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中家里觅禅意
书中家里觅禅意

在书中与禅宗相遇。一本压膜装帧的新书,静静地藏身于书店的一个角落,冥冥之中,好像在默默地等待着我的到来。老旧的国营新华书店,光线不是很好,午后的太阳变得虚白后,店内早早地开了灯。在图书纸张和油墨混合散发出来的陈旧气味中,灯光还是显得黯淡昏黄。书架的土红漆面已经斑驳,而且褪色严重。随手抽出那本新书,一看封面,我顿时怦然心动——纯净的黑色,占据封面的大部分,呈现出既像一座山峰,又隐约是屋顶的样子,之上是迷蒙暗红的天空,悬挂着一钩如镰的淡黄弯月,右下角赫然竖排着白色字体的书名——佛学的革命。冲着蕴意十足的封面和引人注目的书名,没有仔细翻阅内容,我便迅速买下了这本书。

时间是1993年的初春,我刚要满二十四岁。这本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佛学的革命》,就成了自己买给自己的生日礼物。现在回想起来,那真是整个社会思想空前活跃的时代,出版业也欣欣向荣,我有幸遇上过不少的好书。
那个奇怪地多雨的春季,许多个寂静的夜晚,窗外的雨声稀稀疏疏,清寂的氛围里,我似懂非懂地慢慢读着《佛学的革命》。书是台湾大学哲学系杨惠南教授,将元代至元版本的《六祖坛经》,用通俗笔法进行改写和演义。著述内容并不深奥,只是我生性愚钝,学识浅薄,不能完全理解其中被称为中国禅宗六祖慧能大师的禅宗思想。
慧能大师由一个只字不识的樵夫,尚未正式出家,就得到了禅宗五祖所传的祖师衣钵,然后隐姓埋名十五载,才显露身份并剃度受戒,正式公开讲经授法,以口传的形式,留下了千古杰作《六祖坛经》,被后世众生顶礼膜拜,成为被称作“肉身菩萨”的禅宗六祖。其无比曲折传奇的经历,让我惊叹不已。

禅宗六祖慧能传奇。中国禅宗六祖慧能(公元638年一公元713年),俗姓卢,其父本是河北范阳人,被流放到了岭南。慧能三岁丧父,家境贫寒从未读过书。稍长,靠砍柴卖薪维生,侍奉母亲尽孝一日,慧能卖柴时偶然听人读诵《金刚经》,心即有所开悟。幸得一位善心人帮助照顾母亲,他便安心前往湖北黄梅东山参拜弘忍大师学法

五祖弘忍见慧能身体瘦弱,就问他:“你是哪里人?来此山中想求何物?”
慧能回答:“弟子是岭南人,今远来不求别物,惟求作佛之法。”
五祖听了后,故意考他:“你从南方蛮荒之地而来,难道也想成佛?”
慧能毫不胆怯地回答:“人有南北,佛性岂有南北?岭南身与和尚身不同,佛性有何不同?”五祖听后,内心非常赏识,却不露声色,因担心慧能遭人嫉妒惹祸上身,就让慧能到碓房干舂米的粗活。
有一天,年已花甲的五祖弘忍召集众僧,要大家各呈一首偈语。五祖的大弟子神秀在走廊的墙壁上写下一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五祖看到后,吩咐众僧念诵此偈,但私下对神秀说:“你作此偈,见即未到,只到门前,尚未得入。”还让神秀再思索一两日,重新作一偈语。
已在碓房舂米八个多月的慧能,听到众人念诵神秀的偈语,忍不住说道:“美则美矣,了则未了。”因慧能不识字,他就请人在神秀的偈诗旁写下: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五祖看到慧能的偈语,心中震动不已,但害怕慧能遭人伤害,就马上用鞋子将偈语擦去,并对众人说:“此亦未得了。”众僧信以为真。
次日,五祖拄杖悄悄来到碓房,问慧能:“米熟否?”慧能答道:“米熟久矣,犹欠筛哉。”这一问一答好像很随意,其实蕴藏禅机,弘忍实际上是问慧能,悟得佛法了吗?慧能回答的意思是,还需要祖师的点化传法。五祖也没再说什么,只是以杖三击碓石便离去了。然而,慧能心领神会,当夜三更来到五祖房中。五祖细细给他说《金刚经》,当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慧能大彻大悟。他对五祖说:“一切万法,不离自性,自性本不生灭,本无动摇,本来清净能生万法。”
五祖一听,知道慧能已经大悟,于是便将祖师衣钵授付给了慧能,并念偈语: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复无种,无性亦无生。
然后,五祖嘱咐慧能一路向南去,最好隐藏起来,等到时机成熟再公开宣扬佛法。慧能携带着衣钵,连夜上路,历尽艰辛回到岭南,混迹藏身于猎户当中,度过了15年的隐居生活。676年正月初八,慧能来到广州法性寺,在那里听印宗法师讲《涅槃经》。当时因“风吹幡动”,引起两个僧人在争论到底是风动还是幡动。慧能一语道破:“既非风动,亦非幡动,仁者心动。”众僧大为惊叹,遂引起印宗法师的关注和尊敬,随后得知慧能乃五祖弘忍传人,赶紧请为上座。正月十七日,由印宗出面召集当地高僧为慧能剃度,从此公开了禅宗六祖的身份。次年春天,六祖慧能离开法性寺,北上到韶州宝林寺开山传法。在宝林寺,六祖慧能传教说法长达37年。他的言行后来被弟子法海汇编成书,这就是被奉为禅宗宗经的《六祖法宝坛经》。

