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的认知觉醒了吗?

人生没有什么定数,不折腾,时间同样会过去,所以,去做总比不做好,开始总比放弃强。只要你心中还有希望,什么时候都是开始的最好时机。--周岭


大家好,我是Evelyne,爱码字的90后语言老师。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看到别人跳舞跳得不错,跟着跃跃欲试,报了名,但一练基本功就打酱油;

进入一些学习群,前一周认真打着卡,可到后面就是走个形式;

下班回到家,躺沙发上休息,说好刷十分钟手机,可一刷就是1个多小时过去了;

……

这些事,估计都是你我,很多人的真实写照。在周岭的《认知觉醒:开启自我改变的原动力》书中,描述了非常多的类似场景,这真的就是很多人的日常。但作者利用这些真实的例子,帮助我们打开了一场认知觉醒之旅。

 


这本书讲述的是个人成长方法,7大底层概念,20个成长关键词,助我们走出焦虑与迷茫。从内和外两个方面探索。内观自己,了解“大脑,潜意识,元认知”等思维规律;外观世界,了解“专注力、学习力、行动力、情绪力”等机制。它不像洋葱,层层剥去才看到内心,而是由内向外,通过洞悉底层内在规律,帮我们开启认知觉醒的旅程。

千人千面,“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看同一本书,感觉都会不同。《认知觉醒:开启自我改变的原动力》这本书,带给我的触动很多、很大。不知是被作者“接地气”的写作方式打动,还是被作者列举的真实例子戳动,看这本书时真有种时不时在心口扎一下的感觉。尽管书中很多观点和理论,在其他书中都读过,可带来的实际变化却不大,但这本书,真带给我的触动更深。说说几点“扎心”的感受吧。

焦虑

“焦虑的原因就两条:急于求成,想同时做很多事;避难趋易,想不怎么努力就立即看到效果。”

真是如此啊!我想赶快学好法语,又想在procreate上学画画,还要想着备课… 每天脑子里就是各种事在转啊转。做一件事做到一半,突然,另一个想法又冒出来。最后一天下来,感觉学精做成的事很少。

明明深知学语言是个漫长的过程,有时又抑制不住焦急的心态,想赶快学更多新的知识点,跳到更高水平的课程。可回头一看,连最基本的动词变位都没记牢,连最基本的句子都说得磕磕绊绊,自己耐心不够。

明明知道工作上遇到棘手的事时,需要花更多精力沟通解决,可有时就视而不见或者一再拖延,就想先做些轻松事。

最后的结果就是,焦虑常伴自己。

那怎样解决呢?对症下药,一是不要急于求成,培养自己的耐心;二是不要趋难避易,停留在表层学习中。虽说犯懒,缺乏耐心是我们的天性,可难道就任由天性掌控我们吗?学会一些基本规律,借用理性工具帮助我们提升耐心。如:复利效应,舒适区边缘和学习平台期。

复利效应指:“前期增长非常缓慢,但达到一个拐点后会飞速增长。” 拿我们牙牙学语的小宝贝来说,出生后的一年多不会说话,只会用哭笑表达情绪;但在0-1岁的这段时间里,宝宝们是在不断吸收,不断听到各种词汇,句子的过程,是语言的沉默期。可一旦突破了这个漫长的输入、储备阶段,宝宝就会开始咿咿呀呀地说话了。最近自己对此效应感触极深的一点就是:法语突然有很大的进步。我突然在课堂上能听懂更多句子;脑子里突然能蹦出更多单词;在户外听到法国人聊天,对法语的语音陌生感消失了。这就是复利效应。

学任何东西,最初接触新的概念,观点,肯定非常耗时间,会有一段时间感觉学了像没学一样。但其实不然,它就如同一粒种子,种在脑海里,等着我们浇灌,给予阳光,养料,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当学某样东西,学了一段时间,遇到瓶颈,学习平台期时,告诉自己别放弃,耐心点。学习的过程就是波浪式的上升,到了平台期要持续努力,到了某节点后,自己又能快速进步了。

还有,要在舒适区边缘努力,一直在舒适区里就容易犯懒、无聊、走神,一直在苦难区则容易畏惧、拖延、逃避,最佳策略是在舒适区边缘,也就是拉伸区,让自己接受适度的挑战。就像在语言学习方面,有著名的Krashen的 “i+1 theory”,即克拉申的“i+1”理论(可理解性输入假说)。“i”代表学习者目前的语言知识水平,“ 1” 代表学习者目前语言知识状态与下一阶段的差距。有效的可理解输入就是大于“i”,小于“i+1”的水平。如下图示例:

