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他第一个站出来反对同治皇帝重修圆明园 后来怎么样

1874年,同治皇帝颁发上谕,重修圆明园,并于3月7日正式开工。

王公大臣里面,大多数反对同治皇帝的重修计划。可是,他们没有公开说出来,只是闷在肚子里,或者与好友知己闲聊时发一通牢骚。毕竟,这是同治皇帝亲政以来干的第一件大事。皇帝正在兴头上,没必要第一个去撞他的“枪口”。

倒是陕西道御史沈淮上了一道奏折,旁敲侧击地表达了反对之意。

这道奏折不长,抄录如下:

“窃思圆明园为我朝办公之所,原应及时修葺,以壮观瞻,惟目前西事未靖,南北旱潦时闻,似不宜加之兴作;皇上躬行节俭,必不为此不急之务,为愚民无知,纷纷传说,诚恐有累圣德,为此披沥直陈,不胜冒昧惶悚之至。”

沈淮认为,重修圆明园并无不妥,可是由于西北战事没有结束,南北洪涝灾害时有发生,皇帝勤俭节约,一定不会在这个时候重修圆明园。所谓重修圆明园,肯定是无知愚民流传的谣言。

同治皇帝读了这道奏折后,勃然大怒,打算要给沈淮一个“下马威”,让他知道天威不可冒犯。于是,同治皇帝在第二天就召见恭亲王奕訢等几名军机大臣,询问沈淮的来历。

恭亲王与沈淮很熟。因此此前沈淮曾经做过一段时间的军机章京。恭亲王直截了当地告诉同治皇帝,沈淮是一个忠臣。同治皇帝愣住了。

原来,沈淮还真是一名赤胆忠心的大臣。

沈淮,字东川,浙江鄞县人。《清史稿》记载:“咸丰十年,文宗狩热河,淮不及从,恸哭欲投井,家人守之不得死。”这是说,1860年(咸丰十年),英法联军进攻北京时,咸丰皇帝逃往热河承德避暑山庄。沈淮没来得及跟上咸丰皇帝的扈从队伍,有感于“君辱臣死”的大义,痛哭着投井自尽。他的家人将他救起来,昼夜守候着,才没让他死成。

沈淮没能自尽,便有意绝食。直到听到咸丰皇帝安全抵达热河的消息后,才恢复饮食。

同治皇帝听恭亲王解释后,尴尬至极。显而易见,对于这样一个赤胆忠心的大臣,自己无论怎样生气,都是不能动他的。

怎么办呢?同治皇帝不甘心被一名区区御史打断重建圆明园的计划,便于第二天单独召见沈淮,严厉地将他斥责了一番。沈淮文采飞扬,口才却非所长,听了同治皇帝这番斥责,深感惶恐,满肚子的话都说不出来,只是反复辩解:“兴作非时,诚恐有累圣德。”

同治皇帝通过斥责沈淮,为自己挽回了一些颜面,又给自己找了下台阶。他不得不在上谕中作出某些让步,肯定沈淮的说法有一定道理。

同治皇帝承认“现在帑藏支绌。水旱频仍。军务亦未尽蒇”,表示自己“躬行节俭,为天下先,岂肯再兴土木之工,以滋繁费”,只是为了“圣慈燕憩,用资颐养”,不得不这样做。最后,他强调,“物力艰难,事宜从俭”,只是将安佑宫、两宫皇太后驻跸之殿宇、朕办事住居之处,“略加修葺,不得过于华靡。其余概毋庸兴修,以昭节省。”

沈淮没有受到同治皇帝的惩处,平安度过一劫。

【参考资料:《清实录》《清史稿》《慈禧全传》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同治皇帝资料简介
遭人唾弃的慈禧告诉大家怎样的生活逻辑?千万不要在欲望中迷失
恭亲王奕䜣有实力铲除顾命八大臣,为何没有铲除慈禧呢?
慈禧是如何从一个女秘书坐到大清掌门人的?
溥仪亲口讲述:咸丰帝死后,慈禧斗8位顾命大臣,凶险无比
26岁寡妇慈禧为何能扳倒顾命八大臣?小叔子起了大作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