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极端条件催生的超级王牌:“恐怖突击队”险杀掉隆美尔改写战局

提起最早的特种部队,许多人大概一下子就能德国。学界认为,德国时最早建立并使用特种部队的国家。早在1936年,德国最高统帅部军事情报局局长卡纳里斯海军上将建立了一支精锐的特殊部队,该部队代号为“勃兰登堡”。进入勃兰登堡部队的门槛非常高,成员必须要精通至少两种语言,熟知所在国情况。战争爆发后,勃兰登堡部队的成员立即被派到德国入侵计划的各目标国搞破坏,他们功勋显赫,令人防不胜防。

我们由此不难看出,虽然勃兰登堡部队被视为人类战争史上最早的特种部队之一,但其本身还带着非常强烈的间谍性质。而作为二战中的死对头,英国特种部队的发展也相当及时。说起英国特种部队,我们不妨先来讲一个比较特殊的名词——“约翰牛”。

这个词最初具有极强的嘲讽性,它的来源十分悠久。1679年,一批贵族议员因约克公爵的天主教背景而质疑其王位继承权,这群议员被敌人戏称为“Whiggamores”,即“好斗的苏格兰长老会派教徒”。这个词通常被简称为“辉格”(Whigs),这群人也因此被称为“辉格派”——这个词在当时的政治场上可不是啥褒义词。

18世纪时,英国作家约翰·阿布什诺特在自己的作品《约翰·布尔的历史》中塑造了一个滑稽的形象。主人公约翰·布尔(John Bull)是一个矮胖、蠢笨的绅士形象,布尔是一个出身英国上流社会的自由民,他脾气暴躁又偏执,古板老旧却又喜欢虚张声势,事情稍微有点不顺心,他就会摆出一副要跟人拼命的架势。布尔虽然不怎么讨人喜欢,但他又不完完全全是个坏人:他人品正直诚实,心地善良。英国人用这个性格鲜明而复杂的形象来映射辉格派,然而令人始料未及的是,随着《约翰·布尔的历史》一书的畅销,“约翰牛”一词反倒是成了英国和英国人的代名词。

那么,这个词又是怎么跟英国特种部队挂上关系的呢?

1940年5月底,数十万英法联军被逼入绝境。在法国敦刻尔克海岸,联军无条件征用各种船只策划了历史上著名的“发电机行动”。虽然饭法西斯同盟对这场大撤退的胜利欣喜不已,宣称它为同盟保留了一股重要的生力军,但实际上,当联军撤退到英国时,一股强烈的失败情绪已经在岛国上无可阻拦地弥漫开来了。就在这个关头,丘吉尔却无所谓地说:“失败就让它到此为止吧。让我们克服失败的劣势,昂扬斗志,立刻投入到对德军的反攻作战中!”

说话全凭一张嘴,那会儿美国还没有被拖下水,虽然暗中拼命地为英国输送物资,但后者仍在德国的围追堵截中陷入了物资匮乏、兵源和武器装备短缺的窘境。英军高层明白,此时的英国应该把全部精力都放在防御上;而首相要反击,通过主动打击敌人振奋士气,按照当时的局势来看几乎是不可能的。海峡对岸的德军咄咄逼人,大量的武器装备又在慌乱中被丢弃在了海滩上,英国只能把仅有的物资都提供给第一线上的防御部队,后勤尚且无法保障,更别说分出精力搞进攻了。

正是在这个关头,有个名叫达多雷·克拉克的陆军中校提了个建议:英军可以在适当时机通过小规模的进攻打击敌军,从而减少防卫上的压力。不仅如此,即便是再小的胜利也能在最艰难的时刻振奋人心。这位来自陆军参谋总长手下的军官年轻气盛,这样的建议却得到了高层的重视。基于这样的战略理念,英军很快就做出了这样的计划:英军将对从挪威到法国的漫长战线上对德军展开突击,不求达到如何的战略效果,能给敌人造成一点麻烦就算一点胜利。当计划被递交给丘吉尔时,后者一下子便批准了。不过,丘吉尔也提出了两点:其一,该计划不准从参与防御的部队中抽调官兵;其二,由于绝大多数武器装备都要被用于本土防御,能为该计划配备的武器都要以小火力武器为主。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提出了比较苛刻的条件,丘吉尔显然对这一计划抱有极高的期望。他甚至亲自为该计划的部队起了几个名字,如“突袭部队”、“豹子部队”等等,但陆军部最终决定沿用1899年第二次布尔战争时布尔人突袭小组的称号——“突击队”。随后,突击队的编制被确定下来,该部队的一个小队由3名校级军官和47名士官、士兵组成,每两个小队组成一个大队;突击队一共包括10个这样的大队。值得注意的是,突击队虽然算得上是一个“新鲜事物”,但其中每一名成员都是久经战场的老兵,作战经验丰富,执行任务时冷静而迅速。

