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Proletary

简友有读当代外国著作的中译本,想说一句:放下吧!因为,绝大多数中译本,皆似“传话”,非原汁原味。

即使当年,鲁迅翻译的、前苏联卢那卡尔斯基的论文《托尔斯泰之死与少年欧罗巴》,也是从日本杉本良吉的日译本而转译的。

鲁迅着眼推动中外语法硬性对接,于是尽量直译。故而,他在《译者附记》中写道:

“从译本看来,卢那卡尔斯基的论说就已经很够明白、痛快了。但因为译者的能力不够和中国文本来的缺点,译完一看,晦涩,甚而至于难解之处也真多。倘将仂句拆下来呢,又失了原来的精悍的语气。在我,是除了还是这样的硬译之外,只有束手这一条路——就是所谓没有出路——了。所余的惟一的希望,只在读者还肯硬着头皮看下去而已。”

没想到,梁实秋抓住“把柄”,发表《论鲁迅先生的“硬译”》一文,嘲讽道:“读这样的书,就如同看地图一般,要伸着手指来寻找句法的线索位置。”

随后,鲁迅写了一篇长文,即《“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说你梁实秋,有美国哈佛大文学硕士学位,什么读不懂?你不是商榷“翻译”技法,而是代言资本家,反“无产阶级文学”罢了。在你的《文学是有阶级性的吗?》之中,将Proletary译义为“无产阶级”,用心不就是想让统治者来压制吗?并且,你变相贬低道:“其实翻翻字典,这个字的涵义并不见得体面。据《韦白斯特大字典》,Proletary的意思是:A citizen of the lowest cIass who served the state not with property,but onⅠy by having children。……普罗列塔利亚是国家里只会生孩子的阶级(至少在罗马时代是如此)!”

其实,鲁迅不仅不反对译义,还提倡对同一个作品要有多人重复翻译。他在《非有复译不可》一文中,写道:

“但在翻译本身也有一个原因,就是常有胡乱动笔的译本。不过要击退这些乱译,诬赖、开心、唠叨都没有用处,唯一的好方法是又来一回复译,还不行,就再来一回。……即使先出的白话译本已很可观,但倘使后来的译者自己觉得可以译得更好,就不妨再来译一遍。无须客气,更不必管那些无聊的唠叨,取旧译的长处,再加上自己的新心得,这才会成功一种近于完全的定本。”

可以说,现如今,“近于完全的定本”的当代外国译作,几乎没有。既然如此,那就不要浪费时间来一番“品读”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戈宝权译《十二个》 | 陈子善
本人整理出的网上风评较好的外国文学译本
夏梓言:鲁迅“硬译”的产生与当代意义
西南大学鲁迅研究专辑之七: 邝明艳: 不合时宜的“死魂灵”? ——论鲁迅与20世纪30年代果戈理译介...
乱读书不如不读书 - 老虎不吃飯的日志 - 网易博客
纪念鲁迅先生诞生140周年:符杰祥:“狂人”/“小传” ——鲁迅与“林译小说”的初遇,兼及《狂人日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