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药方-1
固肺散:阿胶、党参、百合、贝母、紫苑、黄芩、桔梗、当归、知母、五味子、麦冬各20—60克,杏仁2—5克、甘草20—30克,
黄芪、党参、白术、五味子、茯苓、麦冬、桔梗、蛤蚧等8味药材组成。具有益气固肺、定喘止咳
 
三才封髓丹治疗的情况恰恰相反:是阴虚引起的 这个方子当时用来降心火和滋肾水,治疗虚火上炎
潜阳封髓丹,主要功用是:收敛由于阴寒盛而上浮的命门之火.若虚火上冲等症,明系水盛(水即阴也),水盛一分,龙亦盛一分(龙即火也),水高一尺,龙亦高一尺,是龙之因水盛而游,非龙之不潜而反其常。故经云:阴盛者,阳必衰,即此可悟用药之必扶阳抑阴也 ”。可见这里形容的虚火都是由阳虚阴盛造成的。组成:砂仁6g、知母10g、黄柏10g、川连3g肉桂6g、麦冬15g、生龙牡各15g、炮姜6g、白芍l0g、附片30g、龟板24g甘草6g。
附子。干姜。灸干草。磁石。肉桂。紫石英。龟甲。砂仁。黄柏
腰痛,上热下寒潜阳封髓丹+补肾汤(续断15克,杜仲20克,狗脊15克,益智仁15克),加炙麻根15克,天麻10克。吃了一周药后腰痛明显的好转,守方加健脾除湿之茯苓、薏苡仁、泽泻和行气血之佛手、川芎。分析∶腰为肾之府,但只有命门火收敛得好,肾脏才能强壮腰部,使腰部既有力又温暖。炙麻根的应用源于吴佩衡先生,目的是温肾、散腰部之寒,具有火神派很注重的动性,但在这里完全失去了发汗的功能。
生黄柏20,砂仁15,甘草10 
酸痛重的感觉由腰部传向腿或脚就是好转的表现,而腿部疾病传向腰部就是恶化的表现。
过敏性鼻炎 附子6克,干姜6克,灸干草15克,肉桂6克,龟板15克,砂仁6克,黄柏15克。
炙甘草量一般都要用到10-20克,这才符合“伏火学说”的深意。才不会上火,才能保存好火种。

长期慢性痢疾患者,寒积不化,虽寒中夹热,但总属寒多热少,故治宜温中导滞。”处方:附子3克,党参4.5克,干姜4.5克,白术7.5克,木香4.5克,大黄3克,焦楂6克,山药9克.首日服1剂,停药6日,第7日再来诊.注意脏腑之气的七日来复,此例取效者,即是也。曾治一老妇,患腹泻久治不愈,其处方仅为白术6克,鸡内金6克。

川楝子入肝经,舒肝止痛,其性寒凉,又能清热,导热下行;郁金性寒,辛散苦降,人肝肺二经,平肝解郁,活血散瘀。二药相配,平肝止痛力增,可治肝郁气滞化火之胁痛、胃痛、腹痛、热厥暴痛之症。白蒺藜功能疏肝而散郁结;川楝子理气止痛,能导热下行。二药配伍,疏肝和胃,用治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诸症。川楝子利气止痛,又兼清热燥湿;当归柔肝止痛,且可活血、养血。二药相伍,一为行气,一为活血,气血并治,同入肝经,疏郁止痛,养血柔肝,善治肝、胆、胁肋疼痛诸证。二药都能疏肝利气止痛,然川楝子善行气止痛,青皮善破气消积。二者相配具有疏肝理气、散结止痛之功,可用于气滞湿停的少腹胀痛、疝气腹痛等证。川楝子泻肝利气止痛,元胡行气活血,散瘀止痛,一偏行气,一偏活血,二药相伍,行气活血、散瘀止痛力增,常用治胸胁、胃脘、少腹气滞血瘀的疼痛。川楝子疏肝利气止痛,小茴香温肝肾,散寒行气止痛,二药相配,既可疏肝,又善温肝肾,散寒止痛,可治寒湿腹痛、寒疝等证。

