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六神类方解伤寒》第八课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有何功效,临床上可以治疗什么样的疾病呢?或许你会想到《伤寒论》中如下这句条文。
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宋66
该方可以治疗腹胀满,但是所有的腹胀都可以用这个方吗?如果患者不仅出现腹部胀满疼痛,还有外感寒邪导致的鼻塞流涕、头痛、咽痛、咳嗽等症,它可以治疗吗?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破解这一玄机。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厚朴(炙,去皮,半斤) 生姜(切,半斤) 半夏(洗,半升) 甘草(二两) 人参(一两)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在看条文之前,咱们先来分析一下这个方剂的组成。
汉传经方解析法
三才解析法
阳性药:厚朴、生姜、半夏
平性药:炙甘草
阴性药:人参
四象解析法
君:厚朴(温辛苦涩)8两
臣:生姜(大温 辛)8两
半夏(大温 辛甘淡)0.5升
佐:炙甘草(平 甘滋)2两
使:人参(凉 甘滋)1两
从三才、四象解析法中可以看出,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是五味药的小方,其中有三味温性药,平性药和凉性药各一味,温性药有20两,凉性药只有1两,温性药明显多于凉性药。其中,君药为厚朴,臣药为生姜和半夏,佐药为甘草,使药为人参。
汉传经方的六神类方分类法指出,六味以内的小方,有使药者,为二旦汤配伍。该方温性药多,凉性药少,因此归为阳旦汤类方。而该方用药温多凉少,因此能对治以凉滞证为主,夹杂烦温证,凉温证并见的“阴痞证”,六纲归为厥阴病。
君药:
厚朴  辛苦涩
《本经》:主治中风伤寒头痛,寒热,惊悸,气血痹,死肌,去三虫。
厚朴性温,味辛苦涩。温能对治凉滞证,辛能发散,苦能涌泄,涩能收渗,同时结合药症,可知厚朴外能祛外感风寒湿邪导致的头痛,内能治水饮上逆的“喘、呕、眩、悸”,还能消里虚寒的腹痛、胀气、肠鸣、下利等。符合药症对治的表里凉滞证症状都能解决,药力作用广,温通破气的效果显著。刘志杰先生说它是“消虚寒腹痛胀气第一要药”,因此为君药。
臣药:
生姜 大温
《别录》:主治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止呕吐。
生姜辛而大温,能解决凉滞证及轻度的寒饮证导致的气滞、血瘀、痰饮等病理产物。治疗凉滞证或轻度寒饮证的咳逆上气,止呕,还能通鼻塞、止头痛;治疗主症以外的凉滞证的兼症,为臣药。
半夏 大温 辛甘淡
《本经》: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胀,咳逆肠鸣,止汗。
半夏大温,可以对治凉滞证和轻度寒饮证。辛能发散痰饮结聚与外邪,甘淡能渗利水饮,降逆的作用很强,因此对于治疗水饮上逆导致的头晕、咳喘、心悸、呕吐以及水饮下行导致的下利等,疗效满意。“心下坚”,坚,坚硬,比“痞”的程度重,刘志杰先生说半夏破痞结的功能很强,也能够解决一些脏结积聚等。可以说,“一身内外之痞”兼破。只要是由虚寒导致的“坚、痞”,都可以加用半夏来对治。对于水气互结的痞塞,功效卓著。
佐药:
炙甘草 甘滋
《本经》:主五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肿,解毒。久服轻身延年。
炙甘草,性平,能固护中土胃气;味甘滋,能滋养津液,为佐药。佐药一般都有调和诸药的作用,因此,炙甘草能养虚劳,护胃气津液,协调诸药,缓解诸药劣性,这要是经方方剂中多用甘草作为佐药的主要原因。
使药:
人参 甘滋
《本经》补五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
人参凉而甘滋,对治的是津亏有热的烦温证。清温热的同时,还能滋养津液。人参,除了作为使药出现以外,还兼带有佐药的护养胃气的作用。另外,对于温热之邪导致的轻度气滞、血瘀等,也可用人参对治。
分析了方剂和药症,对于如何解析该方的病机,下面参考《伤寒论类编补遗》,将如下两个条文放一起对比讲解。
下利清谷,不可攻表;汗出必胀满。(宋364)
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宋66
