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那些《温病条辨》中我比较喜欢的方子们
userphoto

2023.07.07 上海

关注

全书处方198首,有自拟方,有仲景方加减,有归纳自叶天士医案,有前人名方加减。说实话,这本书里的大多数方子,我个人都很喜欢。只是摘出了当下,相对更需要借鉴的方子,共34个。

摘录之后发现大多都是湿温方,也有偏湿热和寒湿的。

1、银翘马勃散方(辛凉微苦法)

湿温喉阻咽痛,银翘马勃散主之。

连翘(一两) 牛蒡子(六钱) 银花(五钱) 射干(三钱) 马勃(二钱)

上杵为散,服如银翘散法。不痛但阻甚者,加滑石六钱,桔梗五钱,苇根五钱。

2、新加香薷饮方(辛温复辛凉法)

手太阴暑温,如上条证,但汗不出者,新加香薷饮主之。

香薷(二钱) 银花(三钱) 鲜扁豆花(三钱) 浓朴(二钱) 连翘(二钱)

水五杯,煮取二杯。先服一杯,得汗止后服;不汗再服;服尽不汗,再作服。

3、(上焦)宣痹汤(苦辛通法)

太阴湿温,气分痹郁而哕者(俗名为呃),宣痹汤主之。

枇杷叶(二钱) 郁金(一钱五分) 射干(一钱) 白通草(一钱) 香豆豉(一钱五分)

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服。

4、三香汤方(微苦微辛微寒兼芳香法)

湿热受自口鼻,由募原直走中道,不饥不食,机窍不灵,三香汤主之。

栝蒌皮(三钱) 桔梗(三钱) 黑山栀(二钱) 枳壳(二钱) 郁金(二钱) 香豉(二钱) 降香末(三钱)

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温服。

5、栀子豉加姜汁方

下后虚烦不眠,心中懊憹,甚至反复颠倒,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者,加甘草;若呕者,加姜汁。

即于栀子豉汤内,加姜汁(五匙)。

6、连翘赤豆饮方(苦辛微寒法)

素积劳倦,再感湿温,误用发表,身面俱黄,不饥溺赤,连翘赤豆饮煎送保和丸。

连翘(二钱) 山栀(一钱) 通草(一钱) 赤豆(二钱) 花粉(一钱) 香豆豉(一钱)

7、黄连黄芩汤方(苦寒微辛法)

阳明温病,干呕口苦而渴,尚未可下者,黄连黄芩汤主之。

黄连(二钱) 黄芩(二钱) 郁金(一钱五分)香豆豉(二钱)

8、清络饮方(辛凉芳香法)

手太阳暑温,发汗后,暑证悉减,但头微胀,目不了了,余邪不解者,清络饮主之。邪不解而入中下焦者,以中下法治之。

鲜荷叶边(二钱) 鲜银花(二钱) 西瓜翠衣(二钱) 鲜扁豆花(一枝) 丝瓜皮(二钱) 鲜竹叶心(二钱)

水二杯,煮取一杯,日二服。凡暑伤肺经气分之轻证皆可用之。

9、薏苡竹叶散方(辛凉淡法,亦轻以去实法)

湿郁经脉,身热身痛,汗多自利,胸腹白疹,内外合邪,纯辛走表,纯苦清热,皆在所忌,辛凉淡法,薏苡竹叶散主之。

薏苡(五钱) 竹叶(三钱) 飞滑石(五钱) 白蔻仁(一钱五分) 连翘(三钱) 茯苓块(五钱)白通草(一钱五分)

共为细末,每服五钱,日三服。

10、滑石藿香汤方(辛淡合芳香法)

滞下红白,舌色灰黄,渴不多饮,小溲不利,滑石藿香汤主之。

飞滑石(三钱) 白通草(一钱) 猪苓(二钱) 茯苓皮(三钱) 藿香梗(二钱) 浓朴(二钱) 白蔻仁(钱)广皮(一钱)

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服。

11、杏仁汤方(苦辛寒法)

舌白渴饮,咳嗽频仍,寒从背起,伏暑所致,名曰肺疟,杏仁汤主之。

杏仁(三钱) 黄芩(一钱五分) 连翘(一钱五分) 滑石(三钱) 桑叶(一钱五分) 茯苓块(三钱) 白蔻皮(八分) 梨皮(二钱)

水三杯,煮取二杯,日再服。

12、杏仁薏苡汤(苦辛温法)

风暑寒湿,杂感混淆,气不主宣,咳嗽头胀,不饥舌白,肢体若废,杏仁薏苡汤主之。

杏仁(三钱) 薏苡(三钱) 桂枝(五分) 生姜(七分) 浓朴(一钱) 半夏(一钱五分) 防己(一钱五分) 白蒺藜(二钱)

水五杯,煮三杯,渣再煮一杯,分温三服。

13、杏仁石膏汤方(苦辛寒法)