六祖坛经的魅力。六祖慧能661年前往湖北黄梅参礼五祖弘忍,得授衣钵佛法,时年二十四岁。买《佛学的革命》那年,也刚好二十四岁,这当然没任何内在联系,只是年龄岁数的巧合而已。当时,我在石油公司油库从事计量工作,工余时间喜欢偷偷读书作文,看过一些释家道家通俗读本。后来,我进入体制成为一名公务员,仍然保持着了解各种宗教文化的喜好。尽管至今我不信任何宗教,然而,却一直对有益现实的宗教精神及宗教情怀的感悟充满兴趣。

由禅宗六祖慧能口述,弟子法海集录而成的《六祖坛经》,记载了六祖一生遇法、得法、传法的事迹和引导弟子的言教,是唯一一部中国人写成的佛经。在禅宗庞大的典籍中,《六祖坛经》被视为佛学禅宗无上的宝典,在中国佛学思想上具有承先启后的力量。《六祖坛经》不但在佛教里居于极其重要的地位,近代国学大师钱穆还将之与《论语》、《孟子》等书并列为探索中国文化的经典之一。慧能“即心即佛”的佛性观、“顿悟成佛”的修行观、“自性自度”的解脱观以及打破偶像崇拜、反对拘泥文字、反对坐禅念经等主张,不仅是中国佛教的一场革命,而且已超出教界,影响着中国文化思想的发展进程,开启了宋明两代理学思想,宋明理学家的语录,深受《六祖坛经》的直接影响。因此,有古人说:人生最大幸福事,夜半挑灯读坛经。《六祖坛经》犹如一盏明灯,为众生照亮茫茫黑暗、破除深重无明。慧能“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的思想,宣扬的其实就是直面大众、直面社会、直面现实的“人间佛教”;他所倡导人们在现实中寻求佛法,在家也可以修禅,不一定要到寺庙去,而禅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行住、坐卧、吃饭、劳作皆可修禅,其实就是“生活禅”的肇始。
有时我会问自己,禅究竟是什么?不过,我马上意识到,真没必要在意非得用文字阐明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禅,因为禅有自然天成的本来面目,禅是我们的本心自性,禅不是出家人的专利,也不是只有深山古刹里的老僧才能参禅入定,因为禅就是佛性,所以人人都可以参禅。如果我们刻意去寺院拜佛修禅,那么,看似来到了离佛最近的地方,其实与佛的距离反而越来越遥远。
现实之中,宗教不管你信不信,它都真实地存在着;也不在于你信不信,它都或多或少地影响着你的思想。这一点,就连伟人毛泽东也不例外。
母亲笃信佛教,对毛泽东产生重大影响,他不仅从小就接触和认知佛教,其后更是披阅大量佛经,对佛学及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研究颇深,且时出惊人之语,令世人自叹弗如。毛泽东曾对赫鲁晓夫说:“佛经我读过一些。” 在中国佛教几个宗派中,毛泽东对禅宗最为熟悉,他高度评价慧能和 《六祖坛经》,据担任过秘书的林克回忆,毛泽东说过许多次,他特别欣赏慧能勇于革新的精神,不要教条、不要清规戒律,主张佛性人人皆有,创顿悟成佛说,一方面使繁琐的佛教简易化,一方面使印度传入的佛教中国化,因此可将慧能的创树称之为“佛学革命”。1958年8月21日,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召开扩大会议,毛泽东在讲话中谈到慧能时说:“慧能和尚,不识字,很有学问,在广东传经,他主张一切皆空,这是彻底的唯心论,但他突出了主观能动性。” 1959年10月,毛泽东与十世班禅大师有过完一次非常生动深入的谈话,他风趣地说:“我不大懂佛经,但觉得佛经也是有区别的。有上层的佛经,也有劳动人民的佛经,如唐朝时六祖佛经就是劳动人民的。” 他还意味深长地对班禅大师说:“光政治好,佛学上没有学问,还是不行的。”

诗人朋友的禅缘。2017年湿热的六月底,一场夏雨带来了难得的清凉。雨后的五祖寺外,曾供职过中国社科院文史研究所,后来出家修行的传慈法师,陪着云南诗人雷平阳沿着两旁长满松树、柏树的古道散步,他们缓步而行,谈诗论道,沿途看到佛塔、石碑、坟冢以及茂盛的芭茅草。不知不觉走到了镜池边,传慈法师对雷平阳说,在唐朝,人世间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寺院的和尚,一种是四方游历行吟的诗人。后来,雷平阳在《镜池边上》一诗中回应传慈法师:“现世 / 仿佛是唐朝的废墟,通往寺庙的路边 / 只剩下和尚和诗人的坟墓”。

