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说清第36条
userphoto

2023.07.05 辽宁

关注

《伤寒论》第36条: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

  麻黄汤

  麻黄 (去节) 三两 桂枝 (去皮) 二两 甘草 (炙) 一两 杏仁 (去皮尖) 七十个

 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太阳”与“阳明”——“合病”

   话说“太阳”为一身之表,伤寒邪气伤人必开始与“表”,若是正气不虚能够胜邪,那么邪气就自然从汗而出得解,所正气虚弱不能抵抗邪气进攻,邪气长驱直入,此时就会产生相应的“变证”,这里所谓的“合病”其实就是“表证”未罢的同时又出现了“阳明证”……

  为什么会出现“合病”呢?我们说人体驱邪实际上是靠正气,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然而其实“正气”的本质其实就是“津液”,以“表证”而言,我们看到无论是“太阳中风”还是“太阳伤寒”,二者最终病愈的转折其实都是“汗”,得“正汗”出,病才能得解!而这里出现的“合病”其实就是“津液”的不足引发的异常病理状态!

  “喘”而“胸满”

  参考第35条的“麻黄汤”,我们进行上下文对照后有理由相信其实第36条的“喘”也是“寒”引发的,更进一步说就是“太阳伤寒表实证”,这时候其实患者身体中“津液”是不虚的,只不过是受到了“伤寒”性质(寒凝)的制约,人体不能顺利的通过“汗解”来去除邪气进而引发的一种病机状态,打个比方一个人要去推动两个人才能推得动的物体,最好的办法并不是让这个人增强体魄,而是找来另一个人帮他,这里“麻黄汤”就起到了这个作用……

  那为什么会出现“胸满”呢?笔者认为这个“胸满”与外邪闭塞体表引发的“肺气不降”引发“喘”有一定关系外,其实最大的因素还是在于“阳明病”,我们知道“阳明病”的本质是“津液”亏虚引发“胃中”津液亏少进产生的“腑气”不降,我们知道“六腑”实际上是以“通降”为顺,这时因为体表“津液”受寒后不能正常转输至“胃中”,“胃中”津液暂时亏少进而产生了“阳明病”,“腑气”不降阻碍“胸中”清阳的发升便产生“胸满”,这个“满”应该是“浊阴”不散引发的,而“除满”并不要去“泻实”,而要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那就是“驱除表寒”,正气得“麻黄汤”相助发挥驱邪能力,“寒邪”得解,“津液”得以正常输布,胃中亏少的津液得到补充,那自然而然的会使“胃家实”得到改善,以后浊阴得降,清阳得升,故病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19讲 太阳蓄水证(1)
解读《伤寒论》密钥之第7条
伤寒学习“夫阳盛阴虚,汗之则死,下之则愈;阳虚阴盛,汗之则愈,下之则死。”如何理解?
郝万山讲《伤寒论》笔记 第十九集
《伤寒论》试解No.150
冯世纶教授讲中医(12月26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