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纪登奎为何年纪轻轻受到重用?从他一次拜年经历,就能看出端倪


在国家成立之初,很多方面都有待改革和建设,急需各行各业的建设性指挥型人才,很多人在这期间脱颖而出,受到了伟大的毛主席的重用,其中就包括纪登奎。

1951年,还不到三十岁的纪登奎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这个时候的毛主席乘坐专门的火车进行南寻,查看各地改革和治理工作的同时,也希望找寻各种能力出众的人才,辅助他一起进行新国家的建设。

就在这个过程中了解到了负责宣传工作的纪登奎,出于爱才之心,他在火车上利用休息时间接见了纪登奎,为了考验纪登奎的应变能力和处理事务的能力,毛泽东先后提出了6个问题,6个问题从各个角度进行提问,非常的刁钻,也非常的考验人。

然而出乎毛泽东的意料,纪登奎听到毛泽东的问题后,并没有丝毫的慌乱,而是沉稳的低头思考,并且很快就给出了答案,其回答也让毛泽东非常的满意,不仅方法新颖,而且还能很好的解决问题,最关键的是可以在这样的场合如此快速的作答出来。

这也让毛主席本人非常的感叹,并直呼遇到纪登奎太晚了,让他做一个宣传干部实在是太过于屈才了,就这样纪登奎被毛主席调到了中央进行工作。

从这以后,纪登奎也正式开始了他的人生辉煌时刻,凭借着毛主席的赏识,以及在各个任务中创下的优秀成绩,纪登奎从宣传部部长,到市委书记,最后到副总理,足以见得他为国家做出的贡献和能力。

纪登奎一生所做的贡献

纪登奎在1923年出生于我国的山东省,是毛泽东时期国家级的重要领导人物之一,在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一直参与着国家的建设性工作,包括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纪登奎也一直参与国家的保卫斗争,冲锋陷阵在第一线,贡献自己的力量。

尤其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纪登奎先后担任了不同战区的部长或主席,一直主持着抗日救国以及武装青年部队参与战争的部署工作,虽然抗日期间条件艰苦,但是纪登奎一直都保持着高昂激动的爱国热情,一直在各个战区之间辗转以及参与指挥。

而且纪登奎所在的战区一直都处于战争的第一线,纪登奎也一直不惧危险,顶着战火不断的指挥斗争和进行支援,一直到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在这期间纪登奎的不懈努力为战争的胜利起到了促进作用。

国家抗日战争结束没多久那就再一次迎来了解放战争时期,因为刚刚将敌人击退,我们的解放军战士一直都处于一个非常疲惫的状态,但是还来不及休养,就要马上投入到新的战争保卫工作之中,纪登奎就是其中的一员。

这个时候的纪登奎已经进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紧张的战争指挥工作,来不及放松的神经再一次因为解放战争的打响而变得紧绷起来,而这一次他所任职的地区也变成了冀鲁豫区,虽然远离了战争前线,但是要不断参与战争后的改革工作以及地方性的剿匪工作。

在剿匪期间,纪登奎充分总结了自己参与抗日战争时所累积的经验,在进行指挥的同时,自己也投身到了剿匪战争之中,很快就配合当地的解放军部队完成了剿匪任务,还地方百姓一个平安稳定的生活。

随后就受到了大自己十三岁的毛泽东的重用,一直跟随在毛泽东的身边,被安排完成一些重大的且具有难度的任务,而纪登奎一边总结经验一遍用心完成,随着一个个任务的圆满完成,他的能力也在飞速提升着,直到后来的十年动荡爆发,他再一次被毛泽东安排到河南省小组,参与着改造工作。

但是因为在这个期间,纪登奎一心为了国家和百姓的发展,不顾自身的工作安排和职位,坚持反对造反派的夺权,而因此卷入到了这场革命之中,尤其是在“一月风暴”之后,纪登奎更是因为自身的反对行为,而被卸职关押了起来。