瓜蒌治疗冠心病十分有效,每日用瓜蒌五钱,薤白四钱,制成片剂,三次分服,胸痛配薤白头,肋痛配丝瓜络三钱,枳壳一钱五分。瓜蒌不同部位的扩冠作用强度为:瓜蒌皮>瓜蒌霜>瓜蒌子>瓜蒌仁>瓜蒌子壳。

酸枣仁汤用于肝血不足,虚热内扰所致的内伤失眠,而栀豉汤用于外感风寒邪气入里化热,上扰心神所致的外感失眠。二者有外感内伤之分,实热虚热之别,临床运用时应加以鉴别。
栀子 12g、淡豆豉 12g、炒酸枣仁 30g、知母 10g、茯苓30g 、川芎 9g、甘草 6g
加减:脾气虚加人参、白术、黄芪、木香;心血不足加熟地、 白芍、 阿胶、 柏子仁、 五味子或夜交藤;兼见痰湿困脾者加二陈之类 ;心肾不交加交泰丸;伴肝阳上亢加龙骨、牡蛎、龟板、磁石 ;心胆气虚加人参、菖蒲 ;肝郁化火加夏枯草、黄芩、郁金、丝瓜络;痰湿停滞加温胆汤之类 。
①栀子豉汤(栀子、豆豉)——火郁胸隔,气机不利
②栀子厚朴汤(栀子、厚朴、枳实)——火郁胸厢,迫及脘腹
③小承气汤(大黄、厚朴、枳实)——热入胃肠,腑实已成
栀子厚朴汤-表证误下-热扰胸膈,气机雍滞-以腹满为主-清热除烦宽中除满-栀子,枳实加厚朴-重在宽中。
枳实栀豉汤-差后劳复-热扰胸膈,气机雍滞-心下痞为主-清热除烦行气消痞-栀子,枳实加豆豉-重宣散郁热,因为单纯劳复没有心下拒按之证,即没有使用枳实的必要。
这里命名为“虚烦”,是指的和那些实烦相对的。像大承气汤适应证有心烦,那是实烦。像大陷胸汤证有心烦,又有心中懊恼,那也是实烦。这个“虚”,只不过是指的邪气没有和有形的病理产物相结,而不是说正气虚。
既然是火郁气机,由气及血所造成的,当然还是要来解除火郁,用栀子豉汤来治疗。所以,在这里既不要加行气的药,也不用加活血的药,就可以解决火郁胸中的这种“胸中结痛”的问题

龙骨牡蛎,能摄纳飞越之阳气,能戢敛簸摇之阴气,较赭石,铁落等镇坠之品为优。龙骨牡蛎黄连同治烦躁,但部位各有所主,黄连主膻中,龙骨主脐下,牡蛎主胸腹。龙骨敛正气而不敛邪气,所以仲景于伤寒之邪气未尽者亦用之

临床上,气在胸中用枳壳,气在胸下用枳实;体质虚者用枳壳,体质好者用枳实;消食破滞用枳实,行气宽中用枳壳

现在很多痰湿的都化热了(舌质红、有红点、舌苔黄),所以他去掉了温胆汤原方中的生姜,如您寒湿严重(舌体白,舌苔白腻,齿痕明显,容易腹泻),无湿热特征(无黄苔,无舌体红,无大便干燥,小便黄的特征),则可每付加生姜3-4片同煮。

