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佑妈的24节气养生之——冬至

 痞极泰来,抑阳复始

      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或“亚岁”等。 早在25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测定出了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定出来的一个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从养生角度上来说,一年之中应该从冬至开始。为什么这么说呢?如果我们把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当为一天的话,冬至就是我们这一天的终点,但同时也是起点。相当于一天中的子夜十二点。子夜,是阴气最强、最重的时候,冬至同样也是如此。古人讲: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这一天白天特别短,太阳离我们北半球最远,阴气达到了一个顶点,阳气相反就达到了一个最低点。俗话说物极必反,痞极泰来,那接下来,太阳直射一天一天的往北,阳气就一天一天的增长。我们就进入了下一个循环。

冬至是观察身体疾病的好时机

      我们的老祖宗早就发现,在冬至这个时候人们应该去反观自身。冬至是阴气最重、阳气又接近为零的时候,如果说我们身体某处功能比较虚弱,冬至前后的反应是非常非常明显的。人们会发现平时没什么不舒服的地方,这个时候会出现一些问题,你身体哪不舒服就意味着你哪个地方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问题。特别是在晚上,建议大家这几天早点入睡,安静的平卧,好好感受一下浑身上下的状况。如果有的人在冬至前后会感觉到腰疼,或者膝盖发凉、发酸、发胀;有的人会发现两个小腿容易浮肿;还有的人早晨起来容易拉肚子,这都是阳虚的信号。更多的朋友还会发现到了冬至前后这几天感觉比平时难以入睡。特别是到十一二点的时候。这是典型的心阳虚。主管我们睡眠的部位就是心脏,睡眠不好,说明心阳不足,心脏功能开始变弱,直接影响到我们的睡眠。所以,我们这段时间就要去养养我们的心,让我们的睡眠变得更安稳。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心源性猝死高发季节。为什么呢?前面我们说过冬至前后很容易出现心阳虚如果我们把人体看作一个国家的话,心脏就是一个国家的国王。而国王弱,五脏六腑这些大臣也都会跟着变弱,甚至出现亡国的危险。另外,冬至后进入数九寒天,会有强大的冷空气和寒潮来袭,造成骤然降温以及长期低温。寒冷具有收引的特征,易引起心脑血管收缩,血压骤升,从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所以冬季是我们的心脑血管、心源性猝死的高发季节,冬至前后最为明显。所以在阳气初升这段时间,我们要好好保护我们的心,保护好我们的心阳气。

冬至进补,固本开源

       历代养生家对冬至养生格外重视。《黄帝内经》有云:“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冬至阴气到了极点,阳气开始慢慢回升,要想在春天很好的升发,就要在“种子”还在土壤里的时节开始蓄积能量。我们叫做固本开源。冬至如果把这一点阳气的火苗养护好,来年绝对会养成参天大树,结出健康的种子。所以冬至时节补阳、补气,功效肯定比其他时候要更好。

【冬至之食】

      冬至饮食上以温热为主,如糯米、大枣、桂圆、芝麻、韭菜、木耳等,多食蔬菜水果,少吃冷饮、海鲜等寒性食物。另外,不可吃太过辛辣刺激的食物,过食辛辣会生阳动火,导致内热积聚,郁热上冲。很多地方都用羊肉去作为冬至的主要食物,比如在冬至这天吃饺子(最好是羊肉馅的),或者吃羊肉、喝羊肉汤。因为羊肉能够补益阳气,就是这个道理。

——冬至补心养阳汤——

原料:

1、羊肉1-2斤,黄芪100g,当归20g,甘蔗2-4节,带皮生姜2块,大枣8个。(一家人的量)

2、调料:黄酒1两,香菜1两,胡椒粉,辣椒粉,盐少许。(不吃辣可以不放辣椒)

做法:

1、把黄芪和当归用清水浸泡30分钟。

2、羊肉焯水后冲洗干净。甘蔗去皮后纵向切开,把生姜拍扁。

3、锅内重新加水,将全部原料一起下锅,大火煮开后放黄酒炖一个小时,放入胡椒粉,关火起锅。

4、汤碗里面放点香菜末和盐,喝汤。羊肉捞出切块,放点盐,辣椒粉,胡椒面作为蘸料(不吃辣可不放辣椒)。

注意事项:

