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弗里德里希·威廉·约瑟夫·谢林,德国哲学家

弗里德里希·威廉·约瑟夫·谢林 (Friedrich Wilhelm Joseph Schelling , 1775 – 1854) 是一位德国哲学家,也是18 世纪末和 19 世纪初德国唯心主义和浪漫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经常被视为康德和费希特早期唯心主义与黑格尔后期著作之间的桥梁,或者被视为一个哲学普罗丢斯,他如此彻底地、如此频繁地改变了他的概念,以至于很难将清晰的哲学归于他。
然而,他的观点可以说总是集中在几个共同的主题上,特别是人类的自由、绝对性以及精神与自然的关系。
他也许是主要的德国理想主义者中最被忽视的一个,在很大程度上被GWF 黑格尔所掩盖,并且在他去世后近一个世纪内几乎被遗忘。然而,近年来他经历了某种复兴,被描述为德国唯心主义的顶峰和现代存在主义的先驱。
生活
谢林于1775 年 1 月 27 日出生在德国南部斯图加特附近的莱昂贝格小镇。他的父亲是附近贝本豪森修道院学校的牧师和东方学教授。
他起初在父亲的学校上学,然后从 1783 年到 1784 年在纽廷根的拉丁学校上学(在那里他结识了年轻的诗人弗里德里希·荷尔德林)。15 岁时,他获准提前进入符腾堡州的Tübinger Stift新教神学院,在那里他研究了教会的教父和古希腊哲学家。
他与格奥尔格·黑格尔和荷尔德林成为室友,三人成为好朋友。他的兴趣逐渐从路德神学转向哲学,并于 1792 年毕业他毕业于哲学系,并于 1795 年完成了神学学位论文。
与此同时,他开始研究伊曼纽尔·康德和约翰·戈特利布·费希特的著作,他们对他影响很大。1794年,谢林发表了一篇题为《论一般哲学形式的可能性》(《论一般哲学形式的可能性》)的对费希特思想的阐述,立即使他在哲学家中享有盛誉,并被费希特本人承认。
1795 年,他接着写了一部更为详尽的著作,《论作为哲学原则的我,或论人类知识中的无条件论》(“关于作为哲学原则的自我,或关于人类知识的无限制”),仍然在费希特唯心主义的范围内,尽管有更客观的应用,并且还融合了巴鲁克·斯宾诺莎和斯宾诺莎的泛神论观点的一些元素新柏拉图主义。
1796年至1798年,谢林在一个贵族家庭担任两个青年的导师,这也让他访问了莱比锡(他还在那里参加了莱比锡大学的讲座,并对包括化学和生物学在内的当代物理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德累斯顿(萨克森大公的艺术收藏对他后来的艺术思想产生了影响)。
他对物理科学的研究导致了他1797 年的论文“Ideen zu einer Philosophie der Natur”(“自然哲学的想法”)和 1798 年的论文“Von der Weltseele”(“世界的灵魂”)。尤其是《Ideen》,他对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的自然观,尤其是他的《单子论》表示了感谢。
1798 年,年仅 23 岁的他在耶拿大学获得了杰出哲学教授的职位,并在那里任职五年,直到 1803 年。在那里,他处于浪漫主义思想发酵的中心,并与德国文学巨匠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1749 – 1832 年)和作家兼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席勒(1759 – 1805 年)关系密切。
渐渐地,谢林和费希特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尤其是在谢林坚持互补的情况下他的先验哲学和自然哲学的本质,正如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即1800 年的“先验唯心主义系统”(“先验唯心主义系统” )中所描述的那样。
黑格尔曾帮助黑格尔担任私人讲师耶拿大学,最初在 1801年的著作“Differenz des Fichte’schen und Schelling’schen Systems der Philosophie”(“费希特哲学体系与谢林哲学体系之间的差异” )中支持谢林的观点,尽管他很快前往不同的轨道。
到 1800 年,谢林成为浪漫主义学派公认的领袖,并开始拒绝费希特的思想,认为其冷酷而抽象。谢林与浪漫主义诗人奥古斯特·威廉·冯·施莱格尔 ( August Wilhelm von Schlegel , 1767 – 1845) 和他的妻子卡罗琳特别亲密,并认真考虑与他们的小女儿奥古斯特·博默 ( Auguste Böhmer ) 结婚,直到 1800 年她死于痢疾。