肺热烦渴者,多见咽干鼻干,口渴欲凉饮,饮难解渴
天花粉与芦根鉴别:
  二者皆味甘性寒凉,均能清热生津、除烦止渴,都可用治热病伤津,烦热口渴、舌燥少津,以及肺热咳嗽。不同之处在于:
  芦根── 清热之力较强,又能清肺祛痰排脓、清胃止呕,兼能清热利尿、透疹。
  天花粉 ── 则生津之力为优,阴虚内热、消渴多饮者天花粉多用。同时,天花粉又能清肺润燥、解毒消痈。
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热病烦渴,肺热燥咳,内热消渴,疮疡肿毒。
天花粉可以用于上、中、下三焦有热而津液耗伤者,其入药可为饮片也可研粉,且内服、外用兼可
天花粉清热泻火,和芦根相似,包括清气分热、清肺热和清胃热。功效相似,作用强度也相似。
对于肺热证,芦根重点在排脓,天花粉主要是润肺祛痰。
清胃热,都长于生津止渴。天花粉的清热排脓,和白芷相似,对于疮痈初起红肿的时候,和清热解毒药同用,使痈肿减轻或消散;脓液已成的,有利于排脓。天花粉主要针对外痈,芦根则主要针对肺痈。
芦根还有个很次要的功效,清热利尿,用于膀胱湿热证。
天花粉对肾脏有损害,长期服用宜定期检查尿和肾功能 《本草汇言》:"汗下之后,亡液而作渴者不可妄投;阴虚火动,津液不能上承而作渴者,不可概施。"

炙甘草10,浮小麦30,大枣10枚,当归15,女贞子10,郁金10,川楝子10。阴血亏虚导致失眠、易怒、情绪低落的病人,见效极快
炙甘草10,浮小麦30,大枣10枚,当归15,女贞子10,柴胡10,郁金10,枳壳10。此方补心血,解肝郁,疏脾胃
动辄大怒者,是肝气郁甚,加川芎、香附、枳壳或枳实;时常叹息者,是肝气不舒,加香附;情绪低迷者,是木气不升,加柴胡;周身酸困者,是筋失血养,加白芍;胸闷气憋者,是气机不利,加苏梗;空虚胆怯者,是肝阳妄动,加珍珠母;不思饮食者,是中焦不利,加厚朴;舌苔滑腻者,是脾失健运,加半夏、陈皮;急怒易晕者,是气逆上冲,加代赭、旋覆。
心肺脏燥,脾阳不振,暗耗营血,心脾两伤,以致脏阴不足,心神失养,躁扰不宁,甘麦大枣汤有和中缓急、舒缓情志、协调心脾之效。心神不安加枣仁、合欢花;烦躁易怒、悲伤啼哭加百合;全身不适、不可名状者加白芍。本方甘草之量,宜12~15克以上,效力方显。
兼见心烦失眠,舌红少苔,此乃心阴虚之故,加百合、柏子仁以养心宁神,或合百合地黄汤。兼见虚烦失眠,脉弦细,此乃肝血虚之故,加酸枣仁、当归、远志,以养肝宁神。心烦易怒,抑郁寡言者,加合欢皮、玫瑰花、郁金或合逍遥散。大便干结,此乃血少津亏之故,加黑芝麻、郁李仁、火麻仁,以养血润燥通便。咽干口燥较甚者,酌加当归、石斛、白芍、生地、麦冬,以生津止渴除烦。烦躁不安者,加龙骨、牡蛎、酸枣仁或合栀子豉汤,以安神除烦。癔症伴有梅核气者,如无舌红、口燥、咽干之象者,合半夏厚朴汤效佳。失眠、焦虑、坐立不安、心悸,凡病情不离“紧张”二字者,病机均为阴血不足所致。“心神不宁”和“肝苦急”,本方加紫石英、龙齿、白芍,以加强安神,缓急之力。精神不宁偏重者,常配养心安神之味。如酸枣仁、柏子仁、茯神、远志、丹参、夜交藤和重镇安神之龙骨、牡蛎、灵磁石、朱砂等味。肝苦急重者,常见拘挛、困动、抽搐等,此时必须重用白芍、甘草柔肝缓急,再配阿胶、枸杞子、女贞子、丹参、鸡血藤、桑寄生、钩藤、石决明等养阴、熄风、舒筋之味,则肝苦急 自缓而诸证可平.癫狂、梅核气,本方配化痰之味,此类病人多由情志所伤,肝气不舒,气滞痰阻而发,故本方合二陈汤或指迷茯苓丸、白金丸等行气、化痰、开窍。有热者,加竹茹、黄连以化痰热。正气盛衰和兼症的具体情况,酌情加减。如阴伤者,本方加生地、麦门冬、玄参、石斛;气虚者,酌加党参、白术、茯苓、黄芪;头痛加川芎、白芷,便秘加火麻仁、生首乌、郁李仁、锁阳等;胸闷痛加丹参、瓜蒌皮,以理气化瘀。

