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萧氏骄子|工运领袖萧明的传奇人生(连载一)

翻开近现代中国工运史册,那些感动社会的风云人物,那些激人奋进的尘封往事,汇织而成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深深地在扣动着笔者的心弦,激励着笔者仰视瞩目许久、许久,那敬慕之情便油然而生。我的视线驻足在了一位工人运动活动家的身上。他是一位我党早期工人运动的领导者,也是新中国北京工会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从他那传奇人生中可以领略到他为新中国的成立和首都工会事业发展所立下的不朽功绩......

他在白色恐怖下追求真理,写下了无数传奇的故事

他在明媚阳光下埋头苦干,留下了珍贵的精神财富

从早期工人运动领导者到新中国首都工会的领导人

1896年,他出生在湖南省新田县枧头乡上富柏村一个农民家庭;1919年,他赴法国勤工俭学,在法国参加进占里昂大学的斗争被法国当局拘禁,后与蔡和森、李立三、陈毅等被押送回国;1922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在北方从事工人运动,曾参加二七大罢工,是我党早期的优秀党员;1931年,他在陈赓的指示下参与成立了我党北方最早情报组织--北京特科;1949年,他与杨成武、唐延杰、唐永健、刘仁等一起担任了新中国开国大典筹委会副总指挥;新中国成立后,他是北京市总工会成立筹备委员会的主要负责人,之后,担任过北京市委工委书记、市总工会副主席、党组书记,为建设新首都而贡献了他的一生……他就是萧明─—新中国北京工会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驱张运动”遭学校开除

“留法俭学”被押送回国

2006年12月初冬的一天下午,200多人聚集在一起,纪念新中国北京工会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我党早期工人运动领导者、工人运动活动家、曾担任过北京市总工会主席的萧明同志诞辰110周年;共同缅怀追忆他为马列主义思想的传播、为旧中国工人的觉醒、为新中国的成立以及新中国工会工作的创立发展所立下的不朽功绩,学习和弘扬他的革命精神与崇高风范。

市总机关、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以及部分离退休老同志来了;萧明同志家属以及生前友好来了……这次由北京市总工会举办集会,引起了与会者广泛的谈论。

“萧明同志的一生是追求真理的一生,是忠诚党和人民事业的一生,是献身工人运动的一生。”

“萧明同志的精神风范,是工会工作者光荣传统和优秀品质的鲜明体现,是北京工人运动史上珍贵的精神财富。”

“要向萧明同志那样,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指导方针,密切联系职工群众,关心职工群众疾苦,做职工群众的贴心人”……

人们在追忆着,在感悟着,在启迪着,在敬慕中抒发着对萧明同志的无限怀念,在回忆着那峥嵘岁月中他追求的人生轨迹,讴歌着他献身工人运动殚精竭虑的高风亮节……

有道是“桂林山水甲天下”,但如果你去过湖南的永州地区,也同样会发出这样的感慨“永州山水画天下”。大诗人柳宗元的山水诗,多数写在永州,其中还有著名的游记散文即“永州八记”。自古都说这里人杰地灵,据说原东汉名人、零陵郡守龙柏高后裔有4000余人定居在起枧头乡。这里还有一个远近闻名的富柏洞,处于富柏洞上方的上富柏村也由此而得名。虽说这里是风水宝地,但地理位置让这里的村民世世代代以农业为主,水稻、红薯、烤烟是他们的主要农产品。

1896年(也就是光绪二十二年)的初冬的一个傍晚,萧明出生在这个名叫上富柏村的一户普通农民家里。

那一刻,随着“哇、哇、哇”的婴儿啼哭声,父母把所有的希望和寄托都赋予了他。

自小刚强的萧明,20岁时以优异成绩考入了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这所位于衡阳江东岸晏家坪历史悠久的学校始为“南路师范学堂”。这里是“湘南学联”进行革命斗争的主要基地,是毛泽东早期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1922年建立的中共湖南三师支部是党在湘南最早的基层组织。在党的培育下,陈为人、李启汉、邓中夏、蒋先云、谢给俊等三师学生和校长蒋啸青等数百人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

萧明在三师读书期间,参加了蒋先云(1902—1927,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优秀党员和革命烈士,牺牲时年仅25岁)发起成立的“学友互助会”,参与《岳麓警钟》月刊编辑工作。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蒋先云又发起成立了湖南学生联合会,萧明积极响应和协助并担任了常委。

北洋军阀张敬尧(1881-1933,为皖系军阀首领之一)入湘后,因贪婪无比,作恶多端,“湘人痛苦,火热水深”。在五四运动的推动下,湖南人发动了声势浩大的“驱张运动”,萧明积极参与其中,也因此被学校开除。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法国开始大征兵,劳动力严重缺乏,15万华工赴法国从事军事劳役。法国人认为,大批的华工不仅帮助打仗,日后也可以帮助建设,这就需要教育。

