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志向的三重境界

我读《论语》(108

公冶长篇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志向的三重境界

人生是围绕志向展开的。先立志,人生才有奋斗的目标,才有坚持的动力和毅力。人各有其志,但志向有高下之分。在《论语·公冶长篇》中,孔子与弟子颜渊、子路(季路)谈到了各自的志向。

子路的志向:“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子路志向是车马衣服与朋友分享,即使用破了也不会对朋友有一点怨言。说明子路很仗义,这符合子路豪爽的性格特点。

这句话中有一个“轻”字,普遍认为这个字是衍文,是多余的字,理由是“车马”与“衣裘”语法结构上是并列关系,加个“轻”字,句式不顺,这是从语法上来说的,大部分的人赞同这种说法。还有个别人认为,“轻裘”是上等皮革做成的皮衣,子路出身寒微,不可能有“轻裘”,这是对这句话的误读。理由有二:

首先,一个“愿”字就说明了这是子路的心愿,不是现实就有。现在没有,不等于将来没有。

其次,“轻裘”配“车马”没有错。在古代中国,车马是大夫的标配,孔子出门要坐车,不能徒步。在《论语·先进篇》中记载,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颜渊死后,孔子悲痛欲绝,连声大叫“天丧予,天丧予!”其他的弟子要求厚葬颜渊,但他家很穷,颜渊的父亲也是孔子的弟子颜路请求孔子把他的车卖了给颜渊买外椁,被孔子断然拒绝了。孔子认为,“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因为他是大夫,不能没有自己的专车。“车马”是贵族身份的象征,有了“车马”,再有“轻裘”就没有什么可奇怪的。加上“轻”字,更显得子路品德的难得可贵,他虽然出身寒微,但是他绝不吝啬,好东西不是独自享用,而是与朋友分享,即使用坏了也不心疼,反映了子路重义轻财,具有侠义之风。

子路正是出身寒微,志向就很实在,给朋友的是实实在在的东西,停留在物质层面,满足人的正常需求。然而,他又不看重财物,把身外之物看得很淡,把情义看得很重,具有志士的风范。

颜渊的志向:“愿无伐善,无施劳。”“无伐善”,就是夸耀自己的善行。“无施劳”,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说不夸大自己的功劳;另一种是不让别人做劳苦的事,两种说法都说得通。

世人有一个通病,做了一点好事,只怕别人不知道,到处炫耀,以求别人的称赞,求得好名声,沽名钓誉。颜渊却不是这样的人,不计较付出了多少,做了好事不炫耀,不在意别人是否知道自己做了好事,不在乎别人是否记得自己的功劳,有仁者之风。如果说子路的志向是实在的,是形而下的,那么,颜渊的志向是形而上的,注重于德行的修养,比子路的志向高了一层。

孔子的志向:“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让年老的人老有所养,无论是精神还是物质都能得到安顿;让人与人之间互相信任,建立一种诚信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建立安定的社会秩序;让年少的人得到关爱,能够健康成长。

孔子的志向兼济天下所有的人,各得其所,比颜渊更进一层。儒家的人生理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与治国平天下是紧密相连的,修身并不只是要独善其身,而是要兼济天下苍生,修身只是人生的起点,治国平天下才是终极目标。颜渊重视修身,还没有达到孔子兼济天下的境界。

子路、颜渊、孔子三人的志向不同,境界也不同,子路关照朋友圈,颜渊谦让,不给其他人添麻烦,孔子惠及社会所有的人,程子解读三人很准确:夫子安,颜渊不违仁,子路求仁。”子路重视物质,颜渊重视精神,孔子兼而有之。子路、颜渊、孔子三人之境界分别是义者之志、仁者之志、圣者之志,子路长于行动的分享,重义轻财是一个义者,其行为是求善颜子谦让,注重修养,善于自律,是仁者,做善事而不张扬,把为善当作一种行动自觉;孔子关怀天下,惠及苍生,是圣者,超越自我,“止于至善”。

三人的志向境界不同,人生的结果也不一样。子路仗义,他说“食其食者不避难”(《史记 · 仲尼弟子列传》),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他死于鲁国内战。颜渊重视道德修养,安贫乐道,注重精神追求,忽视物质的享受,因营养不良而英年早逝。孔子胸怀天下,既要让人的精神安顿,又要惠及给所有的人,宽厚仁慈,得以寿终正寝。

三个人志向也体现了儒家的价值追求的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重视物质生活,子路的有福同享,以生存发展为价值追求,同时又不看重物质,把财物与人分享。仁德的修养先从让物开始,逐步提高层次。第二个层面是独善其身,注重精神追求,像颜渊,不计较个人得失,以完善道德为价值追求。第三个层面是超越自我,不能只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简单地超脱尘世,而是要胸怀天下,积极入世,造福天下,给天下之人更多的福祉,把无私和至善作为价值追求。

三个的志向也说明了人生的目标有阶段性人生循序渐进既要有孔子、颜渊那样高远的理想,又要有子路活在当下的明确目标。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时代,子路的目标很现实,容易实现,而孔子、颜渊的志向实施起来很困难。把三个人的志向合起来作为三个阶段,是长远目标与短期目标的有机结合,一步一步地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就是远大的目标,“始于足下”,说明实现远大的目标要脚踏实地,从当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首先,要满足于物质生活,即孔子说的“富之”,解决生存问题,像子路那样;其次,“教之”,解决精神问题,提升人生的质量,像颜渊那样;最后,物质、精神都不能忽视,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像孔子那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语5.26
公冶长 ㉖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论语:颜渊季路侍(5-26)
想不出人生志向?看看孔子和弟子的志向吧|每日论语115
孔子的“仁”并非兼爱,孔子的仁爱,是最自私的爱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没有那么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