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内经笔记:《阴阳别论》01

原文:

黄帝问曰:人有四经十二从,何谓。岐伯对曰:四经应四时,十二从应十二月,十二月应十二脉。脉有阴阳,知阳者知阴,知阴者知阳。凡阳有五,五五二十五阳。所谓阴者,真藏也,见则为败,败必死也;所谓阳者,胃脘之阳也。别于阳者,知病处也;别于阴者,知死生之期。

三阳在头,三阴在手,所谓一也。别于阳者,知病忌时;别于阴者,知死生之期。谨熟阴阳,无与众谋。

解读:

1、四经十二从:“四经”是指与四时的正常脉象。即春脉弦,夏脉洪,秋脉涩,冬脉沉。《黄帝素问直解》曰:“四经,应春夏秋冬之四时”

“十二从”有人认为是指十二经脉,因为“从”通“纵”,所以“从”是指上下走向十二经脉。具体对应关系为:手太阴应正月,手阳明应二月,足阳明应三月,足太阴应四月,手少阴应五月,手太阳应六月,足太阳应七月,足少阴应八月,手厥阴应九月,手少阳应十月,足少阳应十一月,足厥阴应十二月。

马莳认为“十二从”是指十二经脉按阴阳表里关系顺序相连。马莳注曰:“十二从者,手有三阴三阳,足有三阴三阳,而十二经脉之行,相顺而不悖也。”

关于“十二从”还有其他的理解。如吴昆认为:“十二从,十二支也。十二支不复主事,但从顺于四经,故曰十二从也。”即吴昆理解的“十二从”指十二地支。

而杨上善认为是三指六阳爻六阴爻相顺。如杨上善说“十二顺,谓六阴爻、六阳爻相顺者也。”但据内经原文明言“十二从”乃人身所有,故不能作十二地支解。

2、脉有阴阳,知阳者知阴,知阴者知阳:清张志聪认为十二经脉有阴阳表里的相关关系,所以通过一条阴脉或阳脉,根据阴阳及表里关系就能知道相对应的阴脉或阳脉。曰:“十二经脉。乃脏腑阴阳配合。故知阳者可以知阴。知阴者可以知阳。”

清·黄元御认为:“脉有阴阳,知阳脉之体象者,而后知阴,知阴脉之体象者,而后知阳。”认为阴阳是相对而言的,所以知阴必知阳,知阳必知阴。

3、凡阳有五,五五二十五阳:清·汪昂认为此处的“阳”指阳和之脉,是没有太过和不及的正常脉象,“凡阳有五”是指肝脾肺肾五脏的正常脉象,以及对应或当旺季节的脉象。谓:“阳,阳和之脉也,五脏心肝脾肺肾,形为弦钩代毛石五脉,当旺之时,各形本脉。一脉之中,又各兼五脉。无过不及者,皆为阳脉也。”

黄元御认为“阳”指的是胃气,五阳是指五脏的胃气,因为五脏之间相互影响的原因,而有五种不同的变化,合计有二十五种不同变化的正常脉象。谓:“阳者,阳明胃气也,五脏之中,皆有胃气,故凡阳有五。而一脏之中,遇五脏相乘,则兼见五脉,故有五五二十五阳。凡此所谓阳者,即胃脘之阳也。”

姚止庵认为,“五阳”是指五脏的阳气,五脏应四时,四时五脏各有各的脉象,但都包括有五脏的阳气,所以合计为二十五阳。谓:“五阳谓五脏之阳气也。五脏应时,各形一脉,一脉之内,包总五脏之阳,五五相乘,故二十五阳也。”

4、所谓阴者,真藏也:张志聪认为:“五脏为阴。脏者藏也。神藏而不外见者也。如无阳和之胃气。而真脏之脉见。见则脏气为败。败必死也。”即阴脉即无阳和胃气之脉象。

姚止庵认为“五脏为阴,故曰阴者真脏也”。

汪昂认为真藏脉为真肝脉,因无阳和之气,所以为阴脉。谓:“真藏。即前真肝脉至之类。藏者,藏也,藏真。见而不藏,全失阳和之气,为阴脉也。”《素问·玉机真藏论》曰:“真藏脉至,中外急,如循刀刃,责责然,如按琴瑟弦,色青白不泽,毛折,乃死。”