张仲景心目中喉咙痛这件事,好像只出现在三阴证里的少阴病,可是一般有些感冒,也会立刻喉咙痛,但喉咙痛也不一定是少阴病,因为肺会太热,咽喉也会发炎。
要怎样判断它到底是适合用麻杏甘石汤,或是温病派的银翘散的喉咙痛,还是属于少阴病的喉咙痛?
一旦开始喉咙痛,就要立刻把脉,因为这两种喉咙痛的医法是互相冲突的,所以喉咙痛要辨证的话,当你感冒时,喉咙一痛的时候,第一件事就是要把脉,要感觉一下,脉是比平常的脉更加的浮滑有力?还是更加的沉细?温病是细菌感染,是发炎,是热性,它当然在袪邪气时,要用比较凉的药,所以温病派的银翘散跟桑菊饮都是比较辛凉解表,不是辛温解表,用辛凉解表的好处是可以顺便消炎,坏处是对袪赶邪气的力道会比较弱一些,所以温病派是银翘散,就要一直吃,一天吃六次,而麻杏甘石汤就一天吃两次,因为里面有麻黄,比较够力──无论是用麻杏甘石汤或用银翘散都可以,对热性的喉咙痛,这两个方都可以。如果脉象是比平常更洪、更滑或更有力,这就是标准温病的脉,它的发炎是一个真正细菌的发炎,用麻杏甘石汤或用银翘散都对。如果脉是沉细的,而且扁朓腺忽然痛起来,千万不要用麻杏甘石汤、银翘散治,不要去清热消炎!少阴病是不可发表,不可发汗,发汗必动经,必动血,因为少阴病的病邪在里面,不在表面,硬把汗拔出来,经脉都脱位了,所以有人感冒会说洗热水澡发发汗,这是不对的.麻黄附子细辛汤及附辛芩连汤治疗少阴病的喉咙痛,已成形的少阴病,要吃真武汤来治疗,如果吃真武汤的水不够热,反而会便秘,真武汤的药性是不喜欢水多、水冷的,所以水要尽量喝得很少、而且很热

风寒感冒引起的咳喘配桂枝,如麻黄汤;内热引起的咳喘配石膏,如麻杏石甘汤;湿邪盛的咳喘配杏仁、生薏仁,如麻杏薏甘汤;寒饮引起的咳喘配干姜、细辛,如小青龙汤等。麻杏石甘汤的配伍特色是麻黄与石膏相配。麻黄虽是辛温之品,但平喘作用好,它的温燥之性可以用石膏来监制,所以开方时石膏的用量一定要大于麻黄的两倍,方为保险。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也是治肺热的,只不过所治的热是湿热,热和湿混合在一起,难解难分,这个热就难以清除,必须加上化湿、利湿的药,湿邪一去,热无藏身之所,就很容易被清掉了。所以这个方子不用清热泻火的石膏与麻黄配伍,而是用连翘、赤小豆、桑白皮这些具有清热利湿的药物与麻黄相配,以清利肺中之湿热。凡是湿热壅肺导致的病证,如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疾病、鼻炎等,都可用本方治疗。本方是治疗肺中湿热或蕴藏于皮表的湿热的。

