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思维是什么

思维是什么?

——《我们怎样思维》第一次读书复盘

作者:秀小米

2023 年 4 月 29 日星期六 19:00-21:00,五一假期第一天晚上,18名“劳动者”分享《我们怎样思维》第 1、2 章。

主持人:靳伟、分享人:李才强

回应人:吴琼、吕丹、孟祥瑞等

记录人:刘姣。

01

什么是思维

Thinking

02

为什么必须以反省思维作为教育的目的

why

读到了什么

1、反省思维是感受到了某种疑惑、迷乱或怀疑后,提出某种暗示——“制定某种尝试问题的特性,考虑对问题作出某种解释”,然后心甘情愿地忍受疑难的困惑,不辞劳苦地进行探究,直到有足以下判断的理由,这期间不轻易地接受任何信念或作出断然的结论。

2、思维的力量使我们摆脱对于本能、欲望和惯例的奴性的屈从,然而,思维的力量也给我们带来谬见和错误的机会和可能性。它把人们提高到其他动物之上,同时,它也使人们可能碰到其他受本能支配的动物所不能遇到的失败的机会。

3、只是具有方法的知识,那是不够的;还必须有运用方法的愿望和意志。这种愿望乃是一种个人的倾向。可是,另一方面,只是具有倾向还是不够的,也必须理解沟通种种态度、获致最佳效益的形式和方法。包括但并不限于“虚心”、“专心”、“责任心 ”。

1、反省思维的起点是我们面前的事物,我们对我们面前的某个事物产生了疑惑,会有一个推测,会有一个暗示,会有一个联想,那么有了联想之后呢,我们就不断找证据,找到证据之后,得验证核实刚才的那个猜测——杜威说找到了一个很好的理由。

2、科学思维是相对于宗教教义而言的,作者将科学思维和经验思维对照来讲的。

3、概念思维是从思维的层次上定义的,是在事实现象的表层思维之上的更抽象的思维方式。

4、《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揭示了理解的六种不同的行为表现,有利于我们去判断反省思维的程度。

5、教师反思的研究是从杜威开始的,第二位是麻省理工的阿基里斯和哈佛的舍恩,他们两个是长期的合作伙伴,对专业工作中的反思有深入研究。第三位美国的Stephen Brookfield以及澳大利亚的John Loughran.前者出版有批判反思型教师ABC(汉语版)。

6、杜威用“经验”避开“唯物”和“唯心”的争论。你跟周围的环境去互动,在互动的过程当中,你产生了一些体验呀,你产生了一些意识啊,你产生了一些观念呀,这包含有客观的成分,也包含有主观的成分。

7、我对“素养”的理解是“问题解决能力”。如果给“问题解决能力”再加上一个定语,那就是“复杂问题的解决能力”。我觉得“素养”这个概念它具有很大的情境性,问题的类型不一样,问题的情境不一样,问题的复杂程度不一样,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的能力就不一样。

素养的形成,必须得解决问题,就是必须得解决难题。因为这个问题比较难,所以没有办法用过去的经验来解决,所以你必须得具有创造性。过去的经验太复杂,依靠个体是无法去解决,必须得通过群体去解决,必须得有合作啊。合作并不是坐着想,而是需要行动,需要寻找证据,需要去做实验,需要去辩论,这时反省思维就发生了。

8、“全面发展”前面是有个定语的,叫“自由”。学生“自由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在某一问题领域的独特探索就是个性化发展。天然的难题是吸引学生探索的一扇窗户。

9、教育他一方面让这个人成为人,实现他内在的价值,这是人本主义的思想。但是每一个人同时他也具有自己的工具价值,这不矛盾。

总结评论

1、靳伟:核心素养的根本是复杂问题解决能力。因为问题复杂,所以不能用过去的经验解决,因此必须批判质疑(critical thinking)和创新(creativity)。因为问题复杂,所以不能一个人独立解决,因此必须协作(collaboration)。在协作过程中必然伴随不同想法和做法,因此,必须沟通协商(communication),在不同的想法和做法间保持平衡。

问题解决的基础是提出问题,因此,提问成为首要习惯。教师首先要对所见所闻怀着婴儿般的好奇心,探索欲,提出问题。问题是打破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一把钥匙。其次,教师要筛选具有智力和能力挑战性的问题,通过田野工作,利益相关者访谈、实践探究、调查研究等了解更多事实,加深对问题的理解。然后,教师可以采取行动,检查问题本身以及产生问题的条件是否有松动或改善。最后,教师要将问题放在系统中思考,通过优化系统促进生态改善,从而较为长期地解决问题。

忙碌的人是很难提问的,正如“忙”字的本义为“心亡”。忙碌的本质是用身心不假思索的反应来应对日常生活和工作出现的情况,因此,人变成了一台机器,甚至只是机器上的一个零件。提问者需要有停止忙碌,回看经验,恢复好奇的勇气。从提出的问题中,选择自己最感兴趣,自己认为最值得探索的问题,这个过程考验着我们的心智和道德,是一种理智和道德训练。由一个问题深入一个领域,勾勒出关于这个问题的历史探索脉络,通过探索他者的心灵空间,照亮自我的心灵盲区。当困惑被释放,新思想自由流动于我们的身心,人便开始灵动了。

2、孟祥瑞:感谢李老师的精彩分享和细致认真得解读。今日交流互动的过程恰好也诠释了“反省思维”的特点和发生过程,即通过反复的、严肃的、持续不断的深思达成从“现象—疑问—假设—验证—再假设—验证……”的思维循环,形成基于证据解释的合理性信念,这一过程仿佛也为理解思维增添了机能。诚如书中所提到的“一个有思维能力的人可以给客观事物增添机能”。非常受益。

/

/

欢迎加入“十年读书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师如何撰写教学反思案例?
转:思维的力量——读杜威《我们怎样思维》有感
彭正梅 | 杜威的反思性思维模式与整本书阅读
教学反思——教师成长之路
论教育本质
问题教学法的心理学依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