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昌市罗峰中学前身是139年前的罗峰书院,是海南华侨最早资助兴办的学校之一

日前,笔者前往位于文昌市抱罗镇罗峰中学走访罗峰中学始名罗峰书院,创建于公元1884清光绪甲申年是海南华侨最早资助兴办的学校之一迄今已有139年历史,为内罕见,同时海南华侨热爱家乡、崇尚教育的精神在罗峰中学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罗峰中学目前是一所初级中学,现有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00多人,教职工44人,其中高级教师6人。一级教师12人。本科以上学历36人,师资力量雄厚,现任校长李业平。学校占地面积85亩,校舍建筑面积12780平方米。其中教学楼3幢,教室34间,宿舍楼3幢,综合楼1南楼1幢学生食堂。该校在2016年被选为全省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2020年入选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罗峰书院创办早期

清代海南岛文化教育继续发展书院教育的发展在海南教育发展史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书院在清代学制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培养生员和准备科举的场所,其性质类似公学。清代海南先后两次掀起创设书院之风,第一次是在康熙至乾隆年间,第二次是在道光至光绪年间(18211908年),全岛普遍设立书院,计有52光绪十年(1884年)由文昌县华侨云凤若邀集城乡贤达、华侨捐资兴建了“罗峰书院”。这是海南华侨最早捐资兴办的,规模较大的,颇有名气的学堂。当时的罗峰书院建有正屋3进、庑廊8座、大客厅1间,以及大路门、门前照壁等,是当时岛内规模较大、名气颇盛的学堂。当年,文昌抱罗先贤曾为书院题联:  “罗胸环斗足,峰顶冠蓬莱”。《民国文昌县志》记载,清代文昌北区山堀人云焕章曾与家人“同建罗峰书院,贷苏泉公款二百金,积息至500余元,章自筹还之”。早期文昌抱罗乡里地瘠民穷,当地没有学校,有条件的家庭子女尚能外出求学,而普通人家的孩子却很少有机会读书,直到罗峰书院成功创办,送子求学、尊师重教之风在当地逐渐流行起来。

清末海南封建教育制度开始转轨光绪十七年1891康有为在广州创办万木草堂,开始对旧式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他奏废科举、办学校,被光绪帝采纳。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清政府颁行“癸卯学制”,并改革教育行政机构。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袁世凯等奏请停科举;八月,清政府正式宣布废科举,办学校。自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至宣统三年(1911年),各地书院纷纷改为学堂。自清政府颁行“癸卯学制”后,琼州知府刘尚伦率先于当年将琼台书院改为琼州府中学堂。至清政府正式废科举后,琼州府中学堂又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春改为琼崖中学堂。文昌县光绪三十年(1904年)将蔚文书院改为蔚文高等小学校,附设初级师范简易科

先辈林熙甫、周川、韩鉴塘及冯官尧先生等,顺历史潮流,于1908年把书院改为罗峰高等小学堂。文昌县县长李熙亲题校名。随后开始招收简易师范学生一班,高小学生两个班,聘请韩锦春先生为校长,教员均为地方上名士,尤曾先后聘请过两位日本教员任课。期间校名几更罗峰高等小学校第六区第一高级小学校第六区第一完全小学。

●民国期间的罗峰学校

191954日,曾在罗峰高等小学求学的郭钦光在北京参加爱国学生游行示威活动,在游行过程中,因劳累过度,病情加重,于191957日去世。郭钦光是“五四运动”中牺牲的第一位烈士,也是唯一一位烈士。郭钦光电视连续剧《觉醒年代》中的人物--郭心刚的历史原型。郭钦光12岁毕业于文昌县罗峰高等小学,后考入广东初级师范学校。1917年,郭钦光赴京应试,被北京大学文预科班录取,成为北大的一员。19195月下旬文昌学生和各界人士,分别集会于文城和郭钦光的母校罗峰学校,追悼在“五四运动”中以身殉国的郭钦光烈士,文昌县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进入高潮。

1926由谢锡章先生任校长,翌年遭乱校舍被焚,所存者仅景贤堂一眼,东边厨房、食厅一间及路门而已,但也毁坏得不能使用了。1931冬组织临时校董会,由冯官尧、周威梅先生主持,决定将原校被毁之断墙残壁锄平,扩大建校面积,重建楼房新校舍,更名为罗峰小学校,先后得到周雨亭、冯尔和、黄有鸾等498名热心教育事业的海外侨胞慷慨捐助,共集资光洋9.6万元,分5期建成6幢大楼,总建筑面积达3500多平方米。新建的四合楼院结构校园,美丽壮观,在文昌首屈一指,岛内也名噪一时。冯尔和捐建校舍3幢,黄有鸾捐建“黄有鸾斋”1幢。全部工程于19377月完成。

