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贾府错误的政治路线

0

关于贾府陷入朝堂斗争之中的看法,在红楼梦读者中基本上是个共识。

无论是曹家自传说还是废太子说,或者是其他的假设,都认为贾府的衰亡是由于政治路线上出现了问题。

一般认为,元春“晋升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是贾府在贾演、贾源二公后,在政治上的一个重要分水岭,是贾府被重用的征兆。

而元春的死亡,则是贾府走向彻底衰亡的象征性事件。

但是,元春的晋升和死亡,只是朝廷的响应和表象,并没有反应出贾府政治路线。

那么,贾府的政治路线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失误的?又是如何失误的?

 0

我们且看第十六回的描述,先看一下皇上的想法和做法。

当今自为日夜侍奉太上皇、皇太后,尚不能略尽孝意,因见宫里嫔妃才人等皆是入宫多年,抛离父母音容,岂有不思想之理?……故启奏太上皇、皇太后,每月逢二六日期,准其椒房眷属入宫请候看视。

皇上共做了两件事情,一是做出“准其椒房准眷属入宫请候看视”的决定,二是将此决定启奏太上皇、皇太后。

先来看第二件事。允许嫔妃家属入宫看视,以皇上的权限,此事应该属于其权限之内。

但是皇上属“纯孝”之人,仍然将此事启奏太上皇、皇太后决断。

请注意“启奏”一词,抛开“礼制”规定的含义,也说明皇上是按照仪规,以正式方式向太上皇、皇太后汇报。

这个词,当属微言大义一类。即,说明此时皇上权力基础尚不稳固,太上皇、皇太后在权力上还制约着皇上。

了解了这一点,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皇上做的第一件事。

 0

皇上为什么要允许嫔妃眷属入宫?是因为皇上感觉到“日夜侍奉太上皇、皇太后,尚不能略尽孝意”,推己及人想到了宫人们。这是从皇上角度写的。

结合第二件事的分析,如果从太上皇、皇太后的角度写,那就是太上皇、皇太后认为皇上的侍奉不能尽孝意,对皇上不满。

两件事说明太上、皇上之间存在权力之争,二者显然有矛盾。

皇上日理万机,却描写他“日夜侍奉”二太上,说明皇上在侍奉两位太上方面,已经有些心力疲惫了。

推己及人,是皇上有感而思、有感而发。他心里想的、比较的不是换位思考的那点,而是想到了为维护皇权威严,这么多天伦亲情都不得不抛弃,自己却要不得不牺牲皇权威严去维护天伦亲情。

皇上的这一招,表面上写他是为了嫔妃们的亲情,根底里则是收买人心巩固权力、积聚力量的一个重要举措。

 0

我们再看看太上皇和皇太后二人是如何做的。

于是太上皇、皇太后大喜,深赞当今至孝纯仁,体天格物。因此二位老圣人又下旨意,说椒房眷属入宫,未免有国体仪制,母女尚不能惬怀。竟大开方便之恩,特降谕诸椒房贵戚,除二六日入宫之恩外,凡有重宇别院之家,可以驻跸关防之处,不妨启请内廷銮舆入其私第,庶可略尽骨肉私情、天伦中之至性。此旨一下,谁不踊跃感戴?

太上皇、皇太后二人,本质上以太上皇为主。即太上权力。

太上皇也做了两件事。一件是认为贵戚入宫不妥,否定了皇上的决定,另一件是允许嫔妃与眷属到宫外见面,借力打力,化解了皇上的出招,同时收拢了一部分朝廷力量。

先看第一件,二位太上下旨说,“椒房眷属入宫,未免有国体仪制,母女尚不能惬怀”,其重点不在母女不能惬怀,而是通过旨意公开了太上皇和皇上意见的不统一,并批评皇上的决定不合国体仪制。

这对皇上显然是一个重大打击。

第二件事,则直接推翻皇上的决定。这件事导致的结果是众臣“谁不踊跃感戴”。

一个反问句式,说出了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不敢不感戴,另一层是向太上皇感戴。

有人会问,怎么能确定这感戴不是针对皇上的?那就得从“此旨一下”中的“此旨”中体会。

皇上并未因此事下旨。旨意是太上皇、皇太后二人下的。众人的踊跃感戴是因“此旨”而来,所以不感戴皇上,而感戴两位圣人。

单从语序上看,皇上启奏二位太上时,说了允许眷属们逢二六日探视的决定,也就是说,皇上应该并未下旨。

如果太上下旨意之前皇上还未下旨,太上就是“截胡”,并且公开表示皇上的决定不妥;

