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中医】中医学的“台柱子”是什么,你知道吗?

中医学的“台柱子”

《什么才是真正的中医?》(点击阅读更多内容)中我们说到,中医学是一栋完美的理论大厦,这栋大厦的最底层有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夯实的地基。以此为“基”,上立为“础”,中医学立有“气一元论”“阴阳学说”“五行学说”三大础石。

 三大 

础石

■■■■■■■■

1. 气一元论 

庄子说:“通天下一气耳。”自然界万物的构成都源于一个最基本、最原始的物质——“气”。人作为万物之一,也是由气构成的。气的存在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看得见的,一种是看不见的。

气聚则成形,气凝聚之后结成有形的实体,是看得见的,成形的气可以是一花一木,一虫一兽,可以是人体的血液、肌肉、筋脉、骨骼、五脏等。

气散则形亡,无形的气是看不到的一种弥散状态,可以是无处不在的空气,可以是能量、声波、磁场、引力场,以及中医所说的脏腑经络之气、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等。

由此可见,无形的气相较于有形的实体,虽然无法被直接观测,但却对自然界的运行和生物的生存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有形与无形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经过反复的观察与思考,古人意识到,世界上存在某些肉眼不可见的东西,影响着花草树木的生长荣枯、动物的生老病死,他们将这种东西统称为“精气”。后来“精气”这一概念逐渐由单纯的哲学思考,发展渗透到中医学中,用于指代人体中存在的“一种维系生命所必须的精微物质”,它弥散于五脏之中,充斥于皮肤腠理,遍布人体,沟通内外,中医的“整体观念”“天人相应”等基本理念中,“精气”的概念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存在。

 2. 阴阳学说 

一,分为二。一元之气,动则生阳,静则生阴。阴阳原始概念源于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这些现象都与太阳有关。

直观太阳,“日之出为阳”“云之覆为阴”,从古体字“陰陽”可以看出阴阳的最原始的含义。

“阳”字的左侧,是土山的意象;右侧是日出地上,光芒四射的象形。

“阴”字右侧上半部是“今”字,代表了“阴”字的读音;右侧下半部代表云,云是遮蔽的意思,就是天上有云朵飘过时地上就会有阴影。

观日光照射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山的南麓、水的北岸朝向阳光,称为阳位,山的北面、水的南岸背向阳光,称为阴位。因此阴阳二字在古代还指代方位。

许多地名中的阴阳是指代方位的

陕西省的华阴市——在华山之北

河南省的洛阳市——在古洛水北岸

湖南省的衡阳——地处南岳衡山之南

湖南省的岳阳——位于天岳山之南

江苏省的淮阴市——在淮河之南

山西省的汉阴市——唐至德三年(公元757年)设立汉阴县,因县城在汉江南岸,故叫汉阴。后县城被江水所淹,移县城到江北,县名未改,沿用至今。

立杆测日影,古代的天文仪器“圭表”可以通过描记一日和一年太阳影子长短,来标定时刻、节气,连接起来不同时间段太阳在圭表上的影子点位,就形成了最原始的包含阴阳鱼的太极图。

(点击可看大图)

日出与否、光照多少、日影长短……古人观自然之象,提炼出阴阳的抽象概念,进而广泛用于描述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各个方面,例如温暖与寒冷、白天与夜晚,南方与北方。

阴与阳可以是一个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也可以是两个相互关联又相互对立的事物,具有辩证法思想。渗透到中医学中,则用阴阳描述人体特征,揭示健康、疾病原理及指导诊疗,如背为阳、腹为阴,气为阳、血为阴,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阴病治阳、阳病治阴。阴阳因此成为中医的指导思想和说理工具

 3. 五行学说 

一气分阴阳,阴阳生四象,自然界随着太阳的运动分出昼夜,变化出四时,衍化万象,列为五行。阴阳是世间万物最一般、最普遍的联系,而五行学说则说明了事物的复杂结构关系和活动形式。

一年有四季,古人还将立秋至秋分这段日子列为“长夏”,成为春温、夏热、长夏湿、秋凉、冬寒的五季。植物存在春生、夏长、长夏化(植物转化出果食)、秋收、冬藏的应时变化,古人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五种物质木、火、土、金、水的属性来归纳四时五季的运行变化规律,总结出五行学说,并用以说明其他事物的属性、相互关系及运动变化规律,这也是一种辩证法,体现了宇宙万物五行同构的朴素思想。

渗透到中医学中,以五行配属五季、五季对应五脏,构成了肝-心-脾-肺-肾五脏系统,用五行关系说明五脏主导的人体调控机制,包括人体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疾病诊断和治疗机理,以及人与自然界的沟通相应。

//  写在最后

“天地之气,合而为一,分为阴阳,判为四时,列为五行”,气-阴阳-五行虽分为三种,内涵却是一致的,实质是一气周流的自然变化法则,这深悟自然法则的三大学说,与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智慧理念,共同成为中医大厦的坚实基础。

敬请期待后续

本文作者

马淑然

教授、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中医基础理论专业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主任,中医基础理论课程负责人。

清代御医韩一斋第三代传人,北京妇科名医刘奉五第二代传人、国家级名老中医刘燕池教授学术继承人。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北京卫视“养生堂”主讲嘉宾。

本文作者:孙泽原

北京中医药大学2020级中医学专业

本文绘图

陈奕璇、卢行健、魏经纬

 E N 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综】2016年中医基础理论冲刺(1)
【引用】论中医的哲学观与整体观+中医的 脏象学 - 舍得的日志 - 网易博客
中医集大成者黄帝内经,阐释天人合一的阴阳与五行
浅谈祖国传统医学与太极拳
应象思维在构建中医理论体系的作用
中医艾灸养生文化基本知识(阴阳五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