1931年重建楼房新校舍期间,周雨亭捐大洋10000元,为罗峰小学校兴建一座2层钢筋水泥结构办公楼,命名为“周雨亭纪念楼”;另捐资建教室1间,称为“周昆章斋”纪念其父亲。周雨亭(18721933抱罗镇昌锦村人出生贫苦家庭,幼年随父母侨居越南,后迁居香港身为“昌利”、“捷成”洋行老板,成为香港二三十年代名列前茅的大富豪,更是在港琼人首富。周雨亭除了在琼兴学办医外,还在海口市中山路的沿江建造了高耸的钟楼,声响悠扬的大钟,是他费巨资从法国购置的。作为修建罗峰书院主要赞助人,周雨亭的身后大业,由儿子周文治、孙子周成根代代相传,久盛不衰。曾孙周德熙任香港政府工商司司长。周雨亭之子周文治捐出大洋3500元,建造“周文治图书馆”。

1940年初,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海南岛,霸占罗峰校园为据点,学校被迫停办。1945年秋,日本投降,因校舍被破坏难使用,乡亲父老担忧众子弟长期失学缺教,前途不堪设想,于是,举乡上下一致推举周成梅,谢珊先生为首组成新的校董会,林廷华、韩汉英先生为名誉董事长,再次动员海外华侨、港澳同胞和当地群众,捐款集资,重建校园,又恢复了罗峰高等小学。

●罗峰中学时期

1947私立罗峰初级中学,附设小学部,更校名为文昌罗峰初级中学。由符振中任校董会董事长,谢珊为副董事长。1952年起由文昌县人民政府接管1956年改为文昌县罗峰中学,开始招收秋季第一届高中学生,是校发展成为完全中学之始。这一时期,学校秩序井然,管教均有章法,学生成绩优异,1960年参加全国高考名列海南前茅。

20世纪80年代,文昌籍海外侨胞再次掀起捐资建设罗峰中学的高潮。由于罗峰中学的学生人数急剧上升,需要扩建校舍。于1984年组了广东省林业副厅长符振中,海南侨联会顾问王弗纶,新加坡华侨陈济川、周德濂先生为名誉董事长,黄闻荣、谢蔚生、周成根、吴瑞麟等80多位知名人士为名誉董事。选举谢肖珊先生任董事长,王壮行、黎志禄,吴敬民、裴用福、周德森、冯舜生同志为副董事长。梁育英等14位同志为常务董事,潘介民等45位同志为董事。新的董事会组成后,各司其职,立即行动起来,积极开展宣传发动工作,以董事会名义发出两封集资扩建学校的公开信后,得到泰国、美国、新加坡、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地爱国爱乡、热心教育的华侨、港澳同胞和国内外校友的热烈响应与支持,慷慨捐献,共筹到资金45万元人民币。校长裴用福是归国华侨,他多次利用赴泰探亲的机会,挨家挨户造访众乡侨,并多次到新加坡、香港动员乡侨筹款建校。共有380人捐款120万元。于1985725日破土动工,建起2幢各一层楼的教学大楼,内设教室24间,小房12间,19867月份全部竣工。

2003,为了适应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教学设施,旅泰知名华侨符致炳先生,出于对家乡教育事业的热心,除带头捐款60万泰铢外,还亲自发动泰国华侨林鸿鹏、陈颖杜先生等200多人捐款,总共筹集资金人民币58万元、泰铢440多万,叻市8500元,将其中60万元人民币配合政府划拨资金120万元,建起了5高的崇贤楼科学馆大楼

2003年秋,周文治后代周德熙、周德仁、周德领发扬其前辈爱国爰乡传统,捐资十八万元,将其先辈原建的南门钟楼(始建于1932,拆除重建。建筑面积110平米。1999年至2004年,罗峰中学校友会,发动广大校友捐资60多万元建校、奖教、奖学。罗峰中学校友、香港海南商会永远名誉会长陈爱玲一直关心家乡教育事业。2003年得知学校学生宿舍紧张,当时事业受挫的她仍然捐款35万元,并得政府拨款30万元,建成一幢三层1100平方米的学生公寓楼,学校将其命名为“陈爱玲楼”。从2012年开始,她还每年捐赠5万元奖教助学。2009年,经省级相关部门鉴定南楼为D级危房,停止使用。2015年海南省政协委员陈爱玲等校友在省政协会议上提出重修南楼的提案得到省政协的讨论通过,并把重修南楼提案转给文昌人民政府常委会通过立项,从市财政资金拔款重建。于201512年底拆除,20164月动工,201712月通过竣工验收。

●尾声

到达罗峰中学时是黄昏时分,操场上有学生和家长在练习足球,夕阳照映在钟楼和各个建筑上,显得愈加古朴之味。当看着楼里、教室门口前诸位华侨的名字,我想千百年来,正是无数心系海南教育的岛内外人士的共同努力,才让海南的教育水平不断提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罗峰书院延续百年书香
海南省简介:NO.06文昌
文昌的简历,让世界看到海南文昌!(太震撼了,鼎力推荐!)
海南文昌市文昌学宫
和学生一起成长,与学校共同发展——黄有宝老师《做一名有职业理想的教师》专场记录
文昌文城镇王兆松故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