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表哥的回忆录(2)

在那段特殊时期,由于父亲历史上的一点问题,单位动员我们全家下乡。他们说:'你下乡就给你办退休,你不下乡就给你办退职!'他们对母亲说:'你不去,老头也得去!'母亲开始坚决不去,但是过了一段时间母亲动摇了。母亲当时想,父亲已经60岁了,体弱多病,一个人下了乡,病了谁照顾;况且一个儿子还在新宾(我当时下乡在抚顺新宾县),一家四口人分了三个地方,这日子怎么过;不如三口人先去,再把大儿子转回来,一家四口人在一起生活也挺好。由于父亲不懂政策,怕丢了劳保,被迫同意了,而且他还反过来开始劝母亲。母亲也只好同意了。

1970年1月,父母和弟弟来到了举目无亲的沈阳市新民县前进公社马坊大队。从此,一家三口人过上了从来没有过的艰苦日子(下乡前我们家生活条件挺好)唯一的安慰是父亲有退休金,这在农村是被人羡慕死了的,只是母亲丢了工作,有些不快罢了。

我们一家到农村,给当地的农民增加了不少负担。刚去的时候没有房子,得跟邻居住“对面炕”;家人老的老小的小,人要干活,要分粮,要分自留地。由于我不愿意丢掉“知青”的身份,我没有同意转回家,父母也没有勉强我。因此,农村的下乡生活就父母和弟弟三个人。

弟弟下乡时才15岁,到农村后他到前进公社中学继续读书。母亲晚年和弟弟在一起的时间最多,感情最深。可以这样说,是母亲给了弟弟第二次生命,给了他光明的前途。

1970年的夏天阴雨绵绵,六月的一天傍晚,突然下起了小雨。生产队十几个人为我家新盖的两间房铺上了崭新的稻草,新房竣工了。按照农村的习惯,房子盖完了要喝酒庆贺,父亲陪着劳累了一天的村民喝了起来。天渐渐地黑了,雨越下越大,母亲和弟弟吃完饭回到新房休息。昏黄的灯光下,弟弟躺在临时搭起的木板上,母亲坐在板铺旁边的板凳上。过了一会母亲对弟弟说:'我去看看你爸他们喝得怎么样了。'母亲刚迈出门口,就听'轰隆'一声,母亲回头一看,天哪!整个房盖轰然落地,好好的一座房子顷刻间变成了一堆稻草,孩子在房子里一声没有。见此情景,母亲马上向村民喝酒的地方跑去,一边跑一边喊:'来人呐!救命啊!房子倒了!压着人了!'这声音划破了寂静的夜空,传遍了整个村庄。人们迅速地跑向房场,用锯、用木棍、用双手掀开压在弟弟身上的稻草,抬出了几乎窒息的弟弟。人们抬弟弟时,发现弟弟的头在枕头旁边,枕头已经被倒下的房梁砸得粉碎。不知谁喊了一声'赶快找医生!'医生赶来给弟弟打了一针强心剂,弟弟才逐渐苏醒过来。

这惊心动魄的一幕,令全马坊的社员惊恐和感慨。如果不是母亲提前几秒钟走出房屋;如果弟弟的头没在房顶瞬间垮塌时移动一下;如果社员不及时赶到,积极施救,母亲和弟弟的性命有可能就扔在马坊了。社员们都说:'老王家积德了,苍天有眼哪!'

弟弟1972年高中毕业,毕业后回生产队劳动。我家下乡的地方是平原,在蒲河西岸,稻田多,烧的主要是苞米桔和野生的蒲草。由于烧得金贵,当地人的习惯是常年每天两顿饭。农忙的时候,社员天刚亮就下地干活,上午九点回家吃早饭,十一点多钟再下地干活,一直干到天黑收工。弟弟毕业时正赶上拔稻草和修堤防汛,一天下来累得连话都懒得说。看到弟弟疲惫的样子,母亲心疼啊!于是母亲就经常到大队党支部书记家串门,和书记的老伴唠家常,帮他家干活,赶上年节给他家送点礼品,久而久之就和书记一家人建立了感情。

过了一段时间,恰好大队小学缺民办教师,母亲就向书记提出了弟弟当民师的事。因为弟弟念书时就是三好学生,又是全大队唯一的高中毕业生,更重要的是书记帮忙说了话,不久弟弟就当上了大队的民办教师。由于弟弟工作出色,还担任了大队团总支副书记。两年的民办教师生涯成就了弟弟,1977年,弟弟考入辽宁大学,成为恢复高考后的首批大学生。母亲常说,人在困境中不能失去信念,只要努力,希望总是有的。母亲用她无私的爱,用她坚韧不拔的毅力,用她的聪明才智,哺育了弟弟,为弟弟铺就了通往光明前程的道路。

1977年,母亲得了甲状腺癌,10月在沈阳医大做了右颈廓清扫术。手术时大舅、我和弟弟一直在手术室门口守候,手术做了8个小时。母亲住院期间,我和弟弟在病房护理。当时已经有了恢复高考的消息,弟弟准备参加高考。母亲见弟弟看高考复习材料,就对弟弟说:'你回家好好复习吧!有你哥在这就行啦!'

弟弟走了,没想到这竞是与母亲的最后一别。

母亲住院期间,曾先后有两个和我相处过的女孩到病房探望母亲。一个是我朋友的妹妹,是回民,在沈阳的一个工厂工作。我在农村时,她就追求我,一直到我回城念书,当教师。前后三年多,我们反反复复了几次。最后因为她家里,特别是她母亲反对,我俩在我母亲住院前就断了来往。这次母亲住院,她哥哥知道消息后告诉了她。这样,她就来了。另一个是我单位的教师,我们正在相处中。母亲曾见过她,对她也不十分满意。

她们走后,母亲对我说'不能别到筐里的就是菜','和回民在一起生活有很多不使','个子小,连个孩子都抱不动','我对这两个都不满意,你要慎重。'母亲已经60多岁了,在自己病危时候,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儿子的将来和长久的幸福。这就是天底下最无私、最伟大的母爱啊!母亲在病榻上的话,对我来说就是圣旨。不久,我立即与她们断绝了关系,并告知母亲,母亲听了很欣慰。母亲术后出院,直接跟大舅到北京化疗。在送母亲的火车上,母亲把她带了多年的“围脖”送给我说:'留个纪念吧!'我万万没有想到这竞是和母亲的永诀。母亲没有让我跟她上北京,一是因为我当时教书工作忙;二是因为我有一个表妹正在北京,她可以护理。母亲在北京治疗期间,得知弟弟高考体检的消息,这对她是一个极大的安慰。

1978年1月,弟弟接到辽宁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可是母亲没有等到这一天。我们最敬爱的母亲于1977年12月29日永远离开了我们,她带着遗憾和希冀离开了这个已经展露曙光的世界。如果母亲在天有灵,一定会为弟弟的喜讯舒展舒袖长舞…。

母亲在这个世界上奔波、劳作了63年,她对家庭、对同志、对所有的亲人无私奉献,不求回报,而她却没有过上几天好日子;她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由于穷困,解放前她失去了两个孩子;解放后她又为国家献出了20岁的儿子(因公死亡)。吉人自有天相,好人终有善报。母亲,您在天堂里会看到,您的心血没有白费,您的付出终有回报,您的两个儿子都考上了大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个回乡女知青的人生历程
农村基层组织的变迁,值得一看!
散文||我的1978(下)
知青往事:在东北插队六年,她带着农村对象回上海被父母拒之门外
【作家专栏】杨盛龙| 跳农门
知青岁月:一个善意的谎言,她赢得了一生的幸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