黄疸脉沉,中痞恶心,便结溺赤,病属三焦里证,杏仁石膏汤主之。

杏仁(五钱) 石膏(八钱) 半夏(五钱) 山栀(三钱) 黄柏(三钱) 枳实汁(每次三茶匙,冲) 姜汁(每次三茶匙,冲)

水八杯,煮取三杯,分三次服。

14、杏仁滑石汤方(苦辛寒法)

暑温伏暑,三焦均受,舌灰白,胸痞闷,潮热呕恶,烦渴自利,汗出溺短者,杏仁滑石汤主之。

杏仁(三钱) 滑石(三钱) 黄芩(二钱) 桔红(一钱五分) 黄连(一钱) 郁金(二钱) 通草(一钱)浓朴(二钱) 半夏(三钱)

15、黄芩滑石汤方(苦辛寒法)

脉缓身痛,舌淡黄而滑,渴不多饮,或竟不渴,汗出热解,继而复热,内不能运水谷之湿,外复感时令之湿,发表攻里,两不可施,误认伤寒,必转坏证,徒清热则湿不退,徒祛湿则热愈炽,黄芩滑石汤主之。

黄芩(三钱) 滑石(三钱) 茯苓皮(三钱) 大腹皮(二钱) 白蔻仁(一钱) 通草(一钱) 猪苓(三钱)

水六杯,煮取二杯,渣再煮一杯,分温三服。

16、(中焦)宣痹汤方(苦辛通法)

湿聚热蒸,蕴于经络,寒战热炽,骨骱烦疼,舌色灰滞,面目痿黄,病名湿痹,宣痹汤主之。

防己(五钱) 杏仁(五钱) 滑石(五钱) 连翘(三钱) 山栀(三钱) 薏苡(五钱) 半夏(醋炒,三钱) 晚蚕砂(三钱) 赤小豆皮(三钱)

水八杯,煮取三杯,分温三服。痛甚加片子姜黄二钱,海桐皮三钱。

17、香附旋复花汤方(苦辛淡合芳香开络法)

伏暑、湿温胁痛,或咳,或不咳,无寒,但潮热,或竟寒热如疟状,不可误认柴胡证,香附旋覆花汤主之;久不解者,间用控涎丹。

生香附(三钱) 旋复花(绢包,三钱) 苏子霜(三钱) 广皮(二钱) 半夏(五钱) 茯苓块(三钱) 薏仁(五钱)

水八杯,煮取三杯,分三次温服。腹满者,加浓朴。痛甚者,加降香末。

18、新制桔皮竹茹汤(辛通降法)

阳明湿温,气壅为哕者,新制橘皮竹茹汤主之。

桔皮(三钱) 竹茹(三钱) 柿蒂(七枚) 姜汁(三茶匙,冲)

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温服;不知,再作服。有痰火者,加竹沥、栝蒌霜。有瘀血者,加桃仁。

19、桔半桂苓枳姜汤(苦辛淡法)

饮家阴吹,脉弦而迟,不得固执《金匮》法,当反用之,橘半桂苓枳姜汤主之.

半夏(二两) 小枳实(一两) 桔皮(六钱) 桂枝(一两) 茯苓块(六钱) 生姜(六钱)

甘澜水十碗,煮成四碗,分四次,日三夜一服,以愈为度。愈后以温中补脾,使饮不聚为要。其下焦虚寒者,温下焦。肥人用温燥法,瘦人用温平法。

20、半苓汤方(此苦辛淡渗法也)

足太阴寒湿,痞结胸满,不饥不食,半苓汤主之。

半夏(五钱) 茯苓块(五钱) 川连(一钱) 浓朴(三钱) 通草(八钱,煎汤煮前药)

水十二杯,煮通草成八杯,再入余药煮成三杯,分三次服。

21、茵陈白芷汤方(苦辛淡法)

酒客久痢,饮食不减,茵陈白芷汤主之。

绵茵陈 白芷 北秦皮 茯苓皮 黄柏 藿香

22、加减小柴胡汤(苦辛温法)

疟邪热气,内陷变痢,久延时日,脾胃气衰,面浮腹膨,里急肛坠,中虚伏邪,加减小柴胡汤主之。

柴胡(三钱) 黄芩(二钱) 人参(一钱) 丹皮(一钱) 白芍(炒,二钱) 当归(土炒,一钱五分) 谷芽(一钱五分) 山楂(炒,一钱五分)

水八,煮取三杯,分三次温服。

23、宣清导浊汤(苦辛淡法)

湿温久羁,三焦弥漫,神昏窍阻,少腹硬满,大便不下,宣清导浊汤主之。

猪苓(五钱) 茯苓(六钱) 寒水石(六钱) 晚蚕砂(四钱) 皂荚子(去皮,三钱)

水五杯,煮成两杯,分二次服,以大便通快为度。

24、断下渗湿汤方(苦辛淡法)

