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企业先有文化还是先有经济?——探索价值最大化的底层逻辑

企业先有文化还是先有经济?这个问题历来争议多。对于这个问题,着眼于第一性原理,不同看法有不同决策:如果先有文化,企业在战略部署时,就会偏向文化建设;如果先有经济,经济就会在企业发展中唱“主角”。大凡企业都会非常自觉、积极、认真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先有经济的思想指导企业行动,是企业一般行为。本文立足社会实践,以唯物主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原理为研究依据,以文化与经济为研究对象,以演绎与归纳、分析与综合等哲学思辨为基本方法,以推动企业健康、持续和稳定发展为基本目的,抛砖引玉,共同探索企业价值最大化规律。

文化与经济是企业价值主要的组成单元,是创造企业价值主要的源头活水——文化兴则品牌强,经济兴则品牌响,强品牌和大名牌天生就有大价值。所以,探索企业价值最大化规律首先要认识文化与经济价值最大化规律。在力推文化与经济价值最大化进程中,认清文化经济孰先孰后于企业价值最大化有大利,否则有大害,竹篮打水一场空。着眼于事物发展全过程,那么,企业先有文化还是先有经济?

从唯物主义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在社会历史观中的具体表现。社会存在是不依人们社会意识为转移的社会物质生活过程,主要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全部社会精神现象的总和,包括社会的政治法律意识、哲学、道德、艺术、科学、宗教等意识形态,以及风俗、习惯等社会心理现象。社会由人组成,人是社会的主体,实践是人特有的存在方式。人们通过实践,改造社会存在或者客观世界、社会意识或者主观世界,推动社会发展。

检验社会发展水平的标准之一是社会经济。社会经济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人们不断实践的必然结果,是社会存在的一种形式,实践是社会生成的基础和社会经济建设的主观活动。从社会经济身上我们看到社会实践的身影,从社会实践身上我们看到社会意识的身影,意识是人脑对外界的反映,是由客观存在变成的主观映象,即人们的感觉、思维、思想观念等,文化是社会意识的体现或者升华,是人们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道德以及人们的感觉、思维、思想等。可以看到,社会经济是在社会意识引领即主观实践后的必然结果,实践中,社会文化先于社会经济。

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判断企业文化与经济孰先孰后问题时也是同样道理:文化先于经济。企业经济是企业通过实践的必然结果。具体说,企业经济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企业运用依法获得的资源从事经济活动,在生产总值、生产规模、生产总量与效益、技术含量、营销手段等方面反映出来的综合情况。以上实践中,文化始终存在。这说明,没有企业文化就没有企业经济。

也许有人会问:没有企业经济在先,注册资金怎么筹?生产场地怎么办?生产设备怎么买?员工工资怎么付?注册资金也好,员工工资也罢,我们不能简单地不加分析把筹备阶段各种投入称为企业“经济”。从社会经济一般论述演绎出来,企业经济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企业不断实践的必然结果,是企业存在的一种形式,实践是企业生成的基础和企业经济建设的主观活动。所以,没有用文化武装起来的实践,企业就不可能产生经济效益,因而未通过实践或者不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的“经济”也就谈不上企业经济。我们只有立足实践,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个原理去分析企业文化,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这个标准去衡量企业经济,进而认识企业价值各组成单元的本质特点、相互关系和发展规律。

在企业不同阶段,文化与实践始终贯穿于创造经济价值各个方面:

在成长阶段,企业特别是企业主以独到的眼光、思路和观点,凭着信念和毅力,运用“依法获得的资源”,筹集注册资金、购置生产场地与设备、招聘员工,为企业发展殚精竭虑、谋篇布局;在成长阶段,企业特别是企业主独到的眼光、思路和观点等一切意识形态是企业文化源头或者最早形态,企业文化继承和发展了“最早形态”,成为发展中企业文化;在成长阶段,所谓企业经济是指在企业文化引领下通过实践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到的资本原始积累或者“第一桶金”。

捞到“第一桶金”之前,企业不存在经济之说,因为没有捞到“金”,也就是没有捞到“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当企业捞到“第一桶金”后进入扩张乃至成熟阶段,经济对文化起到反哺作用。此时,毫无疑问,深入推进文化建设确实离不开企业经济这个基础,离开了企业经济这个基础,物质文明上不去,文化建设就会因失去物质基础而成为一句空话。同理,企业经济建设要想有大成也离不开文化,离开了文化这个灵魂,精神文明上不去,经济建设就会因失去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而成为一句空话。

纵观任何一部发展史,都是思想指导行动、文化影响实践。成长阶段,文化先于经济,因为这个阶段企业依靠文化、资本和资源等起步;扩张、成熟阶段,文化与经济排序起变化,变化中,文化引领经济发展,发展到一定阶段,经济决定文化,文化又能动地反作用于经济,就这样,文化与经济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转化,在矛盾运动中促进企业价值最大化。在企业价值最大化进程中,如果文化先于经济,就会有二种结果:一是从虚到实、从文化到经济,企业进入创造价值快车道;二是在务虚建文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企业以失败告终。发展应该是一个虚实相生、从虚到实、从零到一、从文化到经济的不断变化的进程。

如果经济先于文化,就可能导致企业因大力开展经济建设而忽略文化。企业文化缺失的直接大害是关键人才难招进、留不住,其次是无法凝聚企业人心、无法打造产品人设、无法积累品牌资产、无法创造品牌价值影响市场,第三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将军”导致管理团队不稳给企业带来困难。为此,笔者认为,文化背后往往是人才,人才背后往往是价值,人才带着他的思想、价值和实践能力加盟企业,接受企业文化熏陶,没有文化何以谈招人、育人和留人?没有人才何以谈价值?文化是企业人才建设和价值最大化的底层逻辑。(作者:吕建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生活与哲学》重点知识复习提纲
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三者之间的关系
做人最根本是什么?
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企业应发挥作用
《生活与哲学》
必修4《哲学与文化》哲学部分170个必备知识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