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被妈妈拒绝的女孩会用一生证明自己的价值。

自从实施离婚冷静期后,全国2021年上半年离婚登记人数达96.6万对,比2019年(203.8万对)的一半还少。但是那些没有离婚的夫妻中,有多少全职妈妈因为没有收入,承担不起离婚的代价而在婚姻里垂死挣扎?

在网上看到有网友说三胎,我觉得很有道理——“无论是一胎、二胎还是三胎,女性不仅要承受生育的痛,还会认同和鼓励牺牲工作照顾家庭,牺牲自己的爱好、生活品质(少买或不买化妆品)来给孩子买奶粉,牺牲自己的时间去陪伴孩子长大。生育孩子虽然是一个家庭的共同决定,但是生育代价大部分却由女性来承担。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母亲是被亏待和受委屈的。”

似乎做不到牺牲小我、奉献家庭的妈妈就不是一个好妈妈。



当妻子跟丈夫说带孩子辛苦的时候,多半换来的不是丈夫的共情,而是一句反问“谁家的女人不是这样过来的?”这句话不仅看不见女人的付出,更击碎了女人对男人和婚姻的期待。

有网友打趣地说:“我连婚都不想结了,还三胎呢!”

的确,如果女性在婚姻里的付出无法被看见,就无法从根本上提升生育率。

一边是放不下的孩子,一边是无法实现的自我价值和认同,一边是螳臂当车般无法撼动的社会意识形态……这种身心分裂的生活状态不知让多少女人逐渐丧失信心,在一地鸡毛的婚姻中麻木地苟延残喘。

自己的付出不被看见,不少从失望到绝望的女人表示宁愿净身出户,也不愿意维持这种低价值感的婚姻。

在我看来,作为妻子和母亲,女性被鼓励付出和自我牺牲,是女性作为独立个体的价值被忽视和压抑,这是由社会环境导致的女性身份的不认同。

深究后我发现,这种鼓励不仅来自男人,同样也来自女人。这种不认同像遗传基因一样,代代相传。

看了《因为我是女性:如何深度疗愈代际创伤》一书后,我认为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文明进步离不开对女性身份和价值的认同,这种认同程度越高,家庭越幸福,社会越进步。



这本书的作者侯玉珍,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师,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督导师,中国艾利克森研究院注册催眠师,精神动力学取向咨询师。她致力于“女性”议题的发展和研究,专注于帮助女性实现从内在开始的成长。

侯玉珍在这本书里指出,母亲对女儿的人格,包括性格、情绪、行为模式、关系模式等,具有决定性影响。和母亲关系的好坏,会在日后女孩的亲密关系、亲子关系、以及其他人际关系中“强迫性”再现。

作者在书中引导那些时常感到没有安全感、低价值感、情绪容易失控的女性,从探索自身的经历开始,用分离、哀悼、自爱、和解、认同、发展突破,这七步去理清与母亲的关系,摆脱母亲对自己的影响,从而走出“命运轮回”——

分离:保持自己的心理边界,与内在的母亲分离。

哀悼:直面失去的母爱,找回真实的情感。

自爱: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停止自我攻击,疗愈母爱缺失的创伤。

和解:看见母亲的创伤,重建健康的母女关系。

认同:肯定自己的价值,寻找真实的自己。

发展:成为更好的自己。

突破:成为独立而自由的女性。

在我看来,女性的身份和自我价值的认同,是走出代际创伤的关键。

1. 什么是女性身份自我认同?

说到女性身份认同,得先说说自我认同。

所谓自我认同就是稳定地认可自己。

自我认同由个人感知、经历、反思形成。父母温和而稳定地爱和尊重孩子,孩子觉得自己有价值和被爱。

自我认同在青春期剧烈动荡,成年后趋于稳定。自我认同高的人内在冲突少,不易受外界影响,自我效能感高,不会过分讨好别人,对成功感到骄傲和自豪,有理想有愿望。



侯玉珍在书里说:“被妈妈拒绝的女孩会用一生证明自己的价值。”

可见,女孩对自身女性身份的认同对其一生产生重要影响。

那么,什么是女性身份认同呢?

作者在书里指出,女性身份认同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 不认同男尊女卑,尊重和发展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追求自己的理想

● 接纳女性身份拥有的力量,如温柔、包容、坚韧、温暖等特质

● 接纳和展示自己作为女性的漂亮于优秀,让自己美丽动人、婀娜多姿

而以下这些就是不认同女性身份的情况:

● 认同男尊女卑,牺牲自我

● 对“臭美”有羞耻感,嫌弃和隐藏自己的女性特质,发展出男性特质,缺少女人味

● 重男轻女,即使自己学业成绩再优秀,父母也会说“可惜不是儿子”,宠儿子、无条件满足儿子,无休止向女儿索取



青春期时的姐姐爱打扮,被父母各种骂和嫌弃,而我则更喜欢穿裤子,甚至像男孩一样把钥匙别在裤腰上,讨厌那种穿着妖娆的女人,认为只有坏女人才会穿成那样。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恨自己为什么不是男孩。因为母亲曾经多次开玩笑说我没带完东西就出生了。

后来有了女儿,女儿想漂亮却害怕扎头发疼痛,于是常常披着头发,于是老公每次都会生气地说“把头发剪了。而我最终妥协了,强迫女儿去剪掉头发。

和一个朋友聊天,说起女儿爱臭美,朋友说爱臭美是一件好事。当时不理解,现在想来很认同她的话,并非常羡慕那些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女孩子,因为她们一看就让人如沐春风般地心生欢喜。

爱臭美的女孩是被父母爱和尊重的孩子,她们认同父母对自己的看法,接纳自己作为女性的身份并展示自己的漂亮和优秀。这样的女孩自信、自尊和自爱。

相反,那些不被父母尊重和爱的孩子,会产生自我怀疑,甚至会有意地隐藏自己爱美的天性,隐藏自己的女性特质,进而发展出男性特质,以试图讨好父母。



2.无法完成自我认同时会发生什么?