1、如果湿气重,可以放十几粒花椒,尤其是南方的朋友。

2、感冒的时候不放黄芪,不太利于我们散热散咳。

3、没有甘蔗可以放牛蒡,以平衡羊肉的燥性。不要用萝卜,是下气的,会影响黄芪的补气功效。

4、黄芪和当归按5:1比例调整。

5、适合人群:只要不是特别燥热的体质,老人小孩都可以喝。

6、如果怕自己虚不受补,可以提前一两天用葱白、三片生姜,再切半个到一个的萝卜皮煮成水喝。这是为了在补之前清理清理脾胃。

7、素食的朋友,可以去掉此方中的羊肉,用榴莲壳内的白色部分和榴莲核来煲汤。

8、盐不可下锅。没喝完的羊肉汤里不要放盐,下顿热过之后,喝时再放盐调味。

【冬至之行】

      冬至要静养,减少我们体外的消耗,不要干扰阴阳的转化,要小心保护我们体内的阳气。所谓养生,说白了就是养成好的生活习惯。

1、早睡晚起

《黄帝内经》指出,冬三月要“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此时天气寒冷,要注意保护阳气,不过度耗散,因此充足的睡眠很关键,建议晚上最好在22:00之前卧床休息。

 2、多晒太阳

说到生阳,晒太阳大概是最好的方法了。不仅可以驱走寒气,还能预防骨质疏松,减少抑郁。晒太阳时,建议掌心张开朝向太阳,配合散步或深呼吸,时长控制在半小时到一小时。

 3、通风换气

通风换气很重要。冬季寒冷,空调、取暖器齐上阵,门窗紧闭,容易滋生病菌,更要定时通风换气。如果室内温度过高,可在暖气片上放上湿毛巾,或者在室内放一盆清水,以增加湿度。

4、防寒保暖

冬至天气寒冷,要注意防寒保暖,以防生病。适当减少外出,室内温度建议控制在18~24摄氏度,外出时,记得佩戴围巾、帽子,捂好背、腹和足底,避免风寒侵袭。

 5、动中求静

冬至起,自然界阳气开始上升。“动则生阳、静则生阴”。但运动要合理,动中求静,否则过度运动会耗散阳气,违背冬藏的养生道理。

——七支坐法——

所谓“七支”是指打坐姿势的七个要点:

(一)双盘足。如果不能双盘,便用单盘。或把左足放在右足上面,叫作如意坐。或把右足放在左足上面,叫作金刚坐。开始习坐,单盘也不可能时;也可以把两腿交叉架住。

(二)脊梁直竖。使背脊每个骨节,犹如算盘子的叠竖。但身体衰弱或有病的,初步不可太过拘泥直竖,更不可以过分用力。

(三)左右两手圜结在丹田(小腹之下)下面,平放在胯骨部分。两手心向上,把右手背平放在左手心上面,两个大拇指轻轻相拄。这在佛家,便叫做“结手印”,这种手势,也叫做三昧印(就是定印的意思)。

(四)左右两肩稍微张开,使其平整适度为止,不可以沉肩亸背。

(五)头正,后脑稍微向后收放。前颚内收(不是低头),稍微压住颈部左右两条大动脉管的活动即可。

(六)双目微张,似闭还开,好象半开半闭地视若无睹。目光随意确定在座前七、八尺处,或一丈一、二尺许。(如平常多用眼睛工作的人,在静坐之初,先行闭目为佳。)

(七)舌头轻微舔抵上腭,犹如还未生长牙齿婴儿酣睡时的状态。    

      打坐时从心出发,专注某一个点。用五官充分去感受那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也可以专注呼吸,去聆听呼吸时候产生的韵律。建议每天都抽出十分钟去静坐,安安静静的去思考人生,修养身体,来积累我们的能量。中医认为语多伤气、视多伤身,保养气血的诀窍,就是每天静坐十分钟,不看不听,不仅能避免过多的能量的消耗,还能保养我们身体里的元气。坚持一段时间,你一定会发现,不管是从性格脾气,还有我们的心态,你的健康都会达到一个你前所未有的状态。希望大家能够养成这样的一个好习惯。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体质的虚弱不是一天两天得来的,同样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改变的。想要进补,就一定不要太快,大补特补会让我们的脾胃运转不良,补品变成毒药,反而对我们的健康有害。所以养生的秘诀就隐藏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想要养生就要细水长流,从容不迫,不急不躁。

       中医养生讲究顺应季节,什么季节做什么事,都是根据前人长期经验的累积。所以,在即将到来的数九寒冬,我们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保持心情愉快,开开心心、健健康康地度过这个冬天!

      祝您冬至快乐!安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冬季应节饮食养生
冬至过后最应该喝的一碗汤:当归生姜羊肉汤,这样喝比吃药都管用!
夏至节气如何保养?养这一点,胜过补一年~24节气养生大全~
​【冬至节气养生】
道法自然,长寿不难 (四)
【节气小讲堂】夏至阳极,一夜不睡晕三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