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55年“战犯”卫立煌返回大陆,为何惊动六大元帅亲自迎接?

前言:

作为蒋介石五虎上将之一的卫立煌,曾是蒋介石手下的得力干将,在红军长征期间更是奉命对红军进行围剿。

后来我党还一度将其列为“头等战犯”。

可为何到了1955年,他可以安然无恙的回到大陆?更是惊动了周总理以及六位元帅前去迎接呢?

“头等战犯”卫立煌归国

1955年4月6日上午9时,这天的北京火车站一大早就人来人往的,几名将领显得格外显眼。

“那不是周总理和几位元帅吗?他们到这来干什么?”

“谁知道呢,可能是在迎接什么贵宾吧。”

“我听说啊,是卫立煌从台湾回来了。”

“卫立煌?不会吧。那不是毛主席钦定的头等战犯吗,他还有胆量回来?”

时间没过一会儿,这段嘈杂的对话就被眼前驶来的火车所打断,车上应声的走下一男一女。

周总理和六位元帅急匆匆的走上前去,只见众人寒暄了几句之后后,离开了。

这个人正是那蒋介石“五虎上将”之一的“卫立煌”。

一时间,这个消息四散开来,惊动了全国,一时间流言四起,“他还敢回来?周总理等人怎么还亲自迎接呢?”

“传奇将军”卫立煌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还要从卫立煌这个人说起。

说起卫立煌,可能了解过的朋友都会联想到“北伐战争”、“围剿”红军、西安事变、抗日战争、远征缅甸和辽沈战役等故事。

其实他的出身贫凡,是安徽的一个小农村。

因为瘟疫的原因,他7岁丧父,幼年时家庭异常贫苦,但卫立煌却从小就格外懂事,勤劳能干,在学习方面更是展现出来了他不一样的一面。

小时候他在私塾读书,不仅能作诗能写赋,就连二十四史也是随身携带。

就这样一天天他在大哥和母亲的教育下不断的成长起来。

时间到了1911年,14岁的卫立煌遇上了他这一生的转折点——“辛亥革命”爆发了。

次年,孙中山先生宣布成立中华民国,由于卫立煌从小就熟读史书,再加上大哥对他的谆谆教导,15岁的卫立煌参加了乡镇里边的军事训练。

那一天他剪掉了辫子,在军事训练中,他真正的成长起来,此后他一度觉得只有像孙中山先生那样不断地丰富自己,才可以实现心中的抱负。

走上军旅生涯

由于他内心非常敬仰孙中山先生,于是在1914年,17岁的卫立煌萌生了要去参军的念头。

当时他家里有一位亲戚在汉口当兵,那一年,他告别大哥和生活了17年的家乡,独自踏上了追梦的道路。

可是,终究是天不遂人愿,他的亲戚不幸在战火中丧生。

悲伤之余的他在街上走了一整天,看到到处都是逃亡的人民,放眼望去街道上一片狼藉。

他望着眼前的这幅景象不禁出神,然而下一秒就被“咕咕叫”的肚子拉回现实。

那一刻卫立煌终于明白,在袁贼当道的世道里,日日都是食不果腹,就连最简单的吃饭都成了奢望,他随即起身决定投身军旅。

几个月后,卫立煌报考并成功被湖北陆军学兵营录取,在兵营里他见识到了一个又一个跟自己有着同样想法和抱负的年轻人。

经过了一年多的训练,他的身体和心智都得到了磨练。

追随孙中山先生

卫立煌学成后,他毅然走上了广州,在这里他听说了孙中山先生的英明和伟绩,再加上他自小对英雄人物的崇拜,他决定参加了广州革命军。

在这里他通过自身不断的努力,终于收到了孙中山先生的赏识,成为了卫队的一员。

随着跟孙中山先生的不断接触,他才明白孙中山先生要立志要在中国建立一个“民有、民享、民治”的民主型政府。

一来二去卫立煌更加深了自己对革命的了解。

后来,孙中山先生更是对这位后生讲起民族大义和三民主义,并叮嘱他要多为民国做贡献。

谈话结束后,还送给卫立煌一张十二寸照片和一张六寸照片,并署文:“立煌同志,孙文赠”。

然而好景不长,由于民国早年各个势力之间信仰不同,再加上阶级分化等等原因,以北方军阀为首的“北洋军阀”公然和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南方革命军对峙。