过了半年,才被恢复职位,重新回到原来的工作岗位,但即使如此,纪登奎也依旧一心从国家和百姓的利益出发,来完成和指导工作,但也因此让毛泽东对纪登奎的信任度变得越来越重。

甚至在毛泽东和林彪制衡时期,作为毛泽东方的代表,对林彪进行行动上的控制,从这也可以看出毛泽东对于纪登奎的信任和看中,直到毛泽东去世后,纪登奎在中央都有很高的职位。

一直持续到邓小平时期,因为政治问题他遭到了指责,而他手中的权利也逐渐被收回,并逐渐远离了权利和政治中心,对于这些纪登奎并没有说什么,而是看清形势之后,默默地辞去了所有的职务。

从中央回到了地方,进行一些简单的研究工作,就这样一直持续到1988年突发心脏病去世,随着纪登奎的去世,他的传奇一生也到此结束。

纪登奎拜年李葆华

故事还要从1963年说起,这个时候的纪登奎还在商丘市任市委书记,在纪登奎任职期间,恰好赶上了重大的自然灾害涝灾,不仅让很多百姓失去了原本生活的房子,甚至还破坏了大量的庄稼和农田,一时之间,当地的很多人都面临着吃不饱且还要在外流浪的生活。

作为市委书记,纪登奎一直带领着手下的官员,一起指挥着灾后的重建工作,身为领导的他没有摆任何的架子,从发生灾害开始,一直出现在救灾的第一线,一边指挥一边参与救灾工作,这在无形之中给予了很多受灾百姓希望和鼓励。

不仅如此,纪登奎还在空余时间四处奔走,参看整体的受灾情况,并寻找快速的解决方案,阻止灾害的再一次发生,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他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好的办法就是建立大坝。

然而建立大坝的地方位于两省的交界处,两地的居民,经常因为大坝和排水的问题发生争执,互不相让,纪登奎虽然作为市委书记,但是面对群众问题,处理起来也不免棘手,因为一旦处理不当,就会引起两省的矛盾。

就这样纪登奎决定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找寻安徽省的第一书记李葆华与他共同商议解决的办法,随后李登奎就将自己的这个想法告诉了当时的主要负责人,获得了负责人的批准。

因为当时发生洪涝灾害的时间非常特殊,马上要临近过年,对于灾后重建以及阻止涝灾继续严重的一系列任务都刻不容缓,即使是在过年的期间,纪登奎依旧要继续进行手中的任务。

因为无法单独完成,需要和其他领导协助才可以完成,心情迫切的纪登奎面临了一个艰难地选择和境地,那就是要不要在大年期间登门拜访当时在安徽任职省委书记的李葆华,与他进一步沟通涝灾的解决方案。

在纪登奎面临选择的时候,看见很多人在过年期间依旧因为灾害而无家可归,四处流浪,过着吃不饱穿不暖,还要担心下一次灾害来临的生活时,纪登奎也彻底下定了决心,在过年期间登门拜访李葆华,尽快决定好解决办法。

就这样纪登奎带着与他一起解决涝灾的核心工作人员,一起前往安徽省合肥市的李葆华家中,在这之前纪登奎为了不让自己的突然拜访打扰到李葆华,还特意打电话告知了一声,但是因为事情复杂,并没有第一时间对李葆华说明来意。

而李葆华在接待纪登奎以及他身后跟着的工作人员时,也瞬间明白了纪登奎会特意在过年时期,一路奔波拜访自己的主要原因了,毕竟当时纪登奎所在的地方所发生的涝灾非常严重,在当时全国都传开了。

相反大家猜测的,李葆华会因为纪登奎的新年时间商议工作而产生不满,李葆华则是非常的配合和支持,因为李葆华看见纪登奎迫切的心情,也间接地感受到了纪登奎对百姓的关心以及对工作的认真负责。

