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伦敦最后一家书店》:读书,是至暗时刻的一束光

《伦敦最后一家书店》是美国历史作家玛德琳.马丁的作品,小说一经出版就迅速登上了《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亚马逊图书全分类总榜第一名,畅销11个国家。

作家玛德琳.马丁的童年时光,有一大半都是在集中营度过的,因此对历史和战争,有着自己独特的思考。

小说讲述了二战时期,原本不爱读书的年轻女孩格蕾丝,因为邂逅了英俊的飞行员乔治,从他推荐的《基督山伯爵》开启了自己的读书之旅。

枪林弹雨中,坚强善良的格蕾丝,用读书会的形式,抚慰着人们对战争的恐惧和伤痛,共同度过了伦敦最黑暗的年代。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在至暗时刻,是书籍带给了格蕾丝无穷的力量,使她从一个柔弱无助的女孩,成长为勇敢战斗保家卫国的女英雄。


01
读书,看见自己点亮生活

主人公格蕾丝是个乡下女孩,因为母亲去世,不愿忍受舅舅一家的脸色,便和好友德芙一起来到了伦敦谋生。

当时,在伦敦找工作必须要推荐信,早有准备的德芙,拿着推荐信去了百货公司当导购。

没有推荐信的格蕾丝,只能去母亲生前好友韦瑟福德夫人介绍的一家,“樱草山书店”做店员,只要做满6个月,就可以得到店主的推荐。

然而,樱草山书店不仅杂乱无章,店主埃文斯先生还是个性格孤僻的老头,对格蕾丝的态度很不好,用极不友好地语气打发她。

为了得到推荐信,脾气倔强的格蕾丝决定留在书店,先从清扫积垢和整理书架开始。

第一次接待顾客时,格蕾丝正在大扫除,因为找不到顾客要的书,她非常尴尬窘迫,好在店里的另一位顾客乔治,帮格蕾丝找到了书。

年轻英俊的乔治是书店的常客,他从小就在于这家书店看书,两人就这样相识了。

乔治不仅帮助格蕾丝将图书分类,还推荐经典著作《基督山伯爵》给她。

托尔斯泰说:“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正是乔治的影响,使格蕾丝从此爱上了阅读,开启了不一样的人生,成就了更好的自己。

02
读书,抚慰伤痛和恐惧

雨果说:“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

读书,能让你遇见更好的自己,是人生最好的成长。

当格蕾丝问乔治为什么喜欢读书时,乔治的回答让格蕾丝心生触动。

乔治说:“阅读对于我来说,就像出发去一个全新机奇妙世界,之所以能去到那里,你凭借的不是火车或轮船,而是书上的文字。

读书可以让你体会他人的人生,了解他人的视角,读书本身就是学习,有了书上学来的经验,你就可以少走弯路,可以成就更好的自己。

我觉得,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有种空虚感,总希望能有什么东西将其填满,对我而言,能填补空虚的就是阅读。”

乔治的博学深深打动了格蕾丝,而格蕾丝对工作的敬业负责,也让乔治心生好感,两人不知不觉被对方所吸引。

不久,战争爆发,乔治应征入伍,成为了一名飞行员,临走前,他将自己最喜欢的经典著作《基督山伯爵》,送给了格蕾丝。

格蕾丝在工作之余,翻开《基督山伯爵》,很快就沉浸在书中的情节里,从那以后,她一发不可收拾,一本书接着一本书的读。

余秋雨说:“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你的气质,藏在你读过的书里,你的生活,因读书而点亮。

03
读书,给人力量和慰籍

海伦.凯勒说:“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

为了让更多人来樱草山书店读书,格蕾丝听从乔治等人的建议,认真将各类书籍归类摆放,由原先的杂乱无章,逐渐变成了一尘不染,整齐划一的样子。

以前的书店没有儿童专区,接待的都是成年人,格蕾丝不仅设置了儿童专区,还开创了朗读环节,为爱书的人们朗读经典书目。

原先的樱草山书店,一天只有偶尔的几个顾客光临,后来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顾客前来。

随着战争的炮火愈发临近,每个人都走上街头,尽自己的力量守护着伦敦。

格蕾丝的好友德芙奔赴战场,为守卫家园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格蕾丝也成为了一名防空督导员,经常在夜里和搭档一起在街头救火,寻找幸存者。