“下利清谷”表明患者下焦虚寒水饮很盛,水谷不化。条文说这时有些表证也不能攻表,要先温里。如果先攻表汗出,会造成腹胀满。为什么呢?因为下利而津液损伤,再发汗,会更伤津液和阳气,下焦寒饮更盛,导致水饮上逆,同时还会造成气机不畅,有形之气上逆,水饮及气滞阻滞于中焦,引起腹胀满。津液损伤,还会口干或微热。
这种证候表现,用老百姓的话讲就是“胃肠型感冒”,感冒后“不了了”的状态,少气乏力,进食差,稍吃多点东西就肚子胀而难受,大便溏,并且有那么一点口干,但喝水不多,再一看舌脉,舌淡苔白,脉沉或弦,就可以用这个方。
那么回到前面的问题,如果患者不仅出现腹部胀满疼痛、便溏,还有外感的症状等,它可以治疗吗?答案是肯定的,毕竟厚朴、生姜都可以解决外感表证,只要病机相符就适合使用。
总结一下,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要对治寒热错杂、凉滞多烦温少,水饮和津亏并存的“阴痞证”,六纲属厥阴病机证,对治的病理产物以气滞和水饮为主。外能解表祛风寒湿,内能除凉滞清烦温、调和阴阳。
接下来我们看另外一个方:

旋复代赭汤

旋复花(三两) 人参(二两) 生姜(五两) 代赭(一两) 甘草(炙,三两) 半夏(洗,半升) 大枣(擘,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汉传经方解析法
三才解析法
阳性药:旋复花、生姜、半夏
平性药:炙甘草、大枣
阴性药:代赭石、人参
从三才解析法中可以看出,本方用药温热药多寒凉药少,温热药的药量与药力明显大于寒凉药,因此仍为阳旦类方。故能对治以寒凉证为主,夹杂温热证,寒热错杂的“阴痞证”,六纲归为厥阴病范畴。既然是治疗寒多热少的厥阴病机证,那么君、臣药是对治寒凉的温热性药,即旋复花、半夏、生姜三味。君药如何确定呢?我们先来看一下《伤寒论》条文。
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复代赭汤主之。(宋161)
条文所述主要症状以心下痞硬、噫气不除为主,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条文说,本有外感伤寒表证,经过汗吐下等方法治疗,表证虽然消除了,但是表邪也入里了,造成虚寒气滞、痰饮停于中上焦,又与里热错杂,导致痰气互结,出现“心下痞硬,噫气不除”的明显症状。不呕不吐,但却噫气、心下痞结硬满,说明病理产物主要为气滞为主,夹带痰饮,为痰气互结。
下面看看三味温性药的药症。
半夏 大温 辛甘淡
《本经》: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胀,咳逆肠鸣,止汗。
生姜 大温
《别录》:主治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止呕吐。
旋复花
《本经》:主结气,胁下满,惊悸,除水,去五藏间寒热。补中下气。
《别录》消胸上痰结唾如胶漆,心胁痰水,膀胱留饮,风气湿痹,皮间死肉,目中眵䁾,利大肠,通血脉,益色泽。
三味温药中,半夏侧重淡渗燥湿、降逆散结,生姜则善温宣发越、降逆止呕。而旋复花,专为消痰下气,祛积滞及痰气互结之主药。其性温,能温宣气滞、寒饮。咸能破下,因此能治“结气”“胁下满”“除水”,破散结聚于中上焦的痰气互结,为对治旋复代赭汤证中“心下痞硬”的主药。且旋复花质轻,用三两,药量不小。因此,本方君药为旋复花,而半夏、生姜为臣,消痰理气、降逆逐饮。佐以甘草、大枣,护胃气补津液,调和诸药。而使药人参,清烦温补津液。
代赭石  苦咸
《本经》:主治鬼注、贼风、蛊毒,杀精物恶鬼,腹中毒邪气,女子赤沃,漏下。
代赭石,寒能清热、苦能涌泄、咸能破下,降逆而通下,有攻下的功效,与芍药一样,也有“小大黄”之称,能祛食积积滞,治疗“腹中毒邪气”,以及“女子赤沃、漏下”等妇科经带问题。
但本方仅用一两,药量不大,其作用重在与君臣沟通阴阳,并降噫气,解除中上焦寒热错杂之痞结。
四象解析法
君:旋复花(温 咸)3两
臣:生姜(大温 辛)5两
半夏(大温 辛甘淡)0.5升
佐:炙甘草(平 甘滋)3两
大枣(平 甘滋)12枚
使:代赭石(寒 苦咸)1两
人参(凉 甘滋)2两
旋复代赭汤总结
五证:阴痞证。
六纲:厥阴病。
病理产物:气血饮食均可对治,以痰气互结为主。
如果临床上出现身体虚弱少力,或大病初愈,心下痞硬而胀满,频繁噫气,病机为寒多热少者,可以用旋复代赭汤治疗。
昨日QQ群里也有人问,旋复代赭汤在《伤寒论类编补遗》中讲的是以对治阳明里实为主,为什么现在讲的是对治寒多热少的厥阴病了?
