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打造“思考力课堂” 助力创新人才培育


[摘 要]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之一是使学生具有创新思维,而创新思维的培养则依赖于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思考力课堂”聚焦学生思维的发展,强调“重思强辨、充满活力”的教学体系,将对学生思考力的培养融入教学方法、课程建构和育人氛围三个层面,通过每一堂课教学任务的完成来实现对学生思考力的培养。“思考力课堂”将教师、学生共同作为评价主体,促进双方的共同成长,以评促教,在创新人才的培养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刘明成,正高级教师,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朝阳实验学校校长。

  创新人才是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通过自己的创新行为而取得有创新价值成果的各类人才。进入新时期,我国格外重视人才特别是创新人才的培养,即“投资于人”。[1]基础教育阶段是学生创新意识塑造、创新知识积累、创新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从中小学阶段抓起。创新的关键在于学生的思维能力。虽然大家都意识到了培养中小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性,但培养过程却往往流于表面,热闹多、花样多,缺乏实实在在的效果。究其原因,在于缺乏培养的有效抓手。创新思维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不是开展几个针对性的活动、项目就能实现的目标,而是需要长期的努力,需要聚焦于人才培养模式和育人方式的创新。[2]课堂教学是中小学的核心工作,只有将创新思维的培养渗透到每一个课堂当中,落实到每一节教学之上,才能实现其初衷。

  多年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朝阳实验学校以打造“思考力课堂”为己任,将对学生思考力的培养融入日常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通过系统的教与学设计及“重思强辨”的校园文化建设,推动学生类比、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的发展,形成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思维培养环境,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思考力课堂”的含义与价值

  创新人才的培养,不是教师自发地改进教学策略、手段就可以奏效的,而是需要在知识传授的基础之上重思强辨,打造“思考力课堂”,进而构建完整的教学体系。

   “思考力课堂”是一种校本化的表达,有别于心理学概念。它是一种聚焦思维发展,关注学生整体“思考力”提升,旨在将思考的权力还给学生,促进学生提高思维运用能力的课堂。“思”强调的是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考”强调的是学生有证据的思考、在实践中的验证和内化,同时也强调教师有依据地教。

  思考不是一个自然而然、顺理成章的过程,而是十分艰巨、异常复杂,甚至是充满痛苦的劳动。然而,正是这样的痛苦,才是“培养学生思考力的强大的教育力量。一个学生,如果没有经历过痛苦的思考,并从思考过的地方生长出自己的思想来,那么,他就不能真正体会到受教育的快乐”[3]。但对于中小学生而言,他们不会自觉自愿地经历这种痛苦,甚至普遍对这种痛苦抱有畏难情绪。所以学生的思考力是需要教的,而且还不是零碎地、分散地教,而是需要教师系统化、体系化地进行培养和提升。那么,对学生思考力的培养就必须融入课程,成为学校教育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学校打造的“思考力课堂”,正是通过系统的教与学设计,有目的、积极地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培养学生思考的兴趣、思考的方法、思考的习惯,最终让学生养成思考的能力,真正成为全面发展的爱思考、会思考、善思考的人。

  思考力的培养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究竟何谓创新人才,目前,国内外学术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4]但是思维标准化是阻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的重要因素,却得到了公认。[5]因此,要培养出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人才,就需要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培养他们开阔、讲逻辑、有新意的思考力。这正如顾明远教授所说:“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思维能力的培养、看问题的视角的养成,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课堂本质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6]

“思考力课堂”的内部体系

  (一)形成各年级、各学科各有重点和特色的完整的思考力培养体系

  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创新人才的培养亦是如此。相比于以往盲目的“教育跟风”行为,这种有目标地培养创新人才的方式更有实践意义。目标内核将多种思维方式科学合理地布局到各年级各学科中,为每个教师针对学生思考力进行的教学提供了依据,使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重点培养学生不同的思维方式。以数学学科为例,在学习代数时,教师可以重点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而学习几何证明时,则重点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方式便与各科教师的教学目标进行了标定,培养学生的思考力也因此成为每个教师、每一堂课的教学主题,思考力的培养便真正落实到各教学环节当中,从而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建构从微观、中观到宏观的“思考力课堂”立体培养体系

  在微观维度,教师不拘泥于运用某种新的教学方法,而是在明晰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疑难,既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合理思考,解决问题,也让学生养成在具体情景中乐思、善思的习惯,从而推动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思考力的发展。在中观维度,教师结合课标要求,创设人文与社会领域、数学与科技领域、体育与健康领域、艺术与审美领域、劳动与实践领域的内部综合活动,以及跨领域的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在不同领域范畴的情境中充分锻炼思考力,将单一学科中形成的思考力整合到综合领域,并将其发展为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宏观维度,学校营造出了重视思考力培养的整体育人氛围,使思考力的培养不再仅仅是教师有针对性的教学行为,而是全面渗透到学校的一花一草、一树一屋当中,形成一种崇尚思考、强调思辨的校园文化。

  (三)通过“三阶段”教学结构来实现对思考力的培养

  一堂好课,精致的课堂设计是基础。一堂有效的“思考力课堂”,则应拥有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的教学结构和教学任务。根据学校的探索,“思考力课堂”教学活动应包括如下几个阶段。