因此,在从纪登奎口中具体的了解到商丘市涝灾,发生的严重程度以及对百姓房屋的损毁影响,报货纪登奎对于处理涝灾的大致想法后,表示同情的同时,也表示会尽量利用自己的职务帮助纪登奎,进行灾后重建和一系列的解决工作。

纪登奎开始解决涝灾

在得到李书记的同意和支持后,纪登奎也正式开始了涝灾的解决工作,为了可以制定更加合理且有效的方案,纪登奎与李书记详细介绍了商丘市的具体河流以及地形情况,在讲解的时候,纪登奎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图纸以及草稿,这也让李书记再一次体会到了纪登奎的用心,对于纪登奎对待工作的态度连连称赞。

而他也将直接在图纸上指出了关键性的问题,那就是安徽省临近商丘市,建有一处大坝,虽然平时的时候对于商丘市的河流走向没有任何影响,但是一旦发生强降雨引发的洪灾,这个大坝就会导致上流的水瞬间冲下来,将商丘市淹没大半。

因此安徽省的这个大坝成为了解决商丘市涝灾的关键,这也是纪登奎找到李书记的主要原因,两省的人就对个大坝的处理方式一直产生争议,一直无法有效的沟通和解决,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双方的代表领导出面,共同商议处理结果,在统一下达。

李书记得知了纪登奎的想法后,沉思了片刻,就找来自己手下负责大坝的工作人员,决定与纪登奎一起找到一个平衡办法。

纪登奎随后就向李书记提出了自己原本设想的方案,那就是要么将商丘市具体发生涝灾的地方统一归属到安徽省的管辖范围,或者是将安徽省大坝的位置划分到商丘市的管辖范围内,先对两地的上层领导和管辖进行初步统一,这样也方便与两个地方百姓之间的沟通。

但是这个方案提出的瞬间就被否决了,虽然相对于两省来说,无论是商丘内的小县城还是安徽省的大坝,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安徽省舍不得这个大坝,同时也不想平白无故接受一个正在发生涝灾的灾区,这无异于一个烫手山芋。

对此也只能马上找寻第三个方案,那就是在濉溪县北面挖一条可以横穿他的河流,将上游的洪水,通过濉溪县引导下面的洪泽湖,而这个建议已经提出就获得了李书记的肯定。

因为这样一来,只需要获得一个审批的程序,然后消耗一部分的人力和物力,投入到挖通河流的工程之中,就可以解决此次的涝灾,也可以避免两省的百姓再因为大坝的问题产生争执,更重要的是,上有河流引导洪泽湖,是一个长期有效且受益的工程。

就这样选好了方案之后,纪登奎准备带人进行实施,单着毕竟也是一个大工程,一旦失败不仅会损耗大量的财力,首先就会对濉溪县这个地方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细节的规划也是重中之重。

计算和规划好一切后,因为工程比较大,因此要耗费很多的资金,这个时候国家处于发展初期,各省直接的资金也并不是很多。

因此李书记带头向上级进行请示,希望国家可以同意解决方法和工程建设,并对此项工程进行专项拨款,为了表示诚意,纪登奎也表示会代表商丘市出大部分的人力,帮助工程尽早完成,而她的这一行为也再一次引来了李书记的夸奖。

总结

最后涝灾在纪登奎的努力和奔走之下正式得到了解决,不仅安抚好了受灾的群众,甚至还保证了商丘市今后此类涝灾的不再发生,他的这一成绩也成功获得了国家和毛主席对他的肯定,也成为了他后来受到重用的主要原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纪登奎为何年纪轻轻就得到重用?从他一次拜年经历就能看出原因
纪登奎给李葆华拜年的故事
80年纪登奎主动辞去职务后,邓小平找他谈话:再继续做一些工作吧
毛主席
1972年,李大钊的儿媳给周总理写信,提及李葆华,总理:接回合肥
主席为处理“九一三事件”,先后从五个省调来了五个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