竹青而中空,与胆为清净之府,无出无入相似。竹茹甘而微寒,又与胆喜温和相宜。故黄芩为少阳经热之药,竹茹为少阳腑热之药。古方疗胆热多用竹茹,而后人无知其为胆药者。
大病之后,脏腑尚虚,荣卫未和,故生于冷热。阴气虚,卫气独行于阳,不入于阴,故不得眠。若心烦不得眠者,心热也;若但虚烦,而不得眠者,胆冷也
疏肝丸治的是肝气独盛,胃气未衰,饮食积滞,气机不舒,对立而未见虚象,单疏肝理气即可。疏肝和胃丸是肝也郁了,胃也虚了,可以说是两败俱伤了,所以需要两相抚慰,说和一下,所以两者一为疏,一为和,前者重在疏,后者重在和,用药如用兵,此其理也
郁金主要疏肝解郁行气活血,赤芍主要柔肝止痛,主要用于肝胃不和
柴胡 苍耳子 川楝子,过去认为有疏肝理气的作用,实际上它的肝损害的副作用也是很确切的。
升降散中所用姜黄是以“大寒”使用的。“姜黄(广产),性味与郁金相似,然较烈。下气最捷,破血立通,调月信,消瘴肿。但稍损真气,用宜慎之
僵蚕、蝉蜕轻清化浊,别的升清药无此作用。二药配伍,用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兼有急慢性咽炎和扁桃腺炎的患者,又有降蛋白的作用;祛风化痰、利咽开音,为治咽炎失音、咽痛及咽痒咳嗽之要药;可降心率,可用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之心悸、心动过速;用于过敏性病症。
僵蚕与牛蒡子 配伍使用化痰利咽,通络散结。为治痰湿阻络和咽喉肿痛之要药。可用于痰火所致的咽喉肿痛;痰滞筋骨之漫肿、疼痛;因其化痰散结,可用于淋巴结核、淋巴结肿大、甲状腺肿大。
僵蚕、蝉衣与牛蒡子 配伍使用祛风利咽,化痰散结。为治咽喉疾病之妙品,也用治皮肤病。
僵蚕与川芎 配伍使用除痰消瘀,祛风止痛。善治痰瘀头痛。
僵蚕与红花 配伍使用活血利咽,止痒止咳。主治喉风咳,咽痒则咳,干咳少痰,咽部发胀,及慢性咽炎滤泡增生等,颇为相宜。
僵蚕与荆芥 配伍使用疏风化痰,止痒止咳。利咽开音,止痒止咳,治久嗽不止,也为治声嘶音哑之要药。

荆芥第一个功效把它叫作祛风解表。凡是温性不强,微温的,意味着它对寒邪的治疗效果不强,它不能很好的针对寒邪,它主要在于针对风邪,所以首先强调祛风,不强调它散寒,所以这一类的药物称为祛风解表,一般都是温性不明显的,称为祛风解表。它在发散风寒药当中,它的温性是最不明显的一味药。
防风也是一个微温的药,温性不强,所以也回避了它的散寒,把它称为祛风解表。它在治疗风寒表证为主的同时,有时候也可以少量的用于风热表证,但是这一点和荆芥有本质的区别,荆芥是对于风热风寒可以完全不分,同样广泛使用;防风它的本质是一个发散风寒的药,是以治疗风寒表证为主的,是辛温的,只是说它温性不是很强,虽然能够用于风热表证,但相当次要,不是它的应用的主要方面,有主次之分,防风作为一个发散风寒药的一个特征,微温,风热也可以使用,这个用语和荆芥完全不同。防风除了发散风寒以外,有直接的止痛作用,这个止痛作用是直接的,它不是因为发散了风寒而间接的。它是兼有止痛作用的解表药。

少阳病发烧,黄煌教授有个不错的药方:柴胡40克,黄芩15克,生甘草10克,连翘50克,以水1500毫升,煮沸后调小火再煎30分钟,取汤药约600毫升,每次服150毫升,每三小时服一次,烧退则止服。一般可速效。
发高烧亦可考虑用柴葛解肌汤,其方:柴胡40克,葛根30克,白芷10克,羌活10克,桔梗10克,炙甘草10克,白芍10克,黄芩20克,生石膏50克,连翘30克
主治感冒风寒,郁而化热。症见恶寒渐轻,身热增盛,无汗,头痛肢楚,目痛鼻干,心烦不眠,眼眶痛,舌苔薄黄,脉浮微洪。