  1. 明标启思阶段

  每堂课的教学目标要聚焦、清晰、可检测,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提出恰当的问题,并通过富有挑战性的任务或者活动来激活学生的思维。

  2. 探究辨思阶段

  教师要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与探究的基础上,积极交流、适时辩论、明晰观点,从而生成新知,提升品格与能力。

  3. 应用悟思阶段

  这个阶段重在内化、领悟与运用,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概括、归纳、综合、抽象等思维方式,修正见解、形成主张,进行迁移与创造性运用。

  这三个教学阶段逐层递进,将培养学生的思维进行任务细分,进而推动学生的思考力走向深化。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实施的过程中,应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教学任务,围绕生活提出问题,以此锻炼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思考,鼓励他们有理有据地论证自己的观点。总之,就是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促进其科学发展、创新发展、个性发展、持续发展,不断满足他们自我成长与自我实现的需要,[7]最终帮助学生养成勤于思考、乐于思考的好习惯。

  “重思强辨、充满活力”的“思考力课堂”教学体系,不但能够改善教师盲目使用新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现状,而且能够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可行且有效的实施路径。当教师的教学不再停留于表面和形式,学生的思维就能得到真正的发展。

“思考力课堂”的评价模式

  (一)评什么

  有效落实“思考力课堂”,全方位地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提升,除了要有完整的课堂教学体系,也依赖于评价模式的革新。长期以来,在“应试”的压力下,不少教师都将关注的焦点聚焦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及知识掌握,忽视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及能力提升,形成了考试分数“指挥棒”的问题。以数学学科为例,传统数学教育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学习能力的唯一标准,忽视了应用意识、创新思维、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跨学科学习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无法充分理解数学的价值和作用,难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8]唯分数论的单一评价模式不仅禁锢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而且忽视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并不利于学校完成培养创新人才的主要任务。因此,打造适合且有效的评价模式是至关重要的。指向思考力培养的课堂教学,重视的是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其评价标准需要指向学生思考力的发展。“思考力课堂”聚焦师生双主体,既强调学生在思维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也强调教师在培养学生思维中的主导地位;既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也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

  (二)怎么评

  在教师评价方面,学校定期开展教师研讨会,组织教师根据自己近段时间的教学成效,尤其是在学生思考力培养方面的得与失进行交流和相互评价,评价的过程也成为教师成长的过程。教师之间还建立了“横向”与“纵向”的双重联系,同年级不同学科的教师可探讨不同科目对教学方式及学生思维方式的影响。例如,语文、英语等学科更强调直觉思维,而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则更偏向培养学生的推理思维。此外,同科目不同年级的教师也经常一起探讨学生心理认知对其思维方式的影响。

  而在学生评价过程中,学校不仅评价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情况,更注重评价学生思考力的发展水平;不仅评价学生当前的认知发展状况,更注重评价学生的综合素养进展;既强调立足学科,培养学生学科思维,也强调核心素养视域下学生一般性思维的发展。在思考力发展的基础上,学校还构建了阶梯式综合素养评价结构,将学生完整发展纳入科学化、规范化的评价轨道,建立一套完整的、多元化的成长评价体系。学校将每个指标进行细分,以此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综合性评价。学校总的教育教学目标为“一标四维四有”:“一标”指向“会思想的卓越行动者”,“四维”即“会思想、有情怀、敢担当、能作为”,“四有”即“有知、有品、有能、有体”。我们还对二级目标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分解,形成了20多个三级小目标,每一级的目标在不同年段都有不同的具体内涵。例如,“会思想”这一维度,小学低年级的要求是积极动脑、语言规范;小学中年级的要求是尊重事实、语言丰富;小学高年级的要求是逻辑清晰、善于反思;初中阶段的要求则是明辨是非、表达思想。同一维度的目标,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层层推进,学校则进行动态化的综合评价,让学生可以时时感受到自己的成长进步。

  创新人才的培养不仅在于教师教学方法的创新及使用,更在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构建“重思强辨、充满活力”的“思考力课堂”教学体系,学校打造指向培养学生思维的课堂“双主体”评价模式,让学生在此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发展,提升自身的思维水平,学校也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童世骏,徐辉,陈锋,等. 聚焦2035中国教育现代化:笔谈[J].中国高教研究,2018(2):18-21.

  [2] 田慧生. 新时代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应高度关注的几个问题[J].中国教育学刊,2019(1):43-45.

  [3] 李帆. 教育:让思考力生长[J]. 人民教育,2006(23):13.

  [4] 刘宝存. 创新人才理念的国际比较[J]. 比较教育研究,2003(5):6-11.

  [5] 岳晓东.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之我见[J].高等教育研究,2004(1):84-92.

  [6] 顾明远. 再论教育本质和教育价值观——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J]. 教育研究,2018(5):4-8.

  [7] 文云全,李俊. 例谈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平台架构及实施策略[J]. 创新人才教育,2019(2):66-70.

  [8] 苏圣奎,陈清华. 发挥评价导向功能,促进创新人才培养——以高中生数学建模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为例[J]. 中国教育学刊,2022(3):59-63.

                       [责任编辑:孙燕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让思想品德课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
创新课堂教学的特征与评价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须从日常教学着手
课堂教学评价表(教师用表)
高效课堂评价标准
新的课堂评价标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