在防空洞躲避轰炸时,格蕾丝拿出书静静地看着,沉浸在书中的世界里,周围的人见状,建议她给大伙读读。

于是在忽明忽暗的灯光下,伴着隆隆的炮火声,格蕾丝大声读了起来,直到警报解除,大家才从故事里回到现实,一致希望明天能够继续听格蕾丝读书。

从此,格蕾丝便开启了固定的读书会,从地铁到书店,哪怕是因为轰炸停电,格蕾丝接过人们递过来的手电筒,仍然继续朗读。

臧克家说:“读书好似爬山,爬得越高,望得越远;读书好似耕耘,汗水流得多,收获更丰满。”

格蕾丝用阅读汲取精神力量,帮助人们抚平焦虑和伤痛,燃起奋战到底的斗志,成为自己的摆渡人。


04
读书,是人生的指路明灯

杨绛先生说:“读书多了,内心才不会决堤。”

战火纷飞的日子里,格蕾丝依靠从书中汲取的力量,战胜内心恐惧,救赎满身的伤痛,并传递给饱受战争之苦的人们,引领大家勇敢地活下去。

店主埃文斯先生,因为失去妻女而性格孤僻冷漠,但实际上是个心地善良的人,他对格蕾丝说:“夜里在伦敦街头,你拯救的是人的生命,白天在书店,你拯救的是人的灵魂。”

阅读不仅让格蕾丝忘记了疲惫,更加懂得人性,还使她变得更加包容和坚韧不拔。

随着轰炸不断继续,伦敦的很多书店都被炸毁了,最后只剩下了樱草山书店,店主埃文斯先生把书店托付给了格蕾丝,书店也成为了她唯一的精神寄托。

然而最终,樱草山书店也没有逃过一劫,书店大门被炸飞,房顶也被掀起了一块,绝望像潮水般涌来,格蕾丝心里唯一的寄托也被毁了。

心情跌入谷底的格蕾丝,昏睡了一整夜,谁知让她万万没想到的是,只用了一夜的时间,参加读书会的人们就把书店修复了。

只见破损的屋顶铺上了石板,窗户外面都罩上了防雨布,书架虽然高高低低的,颜色都不一样,但都擦拭的一尘不染,整齐划一的摆放着各类书籍。

格蕾丝内心非常感动,但大伙儿却纷纷表示,是格蕾丝的读书会,使他们懂得了活下去的意义和价值,给他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此刻在人们心里,格蕾丝不仅仅是一位朗读者,早已成为了一名平民英雄。

战争和伤痛虽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丧失了生存的斗志和希望。

格蕾丝用读书会的方式,引领大家疗愈战争带来的伤痛和恐惧,就像是黑暗中的一束光,为人们照亮了前进的方向。

05

柯里叶尔说:“书籍是幼年人的导师,是老年人的护士,在岑寂的时候,书籍使我们欢娱,远离一切的痛苦。”

在一次次遭遇空袭和停电期间,格蕾丝用朗读将人们聚集在一起,团结一致互相帮扶,在文字中找到了心中的那束光,战胜了战火纷飞的伦敦最黑暗的年代。

二战结束后,格蕾丝的书店在人们的护佑下,奇迹般地在战火中幸存了下来,成为了“伦敦最后一家书店”。

这是一本温暖而治愈的书,从书中你可以看到,一个柔弱的女孩,是怎样通过阅读汲取力量,在战火中茁壮成长,又是怎样通过阅读,将生存的斗志和希望,传递给饱受战争之苦的人们。

黑塞说:“任何书籍都不会给你带来好运,但他们能让你悄悄成为你自己。”

战争使人痛苦,而和平年代,生活压力和身体的病痛,同样会使人焦虑不安,读书,则是疗愈痛苦最好的良药。

读书,就如同夜空中的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打开通往精神世界的大门,带领我们体验更加广阔的人生。

图源网络侵删

关注我,后面还有更加精彩的内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伦敦最后一家书店》:读书,是最好的富养方式
以典籍的阅读去度过艰难的岁月——读【美】玛德琳·马丁著《伦敦最后一家书店》
讲一个我读过的故事
《伦敦最后一家书店》| 以书为媒,传递爱与能量
用读书对抗虚无,哪怕是在战争中,我们也依然可以满怀希望
《伦敦最后一家书店》只要笑一笑,就觉得生活没有那么难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