他们双方矛盾不断被激化,新旧约法之间的冲突和矛盾终于爆发,终于在1917年爆发了护国战争。

勇武的卫立煌奋勇表现,终于凭借自身的努力当上了孙中山先生“警卫排”排长,后来再到连长,营长。

结识蒋介石,加入北伐军

卫立煌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终于担任了营长一职,逐渐显露了自身的军事才能。

后来,在机缘巧合下他结识了当时的粤军担任参谋长蒋介石。

时间到了1925年,孙中山先生病逝。

就在此时,蒋介石趁机打着接任孙中山先生的遗志,立誓北伐,统一中国。

蒋介石此话一出口,就得到了大部分人的支持,卫立煌也是其中一个。

就这样,卫立煌所在的第九兵团被编入了北伐军,加入了蒋介石的部下。

北伐战争

1926年10月,北伐战争开始,卫立煌在永定和松口两战中异常勇猛。

他结合了早年读过的《孙子兵法》和楚汉战争时期彭越的游击打法,优化之后运用到了北伐战争之中。

战争开始后,他且战且进,到了浙江的时候遇上了孙传芳,由于兵法娴熟,作战勇猛,成功击退了孙传芳。

并于1927年3月份与东路军汇合,到达了南京。

1927年,由于卫立煌在永定和松口两战中的优异表现,此战他以一敌多,打出了名声,后来被升任师长。

专制独裁下的“民主”

但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北伐战争发展之际,公然勾结国外帝国主义势力和资产阶级势力,背叛革命。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他收买了青帮武装分子冒充工人,分别向工人纠察队发起袭击。

随后,国民党借口调解工人纠纷,在大街上大肆屠杀群众和共产党人士。

此事一出,仅仅三天就有三百多名群众被杀,五百多人被捕,大约五千余人失踪。

卫立煌听说此事后,不禁想到孙中山先生的话:“要建立一个“民有、民享、民治”的民主型政府”。

后来他思量许久,自己到底在为什么而奋斗,什么是正义,什么是私心?

但由于他听信了蒋介石的散布的“谣言”,也开始对共产党人进行围剿。

然而不久之后,随着他与共产党人士的深入接触,卫立煌却发现共产党人心中有大义,有信仰,有抱负。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卫立煌不止一次发现国民党内部官官相护,尔虞我诈,阿谀奉承之事,比比皆是。

相比之下的共产党却更受人民的拥护,那一刻卫立煌陷入了沉思。

直到九一八事变的发生。

西安事变再次改观

1931年,日寇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我国东三省,然而蒋介石却下令实行“不抵抗”政策。

此刻卫立煌彻底清醒了,这一切的一切与他的初心皆是背道而驰。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张学良和杨虎城囚禁了蒋介石,试图建立全民族统一战线,逼迫蒋介石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想法。

1936年12月17日,周总理飞往西安代表共产党参加西安事变,后来在与张学良和杨虎城的谈话中表示,至此危急存亡之际,双方应该摒弃对对方的成见,国共合作共同抗日。

卫立煌听说后,不仅被共产党的这种民族大义所折服。

他直言共产党能在此时,以德报怨,足以见得,以周总理为代表的共产党胸襟之宽广,着实令人钦佩。

一直到1937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全面抗战就此开始。

卫立煌也决定前往抗日战场,不久之后,卫立煌向蒋介石请战,北上抗日拯救民族于危亡之际。

国共合作,共同抗日

抗日战争开始之后,国共合作开始共同抗日,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划归在阎锡山的部下。

由于种种原因,阎锡山将作战指挥权交给了副司令长官卫立煌。

就这样,卫立煌和八路军才有了深度的接触。

自那之后卫立煌就和彭德怀,朱德等人有了更多的机会交流,卫立煌经常与他们进行口头讨论和友好商榷。

但他更多地是尊重,从来没有强加干预指挥的现象。

朱德在提到卫立煌时也是称赞有加,

“我们都是农民出身,世世代代都以耕种为生,他在早期北伐时期,近期抗战时期都指挥过优秀的战役,是一个国民党军中不可多得的人才。”

不仅如此他还回忆起了1938年1月份两人在洛阳第一次见面时的场景。

卫立煌和朱德第一次见面,是在赶往洛阳的火车上,二人同属一节车厢卫立煌还亲切的询问,当初红军长征过草地时的情况。

朱德更是一一加以解答,他们是如何打退敌人的围剿,如何长征胜利,以及自己的思想和抱负是怎么样的。

卫立煌听后,对朱德以及共产党人员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卫立煌这才明白,当初自己是听信了蒋介石散布的谣言,不禁感慨道:“与朱德先生真是相见恨晚。”

就连彭德怀后来提到卫立煌时,评价甚高,

“他,是国民党中的抗战派,只要你能抗日,他不管是不是国民党,他都一视同仁,他从不横加干预,从不夺权。当初他和阎锡山都在陕西,我们之间的合作非常愉快。”