当一个人无法真正完成自我认同时,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也不知道想过怎样的生活,并且常常觉得自己不够好,不值得被爱。

同时,他们通常无法完全认同父母眼中的自己,认同一部分糟糕的看法,不认同一部分,导致内心冲突,渴望产生“我很好”的感觉,一生都在追求他人认可。

女性身份被妈妈拒绝的时候,不仅在心理上产生影响,在身体上也会产生一些无法言说的痛苦。

身体无法言说之痛与心理的关系

“那些没有明显生理基础的身体症状在向我们表达内心无法言说的痛苦和无法解决的冲突。”——侯玉珍,《因为我是女性:如何深度疗愈代际创伤》

● 肥胖问题

肥胖除了遗传问题,还隐藏着对爱的渴望以及压抑的攻击性。爱的匮乏以及内心极强的攻击性通过肥胖来隐藏。

● 月经问题

女性身份被妈妈拒绝,与妈妈的关系存在无法言说的攻击性,以及对自身女性身份不接受、害怕性欲、害怕做母亲等,就容易存在一些生理问题,如痛经、月经长期不调、提前绝经,或子宫、卵巢和乳房方面的问题。

● 皮肤问题

皮肤敏感的人,其心灵也敏感。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皮肤问题预示着关系中的界限和联结出现问题。被家暴的女孩其心理上失控的恐惧和愤怒要“突破”皮肤这层“我”的界限,故而皮肤总是起疹子。

● 胃的问题

胃与情绪有关。焦虑和紧张容易导致胃胀。胃酸代表攻击性,无法表达的攻击性会转向自身,以火气和胃酸形式攻击自身,造成胃溃疡。

● 其他问题

女性性冷淡与女性身份认同、性创伤和糟糕的父女关系有关。极度压抑性欲容易导致偏头痛。心率不齐与极力维持和谐情感有关。

由上述可知,女性身份不被认同时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3. 如何完成女性身份认同?

侯玉珍在《因为我是女性:如何深度疗愈代际创伤》一书里提到,要完成女性身份认同,需要——

1.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接受自己好的好不好的部分,寻找自己的优势。

2.有意识地不认同父母对自己糟糕的评价。

3.有意识地不完全按父母意愿生活。

4.不受外界评价影响。

实际上做到这些并不容易,因为这需要有反思能力,独立的思想,以此来突破内心的一些自我限制,发展积极、健康、自由的自我。

首先,要与母亲进行心理分离。

随着孩子的成长,孩子需要更多的心理空间成长为自己。因而需要与妈妈心理分离,与妈妈划清心理边界。

书里给出了具体步骤,即觉察、反思、拒绝、表达。

觉察:寻找核心信念体验,觉察哪些是来自妈妈的声音。如果你时常感到焦虑、恐惧、羞耻、害怕分离,很有可能你的妈妈是控制型的、受过虐待的、情绪不稳定的、抑郁的。她会经常批评你、贬低你、指责你、嫌弃你,甚至虐待你或者忽视你。

反思:对自己的感觉、认知和行为进行重新思考,识别出哪些核心信念和感觉影响了自己。

拒绝:有了觉察和反思之后就会拒绝妈妈的无理要求,设立底线保护自我。在人际关系中讨好他人多半是在讨好内在的妈妈。

表达:自我觉醒之后会愤怒,愤怒背后说攻击性的表达。当攻击性的表达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就会温和而坚定地表达自我。



其次,要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很多时候我们不爱自己是因为我们潜意识里认为自己不够好,不值得被爱。

从自我攻击的模式里走出来,就要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停止使用负面和糟糕的词汇描述自己。

第三,和解。

承认自己不被母亲爱,哀悼自己缺失的母爱。通过审视自己的家族史和父母经历的创伤后,你会发现,妈妈也是一个缺乏母爱的人,她也只是一个受害者而已。甚至妈妈的妈妈也是缺乏母爱的人。这是一种代际创伤。

第四,发展积极自尊、建立自信。

无条件接纳自己,并正视资源取向。

寻找偶像,用冥想接近潜意识,寻找你渴望成为的人的特质,用2-3个深入人心且触动你的词汇,对自己说诸如“我是一个独立的人”“我是一个值得被爱的人”等一类积极的陈述句。时常有意思地对自己说这些话,让它们内化成为自我的一部分。

所谓正视自己的资源取向,一是要接受事物的两面性,进入自我攻击和自我挫败模式时,寻找2-5个积极的部分,刻意训练自己对积极自我的感知、体验和思考,突破自我攻击和挫败模式。二是要专注于想要达到的目标。

分离是为了让自己有独立的心理空间审视和反思自己和妈妈的关系;和解是了解自我攻击的深层原因;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是突破局限,发展积极自尊和健康自我的基础。

侯玉珍在《因为我是女性:如何深度疗愈代际创伤》里说:“一个足够好的妈妈,是可以随孩子的成长状态而调整自己的。”在我看来,在成为足够好的妈妈之前,我们需要成为足够好的自己。

这就是我读这本书的意义所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女人与母亲是天然划等号的吗?
施琪嘉:真正的心理疗愈,是内在小孩的成长
如何阻止创伤的代际传递
冲破重重禁锢的女性身份认同
家的教养,决定了孩子未来的样子
绝经的更年期,也可能是女人的“第二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