突击队很快就完成了首秀:1940年6月23日,120名突击队成员分别从福克斯顿、多佛等地出发,分乘6艘小艇秘密抵达法国北部,按计划对驻扎在两个法国港口的德军展开袭击。也许是缺乏经验,这次行动进展得相当不顺利。在勒图盖,突击小队原本打算炸掉当地德军指挥部,谁知在只干掉3个步哨后便不得不撤退;布伦的行动则更倒霉了,小队一上岸便被德军发现,双方发生了激烈的交火,随后,英军便不得不迅速撤离。

虽然这轮进攻并没有为英国带来任何实质性的军事胜利,但在接连的惨败后仍能对强大的德军展开进攻,这样的“事实”令英国人振奋不已。不到一个月后,突击队便在两艘英军驱逐舰的掩护下夺回了格恩西岛,这场正儿八经的胜利也令突击队名声大噪,本次行动的指挥官托德少校也成了不少英国军民心目中的英雄,有报纸将其称为“约翰牛之魂”,不久后,突击队其他官兵也陆续被冠以这个称呼。当人们再解释它时,它已经代指鼻梁高耸、身姿挺拔且坚强勇敢、富有探险精神的纯正英国人了。遥想百余年前,“约翰牛”还带着强烈的讥讽意味,如今它却摇身一变成了彻彻底底的褒义词,历史的多变实在是令人唏嘘。

有了“约翰牛之魂”这个华丽的光环,突击队立即吸引了大批优秀官兵加入,这其中就包括后来十分有名的近卫军骑兵出身的鲍勃·雷伊科克;与之对应的是,突击队也获得了更多的资源,队员不但要接受个人格斗训练,还要掌握攀岩、爆破等技巧,甚至还被教授了如何在被俘后逃脱。到了1941年初,突击队规模已超过1万人,他们不但作为独立的作战小组深入敌后破坏,还奉命配合军队展开行动。1941年3月4日,300余名突击队官兵对罗弗敦群岛展开突袭,岛上的德军根本没料到敌人的来犯,几乎没有做出任何抵抗便成为战俘。此役,18个德军军需工厂和10余艘德军战舰被突击队员炸毁,英军仅1人受伤,还是被友军枪支走火打伤的。一个月后,他们又对利比亚的巴迪亚港展开突袭,德军通讯线和补给站遭到破坏,这给隆美尔造成了不小的麻烦。11月,突击队还袭击了位于利比亚贝达利托里的德军司令部,企图刺杀隆美尔。巧合的是,后者当晚恰好赶赴前线视察部队,这次险些改写战局的暗杀行动不幸告吹。

执行着最危险的行动,突击队的战损也是相当大的,不过这也为他们带来了极为辉煌的功勋。轴心国军队将英国突击队称为“恐怖突击队”,无论是在萨雷鲁诺、西西里岛还是在后来的诺曼底,突击队从未缺席,他们往往将自己置身于敌人的心脏。

有一种观点认为,在现代化意义上的“特种部队”出现以前,尤其在二战早期,伞兵一直被充当特种部队使用。二战中伞兵的死伤率之高令人咋舌,甚至在大名鼎鼎的“市场花园”行动之后,诸多赫赫有名的空降部队再也没敢在二战中发动空降作战。而相比被摆在明面上的伞兵而言,“约翰牛之魂”显然更加隐蔽;他们并没有随着二战的结束而消失在历史舞台上,至今仍频繁地活跃在世界各地,完成者一件件危险的任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二战期间英军特种作战的兵法运用之道
杨根思-德雷斯代尔之战 01:长津湖畔的阻击
世界上第一支特种部队究竟是德国勃兰登堡部队还是英国SAS?
德国会首先造出原子弹,如果不是这支部队炸毁了希特勒的重水工厂
世界各国五大主力发展历程(英国篇)
空中交锋:第二次世界大战空战揭密(5)英军的首次空降作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