知道了这些规律,就能明白自己的行为,采取对应的办法,帮助应对焦虑。

专注力

学习的时候想着玩,玩的时候又担心着学习,就是难以全身心的专注于当下在做的事。

专注力不够是最近比较困扰自己的事。明明嘴里在跟读英语,可脑子想的却是中午吃什么?明明眼睛盯着书本,可脑子里却闪现刷过的视频内容…… 做着一件事,却想着另一件事,最后时间浪费了,自己任务也没完成,很是懊恼。书里提到分心走神无非就是觉得当下太无聊或是觉得当下太痛苦,其本质是逃避。想想课堂上,有些学生分神不就是如此吗?学会了的孩子容易走神,因为太简单;学不会的学生容易走神,因为跟不上。其次,如果课堂上只是一些枯燥的学习方式,如跟读,重复等,学生也没兴趣跟着学,所以才需要多样且有效的学习活动丰富课堂。

除此,我们很少会意识到注意力分为行动和感受,想专注,要学会身心合一,让感受回归行动。吃饭时,细嚼慢咽,感受食物的味道;深蹲时,感受大腿和臀部肌肉的松弛;冥想时,感受每一次吸气吐气。细心体会并享受当下。学习时就认真学,游玩时就尽情享受,就像小时课本上《小猫钓鱼》的故事,小猫钓着鱼,但又去捉蝴蝶,又去捉蜻蜓,三心二意,最后鱼也没钓着。

怎样才能专注,一心一意呢?最近在训练的一个方法就是冥想。冥想时,时刻关注自己的呼吸,在这个过程中,各种思绪总是冒出来,这很正常,此时只需把自己拉回到呼吸上。书中提到,集中注意力的冥想练习,能让大脑灰质变厚,从物理上让我们变聪明。当然,练习冥想,好处短时间不可见,是长期坚持的效果。列入每日事项,天天练一练吧。

读书写作

为什么读了很多书,画了很多思维导图,却依然会记不住书中内容呢?或许是,做出的努力只是表层的,而没有真正的深入思考和践行。

培根的《论读书》说到:“Reading makes a full man; conference a ready man; andwriting an exact man.”“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 读写不分家,读完书,若是能用自己的语言阐述分享给别人,那书中的知识一定会更牢固。但看完书,如果只是列框架,画导图,收获肯定少,最终留存的内容也不会太深刻。看书时,我习惯把触动我的句子,标记出来并及时写上所思所想。多做这么一步,对这本书的印象就多一层。而当整本书读完,如果是一本十分触动自己的书,也会迫不及待地想写下来,与大家分享,这是利己又利他的事。

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我喜欢的书并不代表你也喜欢。我很赞同作者提到的“读书要先学会选书。”别人的书单不一定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可以作为参考,但不要照搬。想起昨天在视频号里看到的一个留言,有人在求房琪的阅读书单。底下就有网友回复到:“读书这件事不是刻意的去读哪方面的书,除非你想学专业的例外。天文地理,诗词歌赋、文学美术、音乐摄影,都可以读啊!只要你想读,有文字你就看,哪怕是广告,一副对联,都是文学功底的积累。”

如果是冲着专业,那就深究专业书,如果是闲暇期间读书,那就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需求。以后找书单前,先思考下自己的情况和需求,自己遇到了什么问题?想解决什么问题?自己对什么感兴趣?有针对性的阅读,才会让自己对阅读感兴趣,才不会浪费时光。读书,也是件很私人的事吧。

最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读书,不就是为了让自己发生积极的改变吗?感谢此书和作者,能让自己改变一点点,都是好的。此书能在微信阅读上找到,另外作者的公众号“清脑”也是一大宝藏哟。

祝大家五一快乐,不管是外出游玩,还是宅家休息,都好好享受吧。


想看

世界读书日,为何我不推荐书单


本文作者:Eveline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认知觉醒:女人30岁以后坚持做四件事,会让你成长更快越过越好
书评|《认知觉醒》:改变,从觉醒认知开始
思屹讲书|《认知觉醒》:如何消除焦虑,做成一件事情
《认知觉醒》这本书到底讲了什么?
国庆书单:10本精选书籍推荐,主动撕破认知茧房
觉醒:认知的不同,才是人和人的差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