从粤军的一名普通士兵,晋升为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直至补充旅旅长,后陈炯明反叛,他也参与平判。

1926年参加北伐,率部与孙传芳作战,因为机智勇敢,长于谋略,又立战功,被晋升为师长;1927年8月,又一次击退了孙传芳,升任军长。

之后,他又参与了对鄂豫皖苏区的围剿,由于红军主动撤出,他率部占领了根据地,立了战功。

再之后发生了福建事变,卫立煌利用策略包围了19路军,迫使19路军重新归入老蒋门下,又立了战功。

1936年9月,他被授予陆军上将军衔,他的前半生结束了。

其次、我们再来看下他的后半生,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督促张学良进攻陕北红军,但张学良内心只想抗日,并不想与红军为敌,所以不执行蒋介石的政策。

蒋介石与张学良

蒋介石见多次催促无果,遂决定前往西安,当面给张学良下令,后来就发生了西安事变,张学良和杨虎城对蒋介石实行兵谏,逼将抗日。

西安事变大家只注意到四大主角,即蒋介石、张学良、杨虎城、周恩来,根本没人在意一同被扣押的卫立煌。

好巧不巧,蒋介石到西安后,命令各路大军集结西安,准备向红军发动第六次“围剿”,而卫立煌也被蒋介石任命为第五路军总指挥,进驻潼关。

而1936年12月10日,开会的时候,卫立煌也被叫到了现场。

张学良、杨虎城既然要进行兵谏,在场的一个也跑不掉,所以卫立煌也被扣押了。

西安事变发生后,周恩来立刻飞往西安参加斡旋,事实上,当时的西安就是张学良、杨虎城和周恩来说了算,经过磋商,蒋介石同意了张、杨、周提出的九项提议,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还是那句话,当时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蒋介石、张学良、杨虎城、周恩来、宋美龄、宋子文身上,没人在意卫立煌,但卫立煌是一个非常爱国的人,他知道在生死存亡之刻,一致抗日才是唯一的出路,周恩来和中国共产党的表现,深深地折服了他。

虽然他当时不显山不露水,但他的心已经偏向了共产党、偏向了周恩来、偏向了毛主席,卫立煌的下半生开始了。

蒋介石当时光顾着逃命,对于被囚禁的卫立煌根本就没在意,所以他当时的心理活动,蒋介石根本没察觉到,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卢沟桥事变很快就爆发了,全面抗战开始。

西安事变周恩来飞赴西安

根据国共协议,西北的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

后八路军又改称为第十八集团军,说来也巧,八路军开始率属于卫立煌的第二战区,等卫立煌调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后,八路军又改调到第一战区,仍属于卫立煌指挥,这不巧了吗。

卫立煌一方面对于八路军的作战从不干预,八路军可以根据自己的战略想怎么抗日就怎么抗日,说是不管理,其实小客觉得,这是卫立煌故意给八路军留下自主发展的机会;另一方面,卫立煌又以抗日部队一视同仁为理由,给八路军使劲的发枪发弹,八路军有了枪弹,就有了从日寇手里缴获装备的资本。

至于双方迎来送往,那更是家常便饭,由于实在倾向于毛主席,当毛主席写的《论持久战》问世后,卫立煌就迫不及待的阅读起来。

在看完毛主席的《论持久战》之后,卫立煌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加入中国共产党,于是他让心腹带着自己的入党申请赶往延安,交给毛主席。

但碍于抗日大局,毛主席着实没法答应,此事只能延后再说。

卫立煌不久后又升职了,不仅担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又兼任河南省主席,这可使国民党军一些将领嫉妒的要死,他们抓住卫立煌偏袒八路军这件事,使劲地做文章,天天向蒋介石告状,年年向蒋介石告状,尤其是汤恩伯和蒋鼎文这两个人,已经视卫立煌为眼中钉、肉中刺,还把他当成阻挡自己发财的拦路虎,天天在蒋介石耳边吹风。

卫立煌一直心系延安,心系毛主席,他始终坚持帮助八路军政策不变,素有“摩擦专家”之称的朱怀冰,纠结一些杂牌军,偷袭太行山抗日根据地,没想到刘伯承元帅直接发动防守反击,这些杂牌军危在旦夕,向卫立煌求援,谁知卫立煌直接当做没看到,坐视这些杂牌军被八路军消灭,这帮得实在是有点明显,连老蒋都看出来了。