1916年袁世凯倒台后,被迫流亡海外的蔡元培、李石曾、吴玉章等人相继回国,他们认为,可以用勤工俭学的方式来使华工掌握法国先进的技术,这对祖国发展大有好处,于是开始在国内大张旗鼓地宣传和组织赴法勤工俭学,并成立了华法教育会。

这个时期,也正值新思想、新文化在国内广泛传播时期,许多有志青年迫切要求去法国寻求救国之道,所以,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希望把西方文明,主要是欧洲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输入中国。他们试图让中国青年通过勤工俭学来掌握这些知识和技术,以便将来归国后用“科学救国”、“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办法,使中国富强起来。可以说,这个运动顺应了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思想解放的潮流。

随着五四运动的发展和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法国以及国内的传播,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方向盘逐步从运动的发起者那里转到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分子手中。

1919年春天,萧明报名参加了育德中学留法班,这个班湖南学生最多,故有“湖南班”之称。据资料显示,到1919年5月,保定育德中学留法班全班总计86人中就有72人是湖南学生。

经过在国内的预备学习后,1919年冬,萧明开始乘船踏上艰难的赴法国勤工俭学之路。

赴法国的路途漫漫,航行途中生活非常艰苦。这些勤工俭的学生们大多是贫家子弟,他们为了节省开支,乘坐的多是没有等级的舱位,有的甚至和牛、马同舱。萧明他们从上海起程后,途经香港、西贡、新加坡、科伦坡、亚丁入红海,穿苏伊士运河,经赛得港进入地中海到达法国港口马赛,历时近两个月,尽管一路颠簸劳累,如患大病一样,但那坚强的信念和理想,让他们很快振作精神,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与学习中去。

萧明与勤工俭学生抵达法国后,在华法教育会的安排下,驻足在巴黎南部的一座小城蒙达尔纪,这里的文化教育事业非常发达,是勤工俭学生的主要聚集地。这座小城一度成为留法学生学习、宣传共产主义学说的中心。赵世炎、李立三、邓小平等均在此勤工俭学过。

1920年10月以后,由于法国经济萧条,失业风潮遍及全国,赴法勤工俭学学生陷入了求工不得,欲学不能,生活无靠的困境,从而迫使他们向中法当局进行了英勇的斗争。1921年2月28日学生们向中国驻法公使馆发起了一场争取“生存权”和“求学权”的斗争。这次斗争虽遭到法国警察的阻拦没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但也引起法国政府的重视,答应勤工俭学生继续发放每人每月150法郎生活维持费。这就是有名的“二八”运动。

“二八”运动后的1921年夏,中国北洋军阀政府向法国政府秘密借款五亿法郎,用于买军火打内战。条件是用滇渝铁路的建筑权和全国印花税等作抵押。这个消息泄露以后,遭到赴法留学生的强烈反对,在周恩来、赵世炎、陈毅、李立三等人的领导下,又掀起了一场反对中法秘密借款的斗争,这就是有名的“拒款斗争”。

拒款斗争的胜利,妨碍了法国的远东利益,法国政府决定于1921年9月15日起停发留法勤工俭学生生活维持费,企图置勤工俭学生于死地。然而,经过两次斗争考验的赴法勤工俭学生们,斗志更加坚定,他们联合起来,在赵世炎、蔡和森、李立三、陈毅等领导下掀起了进占里昂大学的斗争。萧明也作为代表之一参与组织和领导了这次斗争。

里昂中法大学,原本是以解决勤工俭学生名义,利用庚子赔款的余额和国内的一些捐款兴建起来的,学校当局却把勤工俭学生们拒之于门外,另从国内招收了一批官费生。消息传出以后,被逼到绝境的勤工俭学生们义愤填膺。于9月21日占领了里昂中法大学,法国政府以此为借口,把他们囚禁在兵营,没收了他们的居留证。可是,中国反动政府勾结法国帝国主义不但不保护他们,反而还同意了法国政府遣送回国的决定。就这样萧明与蔡和森、李立三、陈毅等104名留法勤工俭学生被中国反动政府勾结法国帝国主义所拘禁,他们带着满腔的怒火,于1921年10月14日被法国警察强行押上法国邮轮“宝勒加”号,踏上了东归祖国的航程……

清晨,一轮太阳从海平面冉冉升起,映照在那一望无际的地中海上。

萧明站在邮轮的甲板上,凝重的双目望着东方,一群海鸥从甲板上飞过向东方飞区。陡然间,他的眉宇在海风中舒展开来,仿佛看到了东方的希望。

眼下正是金秋的季节,想必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应该是西北风怒吼的初冬了。前面的路。等待他的又将是什么呢?(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昆弟 工人运动的先驱
高风亮节鞠躬尽瘁──思忆杨光叔
京畿红迹(七)长辛店二七纪念馆
留法勤工俭学生——曹锡三的爱国传奇故事
蔡和森一家的初心故事(12):冲在最前线的战士
风云人物 | 赵世炎——中共早期杰出领导人(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