如果皇上在启奏二位太上后就下旨,而太上“又下旨意”,说明他们之间并未统一思想,各下旨意。

无论是哪一点,只能说明太上、皇上之间的矛盾已经非常尖锐,甚至公之于众了。

因这道旨意,朝廷的力量暂时转向了太上皇。

 0

贾家如何判断和选择,大家都很清楚了。他们选择了太上皇、皇太后,而没有选择皇上,决定建省亲别墅请元春省亲。而且是冲在前面的。

现今周贵人父亲已在家里动了工了,修盖省亲别院呢。又有吴贵妃的父亲吴天佑家,也往城外踏看地方去了。

也就是说,在贾府之前,有两家已经明确支持太上皇,一家是贵人,一家是贵妃。

与元春的地位相比,周贵人显然有差距,而吴贵妃明显比元春地位要高。

在这一点上,贾府算盘打得也比较清楚。支持太上皇的力量中,顶层力量以吴贵妃为代表、低层力量以周贵人为代表,他们贾家,就是中层力量。

这个中层力量,显然与朝廷外的力量分布呼应。贾府在王公侯中,确属中层力量。

 0

贾府为什么站太上皇而不到皇上的队伍中来?

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说到贾源死时上本,“皇上因恤先臣”,不但让贾赦袭官,还额外给了贾政一个主事官,“入部习学”。

从时间上看,这个皇上应当是太上皇,而非皇上。

故太上皇对贾家有恩,贾家想改弦易张就比较难。

然而,皇上却想将以贾府为代表的四大家族力量拢到自己麾下,除了晋升元春外,还屡升王子腾的官职,这是皇上拉拢这股势力的手笔。

然而,贾府却念着太上皇的好,特别是太上皇的旨意一下,贾府认为改弦更张不如因循守旧,因此,不仅站在太上皇队伍中不动,还要有拥戴的举措,那就是省亲。

皇上却不乐意看到这个。这是政治上不容含糊的问题。单从经济上说,皇上不可能高兴,因为省亲要掏皇上的腰包。这一点,赵嬷嬷看得非常清楚。

赵嬷嬷道:“告诉奶奶一句话,也不过拿着皇帝家的银子往皇帝身上使罢了!谁家有那些钱买这个虚热闹去?”【甲戌侧批:最要紧语。人苦不自知。能作是语者吾未尝见。】

 0

北静王水溶在秦可卿葬礼上折节下交,显然已经知道皇上要晋升元春的消息,因此与贾府提前加深联系。

至于是替皇上收编贾府,还是替太上皇留人,暂时无法判断。以北静王府政治上的成熟和功夫,做出哪一种行为都正常、不稀奇。

毕竟,四大王府只有北静王府仍袭王爵,仅仅因为当日功高是不可能的,一定是在政治上又有新的贡献。

从贾府后来的行为以及与北静王府的关系看,北静王府倒向太上皇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毕竟,贾府已经选择省亲了,北静王府与贾府过从甚密,两家的政治方向必然一致,北静王倒向皇上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08 

其他政治势力因太上皇和皇上的关系,选择了不同的道路。

在皇上权力逐渐稳固后,开始对无法收拢的势力进行打击。

忠顺亲王府明显忠于皇上,借琪官之事对贾府实施打压,实际上既是忠顺亲王的效忠行为,也是皇上整体安排的一环。

至于四大郡王府,南安郡王显然也倒向了皇上,才有后来到贾府选人和亲之事。

元春死亡便是皇上对贾府的决定性一击,使得贾府一蹶不振,故有“三春去后诸芳尽”之结局。

与贾府有关的诸般势力,如贾赦、贾雨村等,慢慢地被一扫而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楼梦:贾家抄家的主要原因,是被太上皇所害,可惜他们醒悟太晚
难怪夏太监不把贵妃放在眼里,你看封妃和省亲究竟是宫里谁的主意
红楼梦中最聪明的政治家,妙计击溃富贵近百年的贾家
《红楼梦》|富贵还乡,衣锦夜行,元春省亲安排在晚上有两大深意
《红楼梦》最虚假父子情,太上皇一道旨意用心歹毒,皇帝彻底傻眼
韩雪丽:狂扔银子的事,为什么贾府要参与 | 红楼世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