知识分子,比谢林大十二岁,是耶拿浪漫主义沙龙的杰出女主人及其知识分子圈子,谢林很快就爱上了她。当施莱格尔于 1803 年搬到柏林并与卡罗琳离婚时,谢林和卡罗琳很快就结婚了,并且(主要由于这引起的丑闻)他们从耶拿搬到了维尔茨堡。
从 1803 年到 1806 年,谢林在新成立的维尔茨堡大学担任教授,他的观点逐渐改变,最终与费希特和黑格尔决裂。他在保守的天主教维尔茨堡有很多敌人,并于 1806 年移居慕尼黑,在那里他在那里的科学院担任国家官员,一直待到 1841 年。
他于 1806 年被封为贵族(加上“冯”) . 卡罗琳于 1809 年去世,就在谢林出版他的最后一本书“Philosophische Untersuchungen über das Wesen der menschlichen Freiheit und die damit zusammenhängenden Gegenstände”之前(“关于人类自由本质的哲学研究” ),显示出越来越多的神秘主义倾向,也被视为存在主义思想的主要先驱。
1812 年,他与卡罗琳最亲密的朋友之一宝琳·戈特 ( Pauline Gotter ) 结婚,并在她的身上找到了终生忠实的伴侣。后来,在没有辞去慕尼黑官方职务的情况下,他还在斯图加特做了短暂的演讲,然后在埃尔兰根大学做了七年(1820 年至 1827 年)。
1841年,66岁的谢林被任命为普鲁士枢密院议员和柏林学院院士,这也赋予了他在当时的黑格尔主义中心柏林大学讲学的权利。
在他的学生中,有丹麦原存在主义者索伦克尔凯郭尔、俄国革命家和无政府主义者米哈伊尔巴枯宁(1814-1876 年)和德国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者弗里德里希·恩格斯(1820-1895 年)等,他的讲座有很多人参加。和欣赏的观众。
他的柏林讲座在死后出版 他儿子的四卷。最终,他接受了一份邀请,继任该大学的哲学教席,该教席之前由黑格尔担任。他提出的伟大作品“Die Weitalter”(“世界时代”),据说是他晚年创作的,但从未出现。
他于1854 年 8 月 20 日在瑞士的巴德拉加兹去世。
工作
在他死后的一个世纪里,谢林几乎是一个被遗忘的哲学家,即使在他自己的国家,人们的共识是他一直是蒙昧主义者和不合规矩的,而且他的工作已经完全被黑格尔的工作所掩盖。
只有在马丁·海德格尔在 1936 年的演讲中得到赞扬,以及在 1954 年他去世 100 周年的一次高调国际会议上,谢林才得到了彻底的平反,他被描述为德国唯心主义的顶峰和现代存在主义的先驱。
他始终是浪漫主义的拥护者,倡导一种强调直觉而非理性的哲学,并将审美和创造性想象力作为最高价值。谢林的哲学构成了唯心主义的一种独特形式,被称为审美唯心主义。
他认为,在艺术中,主体性与客观性的对立得到升华,一切矛盾(知识与行动、自觉行动与自觉行动、自由与必然)都得到调和。
谢林的“自然哲学”观在现代科学界的表现并不好,现代科学界对他的当代科学知识零碎、缺乏严谨性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但他的一些思想仍然具有独创性和价值。
根据谢林的说法,自然有自己的形而上学现实,独立于经验自我意识的上升(与费希特的自然概念相反,它只不过是经验自我的有意识的“再现” )。因此,绝对(费希特的“纯粹的自我”)必须被视为宇宙精神和自然的完整身份。
谢林试图在他的自然和精神(或自然哲学和先验哲学)概念之间建立一种可行的联系,他将其视为一个整体的两个部分:互补,但本身又是完整的。他看到了实现理想的自然结构的一系列动态阶段(他称之为有机的、无机的和普遍的或“世界灵魂”,后者是其他两个的基础和定义),类似于动态精神向意识斗争的过程阶段本身。他认为自然界中宇宙精神的存在是经验意识(个人自我)出现的必要条件。
他工作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他对主体性的反笛卡尔解释,这预示了弗里德里希·尼采和雅克·拉康(1901-1981)等思想家的一些最佳思想,展示了思想主体如何不能对其自身完全透明。
他后来对黑格尔唯心主义的批判影响了索伦·克尔凯郭尔、卡尔·马克思、弗里德里希·尼采、马丁·海德格尔等人,它的某些方面仍然在当代思想家中得到回应,如 雅克·德里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黑格尔哲学:费希特绝对自我,谢林绝对者,究竟讲了什么?
西方哲学史  近代哲学(下)
德国著名哲学家,谢林十句至理格言,凸显哲学意义,读懂受用一生
德国哲学家的经典哲理名言,句句道尽人生真谛
我们为什么热爱哲学?
德国古典哲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