5、别于阳者,知病处也:张志聪曰:“能别阳和之胃气。则一有不和,便可知病处。”“别于阳者,下文所谓风寒之邪,从皮毛阳分而入,故别于阳者,知病所从来。)

姚止庵认为:“阳者卫外而为固,然外邪所中,别于阳则知病处”

6、别于阴者,知死生之期:张志聪认为“别于阴”即辨别五脏逆传的真脏脉象,故能知道其死生的时间。曰:“五脏为阴,知五脏逆传而死者。上文之所谓肝病传脾,至肺而死。脾病传肾,至肝而死。故别于阴者,知至所困而死也。”

姚止庵认为:“阴者藏神而内守,若考真正成败,别于阴则知死生之期。”

汪昂认为,根据阴阳生克的关系,通过五脏的真脏象推知其死生的时间。谓“真藏阴脉,……,阴阳生克,推而知之。”

7、三阳在头,三阴在手,所谓一也:张志聪认为,此句是讲手三阳脉从手走头,足三阳脉从头走足,而手三阴脉从腹走手,足三阴从足走腹。十二经脉是循环交接的。谓:“此复论十二经脉之阴阳也。手足三阳之脉。手走头而头走足。故曰三阳在头。手足三阴之脉。足走腹而腹走手。故曰三阴在手也。十二经脉虽有手足阴阳之分。然皆一以贯通。手太阴肺脉。交于手阳明大肠。大肠交足阳明胃。胃交足太阴脾。脾交手少阴心。心交手太阳小肠。小肠交足太阳膀胱。膀胱交足少阴肾。肾交手厥阴心包络。包络交手少阳三焦。三焦交足少阳胆。胆交足厥阴肝。肝复交于手太阴肺。故所谓一也。”

姚止庵则认为“三阳在头”是指人迎脉,“三阴在手”是指寸口脉。人迎脉和寸口脉的部位虽然不同,但诊断疾病和判断预后等作用是一样的。谓:“头谓人迎,手谓气口,两者相应,俱往俱来,小大齐等,名曰平人,故言所谓一也。所谓一,言皆可以知病之生死也。”

8、知病忌时;张志聪谓:“忌、死忌也,言别于阳者,知所病之证,及死忌时也。”即可以根据阳脉判断疾病的发展趋势和预后。

9、谨熟阴阳,无与众谋:谨的本义为谨慎、小心,引申为慎重、恭敬。熟有熟悉、仔细等含义。“谨熟阴阳”即小心、仔细地辨别阴脉和阳脉,确立自己的判断,在这一点上无须听从其他人的意见。

白话解:

黄帝问道:人有四经十二从,这怎么理解呢?岐伯回答说:“四经”是指与四季相应的正常脉象,“十二从”是指与十二个月相对应人体也有十二经脉。十二经脉有阴脉和阳脉,阴脉和阳脉阴阳相应,所以通过阳脉能知道对应的阴脉,通过阴脉也能知道对应的阳脉。阳脉有五种,就是与五脏相对应的有胃气、平和的脉象。因为五脏的脉象随春夏长夏秋冬而有不同的变化,所以合计有二十五种阳脉。所谓阴脉,就是没有胃气的五脏脉象,称之为真脏脉。见到真脏脉表示胃气已经衰败,胃气衰败则预示着死亡。所谓“阳”,是指有胃气的阳和之脉。根据阳脉和五脏的关系,可以知道病变的所在;根据阴脉即真脏脉,可以推知死亡的时间。

手足三阳经或从手走头或从头走足,手足三阴经或从手走腹或腹走足,十二经脉是前后交接相连成一条环路的。根据阳脉的情况可以判断疾病的预后,同样根据阴脉也可以知道死亡的时间。小心、仔细地辨别阴脉和阳脉,确立自己的判断,就无须与其他人讨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从四季看脉象?
上卷 素问篇 阴阳别论
内经临床运用 (五,素问•阴阳别论)5.2.
倪海厦《黄帝内经》笔记(七六)第七篇·阴阳别论
三阳在头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别论·第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