柴胡葛根汤,柴胡、天花粉、干葛、黄芩、桔梗、连翘、牛蒡子、石膏各一钱(3g),甘草五分(1.5g),升麻三分(0.9g)。具有清热泻火,疏风散热之功效。主治颐毒。表散未尽,身热不解,红肿坚硬作痛者。本方主治类似腮腺炎,多由病毒感染,用此方治疗疗效可靠。临床报道,本方加减对四时温病卫气同病阶段有解热作用,其药用薄荷、金银花、菊花、连翘、石膏、知母、葛根、柴胡、牛蒡子、杏仁、板蓝根、甘草。油高热惊厥者,加钩藤;咳嗽甚者加橘红;呕吐者加竹茹;心烦、口渴者加天花粉、芦根等。

当高热伴有咳喘时,完全可以用麻杏石甘汤,可以适当加几味清热解毒的中药,如黄芩、金荞麦、蒲公英等等。或者,用银翘散加麻杏石甘汤亦好。在此期间患者呼吸困难症状进一步加重。病情开始恶化,邪气渐陷三阴。此时当考虑用四逆汤加味,重用附子,扶阳救逆。或者,处方亦可寒热并用,附子、干姜以扶阳,黄芩、生石膏以清热,烦躁可加生龙骨,生牡蛎,兼有潜阳归根之功。当病情沉重,阳气衰微时,当代老中医李可的破格救心汤实在是救命的仙丹,此方应该在ICU成为常识。

现虽已立春,阳气开始疏泄,但毕竟易感寒邪。此时若感冒风寒而发烧咳嗽,当祛寒为主,祛寒又不能过泄阳气,可用下方,甚是平和,且有良效。其方:大葱白三根,淡豆豉50克,葛根15克,升麻10克,麻黄10克,水煎服,多可一付而愈。小儿可加白糖一小勺,建中气,滋胃阴,兼可调药味。

感冒清热解毒:复方板蓝根冲剂、连花清瘟胶囊、抗病毒口服液、柴黄清热颗粒
九味羌活汤,本方证由外感风寒湿邪,兼内有蕴热所致。治疗以发汗祛湿 兼清里热为主。 本方为辛温燥烈之剂,故风热表证及阴虚内热者不宜使用。

治余邪未尽的风寒咳嗽的止嗽散,就不用杏仁,而是用紫菀百部温润,荆芥宣发卫表,一散一润,皆不用杏仁,正因其主降气不主宣散,主脂润利窍不主润肺养阴。
止嗽散“本方温润和平,不寒不热,既无攻击过当之虞,大有启门驱贼之势,是以客邪易散,肺气安宁,宜其投之有效欤!”但阴虚肺燥之虚损咳嗽,则非其所宜,这在临症时须加辨别
紫菀善于化痰,款冬花止咳之力更强。百部:功专润肺,宜久咳劳嗽、百日咳。润肺止咳,宜肺虚久咳、阴虚劳嗽。凡治咳逆久嗽,并用紫菀、款冬者,十方而九。然二物者,一则开结,使中焦之阴化血,一则吸阴下归,究之功力略同,而其异在《千金》、《外台》亦约略可见。盖凡吐脓血失音者,及风寒水气盛者,多不甚用款冬,但用紫菀。款冬则每同温剂补剂用者为多,是不可得其大旨哉。
疏达肺气,舒缓,流通肺气,止咳,就是用紫菀的轻柔,流通之气,走上焦,可把肺气流通开。紫菀用于肺气有点淤,有点虚,需要缓缓流通时,可理解为非常微量的麻黄。紫菀流通肺气最柔和,相对安全,适当多用一点,问题不大。紫菀用于虚证,疾病的后期,如果是实证,力量太小,救不了急。
杏仁也是个双向调节的药,可以降肺气也可以宣肺气,当你机体需要宣它则宣,降则降。和芍药一样,可以滋阴也可以利水。杏仁药力强,直接入大肠。是直接拉着肺气降,用于实证。如果无外感,但中焦痰湿重,粘痰多,气郁中焦,可用杏仁
紫菀与桔梗的区别:都可流通肺气。桔梗:主要是润滑的力量,没什么流通之力。紫菀:主要是流通,润的力量不如桔梗。