久痢带瘀血,肛中气坠,腹中不痛,断下渗湿汤主之。

樗根皮(炒黑,一两) 生茅术(一钱) 生黄柏(一钱) 地榆(炒黑,一钱五分) 楂肉(炒黑三钱) 银花(炒黑,一钱五分) 赤苓(三钱) 猪苓(一钱五分)

水八杯,煮成三杯,分三次服。

25、人参泻心汤方(苦辛寒兼甘法)

湿热上焦未清,里虚内陷,神识如蒙,舌滑脉缓,人参泻心汤加白芍主之。

人参(二钱) 干姜(二钱) 黄连(一钱五分) 黄芩(一钱五分) 枳实(一钱) 生白芍(二钱)

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服,渣再煮一杯服。

26、半夏泻心汤去干姜甘草加枳实杏仁方(苦辛寒法)

阳明暑温,脉滑数,不食不饥不便,浊痰凝聚,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去人参、干姜、大枣、甘草加枳实、杏仁主之。

半夏(一两) 黄连(二钱) 黄芩(三钱) 枳实(二钱) 杏仁(三钱)

水八杯,煮取三杯,分三次服。虚者复纳人参二钱,大枣三枚。

27、半夏泻心汤去人参干姜甘草大枣加枳实生姜方

阳明湿温,呕而不渴者,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呕甚而痞者,半夏泻心汤去人参、干姜、大枣、甘草加枳实、生姜主之。

半夏(六钱) 黄连(二钱) 黄芩(三钱) 枳实(三钱) 生姜(三钱)

水八杯,煮取三杯,分三次服,虚者复纳人参、大枣。

28、加减人参泻心汤(苦辛温复咸寒法)

疟伤胃阳,气逆不降,热劫胃液,不饥不饱,不食不便,渴不欲饮,味变酸浊,加减人参泻心汤主之。

人参(二钱) 黄连(一钱五分) 枳实(一钱) 干姜(一钱五分) 生姜(二钱) 牡蛎(二钱)

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温服。

29、黄连白芍汤方(苦辛寒法)

太阴脾疟,寒起四末,不渴多呕,热聚心胸,黄连白芍汤主之。

黄连(二钱) 黄芩(二钱) 半夏(三钱) 枳实(一钱五分) 白芍(三钱) 姜汁(五匙,冲)

水八杯,煮取三杯,分三次,温服。

30、加减芩芍汤方(苦辛寒法)

滞下已成,腹胀痛,加减芩芍汤主之。

白芍(三钱) 黄芩(二钱) 黄连(一钱五分) 浓朴(二钱) 木香(煨,一钱) 广皮(二钱)

水八杯,煮取三杯,分三次温服。忌油腻生冷。

31、四苓合芩芍汤方(苦辛寒法)

自利不爽,欲作滞下,腹中拘急,小便短者,四苓合芩芍汤主之。

苍术(二钱) 猪苓(二钱) 茯苓(二钱) 泽泻(二钱) 白芍(二钱) 黄芩(二钱)广皮(一钱五分) 浓朴(二钱) 木香(一钱)

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温服,久痢不在用之。

32、加减泻心汤方(苦辛寒法)

噤口痢,左脉细数,右手脉弦,干呕腹痛,里急后重,积下不爽,加减泻心汤主之。

川连 黄芩 干姜 银花 楂炭 白芍 木香汁

33、椒附白通汤方

足太阴寒湿,舌白滑,甚则灰,脉迟,不食,不寐,大便窒塞,浊阴凝聚,阳伤腹痛,痛甚则肢逆,椒附白通汤主之。

生附子(炒黑,三钱) 川椒(炒黑,二钱) 淡干姜(二钱) 葱白(三茎) 猪胆汁(半烧酒杯,去渣后调入)

水五杯,煮成二杯,分二次凉服。

34、新加黄龙汤(苦甘咸法)

阳明温病,下之不通,其证有五:应下失下,正虚不能运药,不运药者死,新加黄龙汤主之。

细生地(五钱) 生甘草(二钱) 人参(一钱五分,另煎) 生大黄(三钱) 芒硝(一钱) 元参(五钱) 麦冬(连心,五钱) 当归(一钱五分) 海参(洗,二条) 姜汁(六匙)

水八杯,煮取三杯。先用一杯,冲参汁五分、姜汁二匙,顿服之,如腹中有响声,或转矢气者。

为欲便也;候一、二时不便,再如前法服一杯;候二十四刻,不便,再服第三杯;如服一杯,即得便,止后服,酌服益胃汤一剂(益胃汤方见前),余参或可加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暑温 伏温(中焦)
温病条辨方剂2卷二 中焦篇
分消走泄法与三仁汤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八四)临证谈半夏泻心汤
湿温中焦篇
【赵绍琴】中焦湿热证治(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