刘伯承与邓小平

百团大战后,八路军暴露了自己的实力,引起了蒋介石的忌惮,蒋介石决定不再给八路军发军饷,但卫立煌根本不听蒋介石的,该怎么发还怎么发。

也正是因为这件事,国民党大部分将领都告卫立煌的状,说他通共,蒋介石撤了卫立煌的职,并对他进行监视。

对于被撤职,卫立煌反而很高兴,这样能够避免和八路军产生摩擦,这也是他最不希望看到的。

卫立煌被撤了职,但蒋介石却也无人可用,日军进攻东南亚,想切断中国西南的国际通道线。所以必须要派出一员虎将入缅作战不可,于是蒋介石想到了卫立煌,准备重新启用他。

但国民党其他将领,害怕启用卫立煌会影响他们的利益,于是他们又把卫立煌偏袒八路军的事情再告发一遍,蒋介石有所迟疑,改派罗卓英率兵前去。

说到罗卓英,小客再多说几句,罗卓英就是那个当年率10万大军围剿粟裕挺进师500人,却促使粟裕发明“敌进我进”的战术的国民党将领。他用10万人去对付粟裕的500人,结果连粟裕的影子都抓到,他的军事指挥能力很差,和卫立煌相比差了十万八千里。

派一个能力平庸的将领去执行这么重要且凶险的任务,结果可想而知,第一次远征失败了。没有任何办法,蒋介石只能启用卫立煌,卫立煌作为国民党军最能打的虎将,的确没有令人失望,第二次远征胜利,打得日寇嗷嗷直叫,滇缅公路保住了,中印公路打通了,云南境内的日军据点全被拔掉了。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卫立煌早就看出来蒋介石想打内战,所以趁机要求出国考察,先在国外拖半年,等到半年后,他又要求延迟考察期,就这样,为了帮助毛主席,卫立煌在国外拖延时间不回来,坚决不帮蒋介石打内战。

日本投降

1947年秋,蒋介石的全面进攻战略失败,改为重点进攻,重点进攻开始后不久,蒋介石急不可耐的催促卫立煌回国。卫立煌还是采取拖延战术,直到1948年1月才返回国内。

在回国之前,卫立煌还给毛主席写了一封绝密信,大致内容是说,他决心回国尽早结束战争,愿意和中共方面合作。

当时东北已被林帅突破,只剩下残局,卫立煌接手后,继续采取“拖”字决,他下令固守大城市,其实是在配合林帅的战略。

不管蒋介石说什么,他都不听,决不主动出击;不管国民党军处境多危险,他都不救援;不管是国民党哪个将领,他也不配合;他还时常劝说国民党军将士不要做无谓的牺牲,但是没人听他的,其实卫立煌是一个能看透全局的人,早在重庆谈判的时候,他已经觉察到国民党军会输。

由于卫立煌执行“三不”政策,蒋介石飞往沈阳,把他带走,囚禁起来。

在被囚禁期间,有一件事差点害死了卫立煌,那就是1948年12月新华社公布的国民党43名战犯名单的事情。

蒋介石的疑心很重,加上卫立煌通共的证据颇多,如果卫立煌没有被列为战犯,那蒋介石肯定杀他。

当然,毛主席对人的把握非常准,他非常了解老对手蒋介石,所以毛主席把卫立煌排在了战犯的第28位,故意放在了胡宗南、汤恩伯、杜聿明、阎锡山的前面。

蒋介石果然信以为真,不再对卫立煌产生怀疑,而卫立煌得知名单有他后,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对着北平的方向说:“看来毛主席并没有忘了我,我这下有救了!”

毛主席

天无绝人之路,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被迫下野李宗仁上台,逃脱的机会来了,后经过努力,卫立煌被无罪释放。

1949年2月,卫立煌比较担心老母亲,特地给朱德总司令写了一封绝密信,让他告知相关部队,照料一下自己的老母亲,邓小平立即做出安排,对卫立煌的老家人做暗中保护。

在安顿好老母亲之后,卫立煌也趁机摆脱了特务的监视,到达了香港。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卫立煌立刻发电给毛主席、朱德总司令和周总理,祝贺新中国成立。

1955年,经过周密的安排,卫立煌终于回到了北京(期间,蒋介石派出的特务一直在阻挠),这又回到开头的一幕,卫立煌回国,九大元帅作陪的场景。

总结一下,卫立煌很像三国里的徐庶,身在曹营心在汉,他高尚的爱国情操和不与蒋介石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的确值得敬佩,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能够胜利,卫立煌确实发挥了很大作用。

前半生追求功名,后半生为国为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55年“战犯”卫立煌返回大陆,为何惊动六大元帅亲自作陪?
1955年“战犯”卫立煌返回大陆,为何惊动六大元帅亲自迎接?
陕西红色革命纪念地摄影美图大放送:西安篇!
东北军“绝对核心”于学忠的戎马生涯
为有牺牲多壮志,从红军改编八路军的过程,看西安事变的成与败
1950年,杨虎城遗体被发现,尸骨上的毒针揭示了蒋介石的残忍面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