苦寒之气直入脏器,入的深,抵制肾阳生发。上焦火气重,相火不降,紧急清降时,用天花粉和生牡蛎可很快降相火,不可长期用,易伤阳气,上焦无火不可用。天花粉寒性大,偏性大,小儿孕妇及老人脾胃虚弱这人禁用,很伤中阳。外痔红肿热痛或出血时,天花粉打粉,用醋调成糊,外敷,立竿见影。
上焦气郁化火时,用黄芩,即带动火气下行,又不至于消耗阳气。火气很重,要紧急降火时,用天花粉。上焦肺部痰湿郁热较重,燥热无湿时,都可用黄芩,阴亏时配合麦冬,百合等滋阴药一起使用。当气郁未化火时,可用陈皮行气,破气。长久用,耗正气,引起虚证,明显气虚时,不用陈皮。虚淤并存时,可配合补气药用,单纯气虚时最好不用。
川椒走阳明经,阳明经有寒,用川椒。槟榔:降胃气,降泻六腹之气,降泄中焦,气缓和,不伤脾胃阳气,用于老人,小孩。用于虚证。

北五味子。上敛肺气,下滋肾阴,对肺肾两亏所致的久咳虚喘,可以止咳平喘,常配党参,麦冬,熟地,山蓃肉。
如果上焦非常燥,需要润收的时候,用炙五味子。平时可用生五味子,气清透,流通性更好。补肾:五味子气收的比较急,走得比较快,力量较大,入肾较深,补肾立竿见影。
止咳:咳嗽由于肺气不能正常敛降,随着木气生发而冲上去,可用五味子将肺气收回肾中。在气虚欲脱时,用来补气,用五味子往里收。实证,气郁,表邪未解有实热时不用五味子。

连翘是一味开心结很好的药,本质气干净,清透。凡是心气的郁结,不开心,想不开,气郁在心胸,可用连翘把郁结打开。元胡,破心血之淤结。连翘,破心气郁结。故人用连翘治痒疮,认为连翘清热解毒。实际上是用连翘开心结,通心脉的作用,当有痒疮时,是血脉不通,因心主血脉,为心气郁结之象。用连翘把郁结的心气打开,血脉就通了,痒疮就好了。
栀子:苦寒,下行,收藏。是所有苦寒药中流通性最好的。栀子是流通三焦郁热的首选热,不论全身哪儿有热都可用,很凉,火热实证时用,虚证不用。大便稀溏者慎用。

乌梅:酸味具有补肝敛肝的作用,而在所有酸味食物中乌梅最具养肝补肝的效果,我国中医指出乌梅具有很好的“和肝气,养肝血”功能。
木瓜:肝脏功能受损的人群在日常生活中应该适量的多吃些木瓜,因为它具有很好的养肝作用,除此之外还可以有效增强肝脏的抗病能力。
荔枝:经常食用荔枝具有很好的强肝、健胰的功效,对于一些肝脏功能不全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多吃些荔枝来起到滋补的功效。
柠檬:适量的食用柠檬,具有很好的养肝健脾、防毒解毒等功效。食用后还能够起到很好的保护肝细胞免受自由基破坏的功效,同时还可以促进蛋白质的合成,进而加快肝细胞的修复与再生功能。

苍术、防风各二两,炙草一两,用代仲景麻黄汤,治太阳伤寒无汗。)若以白术易苍术,太阳有汗此汤良。(名白术汤,用代桂枝汤,治太阳伤风有汗。二术主治略同,特有止汗、发汗之异。