喜欢雷平阳的诗歌和散文的人不难发觉,他的诗文中经常出现寺庙、和尚、佛经等意象,深谙佛教文化的他,写过许多以佛教为元素、背景和载体,充满想象力和寓言化的作品。除此之外,雷平阳还喜欢挥毫抄经,并手抄了寒山大师、担当法师、苍雪禅师、见月和尚的不少诗句送友人。著名作家、评论家李敬泽认为雷平阳不停地在大地上漫游,在周游中找得最多的是庙宇,却又从未有出尘之念,因此李敬泽曾这样说:“雷平阳的诗其实也不是观世音菩萨,而是游方癫僧,泥腿子不衫不履。他不是在找一座容身的庙。他是在庙起庙废、残垣断壁中参悟世间法。”
就在雷平阳到湖北黄梅五祖寺之前两个月,2017年5月,平阳陈黎一家相约着友人老聂林玲夫妇,利用“五一”期假,从昆明来蒙自看望我,这就有了三家人难得的相聚。因为陈黎的父母同来,我们没敢放开喝酒,为了弥补这不小的遗憾,我特意陪他们在一家越侨小吃店,喝了一回正宗越南风味的咖啡。离别前,平阳将抄录的苍雪禅师诗句“诗传千古话 碑断六朝文”,送给我作纪念。
蒙自别后差不多两个月,2017年6月底,雷平阳就与石头、沉河、霍俊明等诗人,应湖北黄梅东山五祖寺方丈正慈大和尚的邀请,与寺中众僧相聚在天下祖庭五祖寺,进行了一场“诗与茶的相遇”的文化对话。平阳对僧众说,五祖寺是他一直想来的地方,仿佛是自己的前世在过一样,觉得身边的一切都是跟自己生命息息相关,给心灵找到了一个安放的地方。青烟缥缈,经声呢喃,拜访五祖真身殿后,雷平阳写下《在弘忍真身下》:
“恩典赐降我等有罪之身
不是唯一的。应该多赐降一些给寺庙外
无缘到此的那些热锅上的蚂蚁
那些放生后又被捕获的鱼类……”
我匍匐伏在那儿,没有祈求醍醐灌顶
这位佛的使者,我只是恭请他
把上面几句话,转告给佛
寺院、山林、古道让雷平阳流连忘返。后来,他又写下了《去五祖寺》:“引路塔四周的青檀,松树 / 山茅草,它们各有外象 / 但都在道旁,同时关照了我 / 见一头羊,我给僧人让路 / 见一块石头,我给僧人让路 / 见一团林中阳光,我给僧人让路 / 见了出家人,我给僧人让路 / 东坡居士来过五祖寺,如今观之 / 无非草丛里的一头黄牛 / 我是谁呢?一团云雾 / 四海为家,万山峰谷中升降 / 等候着召唤,也要变成一头黄牛”。

家里日常得禅意。三十年过去了,那本《佛学的革命》,一直伴随着我,几经搬家,仍然完好无损地收藏在书柜里。平阳送我的苍雪诗句,我也没有装裱挂出,而是原封不动地装在平阳特制的牛皮纸袋里,放到书柜里搁好。日复一日的生活中,不经意间,总会有事物不期而至,有的事物保留了下来,有的事物却在不知不觉中遗失了——在无始无终的时间里面,该来的终归会来,该走的总要走掉,让该来的来,让该走的走,这就是顺其自然。

隔上一段时间,有时是三五个月,有时一年半载,想起来了,我会从书柜不起眼的位置,将《佛学的革命》取出,随便翻到哪一页就读哪一页。读得最多的,还是六祖慧能的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原本就没有什么菩提树,也没有明镜台,佛性一直清澈干净地在那里,心中本来就空无一物,哪会沾染什么尘埃?痛苦与快乐都源自于自己的内心,人的迷茫、困顿、烦恼、焦虑……所有一切更是无中生有,说到底都是自找的,这就是所谓万事皆由心生,心中有,便会有名有实;心中无,便能空空如也。
世界纷繁复杂,喧嚣浮躁,声色犬马,如要心静气定,就得学会悟空、清空,保持内心的空无,对诸多身外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触而不觉,避免太多欲望杂念的萌生蔓长。如此这般,当然不是为了成佛。佛不是神仙,佛和我们一样,是人不是神,我们要学的是佛的智慧和觉悟,而不是祈求佛的保佑和庇护。
最终,我信的并不是佛,而是信自己,凡事不问神,也不依赖佛,真正能够直面人生定命和变数的,是自己的一颗本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佛教中的信仰与理性之争
曹雪芹的有情世界
心心相印
刘晓林:渐修与顿悟
(4)佛教的改革家——慧能
冯友兰:论禅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