首先,《伤寒论类编补遗》已经是数年前刘志杰先生的讲解了,难免存在一些疏漏,并且当初的很多讲解仍是以《伤寒论》的角度出发的,尚未完全按照系统的汉传经方理论进行解析,同时为了避免引起太多争议,因此没有直接阐明。
而在第一期汉传经方辨治班当中,刘志杰先生便修正了对旋复代赭汤这条的讲解,并多次告诫我们,发现问题要及时更正,时时完善自身和前人的错误疏漏,恪守严谨的学术态度。
其次,在《伤寒论类编补遗》中对旋复代赭汤条文的讲解,也是侧重讲解里实偏多,以痰气积滞互结为主。而里证中,阳明实热偏多,并与虚寒气滞痰饮互结,出现心下痞硬等症状,因此也可能会出现大便偏干等,故而用人参补津液、和润胃气,以代赭石攻下降逆,降噫气、除食积。
而该证必然还会有阳气不足的表现,如虚乏少气,或羸弱、心胸不适,心悸、头晕等虚寒症状。同时,也会有些许表证存在,不然方中能温宣解表的生姜不会加至5两,攻下的代赭石也不会只用1两。因此,该条文所叙述的证候病机,仍然是寒多热少的阴痞证。
大家更需要明晰的一个问题,就是“方证相应”的概念。简单的说,方证相应,是指所应用的方剂与其对应的证候完全相应或基本相应。那么,达到方证相应要有两个前提条件,即“病机相符”与“药症相对”。
病机相符,是指方剂的配伍组成,要与对治证候的寒热表里病机相符合。
药症相对,是指方剂中“君、臣、佐、使”各个药物的药症对治,要与主症、兼症、错杂症一一相对。
这两者有一方面不相符或不相对,便说明“方证相应”不成立或不达标。
《类方解伤寒》相关课程中也曾讲过,分析方药和条文方证,可以用相互反证的方法或方式来分析:“如果药症、配伍解析和方证间吻合,那么方药和方证就是相应的,条文也就不存在问题,或者没有大问题;如果药症、配伍解析和方证间出现了分歧,那么就可以断定,定是其中一者出现了问题,存在着错误。”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方证相应”的条件,来推敲经典的方证条文是否存在问题。一般而言,确定了方剂组成后,如果条文与之不符,多数是条文出现了问题,或者是自己对条文的理解出现了问题,毕竟《伤寒论》条文文字简练,很多方证证候都并未详细列出,何况又存在衍文、错简等问题。
因此,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遵守正确的思路,并时刻更新正确的理念,才能逐渐提高认知,获得新的进步。固步自封、胶柱鼓瑟,是学习、了解和认识世界的巨大绊脚石。
(汉传中医弟子 关霖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66条)
伤寒论临床使用之~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方第四十五
经方-040、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腹胀满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治下午腹胀吃不下晚饭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