龙眼大补心血,功并人参,然究为湿热之品,故肺有郁火,火亢而血络伤者,服之必剧。世医但知其补,而昧于清温之别,凡遇虚劳,心血衰少,夜卧不宁之类,辄投之。殊不知肺火既清之后,以此大补心脾,信有补血安神之效,若肺有郁伏之火,服之则反助其火;若正当血热上冲之时,投此甘温大补之味,则血势必涌溢加冲,不可慎也。
配莲子心:莲子心清泄心热而交通心肾,善治心火妄动,不能下交于肾之阴精失守,远志肉能通肾气,上达于心。而安神益智。两药合用,既清心热又能益肾志而交通心肾,颇宜用治心肾不交,心火上炎诸症。
配桔梗:桔梗味辛苦,性平,入肺经,宣肺祛痰且可排脓疗痈,古有桔梗“诸药舟辑,载之上浮”之说。远志味辛苦,微温,归心肺肾经,散郁化痰并能消肿止痛。两药伍同,理气解郁,宣肺祛痰力增,宜治肺热燥咳,痰多壅滞。
清火解毒宜生用,补中缓急宜炙用。甘草味甘,能助湿壅气,令人中满,故湿盛而胸腹胀满及呕吐者忌服,久服较大剂量的甘草,亦易引起浮肿,当注意之。
紫苏叶与鲫鱼一起食用后容易生毒疮。
百合15g,紫苏10g,夏枯草30g,法半夏15g,苡米30g,合欢花15g,夜交藤30g,龙骨20g,牡蛎20g,炒枣仁30g,茯苓15g
党参15克,麦冬15克,陈皮10克,龙眼肉10克,茯苓15克,法半夏12克,竹茹10克,枳实8克,生石膏15克,炒酸枣仁15克,甘草6克。夜交藤30克 如惊悸恶梦加龙骨、牡蛎 头痛加川芎、丹参;眩晕加天麻;本方之妙在于石膏,可缓解失眠常见的烦燥不安。石膏为清热泻火之良品,用于失眠,医家大多虑其寒凉伤脾,实际上控制好石膏的用量完全不必担心。
三七、焦山楂、杜仲、丹参、天麻、瓜娄壳、何首乌 将血管壁清理干净的非常有效的方子
人参养荣汤 十全大补汤加减组成。白芍90克,当归、肉桂、炙甘草、陈皮、人参、炒白术、黄芪各30克,五味子、茯苓各22.5克,炒远志15克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黄芪、当归、白芍、熟地黄、五味子、桂心、远志
黄芪:补肌表与脏腑之间流通之气,守中有通。人参:补五脏之气。白术:守中焦之气。甘草:守全身土气。气郁不用,阴虚不用。
对阴亏较大的,通常用山药和扁豆养中,避开炙草之刚性,中不寒的,绝不可用干姜,用糯米养肺阴或粳米益气生津,麦冬伤脾阳,慎用,小便不短的,用阿胶滋肝,用大量的黑豆养肾。若是肾水火皆虚,常用海参炖黑豆,肾不寒的,绝不可用附子,以上药品都是较平和的。

维生素B1能够缓解我们身体上经常见到的几种肌肉疼痛:
第一种:生理性疼痛。这种疼痛多见于年轻女性的痛经,除了能缓解痛经之外,它还有一个功能,就是帮助疼痛尽早消除!
第二种:剧烈运动后的肌肉疼痛。在我们不经常运动的时候,一旦活动后,隔天醒来时就会感到肌肉的疼痛,这是因为在我们活动的时候,人体会产生乳酸等“疲劳因子”!它会残留在血液中,维生素B1的这个功能就是我们前天提到的“能够帮助分解‘疲劳因子’”,让你在最快的时间内恢复正常!
第三种:肌肉神经炎疼痛:这种疼痛的特种是除了疼痛外还会造成麻痹等症状。而维生素B1恰恰又是与神经刺激传导技能息息相关的营养元素,对治疗神经炎有非常好的效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方剂学笔记完美版
知母 中药配对奥妙 既苦寒清热又甘寒养阴
中医古籍连载--洞天奥旨--(四)
肠鸣......
常用方歌歌诀
快速记忆方剂学,非常实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