不仅如此,卫立煌还与刘少奇,周总理和朱德等人有着密切合作,双方针对抗日战争的指挥和讨论问题,多次达成一致。

1938年初,当时八路军没有春衣,弹药、枪支、器械严重不足。

卫立煌知道后,直接组织会议,不顾蒋介石的警告,一直坚持着抗战统一战线的原则向八路军赠送了数百万计的弹药,衣服和物资。

毛主席听说之后还亲自邀请卫立煌到了延安参观风土民情,设席款待。当时二人相见恨晚,互换了意见,拍了数张照片。

然而,这件事情却让引起了蒋介石的猜忌。

1940年以后,卫立煌和八路军多次巧妙配合,数次粉碎了日军攻取郑州的野心。

这次郑州会战不仅有力的打击了日寇嚣张的气焰,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添上了绚丽的一笔。

卫立煌被囚,中央巧妙解围

1941年,卫立煌在中山条战役失败,再加上蒋介石觉得他偏袒共产党,便免除了卫立煌的司令官一职。

还革去了他的上将军衔,后来卫立煌几经辗转前往欧洲考察并结识了共产党人员。

古话有云,“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最终卫立煌也没能逃过这个结局。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卫立煌再次受到了蒋介石的冷落,后来的他几经辗转去往欧洲并结识了身为中国留法学生领袖的汪德昭。

并通过他跟共产党取得了联系,表明了自己决心站在人民一边,希望双方尽快结束内战。

10月,蒋介石电邀毛主席到重庆谈判,谁知蒋介石在背地里却在酝酿一场大阴谋,重庆谈判后不久,他就撕毁了“双十协议”发动了内战。

然而到了1948年9月,辽沈战役开战在即,蒋介石实在无人可用,思前想后想到了卫立煌。

他点名让卫立煌回国参加辽沈战役。

其实从1947年开始,蒋介石就多次催促卫立煌尽快回国,担任“剿共”要职。

后来卫立煌回国被派到陈诚的部下,由于蒋介石并不信任卫立煌,所以他没有全权调动军队的权力,也只能收缩兵力,固守要点。

后来蒋介石的电报接二连三的传来,催促他出兵南下前去支援锦州。

然而卫立煌却发现,如果贸然前去,不等人到锦州,就会首尾不相顾,一旦对方来个南北夹击,那卫立煌的军队就会有全军覆没的风险。

然而陈诚终究没有顶住蒋介石的催促,贸然出兵。结果和卫立煌所料丝毫不差,国民党军以溃败而告终。

1948年10月14日,解放军顺利攻克锦州。

此事一出,蒋介石勃然大怒,亲自飞往沈阳,大骂东北将领避而不出,卫立煌更是惨遭囚禁。

后来毛主席听闻了这个消息,在1948年12月25日,将卫立煌列入43名国民党战犯之一,其中排行第28位,以此来帮助卫立煌逃脱一劫。

后来也正因如此,蒋介石才解除了对卫立煌的所有怀疑和禁锢。

卫立煌脱困后看着拿分共产党方面下这道“头等战犯”的通报,刹那间感到欣慰:“没想到还因祸得福了”。

此事一出,卫立煌彻底明白了当今的国民政府腐败无能,后来一路辗转来到香港,最终在我国的安排下,终于回到祖国。

1955年4月6日上午9时,卫立煌和夫人一起走下了火车,时隔多年,终于再次回归故土。

而迎接他们的正是周总理和几位元帅,卫立煌见到此情此景,心中更是百感交集。

25日,毛主席更是亲自设宴款待,卫立煌说道,

“没想到当初自延安一别,早已2多年,时至今日,早已时过境迁。当年我们并肩作战,没想到你们还记得我。”

说着,他就沮丧起来。

陈毅听后却开怀大笑的说到:“如果不是当初那个头等战犯,恐怕我们再也见不了面吧,哈哈,你也要明白就好”。

卫立煌听后感慨万千,瞬间顿悟,也终于明白了“头等战犯”的意义。

之后卫立煌被推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又接替龙云担任了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结语:

就像毛主席所说的,“和为贵,爱国不分先后,不分人群,不分政党。”

卫立煌正是这样人,他虽然身为国民党军官,但是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都展现出了自己爱国的情怀。

因为他明白只有民心所向的共产党人才是人民内心所拥护的,只有这样的队伍,才是受人民欢迎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48年卫立煌得知自己被列为头等战犯后,为何激动大喊:我得救了!
卫立煌被列为头等战犯后,寄给朱德一封信,毛主席派兵保护其家人|蒋介石
1955年“战犯”卫立煌返回大陆,为何惊动六大元帅亲自作陪?
1955年,蒋介石心腹回大陆,毛主席亲自设宴接风,最后官至副主席
卫立煌曾被我党通缉,1955年返回大陆,为何我党高层设宴迎接?
1949年卫立煌致信朱德,恳求保护85岁老母,毛主席得知后如何处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